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我心中的北京古城墙

编辑推荐 我心中的北京古城墙


作者:曾经沧海水 布衣,207.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8发表时间:2013-07-30 16:41:27
摘要:每当我看到“明城墙遗址公园”时,心中就忍不住感慨万千。建立初期,当时的著名建筑学家、北京市副市长梁思成,虽然千方百计想保护古城墙,但它还只被拆除了,虽然现在才知道保护城墙的最后一点遗迹,其实已经晚了。“明城墙遗址公园”就是个历史标志,它让所有后来者都明白,新北京不是拔地而起的,是踩着先人的足迹走过来的。。

每当我走到崇文门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向正东方望去。那里,在一片葱茏的翠绿中,静静地躺着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遗址公园的中心,是那段在2002年经过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进行过修葺的藏青色古城墙,从崇文门到东南角楼,它虽然才几百米长,却在我心中一直占有极重的份量。
   我很小就听大人们说,老北京的四周有一圈儿古城墙,城墙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明清两代扩建而成的,城墙高十余米,平均宽十米以上,总长40里地。在我刚懂事的上世纪50年代,内城还是9个城门呢,而崇文门我尤其熟悉。
   上世纪50年代,我家虽住前门大栅栏附近,我却总到崇文门来玩儿,因为我二姨住在崇外大街的一条小胡同里。二姨家有我一个表哥、两个表弟、一个表妹。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感情很融洽,所以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我都会到二姨家去住一阵。
   由于总去,二姨家街坊邻居的孩子与我也就很熟了,每逢说一起去玩儿,大家或说“去上城墙”,或说去“新车站”(北京站),而“去上城墙”也就成了最吸引我们玩儿的重要内容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崇文门十字路口,耸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城楼——崇文门。城楼的左右两侧城墙上各有一个门洞,右往北、左向南的单行道走着汽车。我们一群孩子,经常都会从右边的门洞走进内城。城墙的南侧门洞上方看上去很整齐,上面的箭跺和东边的马面都很齐备,可进城后往左,在门楼的北边则是一个公交总站,现在的103路、106路无轨汽车总站就在那里。进门洞往右拐,顺着城墙北侧向东走,是通向北京站西南角的一条窄路,整个城墙北侧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豁口。有的是城墙外侧的城砖从上到下被拆出了一条小路,看着像楼梯似的,有的是已经裸露出了里面黄土的小道,显得很陡峭,我们这些孩子都会沿着这些豁口吃力地攀援上去。
   爬到城墙顶端,看到的是一片齐腰的荒草,城墙顶向西由于在城楼的东边有一道铁栅栏,所以走不到城楼那儿。往东顺着荒草中的一条蜿蜒小径,是往北京站南边去的。从墙顶向南边看,但见有不少老树,就是如今我们在“明城墙遗址公园”南边,可以看到的那些老榆、老槐、老柳树,如今他们照样张着虬曲的枝干,静静地注视着人们。那时城墙的南北两侧都是低矮的平房,加上古树明墙,满目荒草,给人一种荒凄苍凉的历史厚重之感。
   很多时候,我们便会在北京站南边顺着豁口慢慢下去,或往左走进胡同去了金碧辉煌北京站;或者我们会在北京站南边城墙上开出的一个能走汽车的大豁口往南一拐,走过护城河上的一座便桥,往西沿河走向崇外大街。我二姨家的街坊小龙家由于养着两只白兔,所以,小龙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城墙上装回一布兜黄土垫兔子圈,而每次我都和他一起去。
   1966年秋的一天,我听人说,崇文门城楼能上去了,没有人管。由于离城楼也就一站地吧,我立即和二黑几个一起去了崇文门。还是从城墙北侧的一个豁口爬上去的,城楼东侧的铁栅栏不知让谁扒开了一个缺口,城楼东南边的城台上有一个齐腰高的大石槽子,当时我们还胡乱猜测着,有的说,这是过去在城楼住的当兵的洗脸用的,有的说,这是供马匹们喝水用的。走到城楼处,只见城楼大门洞开,里面高大宽敞,中间部位有一个木制楼梯,只是那楼梯的踏板每一蹬都很高,而且还缺了两个台阶,那踏板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上楼梯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当时我13岁,个子也矮,就只好望梯兴叹了。不过,我还是站在楼上面向南边的崇外大街,鸟瞰着我所熟悉的街道和城楼脚下两侧的小花园。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我最后一次站在城门处瞭望崇外大街了。
   很快,崇文门城楼被拆除了,接着是城楼西边往前门去的城墙也开始了拆除工作,1966年秋冬,崇文门城楼以西城墙两边的包砖处总有许多人在“热火朝天”地抡着镐头,并且城墙也在一天天变矮。这同时,便是北京市所有城墙的被全部拆除。说实话,北京城墙在我心里一直都是那样的雄伟威严,那样的岿然不动,它似乎应该永远都挺立在那里才对,可如今,它们竟如此迅速地从地面上消失了,连我这个小孩儿当时都深觉痛惜。
   新中国建立初期,当时的著名建筑学家、北京市副市长梁思成和留英回来的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一起提交建议,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心脏,用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梁思成还想把北京城墙建成一个环城立体公园:“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阅览室、茶点铺。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可惜梁思成等专家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只成了一个浪漫的梦想。
   这之后就是在被拆除了城墙的遗址上开挖地铁二号线,我还清楚地记得,在现在的崇文门路口以西,一辆辆拉土的大吨位汽车从深挖的沟中“哼哼” 地吃力地开上来的情景。直至1969年九月我上山下乡去了东北兵团。
   可以说,在我下乡前的16年里,我与古老的北京城墙有着多次亲密的接触,它似乎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记刻着我生命的历程,它蕴含的深邃厚重的历史曾使我产生无边的深思,它神秘威严的体积曾给了我无数的遐思,可惜的是,当我还未明白北京古老的城墙所蕴含的伟大意义时,它就被彻底的拆除了。
   所幸的是,2002年春,北京市委、市政府号召广大市民踊跃捐献城砖,据悉,共捐献到40万块老城砖,并投巨资对被偶然保存下来的北京崇文门到东南角楼之间的几百米古城墙进行了精心的修葺,建成了一个永久性的标志性的“明城墙遗址公园”,并把它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些时的一天上午,我又一次来到明城墙遗址公园,来看看一直都在我心中的古老的城墙,再阅读一遍还未曾走远的北京的历史文化。
   沿着遗址公园曲折延伸的水泥路,我慢慢地向东边的角楼走去。我看到,在城墙边上,排列着不少石制说明,凡是与崇文门有关的诸如“明城墙”、“崇文门(税关)”、“漕运码头”、“明城墙遗址公园”、“蟠桃宫遗址”等都分别进行了介绍和说明,让后人对老北京城及其城墙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此外,如今的“明城墙遗址公园”已是满目繁花绿树,宁静怡然,不少老人都在那里或打太极拳,或做着各种健身运动,在树荫下的座位上,更有不少游人或谈笑风生,或捧书静读,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那段凝固着570多年历史的残城墙,虽没能恢复到原来的摸样,但它的顶端已没有了那些衰草凄凄的荒凉景象,它已经成了一个北京不朽的标志,正以一种新旧合璧的新面貌默默地挺立在那里,以它所深蕴的历史与现在,传统与现实,当代与未来的丰富内涵,向所有来此的中国人乃至外国游客讲述着北京城的盛衰兴废,讲述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而轻视传统,不知保护古城墙文化,虽然我们曾创造出新的伟大成就,却也付出了对一个举世无双的世界珍宝毁灭的代价。而改革开放后,几代市委、市政府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带领全市对有幸保留下来的最后一段城墙和它蕴含的伟大历史文化进行着全力保护和传承。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并牢牢记住,一个新的灿烂的北京,是靠我们踩着先辈们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共 28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段回忆北京古城墙的随笔,彰显了古城墙和崇文门一带过往的历史,也痛心地述说了北京古老建筑被拆除的伤痛。还好的一点就是,现在恢复了一段“明城墙遗址公园”,让不知这些历史的人们观瞻 。历史是无情的,总会有无知和不如意,不知道后人会如何给予评说?【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3-07-30 18:56:08
  北京的古老城墙失踪了,留了这么一点,得很好地保存。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1 楼        文友:曾经沧海水        2013-08-06 12:49:30
  现在,恐怕能够说出北京古城墙的人不是很多了,关键是它曾经与我共生存,想起古城墙,我就不胜感慨
2 楼        文友:铁禾        2013-12-27 16:48:09
  笔力甚好的一个作品,在冬日里不经意读到,心里有些暖,有些愉悦。好的作品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甚过一支烟、一杯茶。为作品献分支持一下!祝文友创作更进!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