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沂蒙山记(散文)

精品 【流年】沂蒙山记(散文)


作者:李世英 秀才,1539.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66发表时间:2013-08-02 20:37:38

【八百里沂蒙山】
   在山东,最高的山,是泰山。沂蒙山,是山东的第二高峰。泰山因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而沂蒙山却因为她是革命老区享誉中外。
   沂蒙山迄今还保存着许多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遗址,最著名的要属孟良崮战役遗址。沂蒙山还流传着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家喻户晓的用乳汁喂养伤员的“红嫂”,被称为支前模范的“沂蒙六姐妹”等等。
   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八百里沂蒙山的乡亲们,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丰功伟绩。
   纵观沂蒙山的人文蕴含,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忠诚、勇敢、憨厚、勤劳。
   我曾走遍了八百里沂蒙山。我发现沂蒙山人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越是生长在深山里边的人民,越是纯朴。过去,我曾认为,是不是大山造成的文化贫穷,使他们仍保持着古老的民风。后来,我发现这个认为是错误的。这里虽然山高峰陡,但交通非常发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使沂蒙山连着五湖四海。
   那么,沂蒙山的人民,为什么还保持着古老纯朴的民风呢?
   有一句古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是沂蒙山这一方水土造就了沂蒙山这一方人的个性。我查阅了资料:何为水土?资料上说:就是土地表面的水和土。沂蒙山境内有几大河流,最著名的是沂河。曾搬上电影的歌剧“沂蒙颂”里的主题歌:捧一把沂河水--唱的就是这条沂河。沂蒙山山脉有几大高峰,其中最有名的是龟蒙顶和蒙山,两座山峰海拔都在1000多米以上。白云绕山岗,高峰耸云霄,就是沂蒙山的秀丽景观。
   白云,好似一个人宽阔的胸怀;高山,好似一个人坚强的意志。于是,我终于悟出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
   我在沂蒙山听过三个故事。一个是喝酒的故事;一个是抬杠的故事;一个是有个农民进城赶集的故事。听罢三个故事,对沂蒙山人就更加了解了。
   我先说第一个故事:沂蒙山人好客是远近闻名的。沂蒙山人喝酒也是远近闻名的。如果你是一个从远方来的客人,你来到沂蒙山,这里的山民迎接你的不光是热情的言语和真挚的欢迎,还有美味佳肴。而喝酒是沂蒙山人的第一特色。沂蒙山人有一句老话:不让客人喝足酒,等于没向客人表达出好客之情。沂蒙山人喝酒不像南方人那样,用一只小盅,小口小口地抿。沂蒙山人喜欢用杯,三钱一杯是最小的酒杯,三两一杯也不算大杯,动用大碗也是经常的事。喝起酒来,主人要做表率,带头喝,决不能有半点假心。如果主人是海量,客人就会倒霉了,非被主人灌醉了不可。把客人灌醉了,在沂蒙山不是耻辱的事。客人不耻辱,主人也不耻辱。醉倒的客人说明实在,看得起主人。把客人灌倒的主人感到骄傲,没有怠慢了客人。如果碰上主人不能喝酒,主人就倒霉了,他要舍命陪君子,结果,先倒在桌子底下的不是客人,而是主人。可是,主人也不耻辱,主人是尽心尽意了。当然,不管谁先倒下,主人一定要把酒劝到家,劝到客人不喝为止。沂蒙山人是这样认为的:小气,不是沂蒙山人的作派,是丢沂蒙山人的脸面。
   我再讲第二个故事:沂蒙山人好抬杠。而且,越是山里人越好抬杠。沂蒙山人抬杠还有一种认死理的特点。我曾见过两个沂蒙山人抬杠的情景。两个人是叔侄关系。叔侄俩进城卖一车萝卜。卖完萝卜,叔侄俩进酒馆喝酒,边喝酒边算帐,两人就抬起杠。侄说:叔,你真是死脑筋!明明那萝卜能卖到七毛钱一斤,你偏卖六毛钱一斤。你这一卖,这车萝卜就少挣了十元钱。叔喝得脸痛红,把粗脖梗子一扭说:你小子懂啥?市场行情就是六毛,咱怎么能多卖一毛?那不是坑消费者吗?侄说:市场行情是六毛,可咱的萝卜水灵,新鲜,比他们的好,有人愿出七毛全要了,你为啥不卖给他?你没有一点市场经济的头脑!叔一楞,说:小子,你敢教训你叔啊?你叔说卖六毛,就六毛!你叔说卖六毛是市场经济的头脑!就是市场经济的头脑!你臭小子懂啥?侄无奈,只好说:不跟你争了,你没文化,不懂市场经济,咱们回家找村支书去论理。叔说:找谁也白搭,你叔的话永远没错。叔侄回到了村里,双方都不服气,真的去找村支书论理了。村支书明知道是侄子说的对,可偏说他叔说的对。侄又不服气,又找他的同学来和叔论理。结果这个杠抬了两个月,也没抬出个结果,双方都耿耿于怀。
   我再讲第三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是有一个沂蒙山农民挑了两筐子鲜樱桃,乘车进省城赶集。他上车的时候,先把两筐子樱桃搬到车顶上,然后便横着一根扁担进了车箱里。沂蒙山人就有这样一个特点,本来你拿的那根扁担可以竖起来,小心别抡着了别人的头,可是这个山汉子却非常莽撞,扛着扁担往车上一挤,又一转身,扁担就抡到了别人的头上了。如果换成南方人,肯定马上会说一句:对不起。可是这个山汉子见被撞的人朝他发了火,他也跟着发起火说:俺又不是有意的,你火什么火啊?你看看,这个汉子多么不讲理啊。旁边的人就看不顺眼了,说:你就不能把那条扁担插进车座底下吗?汉子却说:俺就愿意拿在手上,你管得着吗?汉子心里也有一个小心眼,他怕插在座位下边,下车忘拿了,或者被别人拿走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沂蒙山人的莽撞和倔强。如果你乘车碰上一个横拿扁担的人,不要问,他准是沂蒙山人。
   不过,沂蒙山人为什么外出时总是这么凶猛呢?这里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沂蒙山人的憨厚和老实,却总被那些狡诈的人所利用。过去有很多的沂蒙山人闯关东,他们深深饱尝了被外人欺骗和讹诈的痛苦。因此,沂蒙山人从老辈开始,就教育他们的下一代:你们在家的时候,要对人善良和谐。可是你们外出的时候,就要像一只虎,有敢冲敢拼的精神,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们。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沂蒙山人就沿袭了这个传统。不过,他们没有去做一个恶人,奸人。他们只是吃一堑长一智,用这种办法保护自己。他们虽然在外凶猛强悍,但他们的本质里流的还是善良的血液,还是用那八个字概括:忠诚、勇敢、憨厚、勤劳。
   我走遍这八百里沂蒙山,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那句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八百里沂蒙山,以山的个性,造就了山民的个性;以水的怀柔,造就了山民的怀柔。水土是养人之本,水土是育人之本。洁净的水土,必然孕育出洁净的心灵。
   于是,我写八百里沂蒙山,就不能不写生长在八百里沂蒙山中的山民。山民与八百里沂蒙山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山民赋予了沂蒙山的伟大?还是沂蒙山赋予了山民的伟大?只有两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这两个人就是创造了人类的亚当和夏娃。
  
   【夏日蒙山】
   有人说,蒙山是一座绿色植被浓密的山;也有人说,蒙山是一座天然氧吧的山;也有人说,蒙山是一座深邃而又幽静的山;还有人说,蒙山是一座没有被帝王骚客遗墨涂抹的山,是一座脱俗的山,一座人民的山。
   在这座大山上,你可以任意享受风的抚摸,雨的洗涤;任意听虫儿的鸣叫,鸟儿的歌唱……
   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夏日的蒙山,是什么样子呢?
   正好,这个七月的早晨,我又走进了蒙山。在来的时候,是一路的炎热,一路的喧嚣。在走进蒙山的时候,却又变成了另一番天地。
   进入山脚下,便是丛林,古松,深谷,小溪……这恰是我喜欢的清静。
   忽然,天空飘落下星星点点的小雨,清凉地飘洒在我的脸上。山腰间,慢慢地飘浮起一层薄薄的雾气,慢慢地把大山遮掩的半绿半白,那份迷蒙的浪漫和神秘,便一下子撞入我的心怀。再朝四处望去,那边还有太阳,又都是青山,青树,青水,青云,青天,眨眼间,这座大山,如一幅活灵活现的水墨画。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迷人。
   山林中,鸟儿不停地鸣叫。
   远处的鸟儿,也不停地回应着。
   登山者的呼喊,不知从那座山上传来,在山谷中响亮地回荡……
   蒙山,在这一刻,一下子是使我感到你变得更加浑厚,博大和凝重了。此时的蒙山,有动态,有静态,有浪漫,有韵致,伴了一路欢喜和兴奋。
   雨,分外大了起来。
   飞飞扬扬着,打在花伞上啪啪作响,游客们在雨中行走得更快,兴趣也更浓。我感觉被云雾托了起来,被云雾托到了蒙山顶。
   但,雨儿时下时停。
   在山顶上,我在那棵巨大如伞的古松下坐下,对面的大小云蒙峰映入眼前,我忽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东蒙有一座山峰叫仙狐楼,里面住的老狐狸成了仙后,专门惩治人间不孝顺的儿女,把他们的心肝扒出来,挂在这座山峰上,儆告后人:不孝之罪,罪莫大焉。所以云蒙双峰在当地又称大小“挂心崛子”。
   又想起明朝著名诗人公鼐写的那首诗:“蒙山最高是双峰,上有烟云几万重。我欲峰头一伫立,却从天外数芙蓉。”
   又突发奇想,如能设一石桌,在这清凉的山上,与友人对弈,该是多么惬意。
   当年的鬼谷子在这座山上修道,闲暇时,不就时常坐在古松下与友人对弈吗?在黑白相间中,感悟乾坤。
   在古松下休息够了,又去欣赏完了那些美丽的风景后,我回到了蒙山会馆。
   我去年在蒙山会馆住过,那是秋日的蒙山,是花海如潮、万紫千红的蒙山。那座古老的雨王庙旁边,是一汪清凉甘美的山泉水和一棵棵挂满了殷红果实的山楂树。从树下行走,累累果实叮当地撞击在脸上,感觉一种厚实的滋味。我还在山门边的小摊前留驻,那是黄昏的时候,蒙山上的农民在叫卖何首乌和灵芝,告诉我,用何首乌泡酒,喝了可以治白头发,用灵芝泡酒,喝了可以长生不老。在这座山上,不必喝何首乌和灵芝泡的酒,喝一碗从山涧里流淌的山泉水,就沁人心脾了。
   蒙山会馆傍山而居,满目都是青绿。
   本以为夏日是炎热的,但是山上一夜的清凉,竟然是一夜无梦。我头枕着这座大山,睡得是多么的香甜。
   想起写过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夏夜的骚动:夏夜是炽热的,沉闷的,坐在树底下乘凉的老人,摇动着巴蕉扇,把每一天的日子扇得摇摇晃晃;还有那些光着膀子的男人,聚在一起吹牛皮,吹着要发大财的梦想;还有那些顽皮的孩子,在大人的身边穿来穿去,只有他们不懂得什么叫时光……可我在这无梦的夏夜里,什么也没想。
   清晨,被山里清流和鸟鸣唤醒。想起应该下山了,收拾好东西,似乎觉得还有一件什么事情遗忘了,后来想起来了,去采摘一片蒙山的榨树叶,在上边写上“夏日曾游蒙山”几个字,夹在书里,来年,这片树叶就会变红了,变成一个永久的记忆。
   沿石阶拾级而下,石阶很长,旅游鞋踩在上面,富有弹性,浑身感觉轻松。早上的空气更好,从那一大片黑松林里飘了过来,吸一口,都是湿润的,凉爽的,清肺的,路上的游客都在大口呼吸着,不光是上山的,还是下山的。昨夜一场雨,已满了大小河谷小溪。山被洗得更加干净,翠绿,青石板都泛着油光,榨树叶儿还滴着水滴,鸟儿飞过,翅膀上似乎也滴着水珠。耳边不停地响着哗哗的水声,中国瀑布更是哗哗作响,仿佛每条山谷都在歌唱。
   很不愿意离去,这毕竟是夏日的蒙山。
   转眼间,这座山东第二高峰离我远了。
   回过头,望一眼与我一同下山的游客,他们还在不住的回头张望……
  
   【沂蒙山的崮】
   沂蒙山有七十二崮。
   何为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四周陡峭,顶上较平的山。这个解释较为抽象,未能描述出崮的具体形状。沂蒙山最为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犊崮、獐子崮、南北岱崮--其实崮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地貌学上称“方山”,俗称崮,是大自然亿万年创造的自然景观。
   在蒙阴县境内,有三十六崮。这些崮的形状都是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有的崮从上到下是笔陡的形同堡垒,有的崮形同雄狮或者骏马。但不管它们是什么形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像戴高乐戴的那顶帽子,顶上是非常平坦。
   在沂蒙山也有这样一个比喻,对于那些意志坚强、斗志昂扬、宁死不屈的勇士们,常用崮来形容。他的革命意志如崮一样摧不可破,他的躯体如崮一样挺拔高昂。
   崮就成了沂蒙山人引以自豪的专利。
   是的,像崮这样的地貌,在版图上是不多见的。沂蒙山有七十二崮,这么多的崮,更是一个奇观和壮景。沂蒙山脉绵延八百里,假若你来沂蒙山,想欣赏沂蒙山的七十二崮,你只要一进入蒙山沂水,就能观赏到这个壮丽的景观。而崮最为集中的地方,属沂蒙山区腹地的蒙阴县了。
   蒙阴县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古县,自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蒙阴县的三十六崮,多聚集在东北部。这里山峦密集,崮与崮遥相呼应,崮与崮紧密相连,崮与崮起伏跌落。
   我最早的时候,是听一位曾参加过龙须崮暴动的老战士讲述那次武装暴动的故事。那是1933年9月5日,崔宪武等共产党人,带领革命群众发动了龙须崮暴动,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从此,武装夺取政权在蒙阴的层峦叠崮间如火如荼。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领导人郭洪涛、徐向前、黎玉、张经武等,带领部队转战蒙阴的险峰奇崮间,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气焰。1943年11月,为阻止日伪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山东地方部队一个连的兵力,凭藉岱崮天险,激战十八个日日夜夜,胜利地完成了牵扯日伪两千余人的任务,并创造毙伤日伪军三百余人的辉煌战例。这就是著名的南北岱崮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在陈毅、粟裕等亲自指挥下,在孟良崮山上展开了一场大战,我军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挫败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计划,促进了全国大反攻之势,国内外为之震惊。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孟良崮战役。
   陈毅将军曾在孟良崮大捷后,激动又兴奋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军进攻必败。
   可见,沂蒙山的崮,与沂蒙山的历史是紧密相联,沂蒙山的每一座崮,都记载着一段历史。
   来沂蒙山观崮,自然少不了要先了解这些历史。
   当然,历史中也有记载着邪恶和耻辱的一面。坐落在山亭的抱犊崮,就曾是大土匪刘黑七占山为王的老巢。他一面投靠反动派,一面投靠日本鬼子,一面与共产党作对,一面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罪大恶极。但是,邪恶总是战胜不了正义,他最后受到了人民的惩处。他留下了遗臭万年的历史。
   了解了历史,便对沂蒙山的崮有了更深的认识。沂蒙山的崮与沂蒙山的百姓是唇齿相依的,无论你走到那里,只要与他们谈论起沂蒙山,他们向你讲述最多的,还是沂蒙山的七十二崮。好像这些崮就是他们的传家宝,他们的家谱,他们的荣誉奖状。他们对待客人,自然要把他们最体面的东西拿出来。
   如果你在沂蒙山区向一位老乡打听道路,他会朝你一指说:你看,你就朝着那座崮的方向走去,走到崮下拐一个弯儿,就到了你要去的地方。
   在这里,崮竟然成为了当地人作为方向的路标,就像测量员们以坐标作为测量海拔的基点。也像轮船以灯塔作为航行的指南。
   这些年来,我曾潜心研究过沂蒙山的崮。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沂蒙山的崮,有一种高傲和昂扬的气节,就像沂蒙山的百姓一样,从不卑下,总是高昂着头颅。它固守挺拔在这一方土地上,无论寂寞还是贫瘠,它总是含笑人间,用铮铮的骨气,迎来每一个春夏秋冬,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守护着它的沂蒙山子孙。

共 59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八百里沂蒙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八百里沂蒙山,以它独特的山水孕育了沂蒙山人的忠诚、勇敢、憨厚、勤劳。文章用喝酒、抬杠、和农民进城赶集三个故事来诠释山民的性格,歌颂了他们淳朴、洁净的心灵,以及沂蒙山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夏日蒙山】蒙山之景四时不同。夏日的蒙山满眼葱绿,清静迷人,挡住了炎炎夏日和尘世喧嚣,仿若一处美丽的桃花源,让人流连忘返。【沂蒙山的崮】孟良崮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却一直不知道“崮”为何物,原来“崮”是沂蒙山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它总是高昂着头颅,有一种高傲和昂扬的气节,就像沂蒙山的百姓一样。了解了沂蒙山的“崮”,便了解了它的历史,了解了它的人民。文章行文从容、大气,写出了沂蒙山的风骨,沂蒙山的精魂。荐阅!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8033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8-02 20:39:51
  沂蒙山是革命老区,那首著名的《沂蒙颂》至今还传唱不衰。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8-03 20:50:2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