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音】黄鹤一去不复返(杂文)

编辑推荐 【心音】黄鹤一去不复返(杂文) ——诗心偶得之四


作者:雨林 秀才,154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99发表时间:2013-08-03 22:01:28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一首让诗仙折服的好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在武汉黄鹤楼边上,有个小亭子,叫“搁笔亭”——这诗好在哪里,让一代诗仙李白如此折服,把手中的笔搁下了呢?
   宋代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一书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
   笔者不懂诗,但也能体会到这首诗的好。诗人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主旨,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将家国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使人一读便能感到它的凄婉苍凉。余秋雨先生的《乡关何处》开头这样写道:“本文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崔灏《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来崔灏是在黄昏时分登上黄鹤楼的,孤零零一个人,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被谁遗弃?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时间和空间。在时间上,古人飘然远去不再回来,空留白云千载;在空间上,眼下虽有晴川沙洲、茂树芳草,而我的家乡在哪里呢?”据秋雨先生讲,李白之所以对崔灏的这首诗推崇备至,主要是这种思乡之情感让终生都在寻求“异乡感”的诗仙产生了强烈共鸣。
   那么,作为一首格律诗,他的格律如何呢?
   先说平仄。格律诗平仄的特点就是一句中平仄相间,句间平仄相对,每一句不能都是平声字或者都是仄声字。
   最近在网上和人论争诗词格律,有人便举此诗为例。毫无疑问,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但这首诗并不遵守七言格律,首先,它不完全讲究对偶,“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为叠字,上联没有叠字,起码不能算是工对。其次,它没有遵守平仄相间的规律,“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按平仄讲,只有一个“黄”字是平声,其余六个字都是仄声,即“平仄仄仄仄仄仄”,按格律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除去可平可仄的两个字,起码有两个字出律了。第三,一般的律诗是不允许出现重字的(叠字除处),而这首诗,开头三句就出现三个“黄鹤”!黄鹤何其多也,根本不加回避。我想如果有必要,诗人会再放几只黄鹤入诗也说不定。
   就是这样一首“漏洞”百出的诗,被誉为“唐人第一”,要知道,格律诗的“唐人第一”,就是天下第一,就是千古第一,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永远第一!
   有人评说,崔灏的这首着笔随意、情感真挚、气势奔放、起伏曲折、意韵丰满,镶嵌地名巧妙,山川风物可感。至于格律,那完全是为意境服务的工具,在这首诗里完全可以忽略,于是,这首诗也就给了我们启示,完全墨守成规只能束缚思想,有了灵动的思想可以不考虑格律的约束。
   于是,有人雀跃——原来不懂格律也能写出天下第一的格律诗了。可笑那些迂腐的老夫子,整天捧着那啥吓唬人家小姑娘,我不看不理不要你那啥,你不就吓唬不到我了吗?
   呵呵,可以。但希望你不要标格律诗词,你标了,我不说,有人说;大家都不说,有人在旁边冷笑,有人在心里冷笑。呵呵,狗屁不通,还七律呢!还沁园春呢……贻笑大方,让人齿冷。
   你可能不服——发出阿Q式的疑问:“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昨天读到“坡底韵诗”首倡者、著名诗人刘玉霖老先生的一篇妙文,非常精彩,非常想全文照抄在此,供大家欣赏和思考,但实在太长,而且如果全文照抄,实在有抄袭之嫌,只好择其最重要、最精彩的奉献给大家,如有兴趣,大家不妨去读原文。
   文章的题目是“和尚动得,你动不得也!”副标题是“谈近体诗格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先生文章说:“作近体诗必须讲究平仄声韵,否则无人认可。我的本意不是对初入门的新人先打一百杀威棒,把人家吓回去;而是诗坛潜规则本来如此。自身感受,知无不言,朋友忠告,实话实说。”
   那么什么是“潜规则”呢?先生说:“对新人只讲格律的原则性,严肃性,刚性,不可动摇,不可苟且,不可迁就。等你深入堂奥,弄清内幕,才知道除了字句数不能乱动,其他统统都有灵活性!然而这种灵活性只属于古人、名人、诗坛老人偶尔享用;如有新人,尤其初入门的后生小子,愣头青似的不知进退,也想凑上去灵活一把,马上就会有人出来指责种种不是,不容置辩。一句话:和尚动得,你动不得也!”
   必须对新人讲的刚性原则是什么呢?“一是字数,二是对仗,三是平仄韵律。字数不谈,人人做到。对仗是要求中二联必须对仗。毛泽东说:‘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把话说透了。”
   然而讲平仄要讲到什么程度?刘先生妙语连珠:“不讲马列,即非共产党员;然而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都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吗?胡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但也不能把每个具体党员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错误缺点合法化,就好比大企业因工死亡人数未超出指标照样能评先进一样。这事当然不宜在职工中张扬,以防造成再死几个也没事的不良思维;同样,尽管人无完人,对积极分子也不能让他以为有错误缺点没啥,照样干革命。如此导向,岂不误人子弟?此乃诗坛世故,因系潜规则,不足与外人道也。”
   以上便是刘先生的文章的一部分,你读后感觉如何?我是受益匪浅,希望你也能好好想想,不会写不要紧,李白尚且能搁笔,我辈何能,不写也罢,又没有人逼你写那些劳什子。哪怕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格律诗从此绝迹,还会冒出朦胧诗、废话诗、汪国真诗等等,文坛永远不会寂寞,没有鲲鹏,没有黄鹤,还会有蓬间雀,“哎呀,我要飞跃……”
  
   2013年8月3日于杭州
  

共 22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流芳千古的名诗崔灏d的《黄鹤楼》,诗人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主旨,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将家国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使人一读便能感到它的凄婉苍凉。仔细分析,原来是没有按格律写的,如果在我们江山发表,可能连精品都加不上吧。呵呵,看来古人更是注重诗歌内涵和意境的。在六七十年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一句:“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一代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就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看起来多么平淡直白。还有对联要求更是对仗工整,没有文化底蕴的人根本写不了。可是古人有句名联也是几乎家喻户晓:三个女儿都是贼,偷来仙桃敬母亲!数字不对数字,动词不对动词,名词不对名词。可是对联内涵意境非常有韵味。这么一分析,我们硬是要求按格律写诗词墨守成规是不是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既然是诗词就应该挥洒自如,不应该让死套路把人封闭住。文章提到发出阿Q式的疑问:“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非常值得诗歌前辈们商洽。文章引用著名诗人刘玉霖老先生的一篇妙文“谈近体诗格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很是恰如其分。一篇具有现实有意义的随笔,耐人寻味,受益匪浅!强力推荐共赏!【编辑:冰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梅        2013-08-03 22:06:58
  拜读完雨林兄长的文章,让人大开眼界。名诗原来是没有按格律写的。其实,就不应该有那么多格律束缚,更应该注重内涵和意境。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回复1 楼        文友:雨林        2013-08-04 05:35:06
  谢谢社长编辑评论。小文酝酿好久,恰巧看到刘文,面对现实,有感而发。
2 楼        文友:遇见        2013-08-03 23:23:27
  读完雨林老师的这篇文,真是受益匪浅啊
我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也喜欢把自己看见或听见的一些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说给大家听,如果能让你安安静静地读一读,便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回复2 楼        文友:雨林        2013-08-04 05:33:27
  “对新人只讲格律的原则性,严肃性,刚性,不可动摇,不可苟且,不可迁就。等你深入堂奥,弄清内幕,才知道除了字句数不能乱动,其他统统都有灵活性!然而这种灵活性只属于古人、名人、诗坛老人偶尔享用;如有新人,尤其初入门的后生小子,愣头青似的不知进退,也想凑上去灵活一把,马上就会有人出来指责种种不是,不容置辩。一句话:和尚动得,你动不得也!”
3 楼        文友:雨林        2013-08-05 07:13:12
  其实我想说的是,普及一下格律知识,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争论。我们这些初学者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当学生,向书籍和老师学习,向唐人学习(主要是格律形成之后的唐诗学习),不能因不懂而菲薄之。也不能因前人没有完全按格律写,我们便不要格律。正如书法学习,开始还是老老实实地临摹颜柳正楷为好,不能一下子跳跃到草书。也不能因大书法家写字多一笔少一笔,我们也可以随便去写,那样很难成功。别无它意。
河以长流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