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伤逝

编辑推荐 伤逝


作者:木风木雨 秀才,166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99发表时间:2013-08-06 15:59:05

前不久,因为我一同村同族好久的老妈过世,我特地赶回家参加了送葬。八十多岁的人了,平日我们每年过年都要去她那拜年探视的,也算是熙终天年吧。我们乡下至今为止的风俗还是土葬,所谓入土为安吧。一贯以来乡民的观念都还是力求完整入葬的,除非是在城里医院因急救去逝而来不及把人运回来的,多半谁都不希望火葬。也许是为了便于后人凭吊祭奠,也许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许是咱们祖国几千来的风俗传统吧,在我们这些稍偏远农村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会是风行土葬。
   而在我们乡下如果上了八十岁的老人逝世是称为红喜事的,吹吹打打甚是热闹,抬棺啼哭和参与送行的人少说都有上百人。以前是八个人抬棺,现在是十六人抬棺,我们那都是议好全村轮流出人的,好在村庄也有三四百户也还算大,如果轮到你家出劳力而又因为出外打工无人在家的话,那么就只好由你家出钱雇人参与抬棺。原来只有传统鼓乐队一种吹打,现在又加了拼拼凑凑的西洋乐队,还有尉为养眼整齐着装的妇女腰鼓队,这三种队鼓乐齐奏煞是壮观。当然,热闹程度也跟办丧事人家的经济条件和人脉关系相对应的。这一点无论城里乡下都一样,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但凡你家有钱或有势的话,那无论办什么事,都是相当热闹的。我在市里的时候就曾参加过一位朋友母亲的送葬队伍,那车队长的足有一两里长,上百部小汽车浩浩荡荡的,整整遮敝了一条长街。至于我们在电视里在网络上风闻的多少多少超豪华车队迎亲或送葬的事例就更是举不胜举。
   所谓人情世故世态炎凉这一点任何时代都是免不了的,富人家办事趋之若鹜风行景从七攀八凑的多如牛毛,而穷人家办事就冷冷清清清清冷冷人员寥无。所谓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话那还真不过只是一口号而已。但是古话说美不美,家乡水,至少在送葬这件事上在我们农村就还是比较纯朴的,无论你贫富贵贱家家都有轮流出人参与的义务,或掬上一些泪,或烧上一刀纸那都是很必要的,因为谁家都难免是会老人的。
   这一趟回家送葬,由于我父亲正好时值抬棺,快七十岁的人了肯定会有些力所不济,所以我跟在后面,偶尔也替换一下,平生第一次参与抬棺。还好走走歇歇,又跟我爸替换,饶是这样,也把我累的回家肩膀肿了好几天。而送完之后一身臭汗地开车回市里之余,我忽然想到,我们这个村里,上了八十岁的真没几个了,原来你家他家一大片的就这样一个一个慢慢消失怠尽了。这些逝去的人们我都渐渐记不起来了,就是我爷爷逝去近二十年了,我小叔因为结肠癌于三十七岁早逝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这些人或邻人,或亲人也罢,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都慢慢记不清了,即使还记得的,也多半一磷半爪的。每年在家族的坟前拜祭的时候,自爷爷以上的祖辈压根就没见过,更无从谈起印象,所余给我们后人的不过是一坯黄土罢了,可以想象的是,我们自己也正不可逆转地朝这条路上飞奔,十年,二十年,还是数十年,就算我们能活到九十岁一百岁又能有几何呢!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最终所余的亦不过是一堆黄土而已。
   于生命感伤之余,逐渐消逝的还有传统。现在我们的子女大都在城市里读书,将来也多半有可能在城市里工作,或打工或定居。可以预见的是,将来生养我们的家乡与村庄的人口不是越来越多,而肯定是越来越少。所谓子孙兴旺人畜蕃息,在现代社会的人口计划的冲击之下,在趋之若骛的打工潮之下,在势若洪流的城镇化规模之下,这些数千人的村庄在将来还可能存在么?如果连村庄都有可能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那么诸如此类的这些纯朴的农家风俗与传统又焉能不逝呢,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今后留存于我们后人之印象中的,肯定会象前人习俗留于我们后人印象之中一样的模糊久远吧!这也许有点那个,前人不瑕自哀而后人哀之……而后人又复哀后人矣的味道吧!
   就算我们自己,若干年后,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我们曾来到这个世上走过一糟呢!除了族谱上的一个名字,或是田坂上的一堆黄土,再有的也许就是历史中的一道烟尘吧。除非你能成为名人,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等等,只要是名人都可以在适当的书籍里面刻上你的名字!但是真能传绪后世的荣耀那又有几人能尊享呢!如果真能做到灵魂与精神千古,那又有何伤逝之由呢!一个人的名字在历史中能够活的多长,这决不取决于你在世的时候活的长不长,而只在你的或功绩或作品或声名大不大,很多人年纪青青的就名垂千古了!你比喻林觉民,赴汤蹈火投身于为人民谋幸福为家国谋出路,才二十四岁就生如夏花般绚丽绽放并燃烧了,而使他美名于后世的不止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上的一刻名而已,还有上了古典文学课堂的一篇《与妻书》更是风行后代。还有谭嗣同,也只活了三十三岁,却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彪炳千古。从这一点看,我们还要追求活的有多长么,所以说如何能够使生命活出意义才是真正该是值得我们孜孜以求的!
   有人说过,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你想想现在的中东,或拉非,或伊拉克等地区,人民饱受战火或贫穷蹂躏,或整日提心吊胆自已有可能那一天就冷不丁成了炮灰或肉弹,或成天食不裹腹无以为继!就算我们中国,回朔四十几年,那种全民颠狂的的整日价批斗,那种大面积饥荒与饿死人的日子,不也是时犹未远么,惨痛的记忆啊!因而,我们应该是要庆幸,我们能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祖国大环境,大氛围下,该是我们几世修来的福啊。从这一点来看,那些物价高涨,那些房价高企的问题,还算什么问题呢?真能有几人没菜吃谁没房住呢,说到底都只是欲望在做怪大家都希望更好更更好罢了!真正的农民多半还能自得其乐,而成天抱怨的反而是那些白领一族,那些开车一族,那些啃老一族,不是报怨油价就是报怨物价报怨房价,报怨工作机会少,报怨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等!
   任何时代都绝不缺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不过是时代在进步,问题也在进步罢了。古人的问题是吃不饱饭,申不了志。而我们今人的问题就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了,其实回到根本点,还不过是物与欲两个问题。我认为,现代中国人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生而为人的问题还应该是如何活出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真性真情来的问题。
   孔子望流水而兴叹: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时光飞逝,年华短暂而更加珍惜当下吗,正所谓只争朝夕,时不我与。千字文上面说,尺壁非宝,寸阴是竞。其意是说即使你拥有一尺那么大的稀世之玉都不是真的宝贝,而那分分秒秒都不曾停歇的时光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贝。我们可以不求荣华富贵,不求轰轰烈烈,不求美名显扬,不求志得意满,但我们也足可以求自己平淡是真,求自己淡泊从容,求自己内省不咎,求自己俯仰无愧!生而为人,我们其实谁都可以顶天立地,至少在我们心中,我们也自有一片天地。推而广之,值得我们珍惜的不止有时间,还有亲情,友情,爱情,和自己所钟情所追求的或文化或事业。
   至于陈子昂登临而兴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泣下!那又是另一种穷究天地万古的更高境界,其大有感时不遇之无限抑郁悲凉之感。当然,能够发这种概叹那是要才华的,我们诚然没有陈子昂的那种魄大纵横笑傲今古的文士之风,但我们却也有御日月风华而行的生命与年华仍在,只要我们努力去工作,认真去感受,仔细去爱憎,相信,我们也可以活出别有一番风味的滋味来的!
   愿我们不再只叹息那些逝者与过往的悲苦岁月!
   愿智慧与勤奋之光照亮我们这有限的生命吧!

共 29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论及死,那是乡里间风俗的再现,但是,回望时代的进步和前瞻,不止对于这种入土为安的风俗有了一份思考。于是,作者把目光放大、致远,就想到了活着的事,引经据典、古往今来,死和活,就都聚焦于生活的体味和活着的目的上了。欣赏,拜读。【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3-08-06 19:05:05
  生和死也是永久的主题,思考中得到启发。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