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武汉,个巴妈!

编辑推荐 武汉,个巴妈! ——诙谐版散文


作者:溪水竹风 秀才,2213.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67发表时间:2013-08-08 17:03:30

武汉,个巴妈!满“黑”(读音he)人,老子来了5、6年,还是没(读音“冒”,下同)完全搞不清白。虽然朋友都说我文笔蛮扎实,但要写大武汉,确实心里没得数。
   武汉,个巴妈!倪酿(您)千万不要以为是在骂武汉。倪酿(您)最好把:“武汉,个巴妈!”理解成:“啊!武汉”。否则武汉人说你是“苕货”,就与我没得关系了。
   武汉,个巴妈!两江交汇、三镇并举的大武汉,确实让人有许多感慨。其实,在武汉时间一长,“个巴妈!”你就不觉得太刺耳了!甚至“个婊子”,你也不要太较真。武汉人说话就是这样,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母子之间这样“平等的对话”:
   母亲对亲生儿子说:个婊子养的,你再跟老子翻敲!老子一巴掌夸死你的!
   儿子则对亲娘说:老俩(妈妈)你么黑老子,老子又没做错么斯(什么)。你打老子,老子就告诉家家(外婆),让她也夸死你。
   武汉,个巴妈!没得办法!就是这样的人文基础和背景。
  
   一
   武汉,个巴妈!说起来还真有得一谈。
   十多年前,第一次出差要到武汉,火车站售票员问我:“到武昌、还是到汉口?”我斩钉截铁地说:“我到武汉!”售票员又说:“知道你到武汉。是到武昌、还是到汉口?”。我又斩钉截铁地说:“我到武汉!”如此往复数次,我以为售票员为难我,售票员以为我调戏她,险些争吵起来。好男不跟女斗,我只好让步说:“武昌、汉口你看着办,哪离武汉近就买哪的票。”售票员看出我真的不知道,笑着说:武昌、汉口都在武汉。
   后来,我才明白!从外地坐火车到武汉,要么你到武昌、要么你到汉口。武汉,个巴妈!整个铁路干线根本没有“武汉”这个站点。哈哈!这就是武汉的独特之处,要到武汉吗?没来前先把你整糊涂再说。
   好不容易坐火车来到武昌,依然不知道武汉在哪里?坐上公交车找吧!个巴妈!个婊子!满街的这类刺耳语言,让老子心烦。
   公汽一路走着,一路上人。本来前门上车,后门下车,无人售票。硬是有人从后门挤上来。司机等那人来前门买票再开车,本来是很正常的。个巴妈!没有一个人去指责后门上车的人,反倒都骂公交司机不开车。
   下了公共汽车我找人问路,结果没人搭理我。好不容易有个人告诉我,我好生感激,结果走了一个多小时,再问,个巴妈!才发现那人完全把方向给我指反了。
   原路返回,看见几个擦皮鞋的。正好鞋子脏了,顺便擦一下。一问价格一块钱一双,与咱那里一样。就坐下来擦吧!一擦完,竟然要十块钱。武汉,个巴妈!原来一毛是一元,一元是十元。
   武汉,个巴妈!社会公德和道德标准竟然如此吗?难道这就是我们湖北的省会城市吗?个巴妈!老子一气之下,出差尽量绕开武汉,十多年没再到武汉。
  
   二
   转眼过去十多年,武汉,个巴妈!老子还真没闪过你。
   这下倒好,我随公司总部搬迁来到武汉。个巴妈!老子如今也是武汉人了。你莫跟老子“翻”(你不要惹我)。
   先是租房子住。个巴妈!眼见着房租比物价涨的快。赶快贷款买了房子。个巴妈!装修起来真是费劲。木材市场、灯具市场、洁具市场、家具市场,转得老子头昏眼花。稍不留神,老婆的背包还被偷了,打110报警,个巴妈!竟然不出警,让我们到就近派出所报案。武汉,个巴妈!原来真他妈的贼多。
   材料买好,找来一个施工队,开始装修。签合同前,答应的非常爽快,一口一个“没问题”,让我很放心。结果装修中不断出现问题,真是急人。他到慢条斯理地说:莫着急。最后还是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他两手一摊:我也没得办法。武汉,个巴妈!完全一个JQK,先把你J(勾)来,然后Q(圈)住你,最后慢慢K(揩)你。
   双休日开着车,带着老婆去逛街。武汉,个巴妈!城市真大,车真多,人真多。好不容易找个车位,正要停车,却插过来一辆车,加上我车技确实不好,两车“擦肩而过”,都轻微蹭了一下。对面车上人气势汹汹的下来,看我个子矮小,竟然抓住我的领口。我也没有客气,抓住他的手腕,顺势一拧,厉声说:你不识“黑”是吧?(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你要“么样”?(你是不是想打一架?)。对方见我有些强硬,口气略有婉转,但又不甘示弱:不想“么样”,你蹭了我的车。我说:我的车你不也蹭了吗?对方大概看出我是外地车牌,带有威胁地说:不给我复原,今天你别想走。我说:你莫黑我,不走就不走,反正我就住汉口。
   个巴妈!武汉人还真有些排外,也有些欺软怕硬。
   走进超市,选好商品,排队交钱。忽然一人插到我的前面。我没有说话,也就算了。没想到,他反过来说我:你为么斯插队?
   个巴妈!你插队反倒打老子一耙子。好在后面的武汉人,都帮我说话,谴责他。他灰溜溜的到别处排队去了。十多年过去了,你别说,武汉市民的觉悟和道德水准,已经大有改观。
  
   三
   武汉,个巴妈!虽说“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但“武汉”市名从何时而来?一直以来,专家们有着不同的答案。
   现经证实“武汉”正式定名应为1927年元旦。据台湾国民党党史馆藏的“会档”资料,1926年12月29日,由孙科提议,设立一个临时的“武汉三镇市政委员会”。随后,于12月31日表决通过孙科的“武汉三镇市政计划报告”,并于次日,即1927年1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命令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组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临时首都。4月16日,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原汉口市政府及武昌市政厅撤销。“武汉”作为一个城市的正式名称,也由此而来。
   武汉,个巴妈!别再说自己历史悠久啦。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1年。我奶奶要是活着比“武汉”年龄还大呢。难怪武汉难以承载中原历史和荆楚文化的博大与厚重。
   武汉,个巴妈!年龄不大,所辖的三镇到都是历史悠久得很哦!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细说起来,比武汉更有得一谈。
  
   四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一谈武昌,最值得一提就是黄鹤楼。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一个歌谣:武汉有个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乖乖!你想象黄鹤楼有几高?!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不仅是武昌的标志、武汉的标志,还享有“天下绝景”的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1927年2月,毛泽东老人家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从考古发掘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武昌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
   武汉,个巴妈!要是把武汉看作老特(爸爸),三镇看成三个儿子。武昌是名符其实的“拐子”(哥哥),若论年龄,个巴妈!武昌比武汉,拐子比老特要大出几多也!哈哈!武汉,个巴妈!完全一个后爹。
  
   五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
   归元寺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
   一般人到归元寺,大都是到罗汉堂。的确,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个巴妈!你要是不知道武汉归元寺有500罗汉,那可是蛮掉底子的事情。据说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不知是否灵验?至少给参观罗汉堂人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吧。
   不过,我要告诉你,归元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归元寺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这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
   武汉,个巴妈!佛教文化原来如此源远流长。阿弥陀佛!既然如此,本不该口出秽语呀?!为何又这般庸俗呢?让人搞不清白。
  
   六
   小时候,在家乡,有小孩夜里尿床了,大人就会说:小乖乖,昨晚下汉口了。后来才知道,我的故乡就在汉水上游,几乎是汉水的源头所在,汉口就是汉水进入长江的交汇口。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
   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伴随汉口的港口贸易的繁盛,商贾云集,各色人等,混杂期间,为争地盘,争生意,难免要讨价还价、喧叫争论,你嗓门高,我比你还高!斗嘴、斗气、斗殴,司空见惯。你张嘴是“个巴妈养的”,他随口是“个婊子养的”,开始时叫骂,此后,也就习惯。你不说个巴妈,有人要说;你不骂婊子养的,有人要骂。他母亲的。不骂白不骂,骂了也白骂。于是逐渐形成了这种相对粗俗的码头文化。
   其实,你大可不要为这些粗俗的话语而气恼。武汉人,说过之后,自己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你生气也是白生气,何必去较真呀!出门在外,和气为贵。哈哈!还有就是入乡随俗。武汉,个巴妈!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俗的地方。你就别太在意了。
  
   七
   武汉,个巴妈!尽管城市名称来取得比较晚。但其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
   尽管长期形成的码头文化,给外人的影响是:武汉人粗俗、易动火、排外、小家子气,甚至还有许多不好的评价和印象。但是,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共 62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武汉,个巴妈!”这个题目让人觉得很有意思。这是武汉的地方土话,什么意思大概也说不清楚,有时褒有时贬,看用在哪里了。其实各地都有很多土话,更多的不是骂人,口头语而已。就如鲁迅说的国骂,在京城有时也不过是口头语,你如果像作者那样,问人家皇城根的人为什么骂你,他或莫名其妙地说:我骂你了么?没说什么啊。文章从个巴妈说起,追根求源;又对武汉的历史做了梳理,得出了结论是:“武汉人!应该摒弃原有的粗俗和码头文化的背景,树立大武汉的新形象!”拜读。【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梅        2013-08-08 18:52:54
  非常欣赏您的文章,很想和你认识交流。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2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3-08-08 19:27:19
  很不错的散文,生活气息浓,立意精巧。拜读。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