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萍乡观傩 ——中国的奥林匹斯圣山

精品 萍乡观傩 ——中国的奥林匹斯圣山


作者:长河浪 布衣,24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85发表时间:2013-08-13 14:51:26
摘要:萍乡傩是中国的奥林匹斯圣山,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民族文化因子的旺盛生命力,以及不同西方宗教精神的东方神韵。

离开小石源后,直接去看傩。
   来之前,我曾收到汝启转发镇南兄的一首关于傩的诗:
   傩神庙观傩舞有感:
   萍傩千载久,化石令名新。
   国际艺堂展,天坛庙会巡。
   三宝祠舞面,一体鬼神人。
   昔日驱厉疫,如今迎远宾。
   镇南是县文化馆副馆长,专门整理并负责管理本县傩文化,应该说他对傩的描述具有还是蛮全面的,他对傩诗题材的开拓是有功的。他观摩傩舞表演已经寻常见惯。其实,根据当地族谱记载:“傩肇于商,自周始。”而“傩”这个字,则源于当时的少数民族,“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而是侗台语族的语言。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没有收录此字。傩,音挪(nuo)。据记载,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在2002才收录此字,难怪那么多文化水平并不低的人也会被他难住。傩,从人,从难,难亦声。“难”意为“哀鸣之鸟”、“就擒之鸟”,引申为“不能动弹”、“被束缚”、“被困住”。“人”与“难”联合起来表示“用法术使危害人类的妖魔鬼怪不能动弹的人”。如此看来,傩不是千载久,而是三千多年了。傩神谱中“三元唐、葛、周三将军”,传说是周幽王的三个忠臣,因劝谏昏庸无道的周幽王不听,三人辞官修道成仙。尔后三仙来到民间驱鬼逐疫。这驱鬼逐疫活动不是随便就可以搞的,需要经过当时的巫覡举行一定仪式才能完成,这就是巫傩。
   萍乡傩属江西傩范畴,又融入湖湘傩的元素。经三千年的发展,江西傩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江西傩事活动分布广泛,几乎村村都有傩神庙。有25县(市)有傩事活动,保留的傩舞傩戏节目247各;江西傩被学术界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而萍乡傩因保存了完整的傩庙、傩面、傩舞,被称为傩文化“三宝”,倍受瞩目,多次应邀远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表演、交流,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这三大宝中的傩庙数量多、规模大,可称为全国之冠。而古傩面具的遗存可堪称中国之最。
   我们先去小枧石源看古傩面具,然后到赤山石洞口观傩舞。一行三十人八点半准时出发。一路风和日丽,田园风光旖旎。水泥公路在山间盘旋而下。很快就到了石源。这也是小李老家。小李说,古傩面具在文革期间没被烧毁,得以保存下来,就是几家闻讯后立即把他们藏得严严实实,这才幸免于难。要不然哪有那些大师们满世界宣扬的傩文化?也许这又将是个千年浩叹了。
   萍乡傩在明以后非常鼎盛,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庙)”之称。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建立明朝的洪武元年,立即派安徽籍人氏杜谷珍接任萍乡知州。因时发大疫,杜谷珍是个傩信奉者,因此借傩驱疫遍及萍乡每个村落。到了清代,萍乡县令胥绳武曾用萍乡方言作过一首咏傩诗:“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冇个事,憾(萍乡方言:我)随衡(萍乡方言:你)去跳傩神。”可见傩祭过去已成为萍乡官民同乐的文化活动。
   车子在一座高大祠庙前停下。小李说:“到了,这就是傩庙。”
   古漆已经斑驳脱落严重,但傩庙依旧高大森严。额上大字为明时某府尹所题:“遵宣一祠”(东源小枧旧属遵化乡宣德里),书法自是遒劲有力。门外廊柱上联为“庙貌巍昂,犹是溪山新气象”,下联是“神威彪炳,依然戈盾旧声灵”。府头官又是题字又是撰联的,这可以算是政府大力度的支持了吧。
   侧殿即“古杨子庙”,杨子哭歧处(杨子临歧路而哭,古人也把它记录在册并立庙纪念,可见民心不诬)。
   萍乡建傩庙的历史,分别有唐、宋及元代插标为界始建之说。替傩神建庙是萍乡傩的一大特点。萍乡傩庙不但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规模大、布局严谨、功能齐全、地方特色浓厚。这里傩庙,极富地方特色。一般建有前堂、天心、后殿三部分,面阔三间,墙为五岳朝天式。规模大的则在两侧加建偏屋,用作厨房、储藏室和居室,并在庙前增建雨亭、空屋场、戏台、酒楼,与庙连成一体。内殿正中设拜坛、香案、傩坛(俗称“洞”),坛上供奉傩面具。
   同时这里还有全面表现傩文化深刻内涵的傩舞及其服装,傩兵器、傩轿、傩符、傩签、傩卦等等,及一脉秘传的口诀,歌词、法水、起师等,是一座无穷的民间文化宝库。而关于萍乡人为傩神建庙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从岐山飞来一幅傩面具,人们因这幅面具神显灵而造傩神庙。但庙建在荒山上,庙主嘀咕;庙好造,水难挑。傩神听了,也不高兴,就飞到东源小枧去了。淳朴的小枧人不敢怠慢,赶快在傩神落脚的地方建起一座高大庄严的傩神庙。其他各处听说灵验的傩神来到小枧,各地也纷纷效法建起了傩神庙。
   此庙建于明洪武二年,算是萍乡现存最早的傩庙了。内室供奉着傩主神三元唐、葛、周将军(唐宏、葛雍、周武)。三尊主神傩光耀眼,神威凛然,而两侧的墙壁、傩案上都摆满了色彩浓烈却不失古朴、造型夸张却不失庄重的石雕傩面具。百姓把众多宗教神供奉于庙内以祈福纳吉:儒教神、道教神、佛教神、天神、地神、冥神、历史人物如岳飞、关圣君、传说人物如八仙……诸多神祗济济于傩庙,这简直就是中国的奥林匹斯圣山。一方面这些神都是他们的保护神,为他们驱邪逐疫。另一方面,在民间传统信仰普遍缺失的今天,村民们以傩的形式固守着这个民族最原始最本真的精神特质:果敢、血性、坚毅、秩序和尊严。先民们尊神表现出了很质朴很智慧的价值取向,凡是心存善良、庇佑黎民苍生的皆可为神,皆要敬奉。在他们心中,一生平平安安,五谷丰登,衣食无忧便是最大的幸福了。也难怪,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医学落后,科技原始。瘟疫、疾病随时可能夺去他们的生命,而傩神是他们最亲近的保护神,怎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呢?记得我小时多病,三月不愈,父母抱着我四处求医拜菩萨,他们的两双脚都走烂了,才从鬼门关上给我捡回一条命。父母恩德不也如菩萨一样神圣可敬吗?听守庙男子介绍说,傩庙内室供奉着111个古傩面。除了各神教传说的诸神,大概历史上那些给人们予以庇护过的圣贤之士,他们都被尊奉、雕刻成傩神面具保存下来了。
   萍乡的傩面具,原有4000多幅,现存700多幅,制作时间从元末、明清到民国时期都有。面具雕刻的艺人被称为“处士”,他们专职雕刻面具,并在面具头顶后凿刻的小方洞中,放茶叶,灯芯草,稻谷、药物等,以油膏密封称为“安腹藏”。还要杀鸡取血涂抹面具,给额头和眼睛“开光”后,面具才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
   藏傩面的内室很隐秘,且在阁楼上,人太多,不能都挤上去,我们建议守庙人拿一个有代表性的傩面具,放到大厅内让我们一饱眼福。于是他便把唐宏将军捧下来放在神案上。这是一个用樟木雕刻成的主神位。其风格古朴粗犷,雕刻细腻,造型夸张,形态兼备,惟妙惟肖。站在傩面前,便似乎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盎然古意。这些傩面虽然看起来狰狞怪异,但眉目间流露出的世俗化、人性化气质,透出一种不可言喻之美。
   在去石洞口的路上,和同车的叶继德校长聊起了傩。叶曾涉历民间小教:鲁班教、黄母教。我们谈到各类神位的由来:姜子牙封了各路正神后,剩下一些村社乡神,孤魂野鬼、邪神,还没安奉,闹得民间很不安宁。于是姜子牙举行了第二次封神仪式,傩神、坛光老爷、太王老爷,圣地老爷等都各地各界封号主位。连门窗灶厕都有神主位。难怪”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也难怪乡人做法事时,门窗上都要贴上鸡血蘸的灵符,就是为了彻底驱逐从各处侵入家里的邪疫。原来如此!我的心豁然开朗。
   到了石洞口,主要是看傩舞了。
   曾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傩舞:“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傩舞源流久远,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有傩祭的记载。周代称傩舞为"国傩""大傩",乡间傩舞也叫"乡人傩";《论语·乡党》说,当时孔夫子看见傩舞表演队伍到来时,曾穿着礼服站在台阶上毕恭毕敬地迎接(乡人傩,朝服而阼立于阶)。由此典故引申而来,清代以后的许多文人,多把年节出会中的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也泛称为"乡人傩"。跳傩是为了避疫驱瘟,人们相信跳傩后全年无病、五谷丰登、一家平安,有傩神保佑,下一年的日子就好过了。
   萍乡的傩舞以军傩为主,傩戏和傩技的成分并不多,而“武”味颇浓——这是萍乡人尚武精神的又一证明。它多用刀枪剑戟列队作战的形式,包括旋转、探身、翻身、踢脚、劈叉、圆场,或戳枪、拖枪、抱刀、拖刀、砍、削、劈、刺、扫等武术动作。这些傩舞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凑热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一般共有十折傩舞:《将军比剑》、《太子耍刀》、《钟馗驱邪》、《土地赐福》、《二王对笏》、《福主奏本》、《判官捉鬼》、《和尚道士观风水》、《雷公电母呼风唤雨》、《班师回朝》。跳傩人将一套驱邪逐疫、祈福纳祥的仪式耍得活灵活现。表演者身穿傩服头戴面具,拿着手里的兵器舞动一番,走的步子便是著名的钟馗步。原生态的傩舞古拙且粗犷,保留着远祖口传身授的文化基因,被专家誉为戏剧舞蹈“活化石”。我们曾在电视上看过这种舞动的步伐,亲眼所见后,才豁然明白这是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步子,包含太多民间寓意,有驱魔与降邪,也有祝福与希望。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傩,体现的是民间诉求,而不仅仅是为表演而表演。真要感谢这些无名的护傩者,让我们能有幸更深一层认识我们自己的民族,也为这个世界留下了由一个瑰丽的民族文化宝库。他们不求大富大贵,他们不知微言大义,不要明星头衔,也不求什么伟大光环。只求保护自己难以割舍的那份安宁平凡的生活。唯其平凡朴实,乃见博大。同时,我们这个民族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巨大的影响力使她哪怕只要把一件事办好了便足以惊世骇俗。连傩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民间琐事,也是海内外惊艳。我能想象得到,那些不惜远涉重洋国外学者和友人,来乡间考察傩时的那惊讶的表情和感叹;我更能想象得到,当乡人们听到有人要烧毁这里所有的傩面时,他们感到大难来临,他们的精神结构将要崩毁,必须想办法拯救自己。于是,本地各族中有名望有影响的的人便一起合计,把可靠的村里人叫拢来协商:每户人家分几个傩神下去藏起来,要藏得严实实,打死都不要说出来。于是,一场抢救傩神的运动就这样秘密开始了。而且一藏就是十多年,风声不紧了,上面不来干扰了,才偷拿出来擦拭整理。看起霉了不?坏没坏?拨乱反正了,又可跳神了。再把原来的班底找出来跳傩。哦哟,都老了,还好“三年学不会,十年丢不生”。温习温习,身子骨又活络了。生活又渐渐火起来啰……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以这对联作结吧。

共 42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对萍乡的“傩”文化做了全面详尽的介绍,起到了很好的“傩”文化的推介作用。“傩”字的来历和它的含义,揭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秘密。傩文化,有有形的,有无形的,都表现为傩文化“三宝”,傩庙,傩面,这是有形的文化遗产,作者介绍了傩庙和傩面兴起的不少典故,从典故中揭示了百姓的心愿,揭示了傩文化经历的风风雨雨。傩舞,是无形的文化遗产,揭示了萍乡人喜欢傩舞的原因,揭示了傩舞中包含的百姓愿望。【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15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8-13 23:55:57
  文章介绍详细而具体,对传承和宣扬地方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