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走进古镇李庄(散文)

精品 【雅韵】走进古镇李庄(散文)


作者:山中树 秀才,236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90发表时间:2013-08-15 08:25:03
摘要:一阵清风徐来,揭开了古镇李庄的神秘面纱,干燥寂寞的心随着缕缕清风荡漾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古镇犹如刚刚沐浴的少女,冰清玉洁,婀娜多姿,超凡脱俗,赏心悦目。微风拂着衣衫而过,往日的暑浪消失得无影无踪,热暑御衣,层层绿浪随风摇曳,远山的薄雾轻纱飘飘若仙,紫外线剥开层层叠叠的云海,露出了嵌蓝嵌蓝的天;纱飘云走,雾飞纱散,汩汩阳光直泻而来,给古镇罩上了浓浓的色彩。

【雅韵】走进古镇李庄(散文) 初夏的清风伴着蒙蒙细雨缤纷大地,打湿了我的心情,魂牵梦绕地勾起我大脑深处的记忆——古镇李庄。古镇李庄在我脑海里充满着文明古朴的气息,久违的李庄向我们一行人扑面而来。
   偶遇岗位培训的机会,前往李庄培训基地集训,与老师和四十八名同事-道分乘两辆公交车,迎着东方的晨曦踏上了古镇李庄的土地。车至终点,古镇李庄正逢赶集,熙熙攘攘的赶集人群,不停地穿梭行走在大街小巷之间,一个个笑容可掬的人们舒心地谈笑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游人,着装各异,步履蹒跚,有的观景、有的购物、有的品头论足议论着李庄“三白三奇”的古老传说。
   昨夜气侯剧变,飘落下入夏第一场阵雨,雨后的太阳红彤彤挂在长江对面的山坡上,太阳依偎着蓝天白云,阳光下的远山郁郁葱葱,近水波光粼粼,层层绿浪映入眼底,温差清爽宜人,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这里是世外桃源。
   一阵清风徐来,揭开了古镇李庄的神秘面纱,干燥寂寞的心随着缕缕清风荡漾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古镇犹如刚刚沐浴的少女,冰清玉洁,婀娜多姿,超凡脱俗,赏心悦目。微风拂着衣衫而过,往日的暑浪消失得无影无踪,热暑御衣,层层绿浪随风摇曳,远山的薄雾轻纱飘飘若仙,紫外线剥开层层叠叠的云海,露出了湛蓝湛蓝的天;纱飘云走,雾飞纱散,汩汩阳光直泻而来,给古镇罩上了浓浓的色彩。
   伫立街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片片绿叶翩跹起舞,古色古香的乡村风貌吸引着八方来宾,笑迎天下来客。抬眼望去,这里没有繁华都市那些高耸入云的水泥建筑,遍布眼底的是亭台楼阁和旧时民居,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亭台楼阁与低矮的木结构青砖灰瓦房混为-体,形成了古镇李庄的亮点和特色。这块古老而又充满传统文明的土地上,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莺歌燕舞,更没大都市那种繁华的喧嚷浮尘。同济人曾留下诗曰:“川音如酒诉衷肠,山乡处处是家乡”。不-样的山水不一样的情调,小镇依附着长江突显出地理位置的重要,自西而东的父亲河——长江,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波涛滚滚奔向东方。是长江的水浇灌了这块热土,是蜀国的富饶蕴育了她的秀丽,四周墨绿的山坡浅丘拥抱着洁静的小镇,她让我们沐浴到了纯洁、柔和的阳光,呼吸到了清新、凉爽、甘甜、鲜美的空气。
   古镇李庄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至今已有一干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李庄曾经是南溪县县府所在地,宋朝乾德年间(公元963年——968年)中县治所迁县府至仙源坝奋戎城(今天的南溪县城),李庄便属于南溪县的一个小镇。到1983年10月,宜宾市撤区并乡调整建制后,李庄由南溪县划归翠屏区所辖,李庄改为了现在的李庄镇。
   李庄地处长江中上游的江边,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的南大门,因其地理位置狭小,交通条件特殊,世人知晓不多,一直处在“养在深宫人未识”的蜀南境地。在未通公路以前,李庄仅靠长江上的船舶作为交通工具。李庄闻名天下的原因,追根溯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二战的战火弥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避战火烽烟,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文化机构、学府迁移至李庄。看过《围城》的人,恐怕记忆最深刻的部分都是方鸿渐和李梅亭一行前往和生活在三闾大学的那些故事。
   若你走在李庄古镇狭窄的街道上,你关于那本书的很多记忆都会被唤醒。因为真实历史和小说里的故事,有颇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抗日战争期间把大学从敌占区搬迁至偏远内地的一个小地方;学者们从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寄居在狭小民房达数年之久。不同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是方鸿渐、李梅亭和高松年们;而曾经生活在李庄的则是学界的泰山北斗们,他们是李济、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和童第周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1940年,狭窄瘦弱、地灵人杰的李庄汇集了国内众多知名的文化机构和学府,为中国文化人在战云密布、国难当头、外敌入侵的非常时期,李庄恬适安静、闲云孤鹤环境,营造了一个为读书人“摆三尺书桌”而赢得了后人敬仰和瞩目。当时,李庄仅有四千余人的小镇,-转眼接纳了一万多名人学子让世人刮目相看。李庄为众多华夏学子、革命志士能够潜心研读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传承华夏历史文化提供了相对安静学习环境和条件,培育了大量的中华文人学者和热血壮士,成为了抗战文化的大后方。由此,小镇李庄功不可没,流风遗迹,传为佳话,名声大噪,火红大江南北,扬名巴山蜀水。
   最值得李庄人骄傲的应该是旋螺殿,堪称古镇李庄的第一张名片,“三奇”(奇殿、奇石、奇迹)之中的第-奇便是旋螺殿,它是古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旋螺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原曾用名文昌宫,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古建筑。隔远望去,威然屹立在山坡上,参天大树似遮似掩着呈八角形的旋螺殿,古木映衬下,“犹如琵琶半遮面,千声万呼始出来”。四周高大的围墙紧紧环绕,院内古木花草姿态万千,飘溢出幽香清雅的气息。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匠心独特的旋螺殿,存世四百余年至今仍顶天立地,不腐不朽,让人大为景仰和叹服;整座建筑采用的梁、柱、框、架均为木质镶嵌一气呵成,没有用一颗铁钉和任何粘合剂,被人们公认为中国亭台楼阁建筑之经典。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曾评价: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千古当世之佳作。到了李庄,如果不去如雷贯耳的旋螺殿,绝对会让你后悔此行。
   “君临蜀南长江岸,吃游闲居李庄行”。漫步古镇街头,脚踩石板路,闲游席子巷,一排排青砖、木结构、小青瓦房沿街巷婉转而立,古色古香的民居不规则地向前延伸;旧时民居的建筑群七高八矮、棱角交错、扭捏捏、齐刷刷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几条街道古老而狭长,呈井字形排立,斑驳陆离的痕迹突显出兴衰成败的历史文化。李庄第二张名片“三白”(白酒、白糕、白肉),吃在李庄因“三白”而扬名。街头巷尾的店铺门庭若市,小街小巷人来人往,仨仨俩俩的人头攒动,老式民居木屋-溜溜地排立街头巷角,游人们在导游的解说中观摩着古镇的风土人情,世道变迁。街巷两侧木屋檐下人声鼎沸,游人们争相着或观景、或摄影、或购奇珍异石……-间间店堂内,游人闲仕停下脚步,幽闲洒脱地随桌而座,点上“白酒、白糕、白肉”,加上炒田螺、炒龙虾等风味小吃,如果你不善饮高度白酒,可来-杯“明前清”茶(清明前采摘的茶叶),花钱不多,足以让你一行人大饱口福、赞不绝口、留恋忘返……古镇李庄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据长期居住在李庄人说,在文革(1958年至1976年)期间破四旧时,大量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址被拆除,目前看到的不到百分之三十。
   虽然古镇李庄与我的居住地仅50余公里,但终因琐事缠绕,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偶尔去过几次,都未潜心来观赏她的秀丽,研读她悠长流芳的历史,分享她的更多的传奇、特色、故事。此行,有幸在李庄练兵基地短暂培训,利用培训学习之余,与学友们一道遛遍了大街小巷。于是,写下这只言片语,与大家分享。
  
  

共 2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庄李镇有着文明古朴的气息,有着清爽宜人的环境,世外桃源般的旖旎风光。李庄有“三白三奇”的传说,它有着古色古香的乡村风貌,有过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文化机构学府为避战乱在此驻足的真迹,有着诸如李济、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和童第周鼎鼎大名家们生活过的踪影,因而小镇具备了渊远的历史文化。旋螺殿是李庄的第一张名片,是“三奇”之中的第一奇,属古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在小镇观览美好景致,享受浓厚的文化氛围,感受浓郁的古朴风情,实乃一大快事!散文精彩,倾情推荐,祝好作者!【编辑:树阴凉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17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3-08-15 08:32:50
  随老师文笔游览古镇,感受淳朴民风、领略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被它浓烈的古文化气息所浸润,被这如画的风景所迷醉。散文精彩!祝老师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回复1 楼        文友:山中树        2013-08-16 19:42:56
  谢谢推荐点评,每篇稿件的背后,都有老师您为我鼓劲助威,一言难表谢意,遥寄清茶一杯,略表寸心,问好!
2 楼        文友:幽兰萦梦        2013-08-15 17:59:42
  一座城市源于一处独特的风景而闻名于世,一所学校,缘于一些名人名家而闻名遐迩。跟着朋友优雅丰实的文笔,做了一次免费旅游,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拜赏朋友美文,受益匪浅。问好朋友!遥祝雅韵写作愉快!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回复2 楼        文友:山中树        2013-08-16 19:46:07
  有老师的支持,我会加倍努力,为雅韵书社而作为!谢谢,问好!
3 楼        文友:乐痴        2013-08-17 07:28:30
  清新优美的语言,将古镇李庄的如画的风景、厚重的文化气息、独特的建筑艺术尽情铺展。佳作!恭贺树弟精品连连!
记住美好,忘掉烦忧,开心快乐每一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