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间★散文』曾是故乡

精品 『指间★散文』曾是故乡


作者:若兰 举人,318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04发表时间:2009-03-10 10:23:08

好象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我却有一种隔世的感觉。仿佛昨天还是郁郁葱葱的夏季,一夜冷雨突然浸满了秋的凉意。今年从家乡村子过完春节回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原来那些发生在村子里远去的岁月不知不觉中在我的人生旅程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抹之不去,真实如无法痊愈的伤口,愈久愈深。
  
   一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过年对于我来说早已没有了最初的那一份冲动、雀跃,甚至渴望。今年春节,我和妻儿又回到了乡下的老家。出外工作这么多年了,也在城里安了家,可每年春节我还是习惯回老家过。不为别的,只为那一份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本来妻是不想回去的,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她是无法体会到我那份心情的,况且乡下也没有城里热闹。但妻最终拗不过我,还是跟我回去了。
   吃过团圆饭后,闲着没事,就和侄儿们玩放鞭炮。侄儿们兴奋得大呼小叫,闹个不停。但我发现,侄儿燃放的鞭炮都是从完好的炮方上拆下来的,就问道:“发记,你拿家里的好炮来玩?玩残炮就行啦。”“好炮都玩不完呢,谁还玩那个残炮?”侄儿噘着小嘴,分明是在鄙视我的“老土”。
   侄儿的“大方”不由得勾起了脑海里的一些记忆残片,总觉得没有了残炮的新年缺少点什么。至于是什么呢?一时也说不清楚……
   但我那时的新年是从玩残炮开始的。当日望夜盼的新年终于姗姗到来时,我们一群小伙伴欢呼雀跃,在村里来回奔跑着,传递着新年的信息。吃过团圆饭的当晚,我们早早就准备了手电筒,把它放在床头上,然后依依不舍地去睡觉。其实哪里睡得着?眼睛盯着彻夜不息的昏黄的小煤油灯发呆。
   新年午夜的钟声好不容易地敲了十二下,屋外终于响起了第一串鞭炮声,紧接着又响起了第二串、第三串……清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划破了山村夜空的宁静,小小的村子霎时热闹起来。
   我立即坐了起来,推醒了还在沉睡的弟弟说:“快起来,放鞭炮啦!”当我俩穿好衣服、系好鞋带走出去时,外面正是繁星点点,凉意袭人,村里伙伴已在奔跑了。阿辉、阿泽、堂哥阿满等见到我们就叫道:“快去,那边放大炮啦!”我和弟弟立即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追随着此起彼落的鞭炮声,冒着还没有消散的硝烟,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回地搜寻着,从这一家到那一家。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邻家屋里捡到半截还没燃烧完的长炮,就像捡到一笔用不完的财富,那激动的心情至今还记忆犹新。
   渐渐地,我的口袋就鼓了起来,装满了一个个残炮,就像一个附在身上的“火药库”!但那时我们是不会意识到危险的,甚至有一次我们在争抢时,阿辉将一个还没燃烧完的残炮塞进口袋里,不料那残炮竟在他口袋里“砰”一声爆开,将他的口袋“炸”开一个洞,人却没事。我们也丝毫不以为意。
   天亮了,小村子里花红柳绿,桃符更新,每个人的脸上都漾着浅浅的笑意。虽然一夜没睡,但我们还是精神奕奕,难以平抑的兴奋让我们忘记了疲倦。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兴奋地清点着一夜“扫荡”的“战利品”——残炮,看谁捡得最多、谁捡的最大。然后,我们一起到村前的田野上燃放鞭炮。
   我们一边燃放着残炮,一边在收割后空旷的田野上跳啊,笑啊,闹啊,尽情地宣泄着童年欢乐的时光和新年难得的悠闲。
  
   二
   这几年,觉得村子变了不少,但到底变在哪里,我又说不上来。一年中我虽然回过好几次老家,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只在老家里坐了一会儿、陪陪家里人说说话又走了。根本就没走出家门半步。直到侄儿带我去斩甘蔗,我才明白了许多。
   那天在家里闲着,侄儿自告奋勇对我说:“益叔,我带你去斩蔗吧。”反正都是闲着,我就跟着侄儿出来了。一路上侄儿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我却东张西望。路过村子西边的小河时,脑海中那一根弦才被轻轻触动。
   其实,这是一条普通的小河,浅浅的河水慢慢地流淌着。但就是这条小河,装载着我许许多多童年的快乐。记忆中,那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啊!河床宽阔,河水清澈无瑕,最深处也只有两米左右,大多是齐腰深,最适合游泳。河里生长着许多鱼儿,有扁扁的行动缓慢的河蚌,有横行霸道的螃蟹,还有长着头上尖尖角会钉人的塘虱,有身体乌黑性情凶猛的斑鱼等。河边水草丰茂,芦苇丛生,翠竹成林,密密地挤满河道两旁。竹林里繁衍着许多小鸟,其中最有趣的还是漂亮的翠鸟,经常蹲在河边的芦苇上,只一会儿便“吱”一声掠过水面,叼起一条小鱼,远远地消失在河道的尽头,只有那枝头还在不停地晃动着……
   夏天,是我们最快乐、最活跃的时光。每当放学回来,村里的伙伴便一起来到河边,嘻嘻哈哈地一个个跳进河里,水性最好的要数阿辉,能一个扎子从河的这一头远远地扎到另一头。更多的时候,我们分成两派斗起水仗来,两边的人使劲地拨水,力图将对方击倒,笑闹之声不绝于耳畔……一直闹到视线朦胧,我们才爬上来穿好衣服,依依不舍地去上学。
   遇上周末,我们常常会约上三几个伙伴,一起到河里摸河蚌、田螺。河蚌和田螺大都藏在河底的淤泥里,只要你用脚去踩,或潜下去摸就可容易捉到。运气好时会摸到一桶,满载而归。但河蚌和田螺不能即时食用,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桶里用清水养三、四天,等到河蚌和田螺排净体内的淤泥后,才能用来褒熟。河蚌和田螺外壳粗糙,但肉质鲜美,蘸点酱油吃,令人回味无穷。微雨轻洒的日子,躲藏在洞里的斑鱼、塘虱便会出来觅食,这是垂钓的最佳季节。我们就在河边架起钓杆,专心地等那鱼儿游过来,拉动钓凫,一条大鱼挣扎着被扯上来,立即引起一阵欢呼声和赞叹声。
   那样欢乐的日子,那样无忧无虑的时光,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不时在梦里出现。后来,村里为了引水灌溉,就把那小河截成坝陂。再后来,河道被淤积成水塘,河水变得浑浊不清,很少再有人下去游泳了。昔日水清沙白、夹岸桃红的小河,历经岁月的冲刷,已经风光不再。河里再没有嬉戏打闹的身影和成群游动的鱼儿了。岸边偶尔会响起匆匆而过的脚步声,但很少有人会记起她来,或者停下来注视一下,那曾经熟悉的一切。
   只有河水还在默默地流淌着。
  
   三
   一连几天,我都在村子里钻,搜寻着记忆的碎片。村子萧条多了,显得了无生气的样子。村子的变化首先从村中心的生产队社屋开始的,社屋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那时全村的人都以社屋为中心,生产、生活整然有序,村子平静得如波澜不惊的湖面。
   直到后来实行包干到户,村子的活动中心一下子就改变了,恍如一幕潮水漫过平静的湖面,社屋也随之门前冷落了。失去了活动中心位置的社屋渐渐为人遗忘,起初还被一些人用来存放杂物,社屋也曾作为我们小伙伴捉迷藏和游戏的理想场所。未几年,瓦面被掀起,冷风凄雨长驱直入,社屋就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在苦苦地度着岁月的余光,最后终于倒了下去,残瓦断砖洒满一地,蟋蟀们躲在瓦砾堆里欢叫着,让人很难想象其先前的风流。社屋崩塌后连同那一时代的印记也悄悄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随后,村中一批无人居住的老屋也经受不住岁月的煎熬,接二连三地倒下了,小村子就更显得破败不堪了。苔藓从墙角悄悄地爬了上来,侵占着昔日热闹的窗台;围墙内杂草丛生,一株株迎着阳光使劲往上窜。
   “真是想不到啊!那些老屋这么快就崩了。”伯父一边咕咕地抽着水烟筒,一边和我聊着,“你知道吗,现在村里已有一半的人都搬出去,就连阿彬都搬走了,真是想不到啊……”话音里透着浓重的无奈与不服。伯父今年六十多岁了,由于长年阳光的炙烤,皮肤显得黝黑而粗糙,眼睛也显得有些呆滞,完全没有先前的炯炯有神,显得与年龄不相符的迟钝。
   说起伯父,在村子里可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当年年轻的伯父力能担山,在生产队里他挑的禾捆总是最大的,担的粪水总是最多的,赚的工分也总是最多的,成为田里、地里生产一把能手;后来实行包干到户,勤劳的伯父在耕好十亩责任田的同时,硬是从荒坑僻野中又开出上十亩水田来,他的田地是全村最多的。为了让禾苗长得壮实,伯父起早摸黑到处积聚土杂肥然后一担担挑到田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果实,每年伯父家都收割稻谷超过万斤,单粜谷一项伯父每年就收入七、八千元。伯父的勤劳、能干远近闻名。这样过几年,伯父在村一齐建起了两间青砖屋,又买回一台手扶拖拉机和村里第一台黑白电视,这在当时村子里是绝无仅有的;也就是在那年,伯父又为两个儿子讨回了两门漂亮媳妇,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后来,妯娌间发生了一些摩擦,伯父只好将一家子分成了三个家庭,生产力一下子就削弱了,加上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伯父再也无能力实施他心中的“雄图计划”了。特别是近几年,农转非政策放宽,乡下的农民兴起了洗脚进城的热潮,村子里的人也就一家一家地迁了出去,就连村里最穷的阿彬一家也在去年搬进了小圩镇。
   望着日渐萧条、日渐空旷的村子,伯父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真是想不到啊……如果当年眼光放远一点,村里第一个搬出去的就是我啦,可惜现在……”声音悠长而低沉,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凝重。
  
   四
   如今,只有那疏落横斜的炊烟还在袅袅地随风飘散,小河还在缓缓地流淌着,年老的伯父、婶婶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啊,当年一起玩耍的伙伴们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天各一方了,阿泽在湛江安家落户,阿辉在城里苦心经营着小本生意,阿满到深圳打工连春节也没有回来,弟弟却在中山用心侍弄着他心仪的花草,而我,在那个小城打拼几年后,又抛开家庭一个人跑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来,继续在机关里经营着苍白的文字……
   新年的鞭炮声终于远去了,曾是故乡的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其实与村子一起远去的还有那一段难忘的乡村岁月,和那一群熟稔的身影。我是这样忆念着,我的故乡,我的伙伴,我的伯父啊。

共 38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儿时的故乡,儿时的人,是少年时期最为怀念的,长大后,游子无论在全国何地,过年不忘回乡,这就是故乡情节,故乡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深深地烙在游子的心中,难以忘怀。但随着改革,生活会随着相应的变化,与儿时的故乡相差甚远,是好是坏,难以以一概论。要看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了。(推荐理由:通过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在外游子的恋乡情结,文风朴实感人。)【编辑:纤纤丝雨】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31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纤纤丝雨        2009-03-10 10:24:51
  水永远是故乡的甜,人永远是故乡的亲,而自己的家乡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回忆,它依然永驻游子的心。
人生大起大落,不如平平淡淡!
2 楼        文友:小雨甜甜de        2009-03-10 16:30:01
  乡情,一抹朴朴实实的情,让人觉得亲切亦生动。
   那些有声有色的童年,总是内心奢侈的回忆,在繁华的街市,冷漠的面孔背后拿来细数,温暖关于乡情的,关于曾积淀于心的那些回忆。
一个热爱文字的快乐的孩子!!
3 楼        文友:陈已妃        2009-03-10 16:39:34
  小时候那会的家乡和现在的再回家乡,应改革后的发展,环境和一些人的心里姿态都会与儿时大不一样。
   我们会怀念儿时的纯朴和那种实在。
   问好若兰。
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将忘记写下。
4 楼        文友:漠朵        2009-03-10 17:33:41
  故乡,就是回不去的家乡,让人怀念,写的很感人~
穿过时光的缝隙 找到你
5 楼        文友:漠朵        2009-03-10 17:34:03
  故乡,就是回不去的家乡,让人怀念,写的很感人~
穿过时光的缝隙 找到你
6 楼        文友:云若寒        2009-03-10 17:39:35
  朴实生动,值得一读,也让我怀念我的家乡
那岁月的永久之心,将在我的凝视之下永远存在,即使岁月流转。风神之影,停在莹蓝之上。 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这就是生活。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