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枣庄:重拾岁月的记忆(散文)

精品 【流年】枣庄:重拾岁月的记忆(散文)


作者:木鱼 举人,488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6发表时间:2013-08-27 20:41:15

清早,刚迈出枣庄火车站,好客的山东便以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风骤雨迎接我们,那银河倒泻的架势,连见多识广的枣庄导游也说极为罕见,认定这是我们一行给山东裹带的风水。
   找了一家早餐店边躲雨边充饥,心中不免担忧原定的行程会被大雨所扰乱,没想到这场瓢泼大雨也如山东大汉般豪爽干脆,倾倒了一会儿就悄然消停了。沐浴着夏日雨后的清新空气,我们这趟枣庄红色经典之旅,便多了几分的凉爽,也多了几分的惬意。
   一、铁道游击队影视城
   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坐落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薛城,系2004年拍摄40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而修筑的,其后《红灯记》《敌后便衣队》《靠山》等电影曾相继在此拍摄。目前可供游览的影视城第一期工程,占地50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均按照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修建,并融合了浓郁的鲁南民俗文化,老枣庄的历史风貌在此可见一斑。
   从碉楼式的临城城门走进影视城,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场景直扑眼帘。沿街两侧有四合院、大宅门、民居、客店、酒楼、馆所,汇集了“正泰国际洋行”“大东旅社”“德顺兴药店”“太史第”“三星楼”“万福楼”“东升武馆”“义和炭场”等枣庄古镇的代表性建筑,家家招牌高悬,户户旗幡招展,依稀可觅枣庄当年曾经的繁华。街头巷尾贴有不少印有美人头的香烟、香水、雪花膏等广告及戏院的海报,点缀渲染着古镇老街的旧时气息,让人怀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
   大雨初歇,天幕低垂,凉风习习,全无暑夏之感。环顾偌大的影视城,城墙斑驳,巷陌狭窄,游人寥寥无几,颇显几分冷清和落寞,但能悠然自得徜徉于街景之中,少了喧嚣嘈杂之声,免了摩肩接踵之烦,也应是夏日旅行中的一件爽事。
   一番仰头寻觅,鸽子楼——当年枣庄的标志性建筑进入了视线。这是一幢三间二层的楼房,青砖黛瓦,木格窗棂,粗粗一看,其貌不扬,并无什么另类。一经导游指点,才知道与众不同的是二楼的顶层加设了几十公分高的隔层,用于放养鸽子,故称鸽子楼。
   老枣庄的鸽子楼始建于1932年,地处百业汇聚的闹市,楼下墙壁遍贴广告海报,俨然成为了枣庄的信息中心,再因为鸽子楼顶层养了许多鸽子,每至夕阳西下,就会出现百鸽归巢、翩然起舞的美丽景致。因此鸽子楼就成了人们来枣庄必到的地方,“不到鸽子楼一逛,枉走枣庄街一趟”之说便不胫而走,妇孺皆知。如今,原先的鸽子楼早已拆迁而荡然无存,我等初访枣庄,只能向这山寨的鸽子楼报到了。
   影视城举办了一些展览,如鲁南民俗博物展览、红色纪念品展览及玉石展览等,颇能让人长知识、开眼界,受教育。令人印象最深的当数“铁道游击队史料馆”。史料馆不大,但布置得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展示了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业绩和那传奇般的历史,还陈列了不少铁道游击队的珍贵文物,有游击队员使用过的枪支、马灯、服装、水壶,有缴获的日本军刀,最让人动情的是那支饱经沧桑的土琵琶,虽然琴已残,弦已断,但那悠扬悦耳的旋律依然清晰地流淌在人们的记忆里,同伴们在土琵琶前触景生情,不约而同地唱起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歌声悠扬人陶醉。这首流传了半个世纪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唱红了大江南北,历经几十年传唱而不衰。
  
   二、铁道游击队纪念碑
   走出影视城,百米之外就是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这个以纪念铁道游击队为主题的开放式公园,原为临山公园,占地 9 公顷,以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为主体建筑,有广场、甬道、纪念碑、碑廊、清风台、金山墓、八大亭、电视转播塔等八大景观。园内苍松挺立,绿树环绕,布局错落有致,环境优雅宜人,不愧为励志、怡情、休闲的好处所。
   囿于时间,来不及驻足观赏公园的美景丽色,就直奔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穿过广场,走上甬道,一座高达33米的石碑巍然而立,大气磅礴,直耸云天。伫立碑前,聆听导游的娓娓道来,纪念碑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让大家啧啧称赞。
   这座1995年8月15日落成的纪念碑,碑体的正面以竖起的铁轨造型自上而下地贯穿整个碑体,以此来纪念浴血奋战在铁道线上的铁道游击队,那铁轨的50根枕木,又象征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碑体中央镶嵌的镏金大字“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乃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碑前及两侧的八级台阶,寓示着八年的抗日战争;碑座正面刻有碑文,两侧为花岗岩浮雕,再现了铁道游击队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最令人震撼的是纪念碑的顶端,还屹立着一尊高大威武的铜像:一人舒展双臂,像雄鹰展翅,右手向前紧握一把短枪,左手在后似乎在召唤战友,昂首跨步,冲锋向前,可谓铁骨铮铮,气冲霄汉,昭示着中华儿女抗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仰首凝视,可以看到碑顶铜像的矫健身影,但难以看清其面容,转身询问导游:“这铜像的原型是刘洪大队长,还是李正政委?”导游答曰:“并无所指,据说这形象来自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飞身跃上火车的一个镜头。”
   恍然间我明白了,刘洪、李正只是小说、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剧情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英雄事迹则来自铁道游击队中的你、我、他,来自铁道游击队这个光荣的集体。如“刘洪”这名字是从大队长洪振海和继任刘金山两人的名字中,取其姓而组合的;李正的名字取自第四任政委文立正,其故事好多取材于第一任政委杜季伟的斗争经历。
   此时,我的脑海里涌现了刘洪、李正、王强、鲁汉、小坡、芳林嫂等众多铁道游击队员的英勇形象,是多么的清晰亮丽,是多么的光辉照人。是的,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也不会忘记:1940年1月26日正式成立的“铁道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他们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征战在百里铁道线上,截军列、扒火车、炸桥梁,犹如尖刀直插敌人心脏,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巩固扩展了鲁南抗日根据地,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不愧是民族的栋梁,祖国的骄傲
   离开公园,回眸良久,感慨万千:感谢枣庄,在枣庄的大地上,矗立起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这是一座有形的石碑,能让世人瞻仰,让后人怀念;然而同时矗立起的还有一座无形的丰碑,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坎上。正如原铁道游击队长枪三中队指导员张静波所说的:铁道游击队的壮丽史诗,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碑,是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座无形的丰碑!
  
   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枣庄不仅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也是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周恩来曾这样评价:“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为了纪念台儿庄大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2年,枣庄市在古运河畔台儿庄城西南郊建造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占地3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和全景画馆,珍展了千余件台儿庄大战时的文物资料,以及参战将士和著名书画家的近千幅书画作品。
   宽广宏伟的馆前广场,鲜花簇拥的大型的喷水池水花四溅,一座黑色的大理石纪念碑卧立在前,正面镌刻着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写的碑名——“台儿庄大战纪念碑”,背面的碑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文,著名书法家权希军书写。
   碑文陈述了台儿庄大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及战绩,语简意赅,情真意切,激起了大家尽快一睹纪念馆的念想。在碑前拍了集体照片之后,大家便沿着馆前的38级台阶拾级而上,去瞻仰这座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导游告诉我们,这38级台阶也是颇有用意的,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1938年发生的台儿庄大战。是的,华夏子孙应该牢记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战役。以史为鉴,才可以知古今,知兴替。
   步入影视馆,首先观看了当年外国战地记者拍摄的台儿庄战斗的珍贵记录片,这已历七十多年的战地实录,尽管图像声音有点模糊,但战士们视死如归、气吞山河的真实战斗场景,对于我们这些从未亲历过战争的人,无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震撼。
   随后,我又特意去电影厅观看电影《血战台儿庄》,这部 1986年拍摄的纪实性的影片,曾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强烈反响,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正面和肯定的态度来拍摄国民党军队取得战役胜利的电影,客观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真实情形,过去我没看过此片,这次借机补上这个遗憾,将有助于我消除对抗战历史的一些迷惘及偏见。
   台儿庄大战全景画馆是高28米、直径43米的18边形的筒式建筑,也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抗战为题材的大型全景画馆,这种展馆过去闻未所闻,是最为吸引我的地方。馆内的整个画面高16.5米,周长124米,画面首尾相连成全周形,巨幅的彩色画面与逼真的地面塑型的有机结合,辅以声、光、电的科技手段,馆内整个场面显得特别的生动逼真,磅礴壮观。置身画馆,犹如身临当年的战场,炮火纷飞,杀声震天,硝烟滚滚,血流成河,真的可闻其声,可见其人,台儿庄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战役,淋漓尽致地再现在你的面前,不由令人热血澎湃,感慨万千。
   为我们作解说的该馆金牌讲解员,仪表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解说声情并茂、仰扬顿挫,将整个台儿庄战役特别是北大门激战、清真寺争夺战、西北门争夺战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原原本本地娓娓道来,紧紧摄住了观众的心,博得众人的交口称赞。
   台儿庄大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中国军队在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寸土寸血的坚守,逐街逐巷的肉搏,血战一个多月,歼敌万余人,取得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这场战役,因敌我军械装备悬殊,中国军队付出了伤亡二万多人的惨痛代价,使史称“天下第一庄”的运河古城台儿庄,“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土不沃血”,成为了房无完房、墙无完墙的废墟焦土。但是这场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
   台儿庄不愧为鲜血铸就的“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在纪念馆的一面墙壁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台儿庄战役阵亡烈士的名单,他们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无疑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大义凛然,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与侵略者拼死抗争,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名垂青史!
   怀着崇敬和感恩之情,彳亍在当年台儿庄血战的旧地,重拾台儿庄那场血腥战役的岁月记忆,那如史诗般悲壮惨烈的鏖战,以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当今,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安倍晋三处处捣鬼,曾经深受日寇侵略的中国,焉能掉以轻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国人都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以实际行动,为民族的振兴及国家富强,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共 44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枣庄,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鲁南明珠”之称,因台儿庄战役和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而闻名遐迩。这篇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依次介绍了铁道游击队影视城,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通过作者在浏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和导游的介绍,真实地再现在当年抗日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铸造钢铁长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特别是台儿庄大战全景画馆,战斗的场面生动逼真,磅礴壮观。置身画馆,犹如身临当年的战场。这样的文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端,油然而生爱国之志。文章语言精美,内容丰厚,在娓娓讲述之中赋予了强烈的爱憎情感,极具感染力。好文,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83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3-08-27 20:42:36
  感谢作者将如此精美的文字安放流年。问好,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8-27 21:41:29
  枣庄,是一座文化城,也是一座英雄城。跟随作者的文字认识了这座城市。问好先生!遥祝安康!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09-01 12:29:4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