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花花草草由人恋之二:石之花

编辑推荐 花花草草由人恋之二:石之花


作者:我是朱颜改 秀才,1670.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23发表时间:2013-09-03 19:57:03
摘要:谁能相信石头也会开花?

如果有兴趣,请搜索视频《幽洞石膏花》,在22分钟处,你将领略到世外仙葩神奇的美。
   十六年前,地质科考队员在湖南芙蓉洞里发现石膏花群。为了保护这罕见的世外奇花,避免世人前去打搅,人们封住了洞口,让她们继续在山的腹地修炼。这惊鸿一瞥,倾倒了众生,多少人想目睹她们的绝代风华,但蓬山路断,青鸟无踪,只能无功而返。这些奇葩宛如世外仙姝,即使芳踪难觅,但关于她们的传说却始终在人间流传。
   十六年后,那扇锈蚀的铁门首次打开,有幸借助科考队员的摄像机,终于见到了传说里的世外仙葩。镜头下,满地晶霜和晶花,如同皑皑白雪,一朵朵晶莹剔透的石膏花就在这素洁无尘的幽深岩洞里静静地绽放。它是由富含碳酸钙和硫酸钙的化合物经析出沉淀结晶形成。晶体状若花朵,所以被称为石膏花。花的名字并不美,但花却美奂美仑。据说在沙漠和干旱的地方的硫酸盐矿里也会出现这种花朵状的结晶,人们也叫她“沙漠玫瑰”,但总觉得用玫瑰作喻也无法描绘出她们绝俗的神韵。
  
   (一)
   谁能相信,石头也能开出童话般冰清玉洁的花朵。
   这是怎样的花啊!每一朵都晶莹剔透,每一朵都钟灵毓秀,每一片纯白的花瓣都闪烁着细碎的光芒。虽然无香无味,却把花的形容,水的清纯,冰的坚贞,月的清寂,玉的温润,钻石的无瑕,星子的璀璨,霜雪的洁白……囊括于一身。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自然的的鬼斧神工。
   没有季节的亲昵,怎么能开出花朵?然而,她就在那里,就在不为人知的世界的一隅,在幽暗的溶洞深处,她们千万年的潜心修炼,千万年的凝结生长,千万年的悠悠绽放,千万年的常开不败,千万年的静默坚守,千万年的遗世独立,将一颗石的心演绎得美丽圣洁、坚贞绝俗。
   都说越是美丽的东西就就越纯粹,越没有功利性。同样都是花,植物开出娇艳的花朵献出芬芳的花蜜,是为了诱惑蜂媒人蝶红娘来为自己传情达意。同样都美妙,鸟儿卖弄婉转的歌喉和华美的鸟羽,是为了求得异性的恋慕。想来这个世界美丽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强的功利性!看懂了,淡然一笑,云淡风轻。而这些石花,深埋在地下,藏身于幽暗的溶洞,圣女般的高洁高贵,纯美坚贞,超然物外。千万年来,她不向任何人邀宠献媚,所以没有丝毫妖娆冶艳之态;她也不是为了招徕爱情,所以没有丝毫温软妩媚的气息;她所有的美丽只是为了表达生命灵魂的美好和纯净。
   假如创造美、奉献美的目的就是实现美的目标,既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也不是为了从别人那里寻求获得,这是否就是佛说的无欲无求?也许世间唯有这样的美才能让自己让受众感觉完全的舒心宁静满足。
   大道至简,至简才能至纯至美。最美的爱情不是用金钱地位控制支配作为筹码和条件,而是纯粹的两情相悦;最美的风情不是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而是纯粹地表达真情;最美的温柔抚慰不是故意诱惑他人博得别人倾慕,而是纯粹地出于善意……这些都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愫,就像这些盛开在幽洞里的石膏花,悠然绽放,无欲无求,人间能得几回见?
   这是童话,童话是人类最美好的梦,简单、纯净,美到无尘,而我们的童话早就枯萎了。千千万万声称自己是世外青莲的人,也总是把自己的私欲摆在首位,以至于情感行为无法经得起自己的推敲和别人的质疑。不推敲则已,一经推敲,那些用语言堆砌出来的善就立刻露出伪善的本色。不质疑则罢,一经质疑,那些用梦幻笼罩的美就立刻灰飞烟灭。
   我只是这世间最凡俗的那类人,虽然也能感受到大美让人灵魂震撼,但是我却只能和世人一样,总是在不自觉之间把自己的欲求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只不过有的人不敢承认,有的人不介意别人知晓而已。因此,如我这类的人,即使心中有善也最多是小善,即使心中有美也最多是小美,即使心中有爱也最多是小爱。
   所以,我只能在自己的尘世里仰望石膏花仙露明珠般的风采,欣赏她毫无功利的美。
  
   (二)
   谁会相信,石头也有着纯净无瑕的花朵般的精魂。
   从前总认为石头是没有生命的,这些美丽圣洁的石花仿佛在告诉我们,石头也有自己的灵魂。石膏花开在在地下万米的溶洞里,附着在基岩上,没有根茎,直接从岩石的心里开出来。仿佛是锁在石头里的精魂从石头凝固的躯体里游离出来,经过千万年的潜心修炼,把自己变成凝结在石头胸口的永恒素洁的花朵。也许这些石头的精魂是用写实的花朵诉说着自己本来的模样,否则怎么会美得如此惊心动魄?
   万物有灵,只是我们未必知道而已。树木花草鸟兽虫鱼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它们都坚守着自己的本原的模样,不在意别人是否能看得见听得懂,也不乞求别人是否欣赏认同。人是万物灵长,灵魂也必然千姿百态,精彩纷呈。但我们只是密切交往的人群中的一个分子,在寻求他人的认同支持的时候,慢慢地放弃了本我,逐渐变得面目模糊,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样,这是否就是我们说的失去了自我?人独立地坚守自己,也许是保持自己灵魂模样的最好方法。
   许多唯美的人说自己的灵魂像花、像树、像水、像风、像雨、像鸟、像蝶……我的灵魂是什么样的?我也无法描绘出它的模样,也许存在,但却模棱两可,混沌不清。
   假如我的灵魂是花,必定不是白花也不是黑花,可能是水墨的灰花,因为那么多生命的杂质已经把幼年时纯白染灰了。
   假如我的灵魂是水,绝对不会是纯净水,最多是池塘里的水,基本保持自净能力,虽然有点浑浊,但也不腥臭扑鼻,还能养鱼养虾栽菱种藕。水至清则无鱼,纯净水是没有任何生机的,也不可能保持长久。我不是生活在世外,我的心必须容纳一点污浊,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这世间生存。
   假如我的灵魂是风,不会是原野的清风,也不是北方扬沙的狂风,就是经过我身畔的这股寻常的风,带着点烟尘,夹杂着汽车的尾气,带着点草木芬芳。我只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我必须时时和这世间做能量交换,让自己和世界的平衡。
   ……
   这样的生活里,还有几人能保持自己的原来的样子?没有多年的修心养魂,没有强大勇敢不屈的心,没有多年的执着坚守,没有不为功利所动的意志,没有特立独行不为世俗左右的思想,没有高远的境界,人怎么敢标榜自己的灵魂就是这纯洁晶莹的世外奇花?
   你我不过都是生活在这尘世的生命,不是在世外,我们都在不断地屈服、妥协的过程里,和环境和生活握手言欢,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模样。偶尔想起蜷缩在心的一隅落满灰尘的那个透明的灵魂,也只能漠然或惋惜地把它推向更隐蔽的角落。
  
   (三)
   谁会相信,造化的钟爱也能让冰冷的石头开出神奇的花朵?
   那些石头冷漠生硬万年不变,在我们看来没有丝毫生命的气息。人们常常把那些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比作石头开花,然而眼前的这些晶莹剔透的石葩,却真切地推翻了固有的观点。
   石头居然真的能开出花!这是难以置信的奇迹。
   不过只是寻常的硫酸盐石头,只因为有了适合的环境,适合的水分,适合的温度,那些碳酸钙硫酸钙等化合物质才会从岩石里蒸发析出,在溶洞的岩石上慢慢结晶,千万年后终于沉淀凝结出一朵朵冰肌玉骨的石膏花。
   千万年啊,为了让普通的石头开出花朵,是谁执着地投入了那么多的生命渴望?是谁提供了那么多爱的养分?是谁在耐心等待?是谁在执着的坚守?是谁在用心的浸润?是谁在精心呵护?是谁在千般宠爱万般怜惜,才让石头一点一点析出灵魂里蕴含的美好因子,然后凝结成美丽的花朵。极致的投入才会有极致的美好,这些绝美的花朵迥异于世间的凡花,它可以千万年不蔫、不残、不谢、不萎,这是石头反馈给爱的最美好的礼物。
   不过只是寻常的血肉之躯,每个人的本性里都有善有恶。当凡夫俗女把灵魂里美好的一面显露出来的时候,也能显示出光润动人的神性光芒。当云端的天使把灵魂里丑陋一面显示出来的时候,也会变得狰狞可怖。人显示善或者恶,必须要看环境催生了我们本性里的哪一面。
   爱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爱的对象生命里那些正面的能量,让他们天性里的真善美茁壮成长,最终让他们变得更美好。爱她请为她提供适宜的环境,适合的养分。爱她,请你长久地坚守,耐心地等待。爱她,请给她自由,让她随着自己的喜恶,把自己美好的天性自由自在地发挥到极致……爱却没有要求回报,这也就是佛说的不欲而爱,不欲而爱是人间大爱,假如真能得到这样的爱的润泽,人的灵魂里那些真善美的因子如何不凝聚出一朵朵璀璨的花?
   爱花的人未必都会养花,说爱的人未必会爱。这个世界大多数的爱都是为了拘束对方为自己服务,让自己变得更快乐。当爱的目的是为自己服务的时候,人就顾不上提供适宜他人成长的环境了。没有适合的环境,顽石只能永远是顽石,怎么能析出生命里绚烂晶莹的花朵?这对爱和被爱的双方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满世界的人都在寻找爱,真正懂爱的人能有几个?真正会爱的人又有几个?真正能付出真正的爱的人又有几个?
   这可遇不可求,遇见是造化,是幸运,是天的厚爱。

共 35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介绍了作者所写石头花的出处和神奇魅力,然后,作者扣住这些石头花展开了三次联想,通过这三次联想的书写,写出了启迪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联想,作者有由石头花想到了善和美的问题,反思了自己的小善小美,倡导着大善大美;第二次联想,想到了人的灵魂问题,提出了要长时间地“修心养魂”的道理,提倡一种“坚持”,坚守自己原来圣洁的模样;第三次联想,歌颂真爱,歌颂为爱付出,倡导我们营造真爱的环境。三次联想,又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关系,第一和第二次,指出了我们需要什么,第三次指出了我们该怎么做。联想自然合理,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性。【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9-03 21:28:01
  三次联想,有深刻性,写出了文章的哲理性。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