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人

绝品 东北人


作者:水煮台灯 布衣,26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97发表时间:2013-09-05 19:23:09
摘要:先秦的肃慎人、秦汉的乌桓人、魏晋的高句丽人、隋唐的渤海人、辽时的契丹人、金代的女真人……构成东北历史上多民族相互依存、融合的生态格局,悠久历史的传承影响着近代东北整体的经济文化、人格走向、思维观念和民情风俗。

东北人
   用简短的语言从性格、行为、能力等方面概括一个人是很难的事情,但人们用一句话来界定某个地域人的整体素质似乎都很准确,如用“精明强干”来评说广东人,用“思维敏捷”来论定上海人,用“粗犷朴实”来形容陕西人,用“倔强刚直”来说明山东人,称誉东北人就更为简练——豪爽!
   曾几何时,全国已有些离不开东北,兴安岭的木材,大庆的石油,长春的汽车,鞍山的钢铁,抚顺的原煤等等,几乎撑起了共和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全国又好似很讨厌东北人,鲁莽的性格,粗俗的语言,烈辣的旱烟,乱吐的浓痰……几个典型的东北人到南方去,不论是在公共汽车上,还是在繁华的街市上,会很快被辨认出来。同样,几个南方人来到东北,在人群中也往往很是显眼,虽然他们不一定要讲自己的家乡话,这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外貌和语言,是他们的举止处处流露出一种地域性的差异,与当地的行为风范很难贴合。
   在南方的许多城市,在谈及某个人的故乡时,很难听到具体地说他是辽宁人、吉林人或黑龙江人的,而是泛讲“东北人”。
   这三个省份的人到南方出差,也不愿说自己所在的具体省份,都是笼统地讲:东北人。于是,“东北人”在全国的视野中似乎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今,这个群体的身影遍布了全国各个城市,他们毫无遮掩地展露着性格中固有的豪爽、倔强、热情、纯朴,也承受着对他们野蛮、愚昧、固执、保守的指责。指责的由头当然很多:震惊全国的第一大贪污犯王守信是东北人,被公安部首例全国通缉的杀人犯“二王”是东北人,第一个把民航客机劫持到台湾的罪犯卓长仁是东北人……
   说到这些东北人,东北人就会拍案而起:你咋就不说点中听的呢?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雷锋是东北人,新中国第一个石油英雄铁人王进喜是东北人,著名的抗日将领张学良是东北人……
   东北地处边陲,风雪莽林,从秦汉时期移民迁入,契丹和女真两次入主中原,明清移民入关、出关,冀鲁晋难民闯关东,日伪时期长达十余年进行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这些构成了东北人基础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因此,东北人的品格特征、文化心理很难用简单的概念来定位,也不能用几句类型化的词语概括。
   从历史角度解析东北人的思维观念、人格走向,应提及大清王朝,大清各代皇帝均是东北人血统的延续,被誉为继唐朝之后最为强盛的“康乾盛世”历来为人赞叹。但稍稍拓展一下眼界,将“康乾盛世”与同期世界历史作一横向比较,就可明辨出我们对“盛世”产生的认识误区。
   在康熙处心积虑地除鳌拜、削三藩,沉溺于窝里斗时,欧洲已经开始进入科学成就最高的时期,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一代伟大的科学家。
   诚然,当时的康熙也很关注西方科学技术,将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作为自己学习天文和数学的老师,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成果,还组织数学家编写了《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他甚至仿效法国,在宫中建立了由雕刻、钟表和天文仪器制造等工匠组成的科学院,无不显示出历史上东北人特有的聪颖和智慧。但令人惋惜的是,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并没有大范围地推广,运用到治国的大政方针中去。
   而与康熙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当时为加速海军建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于1697年派出二百五十人的团队去西欧,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彼得自己也变换姓名,以下士水手的名义随团。
   彼得在一年半的微服出访中,细心观察询问,勤奋钻研,除了在普鲁士学造炮,在荷兰学造船,在英国学航海外,还访问了许多专家学者、文化人士,聘请了其中一些人到俄国传艺解惑。彼得正是以罕见的好学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把俄国从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扩张成称雄海洋的军事强国,开创了俄罗斯帝国的新纪元。
   康熙的孙子乾隆,凭借自己的聪明,治政前期还算开创出了新局面,但到中后期,就沉湎于“文治武功”的颂扬声中,豪奢放纵于山水之间,亲小人,用佞臣,朝政日趋腐败,民变迭起。特别是重用大贪官和珅,其腐败所得家产折合白银十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余年的财政收入,孕育出千古一贪的丑史。
   1783年,乾隆正在为自己的世袭宝座坐得长久而自鸣得意时,华盛顿领导人民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由于州权过大,主权不集中,当时的美国一直无法摆脱混乱状态,出现了吁请华盛顿做国王的呼声:将美国建成类似于英国的君主国。而华盛顿却说:“宪法赋予的权利将永远掌握在人民手中,政府只是民众的工具,当民众选出的代表违背了民众的利益,民众可以撤销他们公仆的资格。”华盛顿功莫大焉。与乾隆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
   当乾隆莺歌燕舞地举办千叟宴、歌颂大清帝国的太平盛世之时,英国的产业革命也蓬勃兴起,资本主义社会走向黄金时代。西方列强日益崛起,而“康乾盛世”开启的大清帝国却正处于“盲人瞎马,夜临深渊”的危险境地。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康乾盛世”的统治者们正是在纵向比较中产生了盲目的乐观自恋,自我陶醉,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为他们的子孙铺下了灭亡之路。
   其实,解析一个地域的群体人格仅凭一个朝代、一两件事、一两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东北人,有白山黑水哺育出的灵气,有银装素裹中释放出的强悍,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有源远流长的文明熔炼……要剖析他们的人格走向和归结,重新塑造一个与时代潮流同步的崭新群体,无疑是每一位东北人沉重的使命。
  
   二
   东北,自秦、汉时就有了一个严格的界定,泛指长城以外广袤的区域,这里曾生活着鲜卑、蒙古、契丹、女真等多个民族。
   历史上的许多王朝,都把这个地域称之为“蛮荒之地”,连由满族权贵创建的大清王朝,他们在挥师入关定都北京后,也将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划定为犯臣的流放地。既然是流放地,马上会令人想到:这地方从历史上就是冰封千里、雪覆万仞、荒凉无际、罕见人烟……
   这是对这个区域的误解。
   唐代诗人李白“醉写蛮书”的故事在中国流传极广:有一次皇帝求李白写点东西,而醉酒后的李白竟要朝中的要臣杨国忠为他捧砚,高力士为他脱靴,对有辱二位重臣的要求皇帝居然应允了,是写什么东西?这东西连皇帝都容忍诗人大摆架子?原来,皇帝收到了一封来自北方叫渤海国的信件,朝廷上下没有人能读懂这种文字,后来贺知章推荐了李白,才弄明白信的内容,皇帝要李白用渤海国文字写回信。
   且不论故事的真伪,现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确有一个巨大的古城遗址,遗址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重环套组成,外城周长三十余华里,全城由一条贯通南北的大道分成东西两区,又有十余条主要街道将全城分隔成许多小区,从当时城市的布局上看,它该是公元八世纪到九世纪亚洲最大的都市之一。这就是史料上记载的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它当时是东北地区的贸易枢纽,把长安、朝鲜和日本连成一条贸易通道,在城西部和北部的牡丹江上,竟有五座跨江大桥的遗址。今天,这里有数十万人过着繁忙的现代生活,却仅有一座桥就绰绰有余了,可以想象,当时上京龙泉府是何等规模。
   渤海国共传王位十五世,立国228年。五次迁都,上京龙泉府定都160余年。城郭仿照唐都长安城模式营建,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为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内城北部的五座宫殿,是统治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外城则是御花园、湖泊、亭榭。一口汲水的八宝琉璃井,至今仍能打出清洌甘甜的泉水。
   繁华到了极致就要凋零,而覆灭的瞬间定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公元926年2月,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率领铁骑兵分两路,翻越长白山,经过六天六夜的急驰到达上京城。上京城被围三天,城中人突围无策,渤海王被迫走出皇城,向阿保机的特使递交了降书。3月5日,阿保机遣近侍康末恒等130人进城收缴兵器,却全部被愤怒的渤海士兵所杀。阿保机大怒,从东、西、南三面强攻,上京失陷。历时200多年的渤海国就此灭亡,全境纳入契丹人版图,在原渤海故地建立了东丹国,上京城则改名为“天福城”,成为东丹国都。
   在别人的土地上建都的契丹人心存狐疑,忐忑不安,总感觉这个都城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反叛的情绪。契丹人决定迁都东平郡(今辽阳市),强令渤海人随迁,这是亡国难民被迫远离故地的悲惨一幕。为杜绝后患,使渤海人彻底断绝回乡和复仇的念头,契丹人决定火烧京城府邑,“帝王宫阙、公侯宅第,皆化为榛莽瓦砾”。渤海国的千秋家国梦焚于烈焰之中。据说大火连续烧了70多天,连附近的气候都变暖了,小草在3月份就开始发芽……一小部分渤海国人逃进了深山密林,过起了刀耕火种的隐居生活。
   这便是原始的东北人,为了生存他们要狩猎,性情被磨砺得暴躁且富有攻击性,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忍受艰苦的精神和耐力,常年奔波于深山密林,使他们为人处世变得豪爽、侠义……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他们的足迹渐渐覆盖了整个东北。
   从明清开始,让东北人的人格走向开始了第一次质的变化,这变化源自明清时代的刑律:流放。
   在明清各王朝执政时,刑律几乎都是杀、打、流放三大条款,杀,刀起头落,万事俱灭。打,只要不死,再重的刑伤,调养一年半载也自会痊愈。而流放,是对肉体、灵魂更为残酷的折磨。按当时的刑法,被判流放,都要牵扯到家人甚至祸及九族:昨天还是朝庭权贵、社会名流,此时却鬓发蓬松、目光呆滞、戴着刑枷、拖着铁镣,身后捆绑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近门远亲,一时间出京的大路上哀鸿遍野、哭声震天……据史料统计,仅清代被流放到东北的人数就达二百五十万以上,其中很少是平民百姓,大多是朝庭内外的“知名人士”……
   但不定在哪一天,远在京城的皇帝忽然想到对某个流放者的处理确有些不公平,或者被诬陷的事情澄清了,便下道御旨——赦他无罪,这便是流放的终结。而这时,吃尽了差奴、苦役煎熬的流放者大多对官场已心灰意冷,他们与受株连的亲友走出流放地,再也不愿回归给过自己太多荣辱的故地,如清代的南方名士丁澎、张缙彦、李裢、魏琼、季开生、李呈祥等等,他们都留在东北开荒垦田,营建起久居的家。在这个群体中,大多是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在当地办起学堂、作坊,把南方的纺织、造纸、种植、养殖、刺绣、编织等等生存的技能传授给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使南北两方的文明空前交融,让东北人固有的性格中又增添了燕赵人的坦荡,齐鲁人的耿直,湖广人的细腻,江浙人的聪慧……
   于是,东北的整体人格素质趋向更加合理、更加广博。
   让东北人的心理秩序、处世规范步入误区的应是在近代。上个世纪初,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加之接踵而至的旱灾、蝗灾、水灾,盗匪猖獗,民不聊生,引发起这些地域民众长达20余年的生存大迁移:闯关东。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四千五百多万居民中,有一千五百多万是山东人,六百多万是河北人,四百多万是河南人。
   关内难民的大量涌入,改变了东北人口的结构和成分,几个省份里人的传统的为人处世、生活习惯、表达方式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相互间缺乏多方面的深刻了解,打乱了各自固有的心理秩序,于是东北变成了一个新兴的变异社会,几千年形成的“黑土地”文明被各种各样的目光觊觎、包围、笼罩,传统的生存方式被外域的力量分解、改良、同化,多样的性格在这里撞合,多元的观念在这里喧哗,人们相互觑视、相互揣摩、相互猜疑,使世居本地的东北人已无法再代表整体的东北。虽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能派生出一种互容共生的默契,但在他们各自心中已生长出一种难以拔除的樊篱:防范。
   直到今天,这种心理防范或行为防范在东北仍根深蒂固,随处可见。
   东北某市与新加坡一个企业集团谈成了一个合作意向,集团董事长率人来这个城市签约。
   在签订协议前夜的欢迎宴会上,双方谈得非常融洽,市长趁着高兴诚邀客人去游览一下市容。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董事长发现路两旁都竖着一道近一人高的铁栅栏,他奇怪地问市长是干什么用的。
   市长告诉说:是防止行人横穿马路的。董事长若有所思……第二天,董事长突然提出合约要缓一段时间再签。市长惊问缘故,董事长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就匆忙率团登机返程了。当市长百思不解时,新加坡方面传来消息:马路上的栅栏说明了你们对市民的信任程度,也显示出了城市人的整体素质,把大笔资金投入到这样的地方我们很不放心……市长听后恍然大悟,立即下令拆掉栅栏。
   马路上的栅栏拆掉了,但东北人心中那防范、戒备的栅栏怎样拆除呢?

共 1127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有深度很有厚重感的文章。作者以“东北”这个地域作为研究范围,对“东北人”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解读,揭示出了不仅是东北人也是整个中国人都值得思考和反思的问题。作者紧扣历史,从朝代更替,从战争和自然灾难,从古代法律,从古代移民命运,从文化艺术等角度,揭示了东北人思想性格特征形成的地域和历史因素。文章更为可贵的是,作者结合今天的建设和发展现实,充分揭示出了东北人性格中优秀的东西,揭示出了这些优秀的成分给今天的东北人带来的巨大成功;同时,作者也指出了今天东北人性格中不好的因素。文章在对比中,把东北人和南方人进行比较,指出了彼此的优劣,扩大了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使这篇文章的启迪意义由东北扩大到了整个中国。文章还有一个可贵之处,作者由东北人的古代历史,讲述到了今天驰骋中国大江南北的东北人,把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很好地展示了出来,因为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东北人创造了腾飞的机会,也给所有中国人创造了机会。该文语言或引述资料,或讲述故事,语言不乏幽默风趣的精彩。好文!【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9060005】【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31224第39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3-09-05 20:17:26
  很有意义的文章,认识东北人,真的很不错的。欣赏。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12-24 22:33:57
  祝贺好文获绝,期待朋友更多的精彩!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3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3-12-25 12:20:21
  这篇散文从东北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多元角度,通过比较学手法,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满怀真情而真实地展示了北方人的粗犷与豪爽特性,以及他们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中所表现的大家气派,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剖析了这个群体的个性缺陷和生活陋习。思想厚重,见地深远,言而铿锵,掷地有声;引用详实贴切,行文挥洒自如。可谓扛鼎之作,故而隆重推出!
4 楼        文友:萍踪屐影        2013-12-25 18:01:16
  “全国好似很讨厌东北人,鲁莽的性格,粗俗的语言,辣烈的旱烟,乱吐的浓痰。”这样的评价是否过分?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东北正在悄悄发生巨大变化。你们难道没听说哈尔滨小巴黎的称谓么?这里的姑娘个子高皮肤好,他们穿着时尚,堪与全国各地相比,这里的人们诚实大气,为人善良憨厚,这里的民风淳朴直率。这里很少狡诈欺骗。
5 楼        文友:秋心        2013-12-25 18:07:42
  嘿嘿……东北人就这个形象么?用词过分!
秋心如水
6 楼        文友:绿色心灵        2013-12-25 19:48:22
  我觉得不了解东北就不要乱写!
7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3-12-26 13:37:41
  此文美哉!爽哉!壮哉!
还童心本真,续文学旧梦,不计名利得失,只求一吐为快。
8 楼        文友:闾凌宜人        2013-12-28 12:12:30
  “正是这白山黑水、千里冰封、莽莽林海造就了东北人的勇气和豪气.....”
   欣赏铁鈞老师佳作!
写作,我的最爱。
9 楼        文友:秋心        2013-12-28 23:27:29
  不知老师是做什么工作?文章竟然写得如此深入,从历史东北人的形成发展到各个历史阶段的变迁,再到目前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的保守固步自封,到今天的纷纷走出去闯一番事业,打一片天地。都栩栩如生。文章分析透彻,令人折服。问好。
秋心如水
10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3-12-29 12:12:42
  作为最典型的东北人,我带着作者是否写出了真正东北人的问号读了这篇文字,文字很深邃,剖析很透彻,把东北人的血性和直爽写了出来,历数了东北闭塞守旧的过去,也对东北人的未来寄予了厚望,欣赏。现在的东北人素质已经大有提高,或许是我生活环境不同吧,周围都是高素质人群,感觉还不错,做东北人,自豪。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