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植物词

精品 植物词


作者:赵丰 进士,836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6发表时间:2013-09-06 10:36:51

婀娜
   许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一种与婀娜有关的植物,可是很难。柳枝、荷叶、竹子、藤条,它们仿佛和这个词语无限接近,但却无法触动我的心灵。
   辞书里用婀娜来形容柳枝等较为纤细的植物或女子身姿优雅,亭亭玉立。但在我的意识里,婀娜不仅仅是纤细、优雅的表达。它具备着更深的审美意义,却被辞书忽略了。
   婀娜不是表象,并非指植物身体的某一部分:茎、枝、叶,而是一种属于本质的东西,是某种植物赋予人心灵的感应。三国时的曹植有《洛神赋》,其中写道:“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这是关乎精神的句子,容纳了气质和神韵。“令我忘餐”,这是感动心灵的境界。
   注重植物表象的人,无法体验到“婀娜”的深邃。
   2011年的5月,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那是植物的天然王国,我捕捉到了婀娜这个词语。无数的藤蔓植物浓荫缭绕,静静地匍匐在山坡上,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为它们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泽,它们张开少女一样的双臂迎接着我的到来。风梳理着它们柔顺的秀发,舞动在静寂的清晨。我知道,植物也是有思想的,只是人类无法感知,就连帕斯卡尔那个思想巨匠,也误以为植物是没有思想的。
   我叫不出那些植物的名字,可是它们婀娜的神韵却撼动了我的心灵。一枝、一叶,细节的柔美,如优美的禅意,照应着我心灵里最敏感的神经;一面山坡、一丛灌木,整体的轻盈,如舞蹈家迷乱的舞姿,引领着我的精神纵横、上升。
   我匍匐在地,松软肢体,松弛精神,婀娜成一根草叶的形状,化为雨林中的一株植物。
   静静的,我抚摸到了自己的心跳。我在那天的日记里写道:当人的躯体无限柔弱的时候,心灵在松弛中化为乌有,这才是生命中难以逝去的婀娜景象。
   如果要寻找一种与婀娜无限接近的植物,我首推水边的芦苇。秋天,芦苇一片苍茫。柔软的茎杆、细碎的叶子、灰白的芦花,无不彰显着婀娜的风姿。水是清幽的,随风的芦花四处飘荡,翩翩若雪。视野里的芦苇,虽然柔弱,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像一位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婀娜多姿,芦苇具备着如此的品相。它的茎、叶,还有细碎的花,都在摇晃的风里表述着一个词语的精神。
   婀娜并非表象,而是一种精神的辐射。
  
   缤纷
   缤纷的解释是:繁多而杂乱的样子。在植物的身上,最常见的用法是:落英缤纷。
   这是属于秋天的词语。思绪恍惚中,夏装还未脱下,一阵秋风带来缤纷的寒意,于是植物身上的叶子纷扬而下,匍匐于大地的怀抱。
   呻吟。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抚摸着呻吟这个词,忽然想起林黛玉葬花的情景。一个弱女子花园里葬花,空中回旋着缤纷的黄叶,在忧伤的曲子里纷扬。这是一幅古典的忧伤画面,曾经无数次打动我的心灵。可见,缤纷这个词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自然界的悲欢离合。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花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时光流逝,这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中国古典诗歌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晋《前溪歌》)落花随水一去不返,轻微的叹息声中似乎隐隐传出生命流逝的无奈。流水落花的意象组合,成为中国诗歌最凄美、最伤情的场景之一。
   秋天里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走近了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对于秋风,对于秋虫的鸣叫,对于野鸭的飞翔,面对着审美特质浓郁的秋天景象,德谟克利特只用了一个词:缤纷。他握住了一片落叶,金黄的,有种柔软的质感。落叶握在手心,他却感受到沉甸甸的份量。那是力量,一片树叶穿透秋天、抵达灵魂的力量。在面对审判他的法庭上当众阅读了他的名著《宇宙大系统》。他的学识和雄辩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征服了阿布德拉。
   一片缤纷的落叶,赋予了一个哲学家征服邪恶的力量。这是词语的力量,更是精神的穿透。
   落英缤纷,纷纷扬扬,貌似繁华,本质上却是衰败。过去,我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词潜藏着的意象,却在鹦鹉学舌般地歌颂着它的美丽。
   缤纷是一种美的气象,沐浴着穿胸而过的秋风,我领略到的是生命的壮美。
   我喜欢在秋叶纷扬的日子里出门,置身于一片树林,聆听着风的喘息,注目着秋叶的舞蹈。这是我生命里难以逝去的散淡。捧着一片落叶,我便恍悟,生命若落叶,你必须珍惜挂在树枝上的瞬间。
   换个角度思考,落叶、落花不过是自然界平常不过的景象,无所谓悲伤的。新旧更替,这是自然规律,大可不必伤心悲情。
   在我看来,缤纷的落叶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愉悦。
  
   摇曳
   摇曳,是动态下植物的情状。摇是晃动,曳是牵引。动态的美,彰显出植物的生命情结。
   一株植物,茎干、枝条或者叶片在风里旁若无人的摇晃着,摆动着。这是自然界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它却会摇动我的心境,还有漫长的思绪。
   童年里,一个瘦弱的孩子总是期待着叶子和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景。那是在小镇西边稻田的池塘里。塘边有许多的花草,塘里还有荷叶荷花。那时,理想、事业这样的词语距我无限遥远,整个世界对我一片渺茫。我的感觉里,唯有树叶和花的摇曳,能够打动那颗稚嫩的心。常常是,它们在摇曳,我也摇摆起身子,渴望与它们融为一体。
   这便是我的童年。记忆的远镜头,清晰地呈现出一个人的童年。
   我的生命体弥漫着对芦苇的膜拜。去年,世园会在西安举办,置身其中,我看到了水泽湖畔的一丛丛茂密的芦苇,仿佛照应着我怅惘深长的相思之苦,宛若我梦中的情景再现。我蹲下,抚摸着它们摇曳的枝干,思绪禁不住飘飞荡漾。
   《秦风?蒹葭》吟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便是芦苇。夕阳西斜,片片苇花随风萧瑟,为寻伊人“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是“人如芦花飞又散,四顾茫茫皆不见”。只得怅叹假想伊人“宛在水中央”。
   我在叹息,古人的精神境界远远高于当今物欲横流的世人。在关注着金钱、财富、美女之余,为何不去注视身旁植物的摇曳。是何时,人类忽视了精神的因素?
   在我的意识里,植物的摇曳,是它在表述着自己的思想。对于无视植物精神、甚至随意践踏、折损它的茎杆、花叶的某一类人,它在抗议,在呼救。
   我在想,植物的摇曳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不要以为植物是没有情感的。
   植物的摇曳,如果能抚慰人的感伤,引发人的思绪,对应着人的心灵,那么就是天人合一的意象。
   枝叶,还有花朵,在阳光里,在风中摇曳,这是何等美好的景象。
  
  
   幽香
   过去总以为,幽香是一种隐蔽起来、东躲西藏的香气,在不知不觉中沁入人的心扉。
   如果,植物的词语也带有气质的话,幽香应当算是最具文学气质的一种。它让你看不见,摸不透,只能跟着感觉走。
   后来查了词典,它的解释让我顿感索然无味。
   幽香,含义其实非常普通:清淡的香气。谜底其实很简单,我却不解自己从前的感觉。一个“幽”字,竟让昔日的我云里雾里,想入非非。
   暗香疏影、深山幽谷、寻幽探胜、曲径通幽、幽香若兰……显然,我是受到了此类成语的诱惑,才把幽香一词理解得神神秘秘,生出无穷的遐想。
   细想,缘由在于那个“幽”字。“幽”的含义有多种,我却喜欢《说文》的解释:幽,隐也。“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幽和香,两个字的组合,带着禅意。隐蔽着的香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带给人感官上的爽快,心理上的适意。
   读王安石的《梅花》一诗,方知幽香也称暗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铺天盖地的雪中,我闻到了一种淡淡的香气,仿佛在和寒冷进行着精神的较量。是的,谁也别想扼杀一枝梅花的生命。躲在温室里的人,不会领略到雪地里梅花的暗香。幽和暗,仿佛低沉、呢喃的佛音,为我们诉说着生命的真谛。
   我家的院子生长着两棵桂花树。妻子喜欢桂花的香气,一到春天,她就站在树下,大呼小叫的让我用鼻子嗅从桂花里散发出来的香。这棵树飘散出香气,那一棵也飘着香味。我竟然不知香来自那一棵了。这是绝妙的感觉。
   我以为,幽香这样的词语,带着禅意,带着诡秘,沁入我们的精神。它不纯粹是感官上的感受,更带有精神的、心理的因素。想不到,词典上的解释竟然如此简单。简单到只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我就对词典上的解释生起疑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一部词典也许是不够的。
  
   凋谢
   凋谢,含义为草木花叶脱落、凋零,也可指人衰颓或死亡。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理解,凋谢都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
   从审美的角度看,鲜花盛开令人愉悦,残花凋谢让人感伤。读古人的诗词,常从字面的凋谢里觉察出作诗人的悲伤和失意。譬如周密,他是个有气节的词人,南宋灭亡后,他坚决不仕元朝。他的《吊雪香亭梅》词中有如此的句子:“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作者通过写梅花的凋谢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对新朝的抵触。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悲秋常与伤春相提并论。悲秋情结,士皆有之。秋,这个收获的季节,恰恰预示着生命的盛转衰时刻。自然界的盛衰交替,使善感的文人自然联想到人事的盛衰变化。文人借肃杀、衰败的秋天来悲人生之秋,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天投射在文人心灵上的创伤恰恰是因为感于自然界草木凋零。梧桐的叶子是秋天最早凋谢的,《群芳谱》中载:“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故此,梧桐总是与词人的情结密切相联。冷冷的清秋,寂寂的夜晚,词人举首遥望,只见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空中,向人冷冷播洒清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红楼梦》中《葬花吟》里的诗句,其实也有花与人同时凋谢的含意。
   花儿的凋谢本是自然现象,预示着美的陨落,生命的枯萎。这就很自然地让在情感上受挫的人们联想起自己的命运,生发出悲悯之怀。
   我是一个对自然异常敏感的人。我总是觉得,自然界并不比人类简单,因此在有限的生命里,我总是无限的亲近自然。譬如在深秋的季节,我总是缅怀着花园里、田野里的植物,不知不觉地走近它们。我眼前的画面是:所有的花朵都在枯萎,无力地吟唱着哀歌。躺在地上的一朵玫瑰,竟然被一只罪恶的脚踩过,宛若交通事故中人的躯体,扭曲、变形,还洒落着、飞溅着鲜红的血迹——带着鞋印的痕迹。
   我感受到了心的凋谢。那个瞬间我的心灵在汩汩滴血。
  
   嫣红
   它呈现的季节,应当是春天。明媚、柔软的的阳光,是它忠实、贴切的伴侣。
   红在中国人看来是喜庆的色彩。对于植物来说,姹紫嫣红,更是至高的品味。“嫣”的含义是:容貌美好。一朵红花,配置一幅娇容,形色具备,便是上品了。
   去洛阳看过牡丹,颜色自然是多样的,可我还是倾向于嫣红的那种,不但红得可爱,容貌也出众,远看近看都惹人眼。许多游人照相,都选择它做背景,可见人的审美意识大同小异。和我一同前往的是位诗人,他对牡丹独有情钟,回来后即赋诗一首:阡陌红尘里,我和你,纵然陌路相逢,却穿越了彼此的风花雪月,相携相依。你握住我手心里的温柔,拥入你温暖的怀中,于是想着,从此后,你我鲜衣怒马的行旅,定会晕染那一场场姹紫嫣红的花事,开到荼蘼。
   曹雪芹笔下的贾赦,欲娶鸳鸯为妾,因鸳鸯誓死不愿未成,只得又各处遣人购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下一妾,其时方十七岁。那女子便叫嫣红。我不知她是如何美丽,只能做着如此的想象:尘落夕媚,一个衣着红装、如水如玉的女子,在蝶恋轻舞的背景下,手持一管竹箫,悠悠吹奏一曲天籁之音。清越的旋律,馨香的澄澈,和着春花清风,融入萦萦的梦中,一叶叶幻化成水与天交融的曼妙仙景。小夜曲舞尽阑珊,花瓣雨缤纷璀璨。终究是,忧伤也美丽,寂寞也快乐。《红楼梦》反映的生活场景大约是清乾隆年代,那时一两银子能换算人民币150——220元,按最低计算,八百两银子就是十二万元,是我现在三年的工资总和。嫣红那姑娘有多美丽,我只有凭借想象了。
   嫣红,美丽而又神秘。宋人楼钥《林和叔侍郎龟潭庄》诗里有这么两句:“海棠炫昼绕栏槛,细数嫣红遍繁枝。”海棠雅号“解语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它环绕在一户富人家的栏槛上,主人一一细数它嫣红的花朵。且不说主人的品行如何,这样的情景,却窥见出主人审美的情趣。
   如今,海棠也能生长在普通人的庭院里了。譬如我家的院子就有数株,它开花的日子,我用心领略着嫣红的真谛。日出尘落,月影夕媚,它飘动衣袂翩跹,携带着隽永不眠的缱绻,与我朝夕相伴。

共 65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当这些原本已经能够让人产生美好想象和向往的词语——婀娜、缤纷、摇曳、幽香、凋谢、嫣红、锦簇、馥郁,被作者用优美的、灵性的文字描绘之后,读者被文字引导着去感受体验,美好的感觉如娟娟清泉滋润心胸,畅慰心灵时,忽然发现,原来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还具有如此的具象,可以如此地表述,她们中的每一个个体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灵魂,都可以在大自然中独立存在,永恒传递。问好,学习,推荐!【编辑:姜光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07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光丽        2013-09-06 10:37:38
  如果作者肯坚持,也许,若干年后,一本新的词海即将诞生!欣赏!
2 楼        文友:姜光丽        2013-09-06 10:43:45
  有幸编辑和阅读赵丰老师的文章,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和享受!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