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华文部落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华文】探望立法与赡养之重(随笔)

精品 【华文】探望立法与赡养之重(随笔)


作者:醉里笑秋 举人,402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29发表时间:2013-09-07 09:51:30

过些日子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几个朋友没有和往常一样打算去旅游或者聚会,而是选择回家探望父母亲,他们说,没办法,为了不违法。这当然是一种戏谑的说法。自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并戳到很多游子的心结。毕竟“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和年迈的父母天各一方,各种滋味谁能知道,因而,中秋和国庆形成探亲潮也在所难免。一个社会,制度法典越多越严格,证明这个社会的规范程度与文明程度越低。探望父母将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们可以诉诸法律,究竟可喜还是可悲呢?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探望立法:看上去很美好的事情
   显然探望父母立法这一举措的出台,折射出了随着人口老龄化,当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问题日益突显,通过这个法律手段意味着,占总人口数14%的1.67亿老年人将通过修订后的老年法受益。这种人性化的规定,鼓励支持儿女看望父母,督促孩子看望父母,把看望父母、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可以得到法律保护,继续发扬光大。其次给亏待老人、虐待老人的不良分子给予警惕,并得到法律的惩处。这似乎应该让我们感到可喜。但在人性化举措出台的同时,我们不竟要问,这种原本探望父母的道德规范如今却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是不是一种倒退,一种无奈呢?我们相信绝大部分子女都是孝顺父母,也希望能够让多多探望父母的,那为什么还要将这个修订入法律中呢?答案往往就在现实中,现在的年轻人承受的工作压力较以前大,为了发展往往会离开父母身边到异地发展,但是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提供探亲假呢?即使名义上有探亲假期,也有很多是名存实亡。另外,一些年轻人由于探亲路途的原因,经济因素左右了他们不能经常探望父母,这也是现实问题。一味将探望父母的道德本能变成了对于法律刚性的服从,忽视现实存在的问题,这终归是一种令人悲哀的事情!我们在采用法律来救赎道德底线的时候,还要正视一些现实的问题。只有深层次地了解年轻人的现实情况,结合“空巢老人”的现实问题,通过法律强制与其他相关政策配套扶持,让子女有时间、有能力、有可能去尽孝,才能真正实现“探望父母”这个理所当然的道德行为。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真挚、最包容的情感,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因各种自身或者外在的原因,失去了“探望父母”的与生俱来的道德本能,这次法律的出台让我们绷紧这根弦,应该真正回报父母大海一样深的爱。
   社会现实:不是我们不想探望父母
   中秋与国庆的接踵而至,让很多子女有了探望父母的机会。其实在暑假时期,很多老人都利用这个假期带着孙子、孙女到经济发达的沿海与儿女团聚。或者很多人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回老家探望父母。上面所说的几个朋友利用中秋与父母团聚,应该说他们是幸运的,还能有假期回老家探亲,在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一些处于生产加工第一线的员工,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日夜加班在循环的生产流水线上,别说普通的节假日,就是中国最隆重的新春佳节,也要加班加点。其实他们也不是不想探望自己的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而是没有时间去探望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些情况是假期太少,如中秋三天,一些路途遥远的人来回的车程就得两三天,回到家呆一天或者几个小时又能尽到多大的孝道,记得一位打工朋友说,匆忙的路程,短暂的见面,分离的时候反而滋生出很多伤感与无奈,所以有时候逢上小节假日,干脆就不回去了,只能用电话问候的形式关心一下老人家。千万打工潮,能成为老板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处于打工状态,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记得去年过年的时候,家族的一位老奶奶一说她起儿子就掉泪,说儿子几年没回家了,原因是没有赚到钱,没有脸回家,儿子说春运来回车费差不多要两千元,还不如搭老乡带回来去给父母亲买点营养品。上述是打工的普遍现象,很多特殊职业的呢,他们都浓郁的思乡之情,但无法常常回家看看。
   赡养老人:不能言说的社会之重
   经常在网络新闻与报刊媒体上看到某某孤寡老人与空巢老人,左邻右舍突然发现一些日子没有看到她们了,结果走进家门一看,床上只剩下一堆白骨。当然她们的子女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甚至法律的惩罚。但深一个层次发现,孤寡老人与空巢老人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孝道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为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今天出现断裂,需要通过法律来督促人们尽天经地义的孝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显然我们的精神文明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如何赡养老人依旧横亘在每一个子女的面前。现实中,我们赡养老人的普遍方式,就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给老人一点钱或者买点礼品,认为送给老人丰厚的物质金钱,老人就高兴了,自己也尽了孝道。其实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的老人,根本不在乎物质方面的赡养,她们更注重精神心理方面的赡养,就是被关注,能经常与儿女说说心里话,经常看看自己的孙子与孙女。东莞东泰花园一位姓罗的老奶奶说过,儿子儿媳非常忙,而照看孙子的活就落到她身上,她也乐得有个事情做,每天接送孙子上学,看到儿子事业顺利,孙子健康成长,感觉晚年也很开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忙碌,缺的就是时间陪父母说话聊天。随着社会进入一个老年人占多数的社会结构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一个家庭意味着要赡养四个老人,同时还要抚养最少一个孩子,这对于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在生存与孝道的压力之下,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年轻夫妇,就必须努力的工作上班,陪父母亲的时间自然就相对减少。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因此,在探亲立法的背后,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看到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作者观点:立法之后要避免流于形式化
   应该说立法的本意是好的,无非是根据社会上老人的现状以法律的形式让子女抽点时间去孝敬老人,并且让探望老人回归经常性的良性循环轨道,并且让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与延续。但这个“立法”还是让人们有点愕然。孝敬、赡养老人多么自然淳朴的社会公德,突然以法典的面目出现,显得突然并且有做作之嫌。关键在于立法之后,谁来监督子女的行为,女子违反了这项法规,如果老人不举报反映,这个法律的可行性无疑就会受到质疑,何况在孝道与法规之间还不能忽视一个亲情问题,或许儿子纵有诸多不是,但可怜天下父母亲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儿女因为这个受到法律的惩处。毕竟赡养老人有太大的社会广泛性,要形成统一的规范还要是靠自觉。一项法令当然无法解决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问题,在督促儿女尽孝的同时,其它相关法规与社会准则都应该得到完善,如在老人晚年生活的地方,一些公共场所的健身,娱乐设施又完善的如何呢,内地与沿海的经济发展又该怎么去平衡呢?

共 27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孝敬老人关注老人应该得到儿女的重视和政府的扶持。每个人都有父母,老人是家里的宝贝。很多儿女因为没有时间,孝敬老人都变成了廉价的钱。其实,钱是没有温度的。作为老人总想和子女享受天伦之乐,总想看看儿女们一天天长大的脸。而现实总是与心背道而驰,有时间的没有钱,有了钱的没有时间。钱是作为一种对父母爱的回报和手段,真正暖心的还是孩子的一份真心。孝敬老人是传统美德,关爱空巢应该是全社会的必须重视。百善孝为先,本文阐述了关于老人的精神层面和灵魂深处被冷落的普遍现象,亲情不容忽视,温暖大家渴望,作为社会应该更深层地关注和出台一些有效措施,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再孤单地守着空屋,悲凉叹息。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杏叶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08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杏叶儿        2013-09-07 09:54:49
  老人生活得好不好从侧面反映了儿女对老人的重视程度,我们自己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去对待老人,将来一般孩子也会怎么对待你。虽然,我们的孩子都很懂事,但潜移默化中,孩子身上一定有父母的许多气息。问好作者,你提出的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只顾低头耕耘,不问花开几何
2 楼        文友:石桥        2013-09-08 22:18:45
  恭喜得精,奖励2000金神石,已打榜!问好,期待更多美文!
3 楼        文友:胥婉城        2013-09-09 09:08:54
  结合现实,深入内心,分析透彻入理,问好
婉若倾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