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绝望里开出一朵温情的花(散文)

精品 【流年】绝望里开出一朵温情的花(散文) ——读余华《第七天》之后


作者:一朵怜幽 进士,1086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96发表时间:2013-09-07 10:35:26

1、
   接触余华的作品,是从他的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开始的,后来读过《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他前期的作品善于将笔触延伸到社会内核,探寻到人性的丑陋阴暗面,揭示出来。后来风格有一些转变,也可以说是从“恶”向“善”的转变。譬如《活着》,就是关注当下社会中的一些底层平民的身心生存境况,将他们那种坚韧且淡泊的人生观刻画了出来。但是,熟谙他作品的读者都知道,他仍旧将“死亡”这个灵魂主题“随身携带”。
   《第7天》亦如是。
   《第7天》上市后不久,就遭到了热议,亦不乏口水,有部分人对此书表示很失望,认为所叙述的不过是近年来微博热议新闻事件的串烧,而且人物事件没有太多关联,更像一个个独立的短篇小说。甚至有人质疑余华说花了7年的时间创作这部长篇的真实性。
   将《第7天》拿在手上时,看着封面上那个白色的“鬼魂”和幻影,以及腰封上的字样“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我心存余悸,害怕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自己会被书中某些死亡的场面,还有那些鬼魂的出现场景所吓倒,于是我选择了在白天阅读。
   可是不知为什么,看完之后我对那些鬼魂,并没有产生狰狞的印象,对那些死亡也没有感到一丝恐惧。
   我没有能力对这本书做出任何批评,我更不想。我只是想说,没有哪一个作家写出来的作品能够博得所有人的青睐。既然有人不喜欢,肯定就有人喜欢,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人,本身就是对立的。
   于我个人而言,我是欣赏这本书的,它的情节构架虽然天马行空,然而却感受不到虚拟的成分,或许真的如余华所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立意很明确,取材社会热点新闻,在那些死亡的事件背后,当事人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借助鬼魂叙述出来,向我们展现未曾受到阳光普照的社会阴暗一角。
   书中的绝望,源于那些在人间的人们,站在生存的悬崖边苦苦挣扎,他们孤独、彷徨、最终被社会和现实逼入绝境,之后跌入万劫不复的崖底,进入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那个“死无葬身之地”,却是一个温床,浸染得那些在人间消失的爱情和亲情,红花绿叶悄然而出。
  
   2、
   杨飞和李青的爱情,是一朵缺水之后萎靡,然后又逢甘露再次生的花。
   他们的爱情,在整篇小说中,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开场白,让我们看到了杨飞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对待爱情的态度。他这个人隐忍、木讷,明明爱,却不会强留,他认为放手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杨飞和李青从相识到离婚,在现实社会是很常见的婚姻变异案例。李青那种不安于现状,想借助更繁茂的“大树”,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女性,在社会中也不乏少数,她们那踌躇满志的强烈欲望,将婚姻爱情里最后的那一点眷恋击得粉碎。女人过于优秀,男人过于平庸,这样的夫妻很少很够携手到白头。所以,杨飞和李青的爱情,在现实社会里瓦解,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这朵爱情花,在这时枯败了,但根还在,那是因为杨飞的恋恋不忘。
   杨飞看到李青自杀的报道,陷入了悲伤之中,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死后的第二天,杨飞的灵魂就遇到了李青,再次相遇,就如久旱之后逢甘霖,枯败的爱情花骤然复苏。
   他们的这次久别重逢,要比在人间的相遇乃至相爱更能感动人心。特别是李青的那句“我结婚两次,只有一个丈夫,就是你”,她终于知道,谁才是最适合她的人。而杨飞也终于能够了却残愿。
   相逢的时候,就是分别的时候。于是那次凝眸对话尤显珍贵,灵魂和肌体间的距离,也是他们生前、死后,最近的距离。
   所以,他们的爱情能够在另外一个世界得以复活,得以永生,是绝望之境中开出的一朵最芬芳的花。
  
   3、
   鼠妹和伍超的人间爱情,是两朵开在红尘长河两岸的花,遥遥相望,再如何用力,他们的根都连不到一起来。
   不能说他们的爱情不真,也不能说没有金钱作为基石,爱情就不存在。只能说这个世界上的诱惑太多,处在灯红酒绿的人世间,看着他人过纸醉金迷的日子,他们却过吃糠咽菜的日子,这样的爱情如何能够长久?
   这对年轻人的爱情,在这部小说里,其实最值得我们唏嘘喟叹,他们在人间的生存环境,更值得我们为之同情,为之落泪。
   他们是挣扎在最底层的苦难民众,在他们风雨飘摇的生命里,爱情,或许是苍天对他们的恩赐。
   鼠妹这样的女孩,在社会里是稀缺的,有年轻和姿色的资本,仍旧愿意和穷困的伍超过饥寒交迫的日子。她曾经动过入红尘的念头,却也是为了让自己和伍超,让这段爱情有足够的养分继续生存。
   鼠妹的死,无关乎那个山寨iphone4s,她只不过是认为最相信的人不但骗了自己,还抛弃了自己,于是采取了极端方式。
   伍超这样的男人更是少见,历经肉体与心灵的双重痛苦,卖掉自己的一颗肾,只为给死去的恋人买一块墓地,到最后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处在绝境里的他们都为彼此奉献了仅有的生命。
   鼠妹的憾事是没能等到伍超的解释。她以为他们的爱情,就像他们之间的距离,阴阳两隔。
   伍超的憾事是死去后,灵魂没能和鼠妹相逢。
   伍超用自己的性命换来的鼠妹的墓地,让她得以安歇,他成了死无葬身之地的游魂,可是他却甘心情愿。
   鼠妹安息的地方,就是离伍超心脏最近的地方,再没有谁,没有什么能够将他们分开。那一刻起,他们的爱情花已然两朵变一朵,优雅地开在那个世界。
  
   4、
   关于杨飞和他的养父杨金彪。
   这本书的主线,其实是一条“寻父”路,在人间,在那个世界,杨飞都在寻找他的父亲。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寻父,让杨飞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鬼魂,那些人和鬼魂相重叠后,透过他们,杨飞看到了他生前所在的那个世界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画面。
   杨金彪对杨飞的爱,一点也不亚于一个亲生父亲对儿子的爱,他为杨飞所付出的一切,足以撼动一切内心存有温软之地的人们,尤其是他对曾经为了婚姻而遗弃杨飞的那一辈子的忏悔。他甚至将这个深入骨髓的忏悔带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爱是双向的,杨飞对于养父杨金彪和奶过他的李月珍的感情,要远远超过于他的亲生父母。所以当他的亲生母亲找到她并带他回家后,他选择了默默地离开,回到杨金彪的身边,这对杨金彪来说,是一件暖心暖肺的事情。
   杨金彪疼爱杨飞太深,以至于无法面对自己与他死别,于是在生命的弥留之际,选择了不告而别,并对从前遗弃杨飞的举动,进行了一次心灵自我救赎。
   杨飞在离开人世之前,一直没有找到杨金彪,于是这一未了的夙愿带入到了那个世界。
   小说在一阴一阳间穿梭,在过去和现在中游走,杨飞死后的第一天就已见到了他的父亲,但是他们彼此没有认出来,一直到第七天才与杨飞相认。这是作者设计好的,如此这般,时间才能宽裕。杨飞在这段时间里遇见形形色色的曾经与他有过人间缘分的鬼魂,听他们讲形形色色的故事,于是,那些从现实社会带来的新闻事件,一帧帧回放,让人陷入无边的沉思里,又不免对着这个社会深深地喟叹一声。
   这对父子在人世分别,在另外一个世界重逢,虽不能朝夕相处,但是他们的灵魂在一起,就够了。
   这是这部小说里,于绝望之境后,开出的最温暖的一朵花,因为它浸染着这对父子对彼此那深似海的爱。
  
   5、
   《第七天》虽然建立在绝望和荒诞的基调上,但最终,却给人以温情的感觉,仿若小说里的人物一直穿梭在幽暗的深巷里,后来终于穿过黑暗,进入鲜花盛开、阳光烂漫的仙境,这是一个温馨的结局。
   现实世界成了炼狱,地狱成了人间天堂。
   余华借助这样的荒诞故事,给这个社会扇了一个耳光,这个耳光打得很响亮,因为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他打得理直气壮。
   虽然我们都知道,那个人间天堂般的死无葬身之地是幻境,但余华愿意将那些在人间没来得及感受温暖的人,在死后安置到天堂去生活,而我们这些还心存善念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真的有那么一个仙境的存在?

共 31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没有读过余华的《第7天》,在一朵怜幽精彩妙笔的引领下,踏入了对《第7天》的认知之旅。作者首先宏观谈及余华的创作风格以及其后来风格的转化,然后自然引入对《第7天》的剖析。作者从《第7天》的取材内容、立意、构架故事的方式诸方面进行了分析,让读者对此小说有了客观的了解,然后作者围绕“绝望里开出一朵温情的花”这一中心剖析了三组人物关系,杨飞和李青的爱情,鼠妹和伍超的人间爱情,杨飞和他的养父杨金彪,他们无不是在现实处在绝境,在另外一个世界开出一朵最芬芳的花。最后作者直言不讳点明了余华写作的深刻社会意义,他借助这样的荒诞故事,给这个社会扇了一个耳光,同时给了现实中还心存善念的人一份温暖的想望。由探寻到人性的丑陋阴暗面,揭示出来,到从“恶”向“善”的转变。可以说作者在以《第7天》为例,剖析着余华的创作风格的新趋势:关注当下社会中的一些底层平民的身心生存境况,将他们那种坚韧且淡泊的人生观刻画了出来,仍旧将“死亡”这个灵魂主题“随身携带”。本文作者以一颗敏感的心捕捉着作家余华的创作风格的变化并用典型实例加以说明,让读者不仅仅了解了小说《第7天》,更了解了一个作家肩上担负的社会使命。文章语言精准,见解深邃,剖析深刻,耐人品味。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91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3-09-07 10:38:50
  小怜幽,文章题目起得老好了!不仅概括了余华小说的取材内容,写作主旨,还妙用比喻,凝练诗意。超赞!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风逝        2013-09-07 10:50:07
  小怜幽,昨天看见你的文在编辑中,今天看见又回到发稿状态,进去看见了好多流年人的小蹄子印,知道浅显粗糙的风解读不了雅致诗意的你,又怕你焦急,就胡按了。不妥之处见谅哈。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09-08 10:47:00
  一篇深邃的赏析文字,激起了雁子阅读的欲望。
   怜幽有一双洞悉本质的慧眼,偕同那一腔温情的暖,透过力透纸背的剖析汩汩而来。
   风姐姐按语周全精准,雁子就不啰嗦了。
   激赏!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09-12 09:59:4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