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取水方式

编辑推荐 取水方式


作者:文武双全 布衣,14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6发表时间:2013-09-09 07:00:57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人每天都离不开水,回想生活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取水方式,颇有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生产条件,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
  
   驮水
   小时候,我家住在陕北高原小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井沟驮水。大人把一对木桶拴到驴背上,小孩用脏兮兮的手揉着睡眼,就赶着毛驴,跟着邻居的大人或哥下井沟驮水。走二三里九曲回肠的小道来到井沟,把木桶卸下,泡在池子里灌水,等桶满后,塞上木塞,要请大人或后生帮忙搭水。嫑梁打水可有技巧了,先把一只木桶架在梁上,左手抓住,右手再另外一只桶劲小的用腿一顶放到水塔框上,拉过铁链一勾,把梁上的那只往下一推,放在另一头的框架上,两只木桶就稳稳地夸在驴背上了。然后,小孩子就赶着驴上山,把水驮回家,大人就在院子里等着呢。解开链子,两边同时提水,把桶倒放在缸上,拔出木塞,水就流进缸里。这两桶水是全家人今天的用水。
   驮水是陕北高原人祖祖辈辈的取水方式,也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担水
   新中国成立后,大兴水利,特别是70年代,许多陕北高原村子有了水上原设施。用柴油机带动水泵,把水抽到原上的一个池子里,定期放水,村民们排队担水。与住在沟里的人不同,沟里人从井里担水,是从低处到高处,而原上人担水,是从高处到低处。
   记得上四年级那会就开始担水。一担水,六七十斤,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那可真重,压红了稚嫩的肩膀是常事。先要从家里担着桶上坡,到水池子前排队,手里捏着4分钱的水票,排到了,把票交给承包人,等满一桶水,双手提着,颤魏魏地走出队列,担上肩膀,双手抓住水担索子,往家走。下坡要注意脚下滑,本来坡就陡,如果踩上洒上水的土路,那可要人仰马翻了。咬着牙,坚持担到缸前,歇会儿,一只手提桶系,一只手托底,才能把水倒入齐人到的水缸。有时干脆用马勺舀。
  
   抽水
   外婆家在沟里,担水不用水票,也不要排队,一天从早到晚都能担。就这样还嫌不方便,在自家院子里打了一口井,放进一只水泵,一推闸,水就流进缸里。后来村里安上了自来水。把井里的水抽到高处的池子里,,通过水管流到各家各户,有的把水龙头安到锅上,可真方便。进城参加工作,当然也用上了自来水。自来水是机械抽水,水不会自己来,当初怎么叫了这么个名堂。
  
   提 水
   住进楼房,用自来水当然很方便。但我们这儿是油区,水污染严重,常发洪水,自来水是从河里抽来的,水库真是不堪入目,库区住人,生活垃圾排入河中,真恶心。自从几年前参观了水库,自来水就难以下咽。弄了两个塑料壶子,开始提水。县城的井水还不难找,一天提一次,或早或晚,喝水做饭就够了。后来有了车,外出时捎两壶。还做了一辆小轮车,手推着,专门拉水。似乎又回到了担水的日子。提水、拉水在本地并不新鲜,有时间的人都提,还自行车带的,小水担担的。喝桶装的纯净水很流行,小县城就有三四家供纯净水的厂子。
   取水的方式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况。饮水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但愿有一天,我们不再为饮水提水、担水。
  

共 1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无论是驮水、担水、还是抽水和提水,既带有时代的印痕,更是透过这几种不同的取水的方式,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尤其是,透过当下提水这一节,最是提出了值得沉思和反思的问题。欣赏,问好。【编辑:静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3-09-09 07:35:41
  嗯,真实真情的篇章,更是提出了一个欣赏而忧思的问题。遥握,新周快乐。
淡然静美悟禅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