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北民俗

精品 东北民俗


作者:木子花飘香 探花,21321.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13发表时间:2013-09-09 13:12:41
摘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民族之木,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民俗像细胞、骨髓融在血液里,民俗像铮铮傲骨支撑民族之魂,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个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我们自己的民族之木,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民俗像细胞、骨髓融在血液里,民俗像铮铮傲骨支撑着民族之魂,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个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序
   东北民俗,在黑地上传承几千年,如中华文化一样灿烂辉煌。
   民俗已经深入骨髓,遗传在我们的基因里,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也不管你如何叛逆?农历二月二,这天理发店火爆;龙抬头的日子,熟食店的猪头肉很走俏。立春吃春饼、啃萝卜,在东北寓意“恳春”,恳请春天早点来!立秋抢秋膘,将民俗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这些是季节留下的民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二月二为何理发店火爆,因为正月不能理发,在东北有个说法:正月理发死舅舅!
   如今独生子女时代,对舅舅的概念淡薄了,但谁也不愿意大正月里坐在理发店被别人指指点点。成为民俗的叛逆,你可以和父母叛逆,那是你家里的私事,如果你的行为违背一个民族的意愿,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季节的民俗,在民间经久不衰。没有谁提醒谁,也没有谁指点谁,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在立春或者立秋那天做着同样的事情,餐桌上摆着相同的菜肴。特别是春节,神州万里,炎黄子孙那叫一个同心;令世界震惊,凝聚力在这一天牢不可破;正可谓:历尽寒暑饺子在,相逢餐桌乐悠悠!
   季节的民俗因地制宜,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俗也不一样。东北人立秋抢秋膘,南方人就不甚了解。
   那么东北人如何过生日?相信朋友们一定感兴趣!不妨借用我的笔,说说东北的民风、民俗、民间新鲜事……
   在民间给小孩子过生日,有过满月、百日宴、抓周宴……
   小孩儿过满月那天,母亲最光鲜,抱着孩子坐在客人面前,听着祝福的话,接受亲戚朋友的红包。宴席之后,跟随娘家人回家,俗称:躲尿窝。
   年轻的母亲做了一个月的月子,抱着孩子回到娘家如小鸟出笼,鱼归大海,心情好得没法形容。娘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所在,一辈子最温馨的只有满月那天的宴席,小媳妇儿可以什么都不用干,抱着孩子坐在那舒舒服服地听着别人的溢美之词,还能回到娘家和娘家妈撒娇。
   百日宴母亲不那么轻松了,抱着孩子去照相馆给孩子留个影,留作永远纪念。回来后还要忙着准备宴席上的饭菜,虽然招待的都是亲朋好友,但一点都不敢怠慢。
   抓周宴充满不定因素,一周岁的孩子,他已经有了思维,但他的思维大人不懂,他也不知道大人的心思。这天如果小孩子抓到珠宝或者纸墨笔砚皆大欢喜,如果女孩子抓到一个饭勺,那就惨了。其实抓周宴玩的就是心跳,至于孩子抓到什么?与长大无关,但大多数人还是很在意,会在孩子长大成人时说:看你没出息,整天围着锅台转,抓周的时候为何不抓珠宝,偏抓饭勺?时也运也命运!
   孩子们的生日充满希望,在亲人们的祝福中盼着他快快地成长。
   老人过生日没有像孩子们过生日那样充满希望!虽然会有许多好听词语赞美老人,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但老人过生日的心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花甲宴,一般以家庭为主,儿女们在家里或者饭店摆一桌酒席。庆祝父母终于步入老年人行列。这时过生日的人心情黯淡,应了那句俗语: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人生从六十岁开始走了下坡路,那些之前不知道名字的病,接踵而来,本来健壮的身体变得羸弱,思维好像也枯竭。六十岁大寿过完,一年要穿红衬衣红衬裤,还要系上红腰带,中国红就是辟邪,有关辟邪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红色。
   人们热衷于红色,东北人也不例外,可能黑土地的映衬,红色更鲜亮。
   然而,老人过六十六大寿,却将红颜色抛弃,蓝色充当主色调。旧社会人的寿命都很短,俗语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六十六,过大寿;人不死,掉块肉。
   人到七十古来稀,六十六就是坎了。如何过去这道坎?民俗有破解招数,女儿给父亲或母亲买六两肉、六两面、放入六两水,包六十六个饺子,饺子煮熟后,过生日的父亲或母亲要一口气吃完。这个生日过得特别吧?具有民族特色。试想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一口气吃那么多东西不撑坏才怪,但民俗就是民俗,都是这么过来的,没看见谁被撑死。这个生日考验女儿的厨艺,试炼女儿孝心不孝心。这个生日过得还有独到之处,六十六岁生日不在出生那天过(不过周岁,过虚岁。东北人讲究虚岁,如果有人问小朋友你多大了,他回答五岁了。他只有四周岁),在大年初六那天过,人类就是比恶魔聪明,为了躲过黑白无常的追击,玩起了迷惑阵,放了烟幕弹。弄得黑白无常不知道寿星佬是哪天出生的?是六十六岁还是六十五岁?
   过生日那天,在旧时代女儿为母亲做一件蓝大褂,为父亲做一件蓝马褂,寓意是:把黑白无常拦住了,他们到不了寿星佬身边。
   那个时代,上了岁数的人满大街都是蓝色的衣裳,将小鬼迷惑住了,他们只好望着寿星老兴叹!
   如今进入新时代,传统遭遇现代的挑战。孩子们都忘记了传统,没有谁还想着为父母过六十六大寿?即使给父母过六十六大寿,也是摆酒席,其中的细节几个人知道?要进入六十六岁的老年人,他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们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对什么都有些不屑;步入六十六岁的老年人,想当年可是破四旧的急先锋,文化大革命有他们参加,正经热闹一阵子;之后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回城后也是退休工资最低那伙儿人。然而这一代人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孩子们不知道传统,忘记了民俗不能怪他们,谁让当年懵懂无知的“革命小将”将文化遗产砸烂了。为了悔改在时光隧道里捡拾民风民俗,然后拼凑完整,留给后代口头遗产。让孩子们切记,被打烂的东西不一定是坏东西,六十六岁为什么要穿蓝色的衣裳?
   民俗就是这样被传承下来,几经磨难,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只有坚持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民俗我们不要丢掉,要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灿烂五千年,祖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别很大,民风民情有所不同。
   东北三省是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移民省份,以山东人后裔为主要居民。民俗民风有山东人的遗风,亦有当地土著民的习俗,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水土风情——东北民俗。
   具体讲述东北的民俗,还是从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起吧:
   异姓姐姐昨天晚上给我打电话,她说:明天有时间吗?
   “有啊,你要干嘛?”我知道姐姐问我有时间不是逛街就是去她家做客。
   “有时间啊,明天咱俩去五爱市场逛逛!”姐姐说。
   “好啊,明天五爱市场见。”我欣然地答应和姐姐一起逛街。
   人类是同居动物喜欢热闹,也喜欢交流,愿意将自己喜怒哀乐与朋友分享。虽然我陷入电脑世界很深,但还是愿意和朋友逛街聊天。
   第二天我和姐姐在五爱市场大厅汇合,她说:你帮助我买衬衣,我要送人。
   “好吧,送给谁?”我和姐姐说话心无芥蒂,好像亲姐妹那样,虽然我们年龄相差很多,不影响我们心有灵犀。
   “送给我的同学,明年她们过六十六。”姐姐说得很随意,我听着心里感觉时光不饶人,昔日那些初一学生,毛主席的红卫兵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真是太可怕了。电影里、电视里演绎那一段故事的时候,她们是何等得年轻,何等得激情澎湃……
   “姐姐,你也到六十六了?”我突然感觉姐姐不像,很年轻哦。
   “我没到,同学中有六个女生到了。”姐姐说得很平缓。
   姐姐没说买什么颜色的衬衣,走到衬衣柜台,我一眼就看见一套水粉色的衬衣光鲜耀眼,我问售货员:这款衬衣多少钱一套?
   “一百五十元钱一套,恒源祥的。”售货员很热情地回答我。
   “不要这个颜色的。”姐姐很神秘拉着我走,她要什么颜色的?我是帮忙挑选的,主意她拿。别看如今这些老太太们风韵不在,心依旧年轻,我不知道她喜欢什么颜色?也不知道想买什么款式?
   “有蓝色的全棉衬衣吗?”姐姐问售货员,问得我一头雾水。
   “怎么买蓝色的衬衣,不好买啊!”我说。
   我没见过柜台上摆放蓝色女式衬衣,算我孤陋寡闻。姐姐口口声声说要买宝石蓝颜色的全棉衬衣。售货员说:如果不是全棉的有,全棉真的没有。
   姐姐不气馁,我们一家一家找,不是和灰色接近,就是绿色变异。哪有她说的蓝色。我问她:为何要买蓝色的,红色的不好吗?
   “蓝色是延续民俗,蓝色的寓意是将黑白无常拦住,不让他们接近寿星佬。”姐姐说的民俗和我了解的一样。但我故意装不懂,没有说破。
   “你听谁说的六十六穿蓝色的衣裳?”我问。
   “听同学说的,我们下乡到法库,不是有的同学留在那里了吗?她过六十六,我们都去了,才知道要穿蓝色的衣裳。也知道了那是民俗。”姐姐说。
   “真是天大的讽刺,被你们砸烂的东西,又捡起来,还要重新打造吗?呵呵……”我笑着说。
   姐姐没有回答我,固执地找蓝色的衬衣……
   姐姐初一那年正好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十六七岁的年龄正是无所畏惧的年龄,天不怕地不怕。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根红苗正,谁怕谁?
   他们随着全国的学校一样停课闹革命,大串联,走遍祖国各地,住招待所不花钱,吃饭店不花钱,坐车不花钱,真是一个人走遍天下,身上不用带一份钱。
   他们也是破四旧的一代,多少文物古迹被他们摧毁,多少民风民俗被他们唾弃遗忘……
   今天,当初的少男少女步入老年,他们不惜余力在岁月中打捞被毁坏的残渣,想拼凑一幅完美的图画,留给子孙。
   六十六大寿穿蓝色的衣裳,就是东北民俗。记得童年的时候,妈妈回老家给姥姥过六十六大寿。姥姥的六十六大寿和全国自然灾害年相遇,一九六零年,物质开始匮乏,妈妈不懂得如何过六十六大寿!她和单位领导请假回家给姥姥过生日,她给过得可是正日子哦。
   姥姥的生日是夏天,那年夏天随母亲坐上闷罐车,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姥姥家在松花江边,坐落在东北大平原,一条垄望不到头,站在姥姥家能看见天边。童年的我,什么都没记住,只记住闷罐车、还有大平原。
   妈妈听人说给父母过六十六大寿,给寿星佬买蓝色衣裳,她扯了几匹蓝布,背回老家,给姥姥和姥爷做衣裳。他们不同岁,姥爷的六十六大寿已经过去了。但为了讨个好彩头,夫妻同时过,会长命百岁。
   老家人多,距离过生日还有好几天。三个姨妈、三个舅妈齐上阵,两天时间就做好了两套衣裳。正日子那天,大家欢天喜地,虽然没有什么好吃喝,还是办了一桌不错的酒席。姥姥吃着妈妈给包的饺子,我想讨一个字吃,被妈妈呵斥。
   吃喝完毕,大家散去。姥姥说:老丫头,你给妈过六十六大寿,妈感谢你的孝心,两千里地赶回来给我过生日,令村里人羡慕我。但你记住,过六十六大寿不是生日那天过,而是在大年初六。如今不时兴老礼了,和你说这些也没用。我的六十六过得风光,过得高兴。等你过六十六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正月初六过,还要穿上蓝衣裳,不是过生日那天,而是从正月初六开始到一年。记住了?
   “记住了。”妈妈点头。妈妈那年三十刚出头,新社会新国家,好像那些民俗被遗忘了。
   从此妈妈没事就给我讲:不知道民俗就罢了,知道了就得按着民俗办,丫头记住了六十六如何给老人过生日,这些传统不能被你们这代人断送,不是妈妈非要你将来给我过六十六大寿。将来的事谁能说得清……
   妈妈和我说的话,好像是谶语,我没有机会给妈妈过六十六,她刚过知天命的年龄就撒手人寰,离我而去。
   想起妈妈心里潮湿,眼睛湿润了。人生许多遗憾不能弥补,比如没给母亲过六十六大寿!
   “想什么呢,这么入迷?”姐姐看我发呆,忙问我。
   “哦,没什么?我看这条裤子很好看,夏天的时候穿着一定凉快。”我盯着一条裤子看,那条裤子是深蓝色的底图,白色的小星星图案,很艺术。姐姐马上相中了,和店家讨价还价后,买了五条。衬衣没买成,先买了五条裤子。
   那条裤子我也很喜欢,可惜均码号,我穿着短。不然我也乘着六十六的东风,讨个吉利,被黑白无常拦住,姐姐非要给我买一条,看着我穿着不合适才罢了。
   蓝色的衬衣没买成,姐姐降低标准,有蓝色花儿图案的也将就。我之前曾提议过,没必要钻牛角尖非要买蓝色的衬衣,带点蓝色的也好,孔雀蓝是最好的选择。她固执地不采纳,还说自己没老,那固执的劲头,就是十足的老人。
   在一家档口那,果然遇见白底图,蓝色小花儿的衬衣,姐姐如见珍宝,眼睛放光,她说:哪也不去了,就买这款了。
   结果她忘记了讨价还价,一口气买了五套。商家有些吃惊,问:你一个人穿五套?
   揶揄,商家还以为遇见老年痴呆症了!我说:给同学买的,明年过六十六大寿,秋天开始准备。
   “哦,原来如此,是有六十六买蓝色衣裳一说,不过如今的老头老太太们不穿蓝色了,有点蓝就是那个意思吧!”那是个很健谈的商家,今天她不忙,如果忙起来,她哪有时间说话。
   “我再买一套。”姐姐说。
   “给你自己买?”我和商家一起说,我俩异口同声将周围人逗乐了。
   “不是给我自己买,给我妹妹买。”姐姐说的妹妹就是我。
   商家看看我,看看她。摇头说:衬衣她穿不合适,最大号她穿着也小。
   呵呵……想骗姐姐一套衬衣没骗成,想骗姐姐一条裤子试了也白试,一句话,五爱市场的服装不适合我,谁让商家制作都是均码号!
   姐姐那拨人开始过六十六了,姐姐很高兴,过年了每人发一套,大家聚到一起的时候,都穿着像校服。
   童心未泯,稚气还在姐姐的脸上荡漾。她一边高兴地盘算如何等到过年,一边哀叹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不见。
   岁月无情将当年的花季少男少女摧残成风烛残年的老人,被他们砸烂的传统,又被他们捡拾回来,虽然有些零零碎碎,但必定有传统的味道!
   东北的民俗,从过六十六大寿开始;人到老年,还是别过六十六大寿为好。忘记自己今夕何年!忘记岁月的残忍与无情,幸福度过每一天,潇洒二十四小时,快乐分分秒秒……

共 548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讲述民俗,通过议论论述了民俗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故事讲述了东北独特的民俗特点。作者以生日为材料,重点讲述了两个年龄段的民俗故事,同样是讲故事,写法却富有变化。小孩子过生日的抓周宴,作者采用场景描写的方式,写得生动,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同学约上街买衣服的故事,结合回忆和内容的穿插,讲述了六十六过生日的习俗,同样写得生动感人。作者也讲述了民俗与国家命运的关系。通过作者的生日民俗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民俗的生动和活力。【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11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9-09 23:41:29
  读民俗,读出的不仅仅是活动,更是里面的民心。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3-09-10 20:05:47
  问候春雨阳光,感谢编辑。
2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3-09-10 20:09:10
  你的按语总是能恰到好处点到文章的精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感谢的话不多说了,尽在无言中。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3 楼        文友:亦可        2013-10-05 18:04:45
  木子姐姐,中国有句古话: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你的文章也正是适合这种平淡之美。欣赏了,亦可以后还需要多多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3-10-05 19:03:49
  问候亦可,感谢留言,谢谢点评。
4 楼        文友:青悠        2013-10-13 08:26:43
  最爱看木子花老师的东北家乡风采的文章,喜欢,亲切。字里行间渗透了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与你在同一方天空下,感觉一样的东北风情,关东风采。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回复4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3-10-16 00:39:11
  问候青悠
   感谢留言,上茶!
回复4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3-10-16 00:43:14
  同在一片蓝天下,吮吸一样的空气。感受一样的东北风情。
  
   再次感谢你精彩的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