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杨柳】揭秘(杂文)

编辑推荐 【杨柳】揭秘(杂文) ——孙犁有没有到过白洋淀采蒲台


作者:荧屏之旅 秀才,2226.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7发表时间:2013-09-10 10:53:38
摘要:孙犁是中国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创始人,《采蒲台》《采蒲台的苇》早成为中国文坛压箱底的代表作。那么孙犁先生和白洋淀采蒲台村有何渊源,那么我们一起解密!!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写作风格“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平淡自然难,做到“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就更难。特别是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刻画,达到无法超越的境界。”因作品场景和灵感来源于河海平原的白洋淀,形成荷花淀派文学流派,是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描写农村,齐名的四大名旦和四大铁杆。
   如今荷花淀文学同红学一样,成为众学者研究和挖掘的一门学问。先生的作品不胜枚举,在文集《白洋淀纪事》中,有《采蒲台》和《采蒲台的苇》两篇著作。特别是《采蒲台的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采蒲台也成为中国农村里提的最多的村名之一。为了荷花淀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采蒲台理应成为其中的一环。关于孙犁和采蒲台的渊源?孙犁有没有去过采蒲台等疑问。抗日战争年代已远去,同时代的老人不多了,而且孙犁先生于2002年仙逝,当事人不在了,留下的谜团难以考证了。
   以下通过文献记载和采蒲台老人的回忆,试着揭秘——孙犁有没有到过采蒲台。这将是一次伟大的文明探索过程。
   一、孙犁先生为什么用“采蒲台”做书名:
   可看性和艺术性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在白洋淀地区因为水陆纵横交织,很多村子用头、庄、寨、堡等字做后缀,再以本村大宗姓氏为根本。衍生出了马庄、白庄、辛庄、李庄、田庄等一溜十八庄;季庄子、杨庄子等下十庄子;圈头、淀头、马堡等村镇名。反观水村之一的采蒲台,村名与众不同。孙犁是否因为采蒲台名字好听,而用在文学创作中,这值得商榷。在反复阅读《采蒲台》和《采蒲台的苇》时,我们不难发现。先生对于采蒲台地理位置和生活情境描述很准确。文中真实的表现很多轰轰烈烈的啼血恩情,如果没亲身经历过,靠打听、耳闻是做不到的。一名专业和知名作作家得创作是传奇的,事情靠推理是不严肃的,还需要后人继续挖掘寻找答案。
   二、采蒲台的地理位置:
   采蒲台是白洋淀最东部的岛村,在归属问题上一直摇摆于任丘和安新两县,有着一岛跨两州的美誉。四面环水的采蒲台是当地一个不起眼,交通闭塞小村子,端村、同口和安新镇等重镇才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淀内上千亩的苇塘、荷塘掩映,岛上蜘蛛网式的巷子和仁义向尚的村民,使他成为避难和逃难的最佳场所。采蒲台是距白洋淀千里堤最近的水村,为人员撤退和保命提供良好的屏障。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采蒲台发生了什么:
   1、据安新县志记载:1942年三月初七,霸县籍的河北游击队团长黄久征,在廊坊胜芳大败日本。为了保存实力部队撤到采蒲台村,村民把最好的房子和吃食都拿出来给他们。可很快敌人就打来,在采蒲台岛上战斗一触即发。八路军和敌人发生激烈的巷战,因为村民的掩护鬼子在巷子里分不清方向,他们走到哪枪打到哪。仅在村东百家庵就被击毙十几个。这次战斗,曰军本想消灭黄部,但不仅没达到目的,反而遭到残败伤亡惨重。据目击者说、鬼子死亡一百三十多人、死尸装了三汽船,其中还有一个军官。在这次战斗中,一个小队的战士为国捐躯。采蒲台村的村民也被鬼子枪杀了三、四十人。
   2、采蒲台村民回忆:抗日战争前期,采蒲台并未受到冲击和侵占。直到1942年到1943年战争最关键时期,日本兵开始上岛搜查藏匿的八路军,并且在小前街的淀边建了岗楼。因为战争的特殊性,八路军的身份是不被外界知晓的。不过鬼子大张旗鼓的杀戮,人们猜测村里来了八路军,当时的战争形势和社会舆论,村民很容易辨别是非和导向。对于八路军战士他们是拥护敬仰的,当时藏身的战士有没有孙犁说不准。可回到先生创作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采蒲台的熟悉和感恩。仿佛真来过,亲身经历过。
   3、日本后人报恩:2003年一个年轻的日本男人,在村北的北沟码头上岸,拦住村里老人。用蹩脚的汉语说,帮母亲找一位叫老白的恩人,因为路途劳累,突发顽疾。现在在北京等候与恩人见面。老人一头雾水,告诉对方采蒲台没有姓白的人家。日本人不知道恩人姓郭,叫老白,遗憾的到别村为母亲寻找恩人。古稀老人们谈起这事,当年有个叫郭老白的渔民,确实救过一个落水的日本军官妻子。可时光久远了,这些尘封往事落满尘土已经不清晰了。
   四、采蒲台岛历史文化遗迹:
   1、庙泥濠:位于村东,水濠窄长水位深,两侧围满密实芦苇丛。从远处遥望完全遮掩在一片绿海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敌人都穿越庙泥濠,登陆采蒲台腹地。
   2、东头胡同和白家庵:采蒲台岛是胡同的天堂,蜘蛛网式,横竖交织的胡同主要集中在村东,白家庵就是当年巷战的一段。这里曾是阻击和打掉鬼子的福地。在漫漫历史征程里,采蒲台胡同依然幽长深远,依然见证着英雄的足迹。
   3、岗楼遗址:在大前街与小前街交叉的路口地带,日本军曾在此建岗楼一座。因为年久失修、在加上各种运动,岗楼已经拆毁不在了。
   4、烈士祠:在村中央,大前街的北端起始点,有一座二层青砖的小楼。1957年村民集资为采蒲台籍烈士修建的家。二楼设祠堂,供奉几十位为国捐躯英烈的骨灰牌位。每年清明节,孩子们都登楼扫墓和致词,春节前悬挂万古流芳的牌匾和红灯笼等祭祀活动。
   5、烈士纪念碑: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2003年某日夏天烈士祠门打开,采蒲台烈士的后来登上祠堂,手捧亲人的骨灰在鞭炮齐鸣里,坐船到堤里头将英雄的骨灰埋葬。通身黑色金子烈士纪念碑封顶。
   6、文学作品:孙犁小说《采蒲台》《采蒲台的苇》;艺兵小说《血色》《屠夫和他的爱情》和《领弟》;荧屏之旅小说《碾子院》等。近年来,吸引了包括画家王殿举、白洋淀诗群创始人芒克、林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彦芳、蔡楠、沧州日报主编高海涛等等社会名流和成功人士,来采蒲台探寻孙犁先生的足迹。并且创作众多诗歌、绘画和散文等作品。
   因为时光的远去,白洋淀的容颜在改变,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当我们再回首,要解开历史留下的谜团时,已经很难甚至做不到了。可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派已经名扬四海,给采蒲台也带来无限的荣光。孙犁到没到过采蒲台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整个事件和人物线索,都是光明磊落、浩气凛然的。这是英雄惜英雄,爱国救国伟大的史实。
  
  
   安新城北关2013年4月4日星期四初稿
  

共 24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围绕着“孙犁有没有到过白洋淀采蒲台”这个谜题,给我们进行了揭秘。首先,作者从孙犁的作品谈起,发现先生对于采蒲台地理位置和生活情境描述很准确。如果没亲身经历过,靠打听、耳闻是做不到的。谈起了采蒲台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在战争中起的重要作用,还回顾了在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采蒲台的几次重要战争,引用村民的回忆及后来发生日本人来村中寻找恩人的事件,最后,作者又介绍了采蒲台的历史遗迹。通过作者的揭秘,我们了解了采蒲台厚重的历史,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发生的历史事件,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探索孙犁到没到过采蒲台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是一次伟大的文明探索过程,把采蒲台这个重要的小岛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们了解他,接近它,让这个璀璨的明珠不被埋没。发挥更大的最用。文中以历史为依据,访古寻根,幽思远怀,评古论今,给人以解惑,启迪,思考,期待。很有社会意义。荐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9-10 10:56:41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秋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9-10 11:03:31
  随着作者的笔墨,我们了解了采蒲台厚重的历史,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这个美丽的小岛,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9-10 11:07:25
  祝作者创作出出更多的好作品,把白洋淀人文景观展示在世人面前,祝作者精彩纷呈!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