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长夜灯火

精品 长夜灯火 ——试以《汉宫秋》与部分散曲为例看马致远杂剧与散曲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作者:晋忻李 探花,206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21发表时间:2013-09-10 14:19:14

作为有元一代备受歧视、郁郁不得志、才华横溢且最负盛名的散曲家之一,马致远的剧本与散曲,始终贯串着可贵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他同古今中外众多独领风骚、良心未泯、与人间苍生同呼吸共命运的语言艺术家一样,堪称社会的良心,长夜的灯火。在社会趋于黑暗、人心普遍沦丧的时代,尤显其卓尔不群、难能可贵。
   (一)
   元杂剧讲究“因人施辞,切合声口”。在《汉宫秋》这部堪称其代表作的名剧中,从“楔子”开场戏中,剧中的重要人物毛延寿一上场,作者即运用了极具漫画色彩的个性化散曲语言,让这位小人新贵“自报家门”式地表白自己:“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全凭谄媚奸贪,一生受用不了。”“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哪管人唾骂。”这种坦露灵魂式的独白,对于掲露那些古往今来靠谄媚拍马取幸者的鬼域伎俩,认识封建统治者政治的黑暗与腐朽,剖析到位,直指病灶,鞭辟入里。正因皇上选美、他索贿百两黄金未成,在进献皇上老儿观赏选择的王昭君美人图上故点破绽,才导致了这场旷古未闻的悲剧发生。
   随着剧情的延伸,剧本更进一步加强了对文武百官的谴责:“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指斥他们不过是一些“忘恩咬主贼禽兽”。对是非不分、贤愚不辨的社会现象,作家感到愤慨,乃至近于绝望。待到全剧被批判的主角、太平天子汉元帝出场,在其出场诗和独白中,一曲《仙吕·赏花时》中“四海平安绝士马,五谷丰登没战伐。寡人待剧室女选宫娃。”在另一首唱词《仙吕·点绛唇》中自述“未遇宫娃,是几度添白发”,揭露了他安于尊荣、搜求淫逸的腐朽心态。
   汉元帝亲见昭君,得知真相,恩宠有加,欲降罪毛延寿;而毛仓皇叛逃匈奴并献图邀功,遂引发了懦弱皇帝舍弃意中妃子以“和亲”换取阶段性苟且偷安局面这样的荒诞剧。剧作家对这帮在外邦胁迫面前争当“缩头乌龟”的君臣们做了淋漓尽致的讽刺揭露。作者假汉元帝之口,连用了[牧羊关]、[贺新郎]、[斗虾蟆]、[哭皇天]几支曲子,对这班尸位素餐的昏庸佞臣,酒囊饭袋,“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国家与君王一齐蒙受耻辱,主昏臣庸,一样的货色,一样地难辞其咎。
   在第三折《送别》中,那段脍炙人口的[梅花酒]中,“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作者用了“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头尾相接,层层递进,将汉元帝肝肠寸断的痛快心情描写得栩栩如生。也是对他自取其辱、自食恶果的反讽。
   作为宋末元初的剧作家,为抒写自己的亡国之叹,“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将汉、番关系作了对立的处理安排,亦可见先生的匠心别具和苦心与批判锋芒所在。
   (二)
   中国的传统文学,尤其是诗、词、曲等主流艺术作品,一向就有讽喻功能在。而散曲,因其诞生于元代这个特殊的时代,绝非偶然。一方面由于元王朝是由蒙古早期奴隶制飞跃进入比较成熟的封建社会的,同历代王朝相比,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较为松动,文化政策相对开放,人们思想禁锢较少,读书人思想同样相对比较开放。而在另一方面,元代近八十年不设科举,斩断了读书人的进身之阶,众多士子生计无着,沦入社会底层。第三方面,由于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群众身受多重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迫切呼唤自己的代言人,希冀他们能反映底层人民的心声。种种特殊条件,水到渠成般造就了元曲的勃兴。散曲和由散曲延伸拓展而崛起的杂剧,成了表现人民自己切身痛苦、愤怒与反抗的最佳形式。作为人民群众代言人的元曲作家群,传自今日有名姓与作品者约二百余人,马致远无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卓越人物之一。
   马致远擅长悲剧性抒情,情调凄凉、悲愤,曲词典雅清丽,功力之深,堪称翘楚。语言艺术成就尤为突出,遂成为元曲与元杂剧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曲在元代前期作家中成就很高,对现实的批判鞭辟入里,也一向为后世所推崇。请看【南吕·四块玉】《马嵬坡》: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批判锋芒直指最高统治集团。在叧一首【南吕·四块玉】《叹世》中:两鬂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志向,对现实的抗争,跃然纸上。【南吕·金字经】三首其二:担头担明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怀才不遇,悲愤填膺。在那首“咸阳百二山河”的【双调·蟾宫曲】《叹世》中,诗人通过楚汉相争等章故,隐喻现实的丑恶与无耻,可谓入木三分。
   马致远有套曲十七组,以【双调·夜行船】《秋思》最负盛名。(篇幅所限,内容免举)套曲从秦、汉、魏、晋的兴亡说到眼前争名夺利的现实社会,再由那些见钱眼开的看钱奴说到自己的不慕名利,安享畅饮于竹篱茅舍的恬淡闲适生活。笔锋所向,直击污浊、昏暗的现实,也表现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磊落情怀。这也是诗人对现实批判精神的典范之作。
   正直的有良知的知识阶层,历来就应该是社会的先知先觉者,社会的良心,民族的脊梁,正义的呼唤者,长夜的灯火,亦即社会的希望所在。古往今来,一概如此。马致远和与他同时代的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元好问等时代精英们,以他们的不朽作品,直面现实,针砭时弊,为元代天际抹出几多亮色。他们所创造的丰厚精神遗产,无疑值得后人永远景仰与传承。
  
   写于2013-09-09北京门头沟“马致远与元曲文化研讨会”前夕

共 23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剖析揭示了马致远生活的社会背景,肯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卓越成就和地位。文章主题部分从两个方面剖析了马致远戏剧的特点,一是主题和人物形象特点,二是戏剧的抒情特点。文章解读具体清楚,紧扣文本,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马致远的创作,也让我们从作者的解读中了解了马致远所在的社会,了解了元代的文学创作情况。好文!【编辑:春雨阳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9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晋忻李        2013-09-10 15:42:56
  春雨阳光主编辛苦编发,热情点评,衷心感谢!远握!
晋忻李
2 楼        文友:蔚风        2013-09-11 08:26:57
  拜读老师的评论佳作,让我学习到许多知识,问好老师,创作愉快。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3-09-11 18:15:30
  方家光临,衷心感谢!期待更多好剧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