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被转了基因的人民(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我被转了基因的人民(散文)


作者:白连春 举人,473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7发表时间:2013-09-11 20:21:37

1
   最先告诉我转基因这个词的,是一个家住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老头儿,至少七十五岁,清清瘦瘦的,戴着眼镜。老头儿姓张,他的妻子不久前去世了,因为伤悲,他决定离开一段时间故乡。我和他在流浪途中相遇。
   得知我是基督徒,老头儿说起他和他的妻子都是基督徒,然而妻子去世后,当地教堂不肯主持丧事。后来有好心人提醒老头儿,说,要给教堂拿钱。老头儿问了牧师,得到回答要八百块钱。老头儿不乐意,想:平常,我们每个月收入的十分之一都奉献给了教堂,现在,我老伴去世了,竟然还要收八百块钱,要收钱,牧师又不肯明说。为此,老头儿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了。
   老头儿问我知不知道转基因?我回答不知道。老头儿说:转基因就是人吃了后,把你身体里好的细胞全部转成癌细胞,你就得癌症了,我老伴就是死于癌症。接着,老头儿取下眼镜,拿手指头擦了擦,说,东北的黑土地,已经全部种上转基因大豆了,我都不敢吃大豆油了,这,也是我离开东北的一个原因。
   说到这里,老头儿的眼睛,在一瞬之间,就噙上了泪水。
   听了老头儿的话,看到老头儿的表情,当时,陷在自己个人的痛苦里已经麻木的我,并没在意。
   我认为不可能。就这样,我和老头儿擦肩而过,我没给他留电话,他也未给我留。
   半年后,我才开始关注转基因。我被我在网上搜索到的信息吓呆了。我恨我。半年前,如果我少一些自我,对那个东北老头儿多一些同情,他肯定已经是我的朋友了。
   茫茫人海,今生,我再也无法遇上那个老头儿了。
   我死也忘不了:他噙在眼睛里的泪水。
   2
   越来越,我相信我错过的那个姓张的东北老头儿,就是普通人民里的艾青。他虽然不写诗也不读诗,但是,他噙在眼睛里的泪水,肯定和艾青当年噙在眼睛里的一模一样。老头儿爱他故乡东北的土地,那种爱,一点儿也不比艾青的少,浅和窄。当时,如果我没有陷在自己个人的痛苦里,我一定会被他泪水中燃烧的大海淹没。
   忍不住,我要把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抄在此,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再读一遍。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百度到在我的祖国,不止东北的土地种了转基因大豆,山西的土地种了转基因玉米,四川的土地种了转基因红薯,河南的土地种了转基因土豆,山东的土地种了转基因棉花,海南的土地种了转基因木瓜,而且,湖北的土地竟然还种了转基因大米。
   我百度到在我的祖国,粮食,蔬菜和水果,已经全部被转了基因,由于转基因食品和日用品已经全面深入我人民的生活,在我祖国的土地上已经生长了一百多个癌症村。其它怪病村无法统计。不孕不育者遍地抛洒悲痛的泪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在2005年11月透露:中国目前癌症病人超过700万人,且每年还在新增加约160万至200万人。但其中癌症村和农村癌症病人的具体数据是谜。”朋友们,请一定相信:这句引号里的话,不是我白连春写出来的。
   不止一个母亲对我说:她的女儿才十岁就来了月经了。
   不止一个爷爷对我说:他的孙子才十二岁,裆部就长满了毛了。
   在我居住的城市,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打着“豆浆免费”的招牌。如果我居住的小城有了,相信很多城市都有了。朋友们千万不要去喝这免费的豆浆,因为全是转基因大豆做的。前不久,我还买牛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卖牛奶的女人说“牛奶里兑有豆浆”,我再也不敢买牛奶了。
   在我居住的城市,大豆油二十块钱可以买一大桶。普通老百姓都贪图便宜,争先恐后地买。非转基因油的桶小很多,差不多都是一百块钱左右一桶。关键在于:几乎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转基因。
   一对来城市打工的老夫妻,因为我多次帮助过他们,曾请我吃饭。我推不脱,去了。老太太很高兴地告诉我:她家一直吃大豆油。在她看来大豆油不是地沟油,所以是好油。我不忍心对老两口说转基因。因为转基因已经让我们所有老百姓无处可逃。就算你有钱,不买转基因油,但是,粮食和蔬菜,还有水果,全都转了基因的,而且这些,这所有转基因食品全都没有标注,你难道有选择吗?
   所有的动物和家禽饲料全都是转基因的,猪,鱼,鸡,无一例外。只要你吃肉,就是在吃转基因。前面说了,粮食,蔬菜和水果都已经转了基因了,所以,我们无论吃什么食品,都是已经转了基因的,都是等于在吸毒。
   即使农民自己亲自种的蔬菜,大部分都是转了基因的。
   茄子,很大,颜色很鲜艳,转了基因的。
   土豆,光溜溜的,转了基因的。
   西红柿,更是转了基因的,外面很红,里面是黄色的,煮半天不软,以前那种像西瓜一样的西红柿不知怎么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白菜,包得很紧很重,转了基因的。
   3
   我祖国的人民很多,十多个亿,即使多少百万人得了癌症,死了,走在街上,仍旧看不出少来,即使全都不孕不育,要下下几代才死得光。但是,你到土地上去走一走,你就会立刻发现:不止一处,老鼠全都死光了,鱼全都死光了,蟋蟀全都死光了。
   老鼠和鱼不说。单说蟋蟀,古称蛩和促织,我们的童年时代随处可见,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抓捉过。
   在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唐风》中,就有《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之十二: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在我们的前辈诗人作家中,不仅唐朝杜甫写过: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宋朝姜夔写过:乱蛩吟壁,藓苔蛩切。清朝蒲松龄的小说也写过,篇名就叫《促织》。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此我不复述故事了。
   到了近代,这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流落到台湾的诗人余光中,由于思念故乡四川,一天,给成都诗人流沙河写信,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这句话给了余光中灵感,他当即写了这首《蟋蟀吟》,而收到信后的流沙河,则写了首《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两首诗都是当今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请朋友们再复习一遍。因为余光中的在先,故我放在前面。
   中秋前一个礼拜我家厨房里
   怯生生孤伶伶添了个新客
   怎么误闯进来的,几时再迁出
   谁也不晓得,只听到
   时起时歇从冰箱的角落
   户内疑户外惊喜的牧歌
   一丝丝细细瘦瘦的笛韵
   清脆又亲切,颤悠悠那一串音节
   牵动孩时薄纱的记忆
   一缕缕的秋思抽丝抽丝
   再抽也不断,恍惚触须的纤纤
   轻轻拨弄露湿的草原
   入夜之后,厨房被盅于月光
   瓦罐铜壶背光的侧影
   高高矮矮那一排瓶子
   全听出了神,伸长了颈子
   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
   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入夜,人定火熄的灶头
   另一种忙碌似泰国的边境
   暗里的走私帮流窜着蟑螂
   却无妨短笛轻弄那小小的隐士
   在梦和月色交界的窗口
   把银晶晶的寂静奏得多好听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时光悄悄流逝,到了今天,更添了多少乡愁者。除了没心没肝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乡愁者。今天的乡愁者和余光中流沙河时代大不相同了。今天,从古就有的蟋蟀已经全都死光了,还有什么啼叫在我们的心窝?
   蟋蟀死了,诗歌和小说也都跟随着死了,我们乡愁了怎么办?我们活着,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还能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还叫什么?
   4
   作为诗人,我白连春还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地活着,我最多就是骂骂最先最积极最直接把转基因带进我祖国的方舟子及其狗腿子们,我不仅保护不了自己的人民,保护不了自己的家,连家门前草丛里的那一只从古就有,且一直和文学同步的蟋蟀,都保护不了,我好好无助好好无力,好好可耻啊。
   我只能泪流满面跪在地上,十二万分情意地接受上帝的任何审判。在我接受上帝的审判前,我要向天大声叫喊:上帝我父你在哪里?你为何不保佑我的人民和我的蟋蟀?你为何不保佑我的祖国?
   然而一个国家呢?
   一个国家不努力保护自己的土地和人民,该如何说?会怎样被钉在历史和上帝的双重审判台上?

共 37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年,艾青发出这样的悲歌,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他为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而担忧。可是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首诗的时候,仍不免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的土地,尽管不再受外寇凌虐,但却成了转基因肆虐之处。病从口入,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面临饿死还是毒死的选择的时候,我们还能怎么做?读完作者的文,不禁为我们的未来担忧,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却是毒药,这叫人情何以堪!前几年有报道,说菜农不吃自己种出来的菜,我们还可以归之为人心素质,可现在,菜农种出来自家吃的菜,又有谁敢保证一定安全?放眼田间地头,蟋蟀蚂蚱越来越少了,地里的各种小虫子也早轻易见不到了,以前我们每天常见的物种现在要在百度上搜出来让孩子从图片上来认识它。这样的生活,又如何来保障我们国家的未来?读完这篇散文,我读出了四个字“触目惊心”。我们还要糊涂到什么时候,该觉醒了。感谢作者,带来如此意义深远内容丰厚的佳作。欣赏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3-09-11 20:22:57
  问好白老师,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