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缘】浅说汉魏六朝诗歌与元代元曲(随笔)

编辑推荐 【文缘】浅说汉魏六朝诗歌与元代元曲(随笔)


作者:慕蓉幽梦 布衣,27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66发表时间:2013-09-16 23:36:25

从大汉王朝到隋朝的衰落,在这八百年的风云变幻里,中国的诗歌文化却绽放独特的光彩,其艺术的璀璨光芒依然在今天闪烁。
   如果说这个阶段各个朝代诗歌艺术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魏代的重点是曹植和阮籍的作品,西晋的重点是左思的作品,东晋的重点是陶渊明的作品;而刘宋一代以鲍照为重点,南齐以谢朕的诗为重点,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各为重点之一,庚倍的诗也是一个重点,从这些重点部分可以看出乐府民歌和无名氏的作品在汉魏六朝诗里占了显著的分量。
   从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过程看来,两汉是由于民歌被大量集中整理、加工,由此在《诗经》、《楚辞》之后开创了诗坛新局面。在吸取这些民歌的丰富营养和《诗经》、《楚辞》的一定影响之下,产生了五言诗体的新时代。魏晋诗歌以五言为主的风格,在营租、阮籍、左思、陶渊明这些优秀诗人手里,沿着一条现实主义道路继续发展,形成古诗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后人的新典范。在东晋、宋、齐长江流域和汉水流域产生大量民歌,宋、齐是诗歌在民歌的新影响和其它新条件、新要求之下变化翻新的时代,梁至隋是“宫体诗”的逆流泛滥,形式主义的影响较大,杰出作品比较稀少,北朝诗歌、隋民歌呈现异彩之外,文人诗歌的作风和梁、陈大体相似。
   这个时期各阶段的诗歌的具体特征:
   在汉初的六七十年间,诗坛还是十分寂寞,高祖唐山夫人的《安氏房中歌》和韦孟的《讽刺诗》、《在皱诗》,曾经被封建时代的文人认为‘大文字’,其实这些文字不过是模仿《诗经》,因袭《楚辞》,故而缺乏深刻的意义,还不如《核下歌》、《大风歌》之类的气势如虹、豪迈冲天的抒情短歌。其实这两首都是楚歌体,楚歌原是当地的民间形式,新鲜灵动,风格迥异。如果说《核下歌》和《大风歌》填充这一段时期的空白,那么汉初诗歌和楚文学是衔接相连,可以说楚文学在艺术上是独领大汉王朝的风骚。
   魏晋两代共约二百年,这时期是诗哥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文人五言诗体优良传统构成的关键时期。紧接着(古诗)时期是建安时代,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其它作家都曹氏的僚属。“七子”中除孔融和阮璸都活到公元二一六年曹操立为魏王之后。曹操本人计算作魏代诗人,其余作者自当放在魏代之后。
   建安诗人写作了许多乐府歌词,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五言的抒情是他们的主要作品部分。其实有些和古诗很相近,例如;曹丕的《慢慢秋夜长》、《西北有浮云》,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浮萍奇清水》等每篇都和《古诗十九首》相似。不过,总的说来,这两个时代的诗歌风格是不同的。
   东晋、宋、齐是南方民歌生产最多的时代。南方民歌大多数属于南朝《清商》中的《吴声曲》和《西曲歌》两部分。《吴声曲》产生于江南,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地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流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樊(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邓(今河南省邓县)之间。
   梁代的诗沿着“转拘声韵,弥尚丽靡”的道路发展。梁初的作者,江淹虽过于热心仿古,毕竟意境比较深,也比较有骨力,可是他的诗没什么影响。当时有影响的诗人是沈约,沈约是发明四声和‘八病’的灵魂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就在声律宫商的技巧和数典用事的功夫。那时的诗坛完全让形式主义做了统帅,确实是到了诗的衰弱倒退时期。梁筒文帝标新立异提倡新体,却一味好作艳诗。标志着诗的堕落,不仅是衰弱了,简直是退步了。但沈约的横空出世,澄清玉宇,诗歌又闪动灵动的光芒。他倡导诗歌的用“四声”和除“八病”是:
   四声,实际上是随着佛经的传译而兴起和发现的。四声,就是指汉字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四种读法。
   八病,则是指诗歌创作中应该避忌的八个声律上的问题,它们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主题,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创作高峰,显示与时代创作的不可比拟的特点。唐代以诗盛,宋代以词盛,而元代则以曲盛。唐诗、宋词、元曲,可谓中华民族艺术三株独异的奇葩,以它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和世界的文学宝库,给后人创造了无限的生活、艺术、文化享受空间。
   所谓元曲,它是由杂剧和散曲两部分组成,杂剧是有宾白、科介、曲、文的综合艺术,后称戏剧。散曲是一种配合乐律歌旋,没有宾白①和科介②。因为合乐时锣鼓大器,又有清音之声。
   元曲起源由宋,高峰在元,它含有诗味,词韵的新文体。每只曲都有一定的词之格式,按节拍来歌唱,每只曲的调式又为“曲牌”。
   元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又叫叶儿,形式活波,短小自由,通常以一只曲为一首。套数,也叫散套,大令③,它是用一宫调的曲子组成的一套曲子,要求有头有尾,一韵到底,与小令相比,更有丰富的表现力。
   元曲有北曲和南曲之分,北曲用韵以(中原音韵)十九韵为准,无入声,用弦乐器伴奏;南曲用韵以江浙一代方言为准,有人曾用管乐伴奏,通常说的元曲多为北曲。
   元曲的题材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极为广泛的,政事得失、忧国忧民、山水花鸟、辞官隐退等等,无不在作家笔下挥洒如风,其情其思洒无不流露于字里行间,令后人读之一震。
   元曲的艺术风格通俗平易,直率自然,有时视乎近似如“俗”。所谓“俗”,指语言多近乎口语,这是诗词不能比拟的,曲能“方言常语,沓而成章(凌濛初④语)”。有不少作品能达到口之欲宣,丛横出入,无知无不可也。这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既充分的体现作者的情感,又通俗易懂,乡村妇叟皆能接受。
  
   注释:
   ①宾白:为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中国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明单宇《菊坡丛话》)。”
   ②科介:戏曲表演术语。宋杂剧、金院本称“科泛(泛)”,原指表演动作,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宋杂剧著名演员魏、武、刘三人中,“刘长于科泛”;后用作剧本中对动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台提示。北杂剧多用“科”,即“科泛”、“科泛”或“科范”之简称,如笑科、打科、见科、庙倒科等。南戏、传奇多用“介”,如坐介,笑介、见介、鸡鸣介、犬吠介等。“科”、“介”义同,《南词叙录》谓:“今戏文于‘科’处皆作‘介’非科、介有异也。”也有科、介叠用的,如《小孙屠》中有“作听科介”、“扣门科介”等。近代戏曲有时仍沿用。
   ③大令:极受喜爱或喜欢的人;又名宠儿。
   ④凌濛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àn),别号即空观主人。汉族,明代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共 27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作者洋洋洒洒地娓娓道来,细说汉魏六朝诗歌和元朝元曲的风格,充分展现这个时期的诗歌、元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并佐以注释还原当时的文化风貌,令读者清晰透彻的了解这个时期的诗歌和元曲。随笔语言流畅,清新隽永,其独特见解和知识的丰富性,足见作者学识的渊博。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三月传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月传奇        2013-09-16 23:44:24
  欣赏,拜读,学习!问好作者,祝安好!
2 楼        文友:潮仙        2013-09-17 06:40:38
  作品能达到口之欲宣,丛横出入,无知无不可也。这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既充分的体现作者的情感,又通俗易懂,乡村妇叟皆能接受。欣赏。问好老师,祝中秋节快乐!
3 楼        文友:慕蓉幽梦        2013-09-17 18:57:51
  感谢编辑,感谢点评,遥祝中秋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