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芦子关随想(散文)

精品 【家园】芦子关随想(散文)


作者:剑影楼主 布衣,16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4发表时间:2013-09-17 13:10:29
摘要:一座雄关,一段历史,一份感叹!

记得,初知芦子关的时候,我正在上初三,爱好文学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诵杜诗《塞芦子》:“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在讲述过诗歌创作背景之后,他特意作了如此强调:“塞芦子,就是芦子关,就在咱们镰刀湾乡不远的芦关梁”。那语气,透着十二分地自豪。
   芦子关居然就在我们跟前?讶异的同时,让我感到非常地自责:巍巍雄关已然尘封历史多年,本就已经铸成了错误,我若再不去寻访,当真是错上加错——近在咫尺,而我却浑然未知,当真愚顽得可以。
   于是,谒关怀古,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多年来的牵念。
   我想,是该到芦子关看看了,说追忆历史也行,算是凭吊古人也罢,总无须找更多的理由,为什么非要找个理由呢?毋须什么理由,总之,不能不去。
   “周水犹传檄,芦关未撤烽”,史载,战国末年,战乱频仍。北方匈奴乘机占据阴山和河套的广大地区,芦子关作为“延州秦北户”,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边防要塞。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上使外将兵”,大将军蒙恬统兵30万于此屯驻,历时十余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后有汉将李广为上郡太守,纵马驰骋芦关内外,驱逐匈奴,北蛮畏服,谓之“飞将军”,不敢妄生南下牧马之心,遂有百年安宁。唐长庆四年(公元825年),朔方节度使李佑,在芦子关一带造塞门、保安、金明、丰林、定远五城,成为抵御外敌的重镇。宋淳化五年(公元995年),金明镇史李继用在此地修筑砦城。北宋名将范仲淹任延州(今延安)知府时,在芦子关大破西夏。
   而今,芦子关虽已历千年,雄风不再,然其四周崖高险阻,东西两边壁立如门,深迎开阔,形似葫芦。于此登临,俯拾那些半掩半埋在荒草丛中的瓦砾,冥冥之中,我似乎依稀听见了那穿越历史的人喊马嘶、铮铮镝音,于烈烈罡风中响遏高云,映照出了西天那一轮如血的残阳。
   暮色渐浓,高远而幽蓝色的天勾勒出群山连绵的剪影。巍巍雄关,从视野中兀立,透露着那么一种强大的孤独,这个时候,人不存在了,意识也不存在了,唯一留存的只是那纷乱的思绪,超越物是人非,眼前的一切全变得浩茫而又辽远,向着四野延伸铺排开来,直至充斥了整个天地间。这种近似于残酷的壮美,鼓荡着胸间的豪气,快意而又憋屈,莫名其妙地兴奋着。
   是啊,芦子关是寂寞的,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能记得她呢?即使有人来,也是稍做停留,大多只是匆匆过客,很少有人会在这里想到灵魂的诉求。而现在,我,一个就近出生于此地的陕北后生,独坐于雄关前,试图与她作一次心的交流,不为逝者,亦不为籍雄关而名垂青史者,千年的久远已经淡化了生死的意义,如果不是突如其来,死亡几乎就不是个问题。死亡对于历史而言,本身就单薄得不值得一提。帝王的离去与平民的横死并无区别,一切,都沉陷在了这无声的静默里。待天地静寂之后,我不知道,先人们曾经的畏惧和苦楚,曾经的不舍和迷惘,是不是就如这关前的延河水一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现在,游走于雄关之下,面对关隘,我已经无法找到当年那种冲决而出的快意和酣畅,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脚步,何曾唤起过已然沉睡千年的关河?从历史的深处一路走来,守望它的,惟有这寂寂荒山、幽幽清泉,一如既往地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大美。让每一个于此伫足的过客,被这种大美的逼视所深深地震憾——在经受血脉奔涌的痛感之后,从而永远地记住了它。
   芦子关历来为北出要塞,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说。诗云:““芦关居要塞,北连沙漠边。阴山横其背,积雪冈峦颠。”作为中原出塞的交通要道,那一份血染的风采砥砺出芦子关的厚实与凝重。
   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塞人,雄关与我朝夕相伴,而我却比别人迟到了许多年。面对雄关,心中可谓感慨良多啊!然而更多的是惭愧。我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来过这里,也不知道我在谁之后,又会有谁来仰望雄关。大地无语,关河静默。惟有脚下的青草当风轻摇,发出细碎的声响,是在为马革裹尸的英烈们招魂,还是在为犯敌的溃退而欢呼呢?
   遥望雄关,渐渐地,曾一度冷漠的心竟然变得温热了起来,充满了似乎蕴蓄了许久的英武壮怀。由于遭受诸多的不如意而原本渐渐有些颓废而又懒散的我,开始重新焕发了精神,有所顿悟。是她告诉我,从此当以一种积极而又洒脱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生活。时光荏苒,岁月更迭,无论是杜子美的苦吟,还是范文公的怅叹,一切的一切,全都搁置在这里,赋予了雄关文化的精神内涵,让这一座千年雄关更加地厚重。
   直面历史,深沉而又忧郁,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眼前的芦子关发问——岁月留痕,我将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它呢?究竟应该说些什么还是就这样无言以对呢?我不知道,只是觉得热血在心中喷涌、奔腾,让我不能自持,想尽情恣意地大吼几声抑或酣畅淋漓地痛哭一场,然而却无法做到,我已经像梦魇似的动弹不得。
   芦关内外,砂石遍布,呈通红的颜色,残阳映照下更是如血一样地红。莫不是千百万长眠于此的三军将士们的鲜血浸洇的结果么?难道不是吗?苌弘之血犹可化碧,将士之血未必就不可化作红石。二者道理皆然。
   夕阳下,我孑然一人,立于雄关之前,骨依风、手触石,心中惬意,坦然而又欣然:追溯历史,比照生活,更多的是为了走好明天的路。
   夜幕四垂,我与雄关惜别。回望那黑黝黝的高大的身影。我恍然间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倾覆抑或崛起、沉沦抑或奋进,是永恒的主题,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精神,历史是这样,人生亦如是。一如眼前这湮没于历史中的芦子关,纵然岁月流变,沧海桑田,她并没有因历史的遗忘与忽视而妄自菲薄,自顾自在存在着、张扬着一贯的个性。至于如何能够秉承刚性壁立千年,恐怕就只有问这陪伴千年的明月了,也许明月知道,也许眼前这亘古的黄土高原知道,知道了又能如何呢?终究都将会被岁月的风吹散,被沉寂的泥土收藏。
  
  

共 24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芦子关为主线,作者展现芦子关历史,博古通今进行介绍,一如眼前这湮没于历史中的芦子关,纵然岁月流变,沧海桑田,自顾自在存在着、张扬着一贯的个性,终究都将会被岁月的风吹散,被沉寂的泥土收藏,显示作者对生活热爱的情怀。推荐阅读!【编辑:渭北儒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18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蕊        2013-09-17 16:35:16
  过去的都会成为历史,历史就是岁月沧桑的烙印,时而清晰,时而朦胧,记忆在人的思绪里翻滚,人的思绪起伏沉落,唯独明月高高在上,俯视风蚀残年的泥土收藏。欣赏剑影楼主的新作!欢迎赐稿人生家园!中秋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1 楼        文友:剑影楼主        2013-09-17 17:10:50
  谢谢伊蕊一如既往的支持,顺祝中秋节快乐
2 楼        文友:伊蕊        2013-09-18 20:59:48
  祝贺作品加精!创作辛苦了!中秋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2 楼        文友:剑影楼主        2013-09-18 21:54:30
  谢谢伊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