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那汪清泉,那条河(散文)

编辑推荐 【笔尖】那汪清泉,那条河(散文)


作者:子弋 童生,657.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2发表时间:2013-09-22 15:25:37

记不清是谁说的,故乡就像是自己的被窝,即使别人根本不愿闻那个味,自己还是感到温暖、亲切,甚至无限地留恋。当初看到这句话时,先是心里被蛰了一下,继而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能让故乡留下如此感觉的人,应该是幸福的。
   故乡留给我的是什么?饥饿,黑暗和拥挤?那个被称作西窑的范蠡镇边上的小村子,给我的记忆是灰色的。
   过了农历十月一,父亲就开始夹着空粮袋到山里去借粮,常常是乘兴而去,垂头丧气地回来。一家人喝玉米面糊糊,吃豆渣红薯粉馍。有一年我生日那天,家里揭不开锅,母亲只能默默地抹泪。一家人挤在土改时分给的两孔窑洞里,好处是冬暖夏凉,但少不了的是阴暗潮湿,每到夏天,天天都需要晒被子。赶上个连阴天,被子可以拧出水来。因此在起床之后,首先是要把被子叠起来,被子上的热气不至于散失,晚上睡觉还可以勉强入睡。
   我小的时候特别怕黑。晚上是舍不得点煤油灯的,一家人睡觉之前,就围坐在一起唉声叹气。这时候父亲的旱烟袋成了我的最大安慰,我总是凝视着那一星忽明忽暗的红光,才能入睡(至今我总觉得,我现在成为一个大烟鬼,与小时候的黑暗岁月不无关系)。为了能在黑夜里理直气壮地点起灯来,我不惜挨骂把作业拖到晚上才做。母亲骂我时总是很幽默:“白天倚门游四方,晚上熬油补裤裆”。其实我不是懒虫,而是别有用心的小阴谋家。
   从十五岁到县城上高中,我几乎总是有事时才回老家,以至于家乡的人大都不知道我的名字,谈及我的时候,总是冠之以某某某的儿子,某某某的弟弟,到现在成了某某某的叔叔。说到底,我对故乡并不留恋,唯一让我怀念的,是那一潭清水,那一条小河。
   小泉在公路的下边,有两个泉眼,相距四、五米远,各有碗口粗的一股水流出来,便又汇在一起,蜿蜒四、五里,注入洛河。奇的是她的三个特点,一是水量不随旱涝增减,二是一年四季恒温,三是味道甘甜。正是她具有的这些特性,不但滋养着两岸百八十亩的菜园子,也为十里八乡的人们带来了福气。每当寒风凛冽,她却是热气腾腾,把手伸进去,立刻传来阵阵暖意。洗衣服的在这里聚成了闹市,先来的人占据着源头的位置,依次向下排列开去。若是到了春节前夕,人流可以排出一里多长。
   小泉养育着我们三百多口人,若遇大旱,附近的水源枯竭,方圆几里的人们要在这里排队汲水,再多的人都能如愿而归。挑水的人用水担勾着空桶放进去,向一侧一甩,便把满满一桶清水提出来,然后挑起来晃晃悠悠地向家里走去。我第一次挑水是在九岁那年,由于个子太小,不得不把水担上的钩子挽起来,才能挑起两桶底的水,踉踉跄跄地奔跑着,来减少重压的时间。从泉边到我家的分路口大约五十米,我不得不停下来歇了一次。从分路口到坡顶四十多米,我又歇了一次,才一口气挑到三十多米外我家的水缸跟前。此后挑水便成了我最热爱的劳动。不是我勤快,而是在挑回水之后,先不急着把水倒进水缸,舀出半碗来一气喝下,口口清爽,丝丝甘甜,除了大人般的成就感,别有一番滋味。多年后听到了一个广告词:“某某山泉,有点甜”,就连忙买了来喝,细品一番,不由暗暗发笑。不是我太容易上当,而是泉水的甘甜,我早已真真切切感受过,所以才会信以为真的。
   有了这水,便有了我的乐趣,更有了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盼到春天,河岸的柳絮绽放之时,我们便有了在这里相聚的渴望,可以把柳条折下来,编成帽子,也可以把一段柳枝的皮褪下来,做成笛子来竞赛。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夏天,可以最大限度地戏水。竹筒做的水枪应该算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常常让我吃尽苦头,又让我羡慕得贼死。拥有这玩意的,是一个叫建伟的家伙。他由于是独苗,又是干部家属,因此地位显得很高。不过我也有自己的强项,就是力气大,可以通过摔跤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互不服气,互相征服,他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最难忘的那一次,是他从家里偷来了一点油,还拿来一个十来公分粗的铁盒子。我们把盒子用石头支起来,放上油,点上火,一伸手在水里掏出一把把虾米来,炸了大家分吃。我疑心那是世间最好吃的东西了,因为至今我再也没吃过那样的美味。
   由于担心把衣服弄脏了挨骂,我们常常把衣服脱光,在水里嬉戏。但很快发现了新问题,在烈日的暴晒下身上火辣辣的,接着就会脱皮,这把我们吓坏了。不过我们很快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从河里挖出一团团黑泥,彼此把对方糊起来,就可以有恃无恐地躺在阳光下了。等到黑泥干了,鳞甲一样脱落下来,我们在水里滚一滚,就可以大模大样地回家了。三十多年后,有人让我去参加一种被称之为“黑泥浴”的旅游项目,我轻蔑地笑笑,这玩意儿哥们儿早就玩过了。
   十几年前我和建伟回了趟老家,我们的家都已经不在了。因为修水库,乡亲们都已经迁移了到了一百多米高的地方。我们从新修的公路边下去,我家的两孔窑洞已经坍塌,他家的房屋也被拆了,只剩下一片废墟。我说,那潭泉水不知还在不在?就不约而同地去看。库水还没完全上来,小泉还在,但明显早已无人问津了。我们拨开洗衣石缝隙间里的莎草才来到泉边,两人默默地坐下,用手捧了两口水喝了,又默默地离开了。
   第二年清明前我回老家祭祖,建伟的坟上已经长满了衰草。他在半年前车祸去世了。祭了酒,又呆坐了一会儿,不知怎的又想起小泉来。我又顺着原先的小路下去,库水早已完全淹没了泉水,只在那个她所在的方位,依稀冒出阵阵热气。
  
  

共 21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家乡天天都能看见的蓝天白云,对于城里人来说,绝对是奢侈品。“记不清是谁说的,故乡就像是自己的被窝,即使别人根本不愿闻那个味,自己还是感到温暖、亲切,甚至无限地留恋。”故乡留给我的是什么?饥饿,黑暗和拥挤?那个被称作西窑的范蠡镇边上的小村子,给我的记忆是灰色的。本文围绕故乡的小泉为线索,叙写了小泉、小河的特点及水量,不但滋养着两岸百八十亩的菜园子,也为十里八乡的人们带来了福气。特别记叙了儿时炸虾、水中嬉戏等往事,小泉还在,只是依稀冒着阵阵热气。其实,小泉尽管被水库淹没了,但永远留在作者心中。这篇散文,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以小见大,值得一读!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编辑:航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猪儿        2013-09-23 13:24:13
  欣赏美文,问好作者!
無法按自己的理想生活∑可以按自己的內心創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