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现代书生的生命骊歌与文化乡愁(作品赏析)

精品 【流年】现代书生的生命骊歌与文化乡愁(作品赏析) ——读邓涛的散文集《山河扣问》


作者:涂国文 秀才,1768.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67发表时间:2013-09-23 09:00:03

著名作家邓涛先生的《山河扣问》是一部体现了纯正书生品格和线装书生情怀的山水游品,更是一部浸透着生命意识和文化诗魂的旅游散文集。作者以行吟诗人和大地歌者的姿态,箭步山河,在中国自然山水和文化山水的版图上行走,深入历史现场和文化现场,寻找“隐居时代的遗存”及其折射出的文化映像,谱就了一阕现代书生的生命骊歌。这部凡四十八篇、二十二万余言的作品,以激情沛然、追怀渺远的生命体验,内审深刻、批判锐利的独特精神,空灵蕴藉、峻朗温润的抒情文字,矜持高迈、浪漫诗意的话语方式,书写了一幅秀润苍简、散发着浓浓书卷气息的文化长卷,建构了一个魅力独具的艺术世界。
   一、东方书生:《山河扣问》的人文映像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莺飞鱼跃、玲珑活泼、渊然而深的灵境”(《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心灵映射万象,万象烛照心灵。进入人类眼中的万象非复纯客观的万象,都是人类心灵的映照。对于创作艺术已经臻于成熟的游记作家而言,他们眼底笔下的山水,更是他们锦绣襟怀的人文映像。
   《山河扣问》中,游走着一位折扇轻摇、英朗倜傥,向着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深处走去的东方书生形象。“好想在这里做一介书生,向往:水声之中,昭明书院的一席之地。在唐朝的银杏树下,用一把折扇,借旷远的晨钟顿悟线装的圣贤之悟,参透浓淡笔墨和情高意远”(《乌镇:水的记忆》);“我是为词而生的书生,错当了帝王,英雄都在北方,我只想安静下来,把幽深的心关闭在书卷里,枕着词好好入眠”(《皇殿词》);“我深信自己染上了叫文字癖的毛病,这是缺乏野心的慢性病,必须在安静中调养。后来我把它定义为现代书生的品格”,“半生山林,半生书卷,这是书生最灿烂的理想”(《跋》)……在中国当代散文作家群中,如此决绝、如此确定、如此坦诚、如此自豪地把自己定名为一介纯正“书生”,邓涛应该是唯一的。
   《山河扣问》中的邓涛,首先是一位“前朝书生”。他对以青砖黛瓦、书院山林为主要意象表征的中华古典山水和传统文化,有着一副炽热衷肠和满襟皎皎情怀。他怀揣着“行走就是在接受一种思想的传递”(《站在绍兴的一座桥上》)的理念,带着“词是我今生唯一的行李”(《皇殿词》),不断告别,不断出发,去寻找“现代文明和急功意识没有围剿干净的遗存”(《阳光下的标本:朱家角》),“立体地出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完整地消化它”(《站立的大理》),“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进行“深情抚摸”(陈政:《砌字达人<代序>》)。他的江山旅行,游踪所及,从南国到北漠,从西域到东海,遍历古荆州、朱家角、绍兴、神农架、兰州、婺源、吐鲁番、澳门、长城、海南、凤凰、平遥、扬州、大理、富春江、呼伦贝尔、韶山冲、铅山、南昌、沈阳、丽江、武当、杭州、宏村、泰山、景德镇、九江、南京、黄山、承德、岳麓、满洲里、九寨沟、西安、青岛、香港、成都、呼和浩特、庐山、乌镇、昆明、赣州、西宁、上海、青海等地。
   邓涛说,“我的嗅觉对古典的遗砖旧瓦格外敏感”(《阳光下的标本:朱家角》),这种敏感,源自于他那颗追慕古风、向往隐逸的心灵与中华古典山水、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这种契合,打通了他生命的此在与历史之间的壁垒。在这种高蹈的自然场域与历史场域,他找到了灵魂的栖息之地。“那水岸,那摇着橹轻盈而过的棚子船,还有可以悠闲品茶、细细把玩青瓷的小阁楼。前朝人活得那么有风度,在石桥上仿佛影现穿长衫捧书卷的那个远方的我”(《阳光下的标本:朱家角》),“苍天之下。我卑微的心在跳跃,舒展成草。风一吹,我的血液就滚烫,在悲壮节拍的鼓励下,跟随整个大草原抑扬起伏地呼吸,开始像蒙古汉子闪烁着绿林式的豪情,天真地笑,气宇轩昂地痛饮。许多世事上的杂质、龌龊被秋天的快慰驱散得干干净净,灵魂啊,原本可以这样纯粹。”(《在呼伦贝尔朗诵秋天》)。
   《山河扣问》中的邓涛,更是一位“现代书生”。他的文字,以一种全新的现代视角,从批判和建构的二元向度上,对山水与人文、乡村和都市、人生与社会、个人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存在与理想等,进行了深切体察、深刻思考和深层观照。他的文字,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字,闪烁着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光芒,体现了一位当代作家应有的文学担当和社会担当。正像作者所说,“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写得手心发热,灵魂温暖。在深斋中茁壮生长的文字和句式,也算是物化时代的隐喻方式”(《跋》)。“在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附近,筑立起一道泱泱大国的防御体系,累累白骨为一面墙的雄伟奠基,先人的血肉黏合着城砖之间的缝隙,长城是一群小人物沉重的墓史……我们用长城的雄伟来掩盖内心的脆弱,来掩埋把失败当屈辱的岁月里的恐惧。从此,我们被一堵墙围在里面”(《固步的长城》),“古镇已是稀缺,散落中国的只有两三百座,比许多濒危动物还少。可惜的是不少已滋生出现代商业的疮廯,有的干脆像批发市场,这是一种比环境污染更可怕的污染”(《阳光下的标本:朱家角》),“我们是水泥世界的昆虫,在颓废的色彩中,眼睛失去了应有的亮度”(《婺源,婺源》),“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往往停留在物质上,其实根本的危机是精神危机,居物质之安当思精神之危”(《宏村:隐居时代的遗存》)……类似于这样的痛切的反思,几乎贯穿《山河扣问》整部作品。
   正是这种对民族和国家前途的深情关注、对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对人类灵魂归依何处的深远忧虑,达成了《山河扣问》的四个精神维度:高度、广度、力度、温度。一、高度:《山河扣问》站在灵魂归依和人类命运的高度,扣问山河,审察历史,审视现实,审问心灵,体现了对人类终极发展的关注;二、广度:《山河扣问》的文化视野所及,空间上横扫神州大地,时间上纵贯古往今来,题材上涵纳自然与社会,内审上触及肉体与灵魂;三、力度:《山河扣问》秉承一位作家的文化良知,对践踏生命的专制暴政、践踏自然的物欲之祸、践踏文明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有力的否定和批判;四、温度:《山河扣问》以饱蘸情感的文字珠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追挽行走在消逝中的自然家园和文化家园,燃起文学的温度和思想的温度,抚慰沉默的东方大地,抚慰读者失落的心灵。
   二、酒香剑气:《山河扣问》的文化人格
   《山河扣问》是一部具有文化人格的旅游散文作品。它的文化人格,一言以蔽之,就是“酒香剑气”。“酒与剑,中国男人的血性。酒是一种力量,酒力;剑时一种气象,剑气……剑则是最有书卷气质的兵刃……酒是剑的液化,剑是酒的固体;剑的水性是酒,酒的火性是剑。两个虎贲之气的书生一手拎酒一手执剑,汍澜泪流,血液上涌,江山喑默,他们渴望弥漫着酒香和剑气的沙场……酒是他的血液,剑是他的骨头”(《酒与剑》)。酒与剑,代表着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两面:酒,是一种文化情怀;剑,是一种思想利器。
   《山河扣问》的文化人格,首先表现为它的闲适情怀。闲适未必是一种生命的高度,却是一种生活的高度。作为一名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邓涛身上无疑打上了很深的中国传统士子的精神烙印。他说,“中国人的生活气质是以文人为标准的,文化是主元素”(《烟花扬州》),“生活追寻的是闲散,魂灵需要休憩”(《神奇的九寨》),“以西湖为核心的杭州文化是文人雅士们‘玩’出来的”(《天堂里也有车来车往》),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过程中,又一代书生在成长”(《书生膝下:岳麓》),由此,追求一种“中国式慢生活”(《烟花扬州》),“做一个宁静的前朝人”(《婺源,婺源》),享受“月色抚慰的诗体”与“悠闲和情怀”(《烟花扬州》),便成了他的生活和生命憧憬之一。这种渴慕闲适、向往山林的“前朝书生”般的情怀背后,其本质是一种旷达不羁、冲破禁锢、崇尚自由的人文精神的反映。
   《山河扣问》的文化人格,其次表现为它的书斋理想。作者坦言,“我的生活中乐趣中离不开书,走得再远,也要回到书桌上来”(《我的平民时代》);“我的胸膛始终存放着一颗很古老的心,愿意在雨打芭蕉声,翻阅繁体的线装书;愿意俯视月下的江河,让几盅火辣的酒冲撞我诗性的内心;愿意在石板的巷内,借浊暗的壁灯独自踩踏着回到一扇半掩的门……我不远千里来寻访,像是在寻访我身着长衫,手摇折扇的前生”(《凤凰》)。他说,“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高于政治的”,“江山的本色正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书生膝下:岳麓》)。正是出于对文化和文化精神的钟爱,他将生命的大半光阴投入书斋,投入孕育文化和文化精神的产房,在书斋里,“积攒生命的高贵”(《雪里的心情》)。他奉“楚材是中国书生的模范”(《书生膝下:岳麓》),坦然宣告:“帝王匾额下,我怀念笔墨纸砚,那是祖宗们的气质,若有一把折扇,就可以指点江山了”(《书生膝下:岳麓》)。在他的散文名篇《皇殿词》中,他浓墨重彩地抒写了自己对词人风流、衣袂飘飘的文学时代的怀念和追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想象为南唐中主李璟,与李中主合而为一,一起缅怀文学的屈辱与荣光:“长满雄心的时代,可我们南唐的软土上长满美妙的词。矫健的战马放养在我的词里,在人间烟火中嘹亮它们的歌喉”,“江南的水土成长着一个帝国的词,它是万里江山忧伤的底色”,“词。拯救我苍白的魂”,“瑰丽的皇殿成了一个词人的书房”,“词成了帝国的恶习,传给了我的儿子李煜”。最后,作者借李璟之口,大声喊出:“背诵我的词吧,可以记住我的一生!”中国古今知识分子的书斋理想在这一声呐喊中,永远定格在笔墨纸砚所渲染的文化天空中。
   《山河扣问》的文化人格,复次表现为它的文人风骨。纯正的书生意气、纯粹的书生理想与书生情怀,铸就了它在权势和流俗面前的铮铮铁骨。作者坚定地认为,“重于泰山的是精神,轻于鸿毛的是肉体”(《不识泰山》)。在《凤凰》一文中,作者深情地追怀了“从军旅生涯转换成文化界的宗师”沈从文先生的生平,“从军人的骨头、文人的血肉里”对沈从文先生进行“完整的解读”,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是文人之骨,也是当下的一种稀缺。我们敬重沈从文先生,因为他是挺着脊骨活着,而我们不少人仅仅披着皮肉求生”。在《山海都市》一文中,作者对劝导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结束杀戮、敬天爱民的历史人物丘处机同样给予了高度的敬意:“丘处机也有同样的勇敢、坚定,他自信,他不畏艰险,用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拯救一个从野性中走出来的战士的魂,让王者找回自己的人性,放下他血淋淋的屠刀。”作者对这些铁骨铮铮的书生们这样进行讴歌,“这是历史的站立,文化的姿式,在挣扎中倔强挺立的腰身”(《站立的大理》)。面对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作者也鲜明地亮出了鄙薄的态度——“景德镇的陶瓷原本清晰地分为宫廷的高贵和平民的朴素。走出历史时间概念的景德镇,陶瓷在世俗的熙攘中丢失了高贵,放弃了朴素,混淆成了异体,不少人忘记了最初的浪漫,忘记了跃身火焰的凄美,人心的躁动每天都在膨胀,这门工艺被浮华俘虏中没有了安静……成为媚俗的工艺表演空间,进入金钱逻辑的虚名时代。尘灰袭扰的工作间,工艺师们疯狂地抄袭和复制,艺术一旦丧失创作热情的时候,就意味着颓废,瓷画成为讨生活的捷径和转眼富贵的快车道”(《景德镇时间》)……
   《山河扣问》的文化人格,再次表现为它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现代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文化人格,也是区别古代知识分子和现代知识分子的一条重要的分水岭;从《山河扣问》的字里行间传出的声声“扣问”,就是作者批判精神的具象写照。“英雄没有乱世只崇功业,百姓没有功业只畏乱世”(《古荆州》);“原本在丛林中飞行的山民不再有朴素的日子,不再有天蓝地绿、水清云白的自在,不再有野花般香溢的爱情,不再有温润而厚实的家园,翩跹的蝴蝶钉在标本盒里,人气太重,连金丝猴都择他处而栖。当下的人心早已进化得八面玲珑,我们正在为退化的精神寻找返祖的渠道,却还原了动物欺凌的本性”(《神农和架都不在的山》);“人体内潜伏的屠性在没有决斗、没有沙场的时候,抑制不住地用刀锋剁杀养我们眼睛、养我们身体、养我们灵魂的土地。对大山开膛破肚,将大水逼得无路可退……我们在为自己制造恐慌,劫持的不是一个湖,而是我们的生活”(《关于一个大湖的祷告》);“名山南岳之麓警醒着我们在学术和教育两重危机围困下的中国人”(《书生膝下:岳麓》);“我们的村庄仿佛是爬满大地上的疮疖,邋遢、湿暗,随意性,原来村庄曾经是这样有涵养、诗意、规矩”(《宏村:隐居时代的遗存》);“我回首武当,这就算圆了登武当的梦么?清修之地已不再清静,高人之居已难觅先贤,我仿佛觉得这座座青山在车流人潮之中与城市里高楼无异,而山野的风依然吹不散世人浮躁的心”(《武当》);“蜿蜒的不但有龙,还有蛇和各种爬虫”,“让民族挺立起来的是喂养我们的文明,它才是一道真正地长城,才是我们不可攻陷的根本(《固步的长城》);“而今是当下社会的缩影,功利主义已染指了最本真的艺术。它不是一个组织、团体,更不是个人所能扭转的”(《景德镇时间》);“让城市外在形象优雅并不难,如同整形,但要让一个城市有内在气质,决非一日之功。文化是需要培育的,一蹴而就的文化是泡沫文化或是文化伪装”(《天堂里也有车来车往》);“到底摒弃了多少不应该摈弃的?破碎的记忆里还能找到多少残缺的遗存”(《书生膝下:岳麓》);“我觉得(泰山。笔者注)更像硕大的阳具,文化因它而繁衍,岂能自宫”(《不识泰山》);“痛——不仅来源于一个叫南京的城市之痛,而且辐射成整个中国,整个人类的痛。那一刻,我感觉我们都是南京人,死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祖宗”(《十朝南京》);“在玉龙山的目光中,我像犯错的孩子止不住发慌,现在的丽江因稀有而珍贵,却无法评估它的未来”(《清亮的高原深处》);“一个城市最核心的美丽不在于楼宇和山水,而是安居于此的人”(《豫章人家》)……

共 1008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现代书生的生命骊歌与文化乡愁》从四个角度深刻诠释着著名作家邓涛先生的山水游品《山河扣问》,首先,围绕“东方书生”几个字,详尽分析作品的写作内容所展示的人文映像;然后以精炼的四个字“酒香剑气”概述作品的文化情怀和思想人格;接着剖析了文中郁积着的作者深浓的文化乡愁及其四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最后从情怀、意象、语言的诗意分析作品的审美范式。作者高度赞美此文:“从批判和建构的二元向度上,对山水与人文、乡村和都市、人生与社会、个人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存在与理想等,进行了深切体察、深刻思考和深层观照。他的文字,是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字,闪烁着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光芒,体现了一位当代作家应有的文学担当和社会担当。”作者通过典型案例的列举,深刻精辟的分析,将《山河叩问》的主旨与内涵、内在与形式,思想与意义等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未读其文,先闻其墨香,深刻领略着《山河扣问》的高度、广度、力度和温度这四个精神维度。一篇精彩的赏析,可谓高屋建瓴。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24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3-09-23 09:10:47
  一篇厚重的文字,论据典型,剖析有力,拜读受益。
   问好涂老师,秋安笔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09-23 11:38:42
  原来是风姐姐按掉了。我本打算中午来瞧瞧,嘻嘻。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9-24 16:26:0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