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那一年我在苏州(散文)

编辑推荐 【海蓝】那一年我在苏州(散文)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74发表时间:2013-09-28 12:38:01

也许朋友们谈到苏州,就像谈到哈尔滨、吉林、郑州、青岛、肇庆、桂林、柳州等等城市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然而对于我来说,我对苏州的感受,是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每当我谈到苏州的时候,我会产生深深的怀念之情。那一年我在苏州的情怀,永远珍藏在心底。
   我是1983年秋到苏州的,因为要在苏州大学进修,我在那儿待了半年的时光。那次的经历,有许多我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走出广西界;第一次走得那么远;第一次单身出远门;第一次独居于举目无亲的异乡;第一次在他乡那么久;第一次看到那么美丽的园林风光;第一次走进历史悠久的古城。也许是因为那么多的第一次,才使我对苏州有着特殊的感受和特别的情怀。我想,如果现在我再去一次苏州,我的感受也许就跟朋友们的一样了。不管怎么说,那一年我在苏州时的感受,使我终生难忘。
   我的苏州之行是突然的,之前我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因为我的进修,当时的系领导事先是没有计划的。就算是有,我一个普通教师是不知道的。此行之前,苏州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如果说有一些了解的话,那就是我知道唐时张继写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知道姑苏城就是现代的苏州;另外的就是我读过《红楼梦》,我知道林黛玉的老家在苏州;还有的那就是我读过《吴越春秋史话》,我知道春秋时代吴国的都城在苏州,那里有干将莫邪铸剑、范蠡献西施、吴王夫差建造姑苏台的故事。那些故事充满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它地深深地吸引着我。那怀古的心情,早就在我的心灵中插根了。
   曾记得,当年我第一步踏上苏州地面的时候,我感觉到一股浓厚的古代气息在向我袭来。街上的人们的说话声,口音与广西大不相同,就跟越剧《红楼梦》里的人物对话差不多。街上有许多古朴风雅的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门窗极尽了华丽和雕饰。路边的公共汽车站牌上,有很多冷僻的字眼,地名更是我所罕见的。我好奇地看着那些站名:有葑门、娄门、胥门、阊门、齐门、平门、盘门、南门、金门;有虎丘、怡园、西园、留园、耦园;有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狮子林、沧浪亭;有玄妙观、北寺塔、饮马桥、寒山寺等等。公共汽车拐过了几条路,我又发现街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座石拱桥,两岸紧密地排列着别具风格的房子。桥和房子倒影在水里,虚虚实实之间,我仿佛漫游在梦幻世界之中。我好像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的色彩和神秘的气氛。我心中既激动又有些不安,因为我孤身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境地,而且要在这里呆上半年的时间,对这一方的水土人情我一点也不了解,我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呢?
   初到苏州的那天,我经过十梓街进入苏州大学的校门。我住在民主楼二楼208号。二楼还居住着几户教工,一楼是饭堂。此楼地板是用木板铺的,“咚咚咚”的行走脚步声,终日不绝于耳。
   我在电子工程系进修电子线路等课程,老师要求很严格,作业也很多。每天晚上完成作业之后,我就阅读文学书籍或写作,《端屯三十梦》是在苏州大学开始创作和完成的。
   这座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对于我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我着迷于苏州的历史和传说故事,我决心要在离开苏州之前,游完苏州的名胜古迹。于是,在那里进修的半年里,每逢天气晴好的星期天,我几乎都要去出游。我把苏州城内的主要景点都游过一遍了。
   我的出游是与众不同的,我都是孤身独游,欲行即行,欲止则止,曲直随步,缓速由心,爱在哪里呆多久就呆多久。苏州的园林构造,可谓巧夺天工,八面玲珑,移步换景。每一处都有它的奇特,每一处都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我每每到一处都有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的感觉;我每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
   在那个岁月里,一般人都买不起相机的,我当然也是没有的。我看到那些美轮美奂的楼台亭阁和那些如诗如画的山光水色,在赞叹之余,也不免因没有办法保存下来而小有憾意的。但是,这一微小的不足是远远不会影响到亲临名胜妙境所带来的巨大愉悦和兴奋的。每当看到绝妙之处,我就在那驻足良久;每当看到奇联巧对或佳诗雅词,我立即掏出纸笔,抄录下来。正因为如此,我才往往戴月而归。
   每个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背着一个帆布挎包和一个旅行水壶,挎包里带点饼干之类的食物,按着预先选好的公交路线,去向游览的景点,这一整天就在那个景点细细玩赏,盘桓终日,流连忘返。
   那一天,我去游赏拙政园,我觉得我真的走进了人间仙境,园中奇丽的景色将我的心直撩拨得如痴如醉。园中的楼台亭阁十分的华丽精美,我特别赞叹里面轩榭堂馆的楹联,每一副都十分清新雅气。那绣绮亭建在假山高处,百年枫杨,面西而立。亭墙窗额有“晓丹晚翠”之匾,两侧有联“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绣绮亭山下,有牡丹数十枝,姹紫嫣红开放。亭中又有两联,“人远忽闻清籁起,心闲频得异书看”;“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美好的景色和超然的诗句,使我浮想联翩,我久久地默坐假山之上,不忍离去。
   时到晌午了,我缓缓离开那里,一路到处花草栏廊,清幽雅致。我信马由缰地向前走着,不觉走到一间小馆,进得室中,只见正东面靠墙一张红木雕花供桌,桌上供着一块玉石。桌左侧的小窗外面是一个小小的角落,角落里只种着三棵芭蕉。小馆内挂着两副对联: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桌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我觉得这里的陈设和对联雅之至极,便在那里慢慢地品味起来。
   我走到了“三十六对鸳鸯馆”和“七十二枝梅十二枝梅花园”,对这样的馆园名称我从来没听说过。我好奇地数起水池里的鸳鸯来,要看是不是真有三十六对。鸳鸯游动,不易数清,数数重来,反复几字,终是不清。我又数园中的梅枝,可是每棵梅的枝数不相同,且长短大小都不一致,什么样的标准才算一枝呢,我又觉得为难了。正在困惑之时我突然悟道,所谓“三十六”和“七十二”,就是很多的意思,没有必要咬定这个数。如果园主咬定这个数,他就得累死,因为鸳鸯病死几只或繁殖了几只怎么办?梅花又长出新枝怎么办?如果游客要咬定这个数,他也得累死,他怎么数得清呢?多了些少了些又能怎样呢?我顿时觉得我的可笑和迂腐,于是心怀顿开,恢复了快乐的心情。
   我走到一处,那里花柳重重,还有一座亭子,中有一副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我心中赞叹不已,竟有这样新奇、耐人寻味的对联!应对于园中之景,实在维妙。
   那天我又晚归了。
   一天晚上,我忽然想起白天乘车经过的“饮马桥”站点,我记得前不久买的书里有“饮马桥”的故事,我立即找书来看。书中记载,东晋时有一位高僧叫支遁,酷爱马。有人送他黄金五十两和一匹名叫“频伽”的宝马,支遁将黄金全都给了别人,只留下那匹马。他每日精心喂养它却从不骑它,有人问他,养马不骑养它做什么?他说,我爱它的神骏,我舍不得骑它。一天,他一路牵马过苏州,来到一座桥下饮马,那马喝水后撒了一泡尿,那马尿流到河里,立即长出一丛莲花来。人们惊叹不已,互相传扬,引得市人尽来观看,从此这座桥就叫“饮马桥”了。相传顺治二年,清兵平定江南,苏州城的明朝官兵和太湖大盗赤脚张三抵抗,清朝总兵率军攻入胥门,欲经饮马桥屠城。官兵到了饮马桥时,忽见“关圣帝君”横马立于桥上,众官兵立即跪地膜拜,不敢向前,从而救了一城百姓。
   我对这个故事充满了遐想,第二天中午我就不午休了,迫不及待地乘车去到“饮马桥”站点,经过询问,寻到了饮马桥。我在桥下呆了好久,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思绪纷纭。我虽然看不到那朵莲花,但我的心田里已经长出了那朵莲花,千百年前的情景,放电影般的从我心中掠过。
   有一天我去游赏寒山寺,我先寻到枫桥,那是唐时诗人张继夜泊闻钟的地方。我在枫桥的一头的草地上坐着,细细回味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虽然没有月落,没有乌啼,没有霜,也没有江枫渔火,但我心中仍然生起旧地沧桑的幽怀。我想,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过这里时一定满怀忧郁,才写出那样苍凉的诗来。也许张继的坟墓早已烟尘无处,但他的那首《枫桥夜泊》却变成了永垂不朽的碑,而且这座无形的碑自然地耸立在历代人的心中,他的名字是铭刻在这块碑上的。正沉思处,我仿佛听到了远远传来的钟声,于是我站起身来,向寒山寺走去。
   到了寒山寺,心境自然别是一番了。当我看到康有为的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绕舌,化人再到不空空。”颇为不解,于是认真阅读旁边的说明,才知道“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口享誉中国千余年的古钟,在明末闹‘倭寇’时被劫掠到日本,现今悬挂在钟楼上的那口钟是后来制造的。我顿时气塞心胸,我恨透了那些厚颜无耻的强盗。我再细读那篇说明,又知道现在悬挂的那口钟是日本造的,我有些气愤,真想去找寺内的主持,建议卸下那口日本钟,用中国自己的铜铁另铸一个挂上。即使今天无法听到张继听到的声音,但听到的至少是中国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外国的声音,更何况是日本的声音!
   在寒山寺,我了解到张继当年经过姑苏城时还写了一首诗:“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出于对张继的怀念,过了几天,我特地到阊门来观光。我走出阊门长望,只见房屋鳞次栉比,“春草青青万顷田”的景象,不复在焉,毕竟一千多年过去了。
   那一天,我走出阊门到留园和西园去游赏。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与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西园就是西园寺,创建于元代,原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为吴中首刹,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留园和西园相距很近,那一天我能游赏两个园子。留园中一副对联,可谓妙绝,我至今还能记住:蝶欲试花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题写的。西园寺有“五百罗汉堂”都是用木雕成,有真人一般大小,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更可贵的是五百个雕像,面目形态各不相同,这在中国寺庙中是不多见的。我是第一次看到庙宇塑像的,心中惊叹不已,我立即掏出本子和笔,从头至尾一一抄录那些罗汉的名号,整整五百个,一个都不错漏的。我记得当时在我身边的一位高大的北方游客对他和同游者说:“你们看看,这位(指我)才是真正参观者。”我听见了,不好意思转脸看他们,只顾抄我的。在西园寺我花了几个小时,快要关门了,我才被请出来。在回来的路上,虽然肚子空空,但我觉得收获颇丰,是满载而归的。
   苏州的十月,天气很好,那时正是远游的好季节。我当时有一个由近及远的出游计划:先游灵岩山和天平山,次游东洞庭山紫金庵、轩辕宫,之后若有时间再去杭州西湖。到了国庆节,我去天平山和灵岩山。路上忽见“横塘”碑牌,我兴奋不已,想不到来到《千家诗》里说到的地方。我心中反复吟诵崔颢的长干行:“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车子继续向灵岩山开去,忽然一块牌子映入眼帘,上写“木渎”二字,我一下子兴奋起来。我知道,吴越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用计吞吴,命木工三千入山上伐木,一年不归,砍伐得大量上等木材。其中有两棵巨木,是梓树和楠树,粗二十围,高四十丈。然后派文种大夫献于吴王夫差,让其建造富丽堂皇的姑苏台。当时这批来自会稽的粗大木材,沿运河运至当今的灵严山下,把山下所有的河道、沟渠都塞满了,“木渎”因而得名。
   车到了灵岩山下,我下车登山。那山风光秀丽,木石空灵,所到处俨然皇家气像,我一路拾级而上,一路赞叹不已。
   灵岩山,原名姑胥台,又名姑苏台,春秋至今两千多年了,名字演变,曾称姑胥山或姑苏山,如今却又称为灵岩山。此山其实是春秋时人工建造的姑苏台。传说当初姑苏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上巍巍高台可饱览方圆二百里范围内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景冠江南,闻名天下。高台四周栽上四季之花,八节之果,横亘五里。还建了灵馆、挖天池、开河、造龙舟、围猎物,供吴王逍遥享乐。
   我在山上,缓缓度步于馆娃宫、响屐廊、玩花池、琴台、吴王井,心中想像着当年吴王与绝代佳人西施寻欢作乐的景像。山上有一块石刻,是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这首诗更增添了我对这段历史的怀念。
   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有一天,我专程去虎丘游览。我在那里转悠了整整一天,流连队忘返。
   虎丘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虎丘,原名海涌山,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天有“白虎蹲其上”,于是便叫虎丘。虎丘山高30多米,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幽奇神秘,削壁上刻有“风壑云泉”四个大字,韵味无穷,传说剑池里埋有吴王阖闾陪葬的三千把剑,成为千古之谜;千人石气势磅礴,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石点头”的佳话。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我顺路去万景山庄游览,路上看到一面砖壁,上写“龙虎豹熊”四个巨大的字,很有骨力,我欣赏了一番。万景山庄盆景树桩不计其数,有几座特大的石盆,养着明清留下的树桩,标价数万元。若换成现在的价格,恐怕要几十上百万的了。

共 79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无数人生之中的第一次都发生在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这无数个难忘的第一次,令作者终生难忘。苏州不仅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也是承载名胜古迹的人间仙境。作者在对苏州饱含深情的描写之中,加进自己独特的情感,一座城市留给人们除了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从中体现了城市与人息息相关的情感因素,寄情与山水之间是作者用抒情的笔写出一个自然而又纯美的世界,给读者创造了一个深邃而幽远的意境,启发人们无限的联想,也使散文增添了浓郁的诗情,感染着、扣动着读者的心弦。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3-09-28 12:40:19
  在我的心目中也有这样无法忘怀的城市,对它的感情深深印在忘记深处……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 楼        文友:霞中子        2013-09-29 15:55:50
  多谢锦妤点评!也许我们情趣相同。
2 楼        文友:锦妤        2013-09-28 12:40:50
  问候老师祝福快乐。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2 楼        文友:霞中子        2013-09-29 15:54:37
  多谢锦妤鼓励与支持。祝国庆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