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我眼中的也果与沈念(散文)

精品 【流年】我眼中的也果与沈念(散文)


作者:江少宾 秀才,2579.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66发表时间:2013-09-28 21:38:40

【也果:遮掩的气息如此浓烈】
   在一个公开场合,我曾经这么说过:小说有小说的气场,散文有散文的气息。“气场”似乎已有公论,但散文的“气息”,却引起了部分写作者的反驳与质疑。在他们看来,气息或许应该属于诗歌,而且也只适合于身体写作。
   我不想拿身体写作说事,但部分写作者的义正词严让我明白,主宰我们写作的,其实还是话语权。由话语权而派生出来的理念仿佛是把伞,晴天雨天都好使。然而我并不想臣服于所谓的话语权,对散文的气息,我坚持保留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散文的气息也许很难持久,但往往让人迷恋。这一点,在女作家的笔下,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正因此,我依然试图解读也果散文的气息,而也果的散文也让我坚信,气息,其实也是散文的品质之一。
   近年来,散文新锐、山东作家也果提升得很快。她的文字空灵而有动感,表述真诚而有寓意,语意独特而有哲理,尤其是对文本的自觉尝试与大胆探索,使得她的散文频频在《青年文学》、《海燕·都市美文》、《中华散文》(原)等核心文学期刊上露面。她写过《正午的气味》、《那年夏天的午后》、《两个民工和一堵墙的迁移》,也写过《身体的秘密》、《遮掩》和《一颗牙齿的纪念》。这似乎可以概括为也果散文两个大的主题:一是个体与日常的隐秘联系;一是个体对世界的特殊认知。这两个主题在也果的散文里时常彼此勾连,至少在我这个读者眼里,很难明确画清这两者之间的界限。事实上,我时常惊讶于也果体悟日常生活的能力,作为一个女性写作者,也果的叙述虽然有一些阴柔的吞吐与含混的遮掩,也有一些莫名的走向与模糊的细节,甚至有些“情绪化”,但其内在的张力却勿庸置疑。也果在文字中间所传递出来的艺术感觉,时常让我想到一个日本导演,意识流与生活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浑然天成,少见痕迹。我甚至固执地认为,也果很有可能同样迷恋这位导演,以至于他们的作品,竟然散发出相似的内容与气息。
   我终于要说到也果散文的气息。事实上,这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也果的散文大多绵密而细腻,急促如瓢泼的雨点,而在她密实的叙述中,时常散发出谷物的香气。或许可以这样说,也果一系列描摹日常的散文虽然并非全然贴近于大地,但她的文字有着难得的人文精神与悲悯意识,她不揭示真相而是描摹真相,她不批判灵魂而是抚慰灵魂。这样的精神食粮类似于谷物,温暖,难以抵制。在我看来,当代文学最难得的品质其实就在于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它也像谷物的种子,深埋于人心温暖的大地。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充斥着表面的真相和虚饰的灵魂,真相的缺失和灵魂的缺位,更使得我们的文学仅仅浮游于低层,高高在上的“低层书写”,也一直显得力不从心,苍白无力。也果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她的笔下,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也果都自觉地放低了自己的目光与姿态,低到你可以闻见作者灵魂在场的气息,低到你可以看见作者甘于卑微的身姿。如,她这样写人:
   “那个下午,太阳看起来很关照,将橙子样的光洒得遍地都是,甚至连男人身上的黑皮茄克也抹上了一层。……被惊扰的一只觅食的雀儿,愣了愣神儿,纵身飞离了方才的枝杈。蹲在路边的男人突然闷闷地喊了一声,头没回,也不见称谓。”(也果:《扎竹篱笆的人》)
   她这样写景:
   “如今,柳树和池塘依然还在,只是水越来越浅。我曾看过被淘干了的池塘,黑压压的,像谁的被翻过来的内脏,散发出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于是,我把眼睛迅速移到身旁的柳树身上。它看上去老了,可依然茁壮。”(也果:《那年夏天的午后》)
   这两处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动莫名。也果的散文,有许多类似的细节,仿佛不经意,有些甚至显得有些突兀与情绪化,但细细品咂,便能觉出也果的良苦用心与深刻用意。也果显然很善于捕捉这类细节,而也果对细节的特殊认知,绝不仅仅来自于女性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同时还散发出灵魂深处的气息。我想说的是,也果真实的灵魂一直在自己的文字中裸呈,无论是个体与日常的隐秘联系,还是个体对世界的特殊认知,甚至包括书写身体的私密与懵懂的青春期,也果都试图“借助文字的光辉,使得一种踏实有用的散文写作重现生活的事实和真相”。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果的灵魂也是“谷物”的,因为灵魂的气息决定了文字的气息。
   我一直相信,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他的灵魂必然或深或浅地附着于他的文字。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如人品”,虽然有些主观与武断,但也并非全无倡导的意义,至少对于今天的散文写作来说,我觉得更是如此。青年评论家谢有顺曾说,“散文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说,都是心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淳朴而广大、敏锐而深刻的心,所有关于散文的梦想,就都不可能在话语中被真实地践行。心的失血,导致散文日益变得苍白、无力;心的歧途,导致散文的意义形态变得紊乱、轻浮。”这里的“心”,我觉得其实就是灵魂。灵魂失血,散文的气息就显得苍白与无力(比如风花雪月);灵魂误入歧途,散文的气息就显得紊乱与轻浮(比如无病呻吟);而灵魂一旦缺位了,散文就如同行尸走肉,必然没有任何气息(比如假话、套话、大话与空话)。
   今天的散文,思想境界一直在一个水平线上徘徊,我觉得与此应该不无关系。
   当然,我也不想无原则地拔高也果散文的思想境界,这样既不诚实,也不道德,将来摔伤的还是也果自己。事实上,同其他女性写作者一样,也果也关注自身的性别(比如《身体的秘密》、《公共澡堂》、《遮掩》),以及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细微事件(比如《被黑色浇灌的夜晚》、《一颗牙齿的纪念》)。虽然也果自己说:“视线的隐秘与唯一已经凸现个体的特殊存在”,但我觉得这些文章的真正意义并不在此。任何一个写作者其实都无法避免关注自身,只不过,女性写作者似乎对自身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她们习惯于“咀嚼着身边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鲁迅)。——而也果恰恰已经意识到并自觉地规避了这一点,因此显得尤为难得。她对性别的隐秘体察以及对日常事件的个体感悟,虽然的确来源于自身,但并没有放弃对人类普遍精神困境的努力与关注。在她的这部分散文篇章中,我个人更为偏爱《一颗牙齿的纪念》。这篇散文或许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整个文本跳脱、繁复而生动,尤其是冷静如小说般的叙述方式以及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形态,使得“一颗被煎饼硌掉的牙齿”有了形而上的美学意义。
   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有一种散文便有一种气息。时下的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老实说,其发展态势并不令人满意。诚然,我们的散文已经有“谷物”的气息、“阳光”的气息、“金属”的气息、“河流”的气息……但作为散文本身的气息还是过于游离,许多时候,我们的散文离读者越来越近,离生活越来越近,但离写作者自己却越来越远——我无意于呼唤回归,事实上回归本身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不仅伤害着散文,同时也伤害着散文这一文体存在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散文写作者,我真诚地祝福也果,并愿与也果一起努力。
  
   【沈念:左手散文右手小说】
   2003年冬,在书店,我买了本《布老虎散文·冬之卷》。那一年的散文界,“格致的出现是一个事件”(刘春),在《转身》的光环下依然能进入选编者视线的散文,无疑也值得重视与学习。就在这本无意间淘来的书里,我读到了《我们的相遇以回忆结束》。从此,我记住了一个写散文的人,名字叫沈念。
   之后,在《大家》、《散文》、《青年文学》等核心文学期刊上,我又陆续读到了沈念的其他散文作品,其灵动而摇曳的风姿,敏锐而丰沛的笔触,又引来了散文选家的推崇与注意。沈念当时的势头生猛得让人妒忌,稍不留神,刊物上又出来一篇新东西。其时我就多次揣想,假以时日,这个名叫沈念的人,必将在风起云涌的散文阵营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这个散文写作日趋芜杂、伪饰和时尚的消费年代,沈念的散文之所以能受到如此广泛而普遍的关注,并非是偶然的。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对于散文写作来说,散文文本即便是当今最优秀的文本,其本身能够提供给写作者的经验都是极其有限的,更多的经验其实来自于电影、诗歌、戏剧和小说,它们总是潜伏在时间的深处,一不小心,就与自己的日常积累和生活经验产生一次意外地重合。灵感从来就不是什么天外之物,它不过是蛰伏于思想深处的一条小兽,需要温暖的阳光将它激活。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年轻的沈念、生活经验相对单薄的沈念,更多的灵感来自于对经典文本的阅读,从而唤醒那些沉睡在时间深处的事物,以及时间深处的记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沈念能把这些事物与记忆,点滴地然而却是敏锐地融会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使素朴的日常生活有了一层从时间深处散发出来的叙事魅力。如在其《浮光掠影》、《我们的相遇以回忆结束》、《象形生活》、《词变奏》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中,就凸现着梦幻般的叙事艺术与强烈的思辨意味,这些“形散而神不散”的个性化文本,语言跳脱而灵动,叙事舒缓而优雅,意象鲜活而多元,主题繁复而富有哲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繁茂的“所指”与“能指”之间,沈念始终像一个躲在帷幕后的智者,他虽时有犹豫,甚至在某些时候显得有些往复与游离,但却从不直接干预,更没有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指涉。就连那些时间深处的忧伤也是从容而淡定的,他从没有直接“说出”过什么,但事实上,他已经“说出”。这是一个写作者最大的聪明,他太知晓规避,太知晓隐藏在“说”与“不说”之间的奥秘与玄机。设若是一个画家,他总是懂得,一幅山水画,最大的审美愉悦,常常在那些水天一色的空白之处。
   在我,阅读沈念当然也是愉悦的。而在阅读沈念的过程中,我一直心怀暗暗的窃喜,他的行文与写意,总让我想起同样震撼过我的博尔赫斯。这个阿根廷的诗人和小说家,我想应该深刻地影响过沈念,在沈念的诸多散文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游弋着博尔赫斯的影子。从叙述的角度到意象上的遴取,沈念都做了颇具匠心的艺术选择。或者可以这样说,沈念是以自己的散文文本,在“冒险”地诠释与还原博尔赫斯。在散文《光与影》中,沈念这样写博尔赫斯:
   “从那间房子里出来,博尔赫斯是从昏暗走向清晨的灿烂里,是感受到了即便失败也有的快乐还是伴随一生的颓丧。他缓缓地走过那条街巷,走出“黑色的身体”,影子拉长又缩短,缩短又拉长。光明与黑暗就在博尔赫斯的行走中争夺着影子,而博尔赫斯在影子里走向小径分岔的花园。
   没有光,就没有影子。没有博尔赫斯,世界文学花园里就会扔掉二分之一的美丽。”(沈念:《光与影》)
   在另一篇散文《心灵的影子》中,沈念则直接引用了一篇“为了纪念二十岁的生日”所写的日记。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有炫技之嫌,但这组曾获得《莽原》2002年度“新作家”散文一等奖的《浮光掠影》,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可能是师法博尔赫斯的最好的散文文本之一。在散文写作中,沈念这种对时间与存在、幻像与日常、有限与无限可能性(如《时间里的事物》、《浮光掠影》)的精神努力,以及对日常生活(如《对一个冬天的观察》、《象形生活》)的细微洞察和情感世界(如《十年梦·时间段落》)的敏锐把握,使他的散文折射出梦境般的飞翔特质,呈现出一种幻像般的阅读快感与审美愉悦,同时也为我们的散文写作,提供了一种相对新鲜的美学经验。这种经验不仅有效地扩充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和写作道路,同时也使我们的汉语写作回归于母语本身,以素朴而神奇的母语,抵达与再现我们存在的终极意义与终极本质。
   作为文坛湘军“五少将”之一,近两年来,沈念的小说写作也渐入佳境,其中《断指》、《巢》、《水中壁挂》等小说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选家的关注与业界的好评。事实上对散文实践者而言,对小说的写作与阅读,是种有力的阔容、强化与训练。在沈念今年的几篇散文如《水印的“圣经”》、《河流上的秋天》中,就援引了小说的写作技法,从而使文本呈现出一种意境丰饶、语境繁复而又从容不迫的生动态势。对散文而言,一味地强调所谓的“真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沈念显然懂得散文写作的要义,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发现还是精神向度上的深度挖掘,沈念始终从个体的有限出发,最终抵达的却是另一种无限。他娴熟地把握住了个体与日常、个体与自然,乃至个体与世界之间的隐秘关系,文本虽然“向内”,但整体上却呈现与迸发出向外的巨大张力。尤其是《水印的“圣经”》(《钟山》2006年第5期)一文,几乎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沈念。在这篇长达七千余字的散文里,沈念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开合自如,收放有度,心骛八极,似有神助,充分显示出一个散文作家的结构能力与叙事魅力。我个人甚至愿意以为,这篇《水印的“圣经”》,对沈念今后的散文写作,可能会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
   或许还需要指出的是:时下的散文写作已日趋流行与炫技,在一些散文文本中,除了一些眩目的辞藻(它试图隐盖精神上的贫乏)、虚构的情节(它使散文写作沦为自娱与自欺)和喋喋不休的絮叨(它多么急于表明自己的意义),看不出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当然并不是强调所谓的“在场”,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散文是个主体性极强的文体,它应该也只能是最大程度地呈现写作者自己。惟其真诚而准确地写出,散文才有可能打动别人,同时也才有可能有效地抵达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在这个层面上阅读沈念的散文,我觉得同样是有意义的。他并不冒充万能的上帝,而是恰到好处地立身于写作者的位置,似乎是置身于事物之外时间之外,但他传达出来的,却分明是时间之内事物之内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来自于时间深处的记忆——在我看来,散文就是对记忆的有效叙述——它既属于散文,同时也属于一个真诚的生命个体。这种真诚源于沈念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事物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源于沈念对母语的驾驭与节制。“主题切莫先行于语言”(纪德),沈念显然深谙这个道理。这是一个作家最为可贵的潜质,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语境里,“博尔赫斯”也并不十分相宜,至少,对从业有年的沈念来说,应该不难找到更熨帖些的文本表述方式。相信沈念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最近的几个文本,就有了一些新鲜而喜人的态势。
   当然,对一个不断校正与突破自我的作家,任何阅读都可能是误读。而阅读左手散文右手小说的沈念,则更有可能是。因此,我或许更应该祝福,并期待沈念。

共 56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也果是近年来出现的散文新锐,她坚持个人立场的写作,试图通过写作建立起一种真实的血肉般的关系,关于人与生活(与世界)之间的特殊关系或认知。作者从散文气息这个角度契入,来评判也果的散文作品和散文创作,指出她的诸多散文让人可以闻见作者灵魂在场的气息,她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在于对人文精神的坚守,离生活很近,离灵魂很近。沈念是一位青年作者,文坛湘军“五少将”之一。最初因散文而受到广泛关注,有着“博尔赫斯”般的风格。他是一位不断校正与突破自我的作家,近两年,他的小说创作也渐入佳境,左手散文,右手小说,左冲右突,成绩不菲,前途远大。这篇赏析文,将目光投向当代文坛,向我们介绍了两位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散文创作的观察和思考。荐阅!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29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9-28 21:41:26
  也果和沈念都是近年来的文学新星,他们的创作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9-29 22:04:3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