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秋天相约山水】故乡的秋(散文)

编辑推荐 【秋天相约山水】故乡的秋(散文)


作者:南湖先生 白丁,6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2发表时间:2013-09-29 10:59:37

故乡总是在心底的最里头,那里的小河流——黑龙河总是悄悄的潜入梦里。梦见自己脱得溜光的身子,一个猛子扎下去,不小心被哪条鱼碰了头,在水底沉着气蹬着泥巴飞也似的穿行,身后泥里冒出的汽泡泡连成了一道白线向着远方延展开去。小朋友们发现了苗头,他们笑啊、追呀,或狗刨或折腾,急了还从脚底下挖出来一坨黑泥当作炮弹,扔向水线的尽头。远远的对岸,大石桥的柳树下、苇丛边,我冒出头来,对小伙伴儿得意的笑、恣意的闹。
   河岸上,谁家的妈又喊儿子吃饭了,那家伙正躲在苇荡里,晃荡着小鸡鸡掏呱呱唧的窝;谁的奶奶拄着拐棍,骂他孙子天杀的,刚偷吃了柜里的点心,就跑到河里,不怕淹死呀,她那一头白发在太阳底下被染成了金黄,有些炫目;谁家的野丫头,在河边挖着草根儿,用手一捋就送进嘴里嚼着甜味。不知有意无意的,看见了男孩的小鸡鸡,害得半大小子们捂住了重点,大家跟着起哄,“二小,娶黑丫儿当媳妇!”
   这些都成了梦里的老家。不经意间,自己走出了曾经熟悉的村口,除了十几年前结婚在家住了两晚,二十几年没有真正住一住家里的热炕头。每一次回来,都是急火火的来,吃完午饭就急火火的走,每次见母亲的头上多了几许白发,爸爸的身材变的越发佝偻,心头总是增添一阵阵心酸,伴着我许多乡愁。
   时光正好,恰到中秋。终于回到了老家,走进了自己熟悉的田间地头。那条上学时泥泞的拔不动脚的田间路铺上了水泥面,失去了两侧高大的白杨树。原来一眼望出老远的田野,在我的视线中间挤上几排房,好在几棵相识的老柳树,还远远的站在路边为我守望,告诉我这里是家的方向,让我感到温暖。二十多年前的风,把窜天的杨树吹走了就再没回来,二十多年后的风,依然吹拂着依然老态龙钟的柳,留下这不成材的记忆。
   记忆中那条水将挤破河岸的黑龙河落寞了,几丛葡草占据了大部分的河面,曾经如泄的水流,有如妇人脸上的泪,断了线。大河无水小河干,从大河分出的小支流,亦如生了脉管炎,隔三差五的余着几个水泡子。二十几年前,我才不到一米五的个子吧,多水时下到这小支流里,水总是没了腰际。隔壁的庆宝大哥总是在闲时扛上泺网(一片三米长的渔网,两头分别拴在两米长的木棍上),拉上我跳进这小河流里,一人执着一头棍子,把棍子的一头贴近水底,如鬼子扫荡般在水里兜上五六米的距离,围拢在河边上。起网时,那些大鲫瓜、大泥鳅、就在网底使劲的扭动着肥硕的身子、使劲的蹦啊,到头来还是进了我们的鱼桶。有时运气稍好些,居然能泺到大长虫,这可不是什么滑溜溜的大黄蟮,而是近一米长的大青蛇盘在网底伸着扁脑袋吐着长信子,当我吓的发慒的时候,庆宝大哥总是笑着抓住了蛇的七寸,一鼓脑甩到老远的岸上去了。秋来雨水小了,这些小河流的水只能没膝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扛上铁锹、拎着水桶、抱着洗脸盆、顶着米筛子,跑到了小河边,找那两岸相近的地儿,拔草当筋、填土筑坝,那工程之于我们,仅次于大江截流,甚至比得上始皇修长城了。两头筑好了堤,在一头再修个一米见方圈儿,把米筛子架在圈的中间,如修了一个瓮城。然后我们就抡开脸盆向堤外淘水。这草做骨泥做肉的堤总是那么不靠谱儿,当堤里的水面低过外面多半尺的时候,经常发生透水事件。如果不是哪个小伙伴偷工减料了,估计是被泥鳅钻了洞,害得我们赶紧抡锹去抢险,常常是顾得了这头顾不得那头,在泥水里跑得没头脸没屁股的,活脱一个个泥猴子,准确的说是公泥猴子。堤里的水渐渐的低下去了,水面上露出了鱼背,逆着水流乱窜。二小总是在这时候沉不住去,跑过去抓鱼,时不时被尫该(两侧带尖硬刺的鱼、无鳞)扎了手,他夸张的仰面倒进水里,让大家笑的前仰后合。收获的时候到了,看着那一堆堆的鱼就挤在米筛子前,大草包把头扎在泥里,在外面晃着尾巴;小毫根儿在鱼的缝隙间窜来窜去;大泥鳅在上面冒了个泡赶紧往泥底下钻;大鳝鱼的洞里往堤里涌着水。双勤“小爷”好象很有文化的样子,说出这样的官方语言来,“这啥时都有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家伙”。收大鱼、扔小鱼,捡完了鱼,挖泥鳅。那些粘乎乎的家伙真是滑溜,抓紧了就从手里钻出去,总是要供着大爷似的把它们捧在手里,轻轻的投进筒里。正忙活的时候,那堤又决口了,大家七手八脚的抓起桶拽住盆摸起米筛子,笑着看那决口越来越大,堤里堤外水面渐平,夕阳正红。
   梦还是梦,梦中萦绕了多年的梦。几只小水鸭子钻出水泡中的葡丛,划出道道水线,划醒了我的梦,印下了深深的情。
   路,好像短多了,当年我背着草筐走这条路,好象很久也走不到头;当年我骑在牛背上看书回家,邻家大爷就朝我喊“骑马不骑牛,骑牛弄一屁股油”,回家的时候,裤衩子真的好象油乎乎厚了许多。路边的玉米地在一片绿油油中,腰间挺着的大棒子吐着黑红的胡子,露着金黄的玉米粒儿,有的还裹着绿袍,更多的袍子已被一年的风雨吹洗的发白,就如四十岁的男人,被岁月染了几许白发。秋,成熟了。
   沟边的坡椤地,被谁家开了荒,点上了一拉溜的黄豆,有的豆角张开了嘴儿,鼓出了黄灿灿的东西,如父亲多年未曾刷过的黄板牙。时光倒退30年,我一准被二小勾来偷这些黄豆烧着吃了,估计换来的还是主人家的追着骂,逃不过老爸的一顿打外加上老师的罚站半天。这站着站着、打着打着、骂着骂着,我怎么就长大了呢,也许这就是不打不骂长不大吧。没有人再当面叫我乳名了,连亲人都叫我官讳了。我真想静下来,想想奶奶背着我去二姑家的情景,现在奶奶却长眠地下十几年了,再也唤不回来了,真想一头扎进这玉米地里大哭一场。谁,谁来骂我一顿打我几下也好啊。
   爷爷老了,在墙根下晒着太阳,见我回家,赶着和我说话儿。真的是只争朝夕了,爷爷多是和我说村里的谁谁谁多少天前殁了,告诉我祖上的坟头在哪个地方,以及他曾经的故事。碰上了二小,开着小轿车,虽然见我还有些毕恭毕敬,但底子里还是牛气的不行。后来爷爷告诉我,二小在钢厂干的不错,是个技术工,还入了股份,前段时间还生了儿子,现在是儿女双全了。顺便还提醒我,国家快开放二胎政策了。言下这意思,也想再让我生个儿子,重续祖上的光荣,嫡传孟氏的门风。不过二小的老婆终不是那个黑丫儿,黑丫和其他丫头多如风吹蒲公英一样,吹到也许我一辈子都找不到的地方去开花结果去了,留下的多是二小这些曾经不着调的半大小子,他们成了这个村庄的主人,这里的根。蒲公英一样飘来村里的媳妇或白或黑或俊或丑,有些跟我打招呼,我多不认识,只好点个头。在街上乱跑的娃好似30多年前的我,或许他们中的某个人有着和我一样的乳名,他们却不是我,也没有一个是我的娃,或许他们中有我同样的姓氏,有着和我当年一样的梦。
   院子里的梨多的吃不过来,从树上落到了地上,积成了堆儿。柿子树不知啥时被风吹断了,不知道树上的小灯笼还能不能变得金红。架上的黄瓜依然勾引着我的馋虫,居然还引来了蜂虫,在架前来回的嗡嗡。麦秸垛上的冬瓜个个都有一米多长,长着如我的腰身,就等着入冬包饺子了。爬在地上的大南瓜一坨一坨的,想来我十一岁的闺女绝对是抱不动。
   院,静静的,没有风;天,远远的,山如云色,云有山形;家乡的秋,我永远的梦,但愿长醉不愿醒。

共 28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的秋】故乡总是让人日思梦想。作者用充满乡音、感怀留恋的语调和虚实结合、夸张、比喻等手法细致描写了儿时和小伙伴到黑龙河里游玩打闹、筑堤捉鱼的快乐场景;描写了中秋回家的所见所闻所感。土路变成水泥路,再也看不到那个骑牛看书悠哉回家的少年;地里的庄稼透露着被岁月风雨吹洗的印记;奶奶早已去逝,爷爷老了;当年的小伙伴们或依旧在村里或另奔他乡,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自家院里,梨、柿子、冬瓜和大南瓜多的吃不了,老人们盼着子孙回家共享天伦。文章通篇朴实自然,一字一句都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思念和深情,对快乐时光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欣赏,向作者问好!【山水神韵社团编辑:执手今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3-09-29 11:09:50
  作者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和中秋回家的见闻,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儿时快乐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时过境迁的感叹。问好南湖,祝国庆节快乐!
2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3-10-01 15:22:13
  细细品读南湖的文字,飘逸洒脱的文风,幽默诙谐的笔调,字里行间文采飞扬,把家乡的秋饱蘸淳朴风情,难得你由此心境!!祝福国庆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