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空巢老人就医札记(散文)

精品 【江南】空巢老人就医札记(散文)


作者:兰花悠悠香 进士,793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7发表时间:2013-10-03 12:32:51

又是一年秋风起,又是一年桂花香。
   季节入秋,节日接踵而至。转眼间,中秋团圆佳节过去了,国庆过了,而一直以来深为民间所看重的重阳节,俗称“老人节”亦已近在咫尺。在这节日的间隙里,我想站在医院这个窗口的位置写写我们的空巢老人,写写他们的尴尬与无奈,写写他们的艰难与孤寂。
  
   (一)牵手来医院的老人
  
   中秋节前大约一周,那一天,气候还是闷热。上午九点不到,从门诊大厅的大门外走进一对牵着手踽踽而行的老年夫妇。
   这一对老人年纪大概在八十岁左右,老太太头顶雪花白,一张满月般的脸胖是胖,却极不协调,而且缺少了一股生气。她身穿一件暗红碎花的短袖衫,薄薄的化纤衣服随着她身子的前移飘忽着;她的一只眼睛半睁半闭,另一只眼睛转动迟缓;她的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被老汉牵着。尽管双手有了双保险的支撑,走路还是歪歪斜斜前俯后仰的。
   而老汉比起老太来要明显消瘦矮小,整个体型也就老太的三分之二罢了。他穿着一件白色的旧衬衣,衬衣的衣领如同他的年龄一样泛着老旧的不堪。他的背部隆起呈弓型,头上除了稀疏的白发外剩下的就是褐色的光秃秃的头皮,满脸的皮肤皱成层叠的沟壑,又如同晒干的橘皮,伸出的一只手臂青筋暴露如同干枯的老树枝,而两条细细的腿在黑色旧裤的遮盖下,随着颤步前行在膝盖的位置撑出窝窝头样的骨突。
   弓着身子的老汉除了牵着老伴的一只手臂在做着竭尽全力的努力外,整个身子如同拉纤,他的另一只手上拿着一只啡色的旧布包。
   在底楼大厅办妥了就医手续后,一对老人牵着手慢慢地走上了底楼通往二楼的扶手电梯。老汉在前,老太在后,踏上了电梯后,他们又并排站了。
   电梯在上行,大概是不经意间,也可能本就没有站稳,老太太的脚或者是拐杖踩到了踏板交接的线缝,趔蹶了一下,晃了,重心失衡,“噗通”跌了,仰天往后倒下!顷刻间,老汉拼尽全力的拉扶,不料本就牵着手的他也向后倒去。
   电梯还在上升,两位老人在挣扎,脚在上,头在下。见此情景有人大声疾呼,随即引发一片惊慌的呼叫。几乎与此同时,有员工箭步冲了过来,电梯被紧急制动。
   随即几个好心人大步跨上停止运动的电梯里拉起老人。
   一对老人的情景有点特别,虽然摔倒的样子很是苍凉,呈倒卧状,但一对白头相依相靠,而最让人唏嘘感叹的是,自始至终两个人一直拉着手,相互死死抓着。
   老太太显然是被刚才的突变吓到了,被人扶起的时候,口唇还是哆嗦的,不断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双腿颤抖着,一只手按着胸口,不说话。
   而和她一样倒在电梯里的老汉在被人扶起的第一时间里把老太慌乱中掉了的那根木拐杖捡起,然后放到了老伴的手中,然后絮絮地安慰老伴,“不要紧,不怕,都过去了。”随后,两个人刚刚分离了的手又一次拉到了一起。
   惊魂甫定,有人问,你们就两个人来的医院?回答,嗯,嗯嗯。又问,有孩子吗?看到老人点头,又问怎么不陪了来呢?回答,孩子都忙,又不在一起住,省得惊动了他们。
   简短的对话后,老汉拉着老伴开始在停滞了的电梯里一步步往上登高,有人上前帮忙,老汉微笑着谢了。他不好意思地说现在电梯不开不要紧了,我们习惯了,再说电梯窄小,还是我拉着老太婆走平稳。于是,几个人形成了自然的护卫圈候在电梯里看着。
   两个人走得很慢,很蹒跚,老汉的腰弓得更低了,人几乎成了弓成90度的勺子。每跨一步一定是竭尽了全力的,然后双脚踏上上一级电梯的时候,便转过身子双手拉老伴,嘴里喊着小心。这时候,又有热心的人趋向前来,在老太太的后面帮着。
   一步,一步,又一步,漫长的攀登终于结束,一对老人穿着圆口黑布鞋的脚慢慢地、艰难地跨出了电梯。
   看病的过程相对要安逸些,亲眼目睹了刚才的惊心动魄,吧台口的导医已经知道了这一对老人的不容易,直接让老人走进了相应的诊室。
   老太太是腔梗后遗症,高血压,而老汉的身体也有病,心脏、血糖包括眼睛都有问题,但即使如此,他还得做着老伴的拐杖和儿女们的支点。用老汉对人们说的话:还能怎么办呢?孩子们忙,要出去打工,他们自己还要照顾孩子和孩子家的孩子。一代一代,子子孙孙希望都在明天!好在我们是两个人,老伴,老伴,能够伴着就行。
  
   (二)孤身就医的老人
  
   中秋节之后第二天早晨,八点刚过。一个面色憔悴的老人来到了内科吧台口,说是要看病。老人挂的是普通号,彼时,吧台口忙乱、繁杂的情景如同一热水瓶的开水就靠着一只瓶塞堵着,小吴给了老人号码,让其在外面的椅子上安坐。
   不多久,吧台口稍空,老人走过来操着喑哑的声音问什么时候轮到?说是眼睛看不清墙上的字幕。我有点奇怪,便问:“老人家,就你一个人来的医院?没有孩子陪着来?”回答,没有,孩子们都不在身边。
   看看老人手中的号码,再回头看看普通诊室里还正忙碌异常。算起来等待叫到他的号起码再有半小时,我只好安慰老人再去坐一会。
   看着老人落寞而无奈地再次坐到凳子上后,我的心里开始不安,总觉得这样的老人,这样孤寂无依的情景让人不忍。于是我与小吴低语后去了四号专家诊室,看能不能让老人直接给四号诊室的专家帮忙看了?
   四号诊室的专家应允了我们的请示,我走到老人的座位前告诉他可以先看了。老人被我直接送进了四号诊室。诊病问答之间,我们知道了老人姓李,今年82岁。
   他用缓慢的口吻告诉我们说,他和老伴有三个孩子,一子两女,分别在上海、济南、江西,用老汉的感喟都有出息。我们问,你们二老平时里就两个人在老家?回答是。我们又问,平时里有了尴尬怎么办?比如病了,再比如要买个米拿个重物什么的。老人回答说,看病自己走医院。前不久老太婆去了老人院。他指指自己的脑袋补充说:“老太婆是脑子坏了,医生说是腔梗,生活不能自理,靠我已经力不从心,只好去了那里。”
   我说,现在你们老两口分居两处不是更孤独了吗?你一个人在家行吗?
   他说,还能怎么办?熬。
   我说,为什么不一起去那个老人院,这样起码有人帮着,你们老两口还可以伴着,照看着。
   老人叹息着回答,不是不想去,老太婆没有劳保,我一个月两千多元的退休金,支去了老太婆老人院的开支后,我们还要吃药、看病、开销,得省着花。
   我又问,孩子们呢?他尴尬地笑笑,皱了眉,摆摆手,然后缓缓的摇头,“不去说它,家是一本难念的经。”
   看病开始,在主任医生的询问了解下,老人哆哆嗦嗦的拿出了他一沓子的病历,老人的病很是繁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他拿出身边叠成了方块的一张纸说都是老病了,医生你就照我这纸上开列的给我开好了,开个血糖检查,开个B超,再开点高血压的药片,还有打的胰岛素的针都没有了,也开一点吧,就照纸上写的名字开。
   老人终于看完了病,确切的说,只是开完了检查的申请单和药,他还得独自慢慢的去收费处缴费,去化验室和B超室检查,还得去药房拿药。
   走出了内科诊室的老人,一双腿是虚飘的,老人穿着的黑色长裤下面露出了里边白色灯笼裤的裤脚,在这个摄氏温度高达30多度的闷热天里,老人还是有点冷,不知道这冷,究竟是冷在了他的心里?还是因为年老体衰冷在了他的肢体里?
   目送着老人缓缓离去的孤独背影,我的心在一刹那有点痛,有点纠结,这空巢老人背后的无奈啊,叫人真的无法说出其间的无序和感伤。
   我们都说生命的轨迹就是出生、长大、成熟、老去、死亡,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并最终老去。生儿育女是我们年轻时候的过程,为的不但是繁衍生命,也是为了生命的代代相传。说得干脆自私点,更是为了养儿防老,是我们为了有朝一日老去的时候有个心理寄托,有个依靠。然而,当我们眼见着这些眉间深锁着孤独和无奈的老人一步步在黄昏的落寞里踽踽而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问问作为老人的儿女,我们做得怎么样?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明天就是孩子们的后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时间会复制,假如过程会复制,那么毫无质疑,衰老、生病、孤独、寂寞、力不从心等等也会复制!试想,当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我们的下一代都不再年轻的时候,当我们也老去的时候,面对这种种无奈和尴尬,我们又该怎么办?
   人间知冷暖,天涯有尽时。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我想,当我们冷静了细想的时候,我们都会懂。
  
   (三)牵挂的心一直那么执着
  
   不久之前,偶遇一位发小,说起老人的话题。言谈中,她告诉我说,就在她家住着的小区里,有一位九十一岁的孤身老太。老太太的老伴早在十年前就已去世。老太没有亲生儿女,只有一对领养的孩子,这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如今也已经老了,而且远在苏州。
   老人身体还行,街道小区数次动员她去养老院安度,她都回说还不到时候。好多次小区的人们去看她,问她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老人总是咧着没有门牙的嘴说,我很好,就是想孩子,想得苦。
   发小说,老人每周六的下午三四点钟会慢慢独步走到小区的小卖部去,即使下雨也去。在那里,她会拿出一张纸,然后指点着,要小卖部的人为她拨了电话号码,然后抖抖索索的接过话筒,她会大声的喊:“丫头,你的身体好啵。我没系(事),就是想你了,想听听你的声音。你好啵?孩子们也好啵?听着,你们要给我好好的。”打了女儿的电话,她再打儿子的电话,在电话里她絮絮叨叨,她问,老儿子最近胖了几斤?她问媳妇好不好?她叮嘱,不要太累,你们的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时候了,不要逞能,要当心自己。她说你们都要好好的。你们好了,我就安心了,我,自然也就系(是)好的。
   无独有偶,有一段时间,一对母子先后住进了人民医院的病房,母亲住的是外科,据说是骨折住的院,而儿子是心脏病,住在了心内科。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老母亲绑着石膏要出院了,而儿子还在医院住着。
   出院的那一天,高龄老母坐在轮椅上对推着她的女儿说:“去,推着我去看看幺儿。”
   女儿依言推着老人上了电梯,去了心内科的病房。
   见到儿子的一刹那,老母哭了,老泪潸然,拿着一块手帕索索的擦着,然后歪斜着嘴巴对躺着的儿子说着漏风的话:“幺儿哪,你要早点好起来才好。我不放心,来看看你。”
   儿子挥着手要老母亲早点回去休息,说老娘您身体刚刚好点不能累,并让推着母亲的姐姐不要多耽搁。直到轮椅推出病房,老母的头还在看着病床上儿子躺着的方向,声音还是那么的执着:“幺儿,娘想你,记挂你,你一定要好起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人说,天大地大,没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心大,河深海深没有爹亲娘亲对儿女的情意深。让我们牢牢的记住父母这爱,这情,并用我们的心来回报!常回家看看!看看我们的爸爸妈妈。
   最后,真心的祝愿所有的空巢老人幸福安康。
  
  
  
  

共 4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此文,无论再铁石心肠的人都会禁不住双眼潮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这个群体在日益扩大。他们的存在,也让我们看到了热闹繁华的现代生活背后那些荒凉与阴暗面,他们所承受的不只是物质上的缺失,更是心灵深处的无依无靠。作者以纪实的手法,将自己于医院的所见所闻真切地叙述,空巢老人的无助与孤单、老人的潺弱与悲伤于文字中真切流露,文中对人物外貌、神态与语言的细腻描写更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极具深刻的现实意义: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身为儿女的我们,要多关心老人们心灵的需要。而空巢老人,也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发人深省的好文,倾情推荐!【编辑:简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004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希        2013-10-03 12:33:34
  感谢兰花老师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国庆快乐!
简希
2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3-10-03 13:24:22
  简希辛苦了,祝国庆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