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汉仙岩探幽

编辑推荐 汉仙岩探幽


作者:江西文会春 秀才,12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89发表时间:2013-10-06 22:56:45

会昌县城南去一百二十华里许,位于筠门岭镇东部,湘江源头的羊角水,有一座绝崖峭壁、鬼斧神工的天然石头山,古时称之为“汉溪岩”。相传汉朝时,有一位长相奇异、身长八尺有余的大将钟离权,奉圣旨攻打“南蛮”时吃了败仗。他担心回朝后会连累家人,便看破红尘,在此出家修炼。说起这员汉朝大将钟离权,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精通医术,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来,钟离权经仙人点化而得道成仙,成为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当地民众为了纪念钟离权,便把“汉溪岩”改名为“汉仙岩”。今年仲春的一天,笔者欣闻汉仙岩旅游胜地已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还荣获了“江西优秀新旅游景区”的称号,心中充满无限的喜悦。虽说家乡的旅游胜地汉仙岩笔者已经游历了好多次,但每一次游玩,其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如入仙境的感受,都会在我的心中引起极大的震撼,并产生不同的感悟。
   汉仙岩不愧为享有“虔南第一山”的美誉。人至景区,如进入了千奇百怪的石头世界。徐徐前行,层出不穷的奇峰异石,有的如似牛头马面、魔鬼夜叉,使人身心肃然,望而却步;有的如九天仙女下凡尘,亭亭玉立,含情脉脉,让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有的如烈马腾空,志在千里;有的如大鹏展翅,长空搏击。给人以坚贞的信念,伟大的力量,无尽的遐思,悠远的向往。稍向右旋,又有千回百转的石街石巷呈现在眼前,顿觉凉风徐来,清爽宜人。好一个神仙洞府!这真是“古洞天开尘外想,满目胜景藏禅机”。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率军自梅州北上,击溃驻会昌的元军后,面对此情此景,慨然挥笔手书“天子万年”于绝壁之上,至今墨宝石刻熠生辉!清朝进士赖泽霖览胜至汉仙岩时,则诗兴大发,吟出了“游人莫说乾坤小,到此方知日月长”的佳句。岩中景致,有说三十六景,有说七十二奇,可谓景中有景,景景有传奇。数百年来,流传着许多别具情趣、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
   ——这里有池水清冽、终年不涸的“白莲池”。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常常来此洗濯沐浴。为遮挡好色之徒偷窥的邪目,她在池里亲手种上了白莲花。荷叶田田,莲花艳艳,仙女戏波,香风飘溢,好一幅优美而又浪漫的画图。据说以前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凡丈夫早逝而年轻守寡的妇人,每年除夕这天,都要到“白莲池”洗浴净身,以何仙姑手植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和“藕虽有孔、胸中不染纤尘”的高洁情操,以表达自己的操守和气节。
   ——这里有“迴烟径”、“仙人弈乐”、“汉钟离得道处”。在两峰相夹间一条直如城市街巷的石径,被称为“迴烟径”,直通“仙人弈乐”、“汉钟离得道处”的洞天福地。那里巨石横空,形成三十余平方米的天然石屋,棋盘石凳,巧置其间。游人至此,自然忍不住要坐于石凳,想象仙人似的对弈一局。“仙人此弈乐,弈乐如仙人”,虽然汉钟离得道仙迹难于寻觅,但入此“人间仙境”,确使人生出超凡脱俗之感。
   ——这里有“升天台”。一座石桥斜架在两座石峰之间,名曰“仙人桥”,传说是神仙度人成仙的桥,在紫烟缥缈时,人过此桥,便可成仙。石桥虽不长,只有七尺,但宽只有六寸,桥下即是万丈深渊,非胆大之人不敢过桥。清嘉庆进士赖泽霖就曾望而却步,写诗感叹“竟道明圆咒石开,梯云更上雨花台。石桥只许仙人过,俯瞰悬崖却步回。”
   ——这里有“僧帽石和罗汉石”。有一石自然呈三角形,宛如僧帽,在它的旁边又有一石好似打坐的罗汉,两石并排而立,相映成趣,酷似一幅形态生动的“和尚背尼姑”。传说古时候,有一和尚耐不住七情六欲的冲动,经常约山下尼姑来此幽会,后被天神知道了,罚他俩变成石头,留在人间,永世不得超生。这位和尚不愿连累自己心爱的女人因他而受苦,就拿自己头上的僧帽,将尼姑罩住,用了个“金蝉脱壳”之计,瞒过了天神,使自己的心上人得以脱身,而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此地。
   ——这里有左镌“龟”字,右镌“狮”字,有一巨石横架二石之上,人过需低头躬腰的“鞠躬门”。传说上古时,玉皇大帝的义女白鼠精,长得非常妖艳淫荡。因她时有绯闻搅得天宫不得清静,玉皇大帝就把她打入了冷宫。而白鼠精不甘寂寞,以色贿通监官后,又私下凡间,迷倒了当地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年青后生,一方风俗因之颓废。玉皇大帝闻讯大发雷霆,派二郎神下界火速捉拿妖女归案,其他案犯就地处置。二郎神得令,急忙带领麾下天兵天将下界降妖,并就地设下审案大堂,将十几个年青后生逐一过堂定罪。因涉案人员众多,拖延了时间,一晃天将破晓,二郎神来不及拆除“大堂”,只得将其变成“石衙门”遗留人间,自己则急急忙忙押着白鼠精回天宫檄令去了。
   ——这里有杨文广兄妹打鳗鱼精的遗址。传说北宋期间,有一条修炼千年的鳗鱼成精后,投胎转世做了武夷山的山大王。他仗着自己炼就了一身好武艺,而后又得异人传授,学会了一套变化莫测的法术,就不自量力,扯起造反大旗,攻州掠县,残害百姓。不上一个月,鳗精就从福建武夷山打到了江西狼口洞——汉仙岩。宋朝皇帝闻报大惊,钦点杨文广为“征南大元帅”,令他的妹妹杨金花为“正先锋”,领兵十万南下征讨反贼。两军对垒后,只见鳗精从身上取出一个锦囊,向空中一抛,口中念念有词。顿时,战场上天昏地暗,喊杀连天。只见铺天盖地的黄蜂,从四面八方没头没脑地向杨文广的阵中袭来。杨文广遭此突变,阵脚大乱,急忙下令退兵。刚撤回营中,忽报正先锋杨金花在退兵时诈降鳗精,她巧施美人计,伺机毁了鳗精的锦囊,却被鳗精一剑劈死于洞口。
   杨文广闻报悲愤至极,单骑直取鳗精。鳗精失了法宝,心下着慌,不敢恋战,纵身跳入山下的深潭里躲了起来。杨文广因不识水性,只能在岸上干守着。这时,鳗精从水中探出头来,阴险地说:“我千年不出!”杨文广在岸上石洞口气愤地答道:“我万年不走!”于是,杨文广就变了个自己的替身像安放在壁缝中。鳗精在深潭里无法明辨真相,以为杨文广还一直坐镇岸上,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为害人间了。杨文广班师回朝后,奏明皇上,在距离会昌县城不远的楼梯岽建了一座“贞烈祠”,以褒奖杨金花和死难的将士们。
   ——这里有明圆和尚“咒石拓岩”的传说故事。据《会昌县志》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有僧明圆与其徒真宁,殚力开拓,岩迹益显……”明圆和尚乃宁都县人氏,是个得道高僧。其时他带着大徒弟真宁云游四方,有一天来到了会昌境内羊角水的汉仙岩,只见这里奇石嶙峋,危峰兀立,壁如刀削,山谷幽深,云雾缭绕。明圆心想,此地环境清幽,纤尘不染,是天然的佛门胜地,修真养神的好去处,若能在此地建造庵堂,使我佛香火千载旺盛,岂不是我今生的正果?明圆当即嘱咐徒儿在外守着,自己进去勘察一番。他只身入得岩内,里面果真似人间仙境一般,美中不足的是有一块巨石挡道,出入甚为困难。明圆出得岩来,便与其徒四处奔走,从当地请来大批工匠苦力,准备凿石开路,拓岩筑庵。谁料那块挡道的顽石坚不可摧,任凭铁锤凿子在顽石身上狠敲猛砸,顽石就是纹丝不动。工匠们无计可施,只得告辞下山,并劝明圆师徒死了这条心。明圆毕竟是得道高僧,他持守着“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待众人离去后,明圆对着巨石连连作揖施礼,乞求山神搬开巨石,容其师徒在岩中栖身。半夜时分,山神想试探明圆的心志,就在岩中使起法来。顿时,岩内怪啸四起,飞沙走石。一连数天,天天如此。若是换了他人,恐怕早就吓得魂不附体,连滚带爬逃之夭夭了。没想到,明圆师徒却毫不胆怯,仍然静心打坐,虔诚默祷。山神感其心诚志坚,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运起法力,只听到一声炸雷响过,巨石被劈成两半,中间让出了一条约五尺许的通道。
   ——这里还有“九曲登门道”、“石罅泉”、“合掌门”、“会仙台”、“壁立万仞”、“龙洞”、“镇龙桥”、“问天台”等几十处自然景观,它们都有各自的传说,由于篇幅所限,在此难以一一赘述。不过,历代骚人墨客留在汉仙岩绝壁上的诗文题咏,却让游客回味无穷,遂使景观因诗文题咏而增色,诗文题咏以景观而传世。岩中石刻,颇具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天子万年”(据史料记载:系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手书)、“虔南第一山”(据史料记载:系王廷臣题、吴之章书)、“壁立万仞”、“石罅泉”、“龙洞”、“一线天”、“问天台”等二十几处宋、元、明、清时期的摩岩石刻,为研究会昌的人文景观、客家风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依据。

共 3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汉仙岩探幽》,集当地多处景点和历史渊源及历史人物、故事、传说,给人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引起读者的兴趣,读过后都会想到要去看看这块宝地。【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3-10-07 09:27:55
  很不错的游记散文,拜读。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