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会昌县翠竹祠赖公侯王显应公庙会

编辑推荐 会昌县翠竹祠赖公侯王显应公庙会


作者:江西文会春 秀才,12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886发表时间:2013-10-08 19:19:38

会昌县翠竹祠赖公侯王显应公庙会(以下简称:赖公庙会),俗称“菩萨出街”。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赖公侯王显应公诞辰日),举行一次盛大的赖公庙会(赖公庙会历时4天,农历七月初五至初八)。赖公庙会期间,信众自带香烛、鞭炮、鸭子、果品、香油、酒、纸等前往赖公庙会祭祀祈愿。解放前,在举行赖公庙会期间,还要开展祭祀祈愿、开五行、菩萨出街、上刀山、下火海、过火链、烧花架、起马脚、打油窝、求签、准神教、早晚课念经等民俗活动。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祠庙内不允许举行庙会和各种法会,赖公庙会因此中断。改革开放后,允许广大人民群众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赖公庙会活动得到回复,但赖公庙会活动一切从简,只举行祭祀祈愿、开五行、求签、准神教、早晚课念经等祭祀仪式,参加赖公庙会活动的信众1万余人次。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参加赖公庙会活动的信众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年参加赖公庙会活动的信众竟多达5万余人次。历朝历代的地方主政,为确保赖公庙会活动平安和谐,专门派出警力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共同维护秩序。
   关于赖公庙会的来历,在民间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距今500多年前的明朝成化(1465—1488)年间,有一年夏天,湘江和绵江上游连续几天普降暴雨,导致会昌县城的贡江流域洪水猛涨。居住在会昌县城郊区富尾有一位姓金名垒,以捕鱼为生的年轻后生,这天夜晚突然想起要去贡江撒网捕鱼。说来也怪,要是在平时涨大水这个时候,金垒去贡江撒网捕鱼,总是收获颇丰,满载而归。可是,今晚却不知怎么回事,金垒连一条小鱼都没捞着。正当金垒感到纳闷时,忽见一截木头漂入金垒的网中,久久盘旋不走开。内心正发愁的金垒,一见这截木头落入网中,心中就来气,他用力把这截木头推入急流之中。天下怪事真是无奇不有,这截被金垒推入急流之中木头,竟然逆流而上,复入网中。如此再三,这截木头总是推之不去。金垒甚感奇异,索性将这截木头捞起,想看看这截木头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这一看不打紧,把个金垒惊得目瞪口呆。远看是一截再普通不过的木头,捞起后经仔细辨认,竟然是一个类似人形的粗坯,且芳香扑鼻。金垒感觉此事非同小可,于是立即收拾好渔具并把这截类似人形的木头背回了家。当天晚上,金垒梦见一位体形魁梧身着锦袍的神人对他说:“我姓赖,楚(今湖南省)人也。晋时栖隐祈山,宗老子之道,得飞升变幻之术。遂征元宗,道家上神秩,初曰元帅。晋曰嘉应侯,再晋曰四海显应王,尔等可将那截木头依吾之相貌雕成神像祀奉,可保一方平安。”是年,会邑知县梁潜闻之此事,倡议全县士农工商慷慨解囊,择址富尾兴建祠庙祀奉赖公。祠庙于明朝成化癸卯(1482)农历七月初六竣工,会邑知县梁潜亲自题写匾额名曰“赖公祠”,并指定祠庙落成这天为庆典纪念日,祠庙菩萨可出街游行。后因祠庙周边翠竹郁郁葱葱,遂改名字曰“翠竹祠”,一直沿用至今。清雍正己酉(1730)年修葺祠头门,乾隆庚戌(1790)重修翠竹祠,同治三年(1864),会邑知县奏准皇上敕封翠竹祠祀奉的赖公为“显应赖公侯王”封号。翌年,翠竹祠大规模扩展修缮一新,正殿为三栋雄伟建筑,前殿悬挂同治皇帝圣旨“敕封显应赖公侯王”红色直匾,后殿为神龛,上方高悬巡抚王守仁题写的“功泽弘庇”鎏金横匾。文革期间,祠内文物全部散失,殿宇围墙被拆毁,赖公庙会中断。
   公元1989年3月,会昌旅台同乡会为重建翠竹祠,多次派人与省、市、县有关领导和宗教团体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决定重建翠竹祠。并由赣州地区行署呈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指定由宗教团体接收会昌旅台同乡会的捐款赠物,作为重建翠竹祠的专项基金。当时,会邑主政考虑翠竹祠原址周边已经建有大量民宅,会造成交通拥挤,影响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再加上翠竹祠原址地势低洼,易遭水患等诸多原因,决定另择新址重建翠竹祠。后经赣南道教协会会长、赣州水东玉虚观方业儒道长莅临勘察,择新址于会昌山(俗称岚山岭)重建翠竹祠。岚山岭翠竹祠于公元1990年12月4日巳时破土奠基,1993年12月23日竣工,同时举行盛大的赖公侯王开光升座典礼。新建的岚山岭翠竹祠为乾山巽向,拾三级台阶而上,占地0.33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由祠庙正厅、朝拜厅、钟鼓楼和厢房、信众用膳厅等组成,祠庙正厅祀奉有赖公侯王、管数先生、卖碗先师等11位天尊,座上天尊龙袍盛装,金光耀眼,神座后绘有吉祥麒麟,神台正面塑有双狮滚绣球,祠顶端塑有双龙戏珠、凤凰腾飞等五彩吉祥物。新建的岚山岭翠竹祠,其建筑形式采用园林古建筑和现代工艺相结合为一体典雅风格。
   为保护祠庙古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方便信众朝拜。公元2001年5月,会昌县翠竹祠管理委员会报呈县政府审批在原址(座向丁山癸兼丑未)重建新祠。7月30日,经县政府第37次常务委员会研究决定:授权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办负责在富尾老庙下原址上重建翠竹祠,并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重建翠竹祠领导小组,资金来源全部由民间捐赠,其中台湾、香港、澳门、海外华人均有钱物捐赠。重建翠竹祠于壬午(2002)年正月初八吉时动工,甲申(200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竣工,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高19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上殿祠庙正殿,两边有走马回廊,前殿为朝拜厅,中为天井,天井两旁边设有配殿,并有两扇平安门;下层为聚会大厅,可容纳1000名信众会餐用膳。建筑风格尽量保持原来面貌特征,仿明朝古式结构工艺,红砖绿瓦,双龙戏珠,古色古香,金碧辉煌。
   赖公庙会有一项重大活动,就是菩萨出街游行。解放前,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日赖公侯王出游这天(俗称菩萨出街),成为全县最隆重、最热闹的祭神活动。这一天,赖公侯王由力士(俗称马脚)抬着,前有仪仗引导,出游县城各大街道,所到之处,爆竹震耳不绝,硝烟弥漫,观众人山人海。
   菩萨出街前(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日寅时),祠庙负责人先用茶叶水打湿毛巾为各位菩萨洗脸,连续洗三次。之后,准神教求得开五行的时间和菩萨出街吉时。开五行由道长亲自主持,只见道长手持令旗、灵刀、三品香,行三叩九拜大礼,口中念念有词,再用灵刀指向四面八方,并发出嘎嘎嘎的响声。之后,指挥弟子们将五面五色神旗插在祠庙的大门口,五面大旗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待五面大旗插好后,其它数百面神旗纷纷插在前往朝拜庙会大路的两旁,神旗延伸达1公里路程。待一切准备工作安排妥当,按照预先求得的吉时,马脚们就抬着赖公侯王、管数先生、卖碗仙师等众位菩萨沿着神旗所指的方向,抵达各大街游行。
   赖公庙会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一是庙会本身是一项神秘文化,其民俗活动如祈福、谢福、打醮、祭祀祈愿、开五行、菩萨出街、上刀山、下火海、过火链、烧花架、起马脚、打油窝、求签、准神教、早晚课念经等,虽含有很浓的迷信色彩,但其宗旨是劝人为善,提倡世间一切众生皆平等,要求大家和谐相处,知足常乐,为当今社会和谐平安发展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二是在人生价值观方面,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个人名利,而在于尊道贵德,唯道是求,不为个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的私欲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高尚情操。三是会昌县翠竹祠文物:菩萨(赖公侯王、管数先生、卖碗仙师、黄保元帅、肖保元帅、金保元帅、刘保元帅、张保元帅、赖公福主、五谷大神、招财童子等众神像)、轿子、灵刀、法器、经书等,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共 30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文章,作者以引用与释义的方式,解说庙会的来由、历史渊源与活动模式等等,介绍详尽,表达到位,有一定的知识性,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10-08 23:07:41
  庙会,也是经济交流与文化活动,现已不多见,文章对庙会及相关文化详细解说,有一定的意味,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