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六一律”与“孝子”

编辑推荐 “六一律”与“孝子”


作者:尛韵莼苏 布衣,33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6发表时间:2013-10-08 19:53:59
摘要:就这一问题,我才写了一篇短文《六一律与孝子》,既是回答那个老外,也是告诫国人“惯儿不孝,惯女啃老”。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听某人说某某某某还有某某等某某不孝,不是“子不孝”,而是“不让孝”——他、她等们没有机会去孝啊!

下午,上完港澳台学生的汉语课,我前脚刚到国际教育部办公室,阿根廷籍学生沃尔森后脚就跟了进来:“Theteachersixare.son.whatissaid?”我一听,他是问我汉语“六一律”与“孝子”在中国是怎么回事。我一时语塞,用汉语向同事柳娜求助。她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柳娜用美国英语告诉沃尔森:“‘六一律’是西方人对当今中国家庭组合的戏称,它的意思是说在中国,两代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加上孩子的爸爸妈妈,六位长辈一律以孩子为中心,这叫“六一律”。而祖辈,父辈们对孩子则是百般呵护,千般依从,万般宠爱,其溺爱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孝子,西方人把这种长幼颠倒的社会现象戏称为‘中国特色的孝子’”。“ok.Great!Thanksalot.”沃尔耸耸肩,扮个鬼脸。“Notatall.”柳娜回了一句,沃尔森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离去了。望着沃尔森离去的背影,在场的老师都禁不住摇头叹息……
   沃尔森走了,我们的话题自然转到教育孩子上面了。柳娜讲,她姑妈80年代初全家移居美国加州了。姑妈儿子五年前大学毕业,随后找了个洋媳妇,叫艾米丽,生了个小男孩,起名贝尼,今年5岁了。接着她给我们讲了几个美国人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一、感觉训练,快乐成长
   根据南加州大学心理学专家艾尔丝博士“感觉综合”理论,新生儿3个月至8个月这一时段,是身体发育的最快期,同时也是大脑高速成长期。在这期间,给孩子什么样的刺激,他就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如果给他愉悦,他就活泼、开朗、乐观、机敏,善言;给他沉闷,他就沉默、寡言、木讷、寡欢、内向。当小贝尼3个月大时,艾米丽就开始对他进行感觉训练。
   通过观察,艾米丽发现,小贝尼最喜欢有人逗他发笑,尤其是有人背着他,后面有人追他,这一动作最让小贝尼开心。于是艾米丽就每天早、中、晚3次背着小贝尼在屋里小跑,让我姑妈在后面追赶,一次约两分钟。每当这时,小贝尼咯咯的笑声清脆、盈耳,在屋里飞扬回荡,全家人都乐不可支,跟着一起欢笑,逗乐。小贝尼更是乐巅巅的,真有点儿上气不接下气的味道。通过这种训练的小贝尼,有力地见证了艾尔丝博士的理论——小贝尼3个月大时,就能作一些简单的判断——比如,每次外公来了,艾米丽问他:
   “Whocame?”(谁来了?)father-in-law.(阿公公)Whoisthemostold?(谁最老)(father-in-law.)(阿公公)Whoisthemostugly(谁最丑)father-in-law.(.(阿公公)。
   除此之外,小贝尼的表达,判断也有出色的表现:刚一岁时,他能判断男女老少,能根据各自特征叫grandpa(爷爷)grandma(奶奶)uncle(叔叔)aunt(阿姨)能判别方向,能察言观色,能说Benotangry(不生气)等简短的句子。在社区,小贝尼是最著名的乖宝宝。参加社区乖宝宝角逐,还获得了第一名。
   柳娜的教子经(下)
   下午上完课才3.25,时间尚早。经管学院的上官倩芸老师来了。我们知道她年底到点要“光荣退休”,院长要留她当“督导”被她谢绝了。于是就问她要去哪高就。她说:“回家当孝子”。
   “怎么,你父母来了?”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她却说:“是孙子来了呢!”
   我们正想细问,她们系主任来电话把她叫走了。她这一走,又引出了“孝子”的话题。我们就叫柳娜继续讲她姑妈孙子洋贝尼的故事。柳娜想了想说:美国人教子的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我表嫂艾米丽吧,她就很有一套,比如什么“冷淡法”,“饥饿法”,“禁闭法”,“反正法”,“反省法”,“熏陶法”,“情趣法”等等。
   姑妈喜欢看中国频道的电视电视,随着小贝尼一天天长大,耳濡目染,也见识了中国孩子在家里的优越,他难免会滋生出一些霸气:比如吃苹果他要大的,就餐他要先上座,看见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他也要有,很多事都要大人顺从他,不然倒地大哭,赖地不起,或者不吃不喝,不依不饶——每当这时,姑妈总免不了去迁就,而表嫂艾米丽则很不乐意,她一把将姑妈拉开,将贝尼凉在一旁,不理不睬,贝尼一见自己的表演没有了观众,落个自讨没趣,一下子就泄了气。只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事后艾米丽对姑妈说,对付有娇气毛病的孩子,我们的做法都是给他“凉药”,不能“热护”。一凉就除掉了娇气,一热就助长了霸气。这就是“冷淡法”的作用。
   在我们国内,孩子吃饭是一道难题。妈妈端着饭碗哄,外婆跟在后面追,爷爷奶奶都参与,好话说了一大堆。孩子不吃,反要人喂,闹了半天,孩子饭没吃好,大人倒是累酸了腰,磨破了嘴……针对吃饭这一难题,我问柳娜,美国人有什么妙招。柳娜说,美国孩子吃饭,如果淘气,通常会采用“饥饿法”对付。
   一次吃午饭,贝尼闹脾气,不肯吃饭。艾米丽批评了他,贝尼一气之下,将饭碗打翻了。艾米丽正色地说,好啊!看来你真的是不想吃了。那今天之内,你就别吃了。贝尼答应了,独自到一边玩去了。晚饭前,艾米丽特地请姑妈做了重庆的“灯影牛肉”,成都的“夫妻烩片”,外加“担担面”。姑妈是重庆人,去美国之前开过餐馆,做这些小吃很在行。这些都是贝尼特别爱吃的四川小吃。整个加工过程屋里都弥漫着那种诱人的气息。小贝尼呢,忍不住直吞口水。到晚餐时,贝尼实在忍不住,早忘掉了自己的诺言,第一个爬山餐桌。这时,艾米丽毫不手软,一把将贝尼拉下餐桌。厉声说,记住中午的诺言!是男人就要说话算数!姑妈想出来圆场,表哥在一旁使眼色,这时,姑妈才记起,刚到美国时表哥的话。在美国,有一个习惯:父母教育孩子,谁都不能插手,哪怕你是长辈,你也无权过问。这顿饭,贝尼一个人可怜兮兮地坐在门边的小登上,眼巴巴地看着姑妈她们享用美味佳肴,却没一个人搭理他。叫人又心疼,又可怜。临睡前贝尼来央求艾米丽,妈妈,我很饿,给我吃点重庆牛肉吧-艾米丽笑笑说:不行!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吃啊?艾米丽说,明天!说完就离开贝尼的房间了。
   说到穿衣戴帽之类生活细节时,柳娜说,美国人真有意思。有一次,柳娜去她姑妈家,那时贝尼刚3岁。早上起床后,贝尼自己去洗漱,过后自己爬上餐椅去吃妈妈为他准备的早餐。吃完后自己穿衣穿鞋。那天贝尼把裤子和鞋子都穿反了,姑妈见了,急忙要予纠正,被艾米丽制止了。艾米丽说,这些小事不必太在意,贝尼愿怎么穿就随他,他觉得舒服就这样,不舒服自己就换过来。这一天,只见贝尼穿着反衣反鞋跑来跑去,艾米丽装着没看见。最后还是邻居家的小孩说贝尼穿反了,贝尼来问艾米丽,妈妈隔壁姐姐说我把裤子鞋子都穿反了,是吗?艾米丽说,是嘛,那你就反过来吧。
   事后,姑妈问起这事,艾米丽说这就叫“反正法”。艾米丽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一是不要管得太细,二是不要做得太多,三是嘴还不要太碎。你管得太多,他就没有了责任感,你做得太多,他就丧失了责任心,他认为那是你的事。你说多了,很多话难免是废话,无关紧要,会成为你们中国人说的“耳边风”,教育起孩子来,你的话就没有效力了。所以,你们中国的孩子,大多愿听别人的话,对父母的话往往是“耳边风”,可能问题就在这里吧。
   有关外国人教子的成功经验,柳娜说,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国人学习借鉴的。比如什么用书装扮空间,用读书示范诱导,用音乐,旋律,高雅,温馨,和谐,互尊,互敬,自强自立等等手段或熏陶,或潜移默化,这些教育理念及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借荐。
   二、独处训练自主成长
   在我们国际部的二十余名教师中,有16人是“海归”派。念起老外的教子经来,那真叫见多识广,所见所闻,各有千秋,令人眼界大开。
   宋儞是留学丹麦归来的。她说,丹麦是童话王国,不是因为安徒生,而是丹麦人爱孩子,并且懂得怎样爱。她认为丹麦人爱孩子的意识比较超前。当孩子半岁以后,年轻的父母会在晴天把孩子放在空旷的院子里睡午觉,父母只是偶尔在窗户里看看。
   当孩子学会走路时,年轻的父母会把孩子带到人多的地方去,父母故意躲着,让孩子自由活动。有时,孩子没看见父母,会到处寻找,但几乎不会惊慌失措,大哭大闹。
   当孩子有点儿独立意识时,父母都会给孩子准备一架儿童床,夫妻二人也会各有一架床,一般都会坚持不在孩子入睡前缠绵亲热,同床共枕。
   王雅莮是比利时留学归来的。她认为比利时在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她认为比利时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比利时的教育是在宽松的状态下,除在学校学习课本的基础知识以外,不布置任何课外作业。课余很多时间老师是带孩子们去图书馆博览群书,去博物馆鉴赏文物,去展览馆见识新科技,去名人故里崇拜伟人——因此,只要你同比利时孩子谈古论今,他们说起二战,滑铁卢,拿破仑,罗丹,威尼斯,维纳斯,爱因斯坦,雪莱,拜伦,海明威,泰戈尔,或者海湾战争,9.11等等,他们都能如数家珍。
   罗丹丹是留学德国归来的。说起德国人教育孩子来,她是滔滔不绝。她认为,当今的德国,不仅在新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应是首屈一指的。她认为,德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视教育孩子的国度。德国的宪法规定,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自然责任和必尽的义务。政府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辅助。
   尽管德国的经济发达,家庭富裕,但孩子们普遍具有节俭和相对独立的习惯。德国孩子都少有依赖父母的意识。孩子们都认为,父母会老,时代会变,依靠是愚蠢的,独立是必然的。因此,大多数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根本没有蜗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的。到18岁以后,大多能靠自己的能力挣钱完成学业。孩子完成学业以后,大多数会在父母的指导下,自主求职,独立创业。
   在德国,80%的以上的孩子对父母心存感激,他们都会感激父母在健全人格,栽培养育,教诲引导等方面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情。可是如何去爱却是伟人都难于做好的学问。用积极的态度养育孩子,可以给孩子一生以积极的影响,赋予孩子的可能是一生的快乐;用溺爱的方式来养育孩子,给孩子带来的也许就是一生也难以摆脱的桎梏和无法解除的痛苦。
   我想,在教子方面,我们是否也应该来一次革命——编一本“父之规”、“母之规”、“爷之规”、“奶之规”之类呢?

共 4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关注和讨论了一个当今的社会学校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特别是中国独生孩子一代形成的“六一”律,养成孩子身上很多不好的毛病,特别是孝敬长辈和老人的意识极其淡薄。作者重点记录了外国母亲在孩子教育上的一些技巧和特点,对中国的孩子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问好,祝福!【编辑:姜光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光丽        2013-10-08 21:01:00
  让人的本性和后天的教育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 楼        文友:尛韵莼苏        2013-10-08 21:35:38
  谢谢编辑老师言简意赅的点评。评语概括精确,提纲挈领,一语中的。高人、高论。
   谢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