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秋天相约山水】我的故乡在太行(散文)

精品 【秋天相约山水】我的故乡在太行(散文)


作者:君之竹 秀才,19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26发表时间:2013-10-08 20:31:44
摘要:我生于太行,长于太行,是从太行走出来的山里人,我的故乡在太行!

【秋天相约山水】我的故乡在太行(散文)
   如今人们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实话不实说了。跟老同学聊起当时上大学的动机,几个来自农村的都直言不讳地说:为了离开农村,死活不当农民呗!我吃惊,怎么会这样?我上大学可不是为了离开老家,因我喜欢老家的山和水。几个人听后居然对我嗤之以鼻:假!啥年代了,还不实话实说?
   我这话可是真的,没有一丁点儿虚假,因为我爱故乡,爱太行。我的一步步求学之路,足可以证明。
   上小学时,是当教师的一个堂叔死气白咧地说服了母亲,母亲答应我就念到能看报写信,这才把我哄进了学校。起初教室圈不住我迷恋田野风光的野性,上学没几天就逃学,我的堂叔居然不避亲地拿我开刀,在我嫩嫩的手掌上狠狠地打了十板子(那时还实行体罚,讲堂上放着一个寸巴宽的枣木板子),疼得我唉吆唉吆地直叫娘,自此再也不敢逃学。这时,母亲又“趁热打铁”,教育我:干啥就要像干啥的样子,既然上了学,就应该好好学习,不能混日子。我听娘的话,这才开始踏踏实实地读起书来。
   小学毕业,我不想考初中,因为如果考取,就要到七十里开外的县城上学,离家如此遥远,我哪能不想家?况且我已读到能看报写信的程度。可小学校长不干了,多次到我家游说,说我学习好,不考中学可惜了的。于是母亲答应我考考试试,全县就那么一所中学,说不定考不上呢。没想到,全村就我一个被录取。乡里乡亲又是夸又是劝,心软的我只好遂大家所愿,背上铺盖卷进了城。
   初中时,山里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好多平原地区的同学瞧不起山里人。说:荒山秃岭,穷乡僻壤,头顶上的天就屁股那么大,没见过大世面。我则忿忿然地有力回击:你们不住在山里,不见山,不懂山,我们家的山可是有名的太行山呀!山里人就是比你们身板子硬,心实诚,做事认真!是啊,自小我就爱太行,爱家乡,耳朵里听不得任何轻视或侮蔑山里人的话。
   终于熬到初中毕业,我随大流又考取了本校高中。可恋家之心驱使我最终放弃了继续深造,不管旁人如何劝解。恰在此时,石家庄铸造厂到老家招工,有了挣钱的机会,我欣然报名。哪知进了铸造厂竟然天天跟沙子打交道。与其离家在外翻弄沙子还不如跟老家山里的石头沙子打交道那么自由自在、痛痛快快,于是干了不到半年便偷偷回了老家,放了几个月猪后,不得不听从长辈们的教诲再次考入了高中。
   正赶上学校搞改革,高中改成两年制,两年很快过去了,一晃到了高考的时候。说实话,大学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上不上两可。出于这种思想,在高考前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上了北京大学,因为小说《青春之歌》里的北大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如此不自量力,老师和同学们很惊奇,出于好意,劝我说:志愿太高了,至今咱县还没有过上北大的呢!况且听说北大根本不收两年制的高中毕业生。我说:无所谓,考上了就上,考不上正好回家陪母亲,上山种地。我一直认为,来自山里的人就是有股子志气,我不仅要报北大,还要报最尖端的专业:原子核物理,反正考取与否我毫不在乎。也许是没有思想压力的缘故,我轻松的心态反而帮了大忙,结果考了个地区第一,自然录取的是第一志愿。
   当我穿着母亲做的粗布衣服,扛着蜡染的蓝花被褥走进北大时,同学们问:你是哪的人?我自豪地说:我是河北人,家在太行山里。
  
   二
   家乡太行是石头的世界。这里没有土坯房,没有茅草屋,幢幢农舍都是清一色用碎石子儿碾压成的平顶房。石头铺的院,石头垒的墙,石头垫成的街,以及石碾、石磨、石臼、石桌、石凳,还有小学生用的石板、石笔......似乎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令人赞叹不已。
   这些石头都源于太行,由雨季的涛涛河水推涌着,经千百年辗转和跌打碰撞,才以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抵达下游。我清楚地记得,各式各样、不同色彩的石头曾堆满了老家村旁的河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感。乡亲父老用他们那双勤劳智慧的手,把这些石头运回去,砌成墙,盖成房,垒成埝,打磨成各种用具。
   在我家门前大槐树下,街的中央,也铺有一块平平整整、足有三四平方米见方的青石板,因此人们就习惯地称这地方为大石板。大石板附近的街两旁,还有许多高矮不同的石头,是村民吃饭或茶余饭后聊天坐的石凳。
   大石板是人们集聚的场所,闲暇时间都爱在那儿坐一会儿或站一站,交谈家事,传播新闻。农村集体化以后,大石板也是生产队开会和早晨派工的地方。孩子们是最爱凑热闹的,大石板人多,也就成了他们经常玩耍的最好场所。另外,大石板又是村里文化活动的主要场地。许多外地说评书、唱大鼓书的都知道大石板,凡到村里演唱的首选地点就是这里。他们演唱的几乎全是长篇武侠故事,像现在演连续剧一样一唱就是个把来月,让人们割舍不下只得天天来听。这些艺人多半是盲人,靠自己的演唱,挣得人们送饭送粮,以此糊口。我从小喜欢听故事,每逢说书的到来,几乎是天天必听,这是我童年最喜爱的活动。小时候记忆力好,许多故事,如《三侠五义》、《呼家将》、《济公传》、《薛仁贵征东》等都是那时从说书人嘴里听来的。那些侠客武士成了我童年最崇拜的偶像,至今还能讲出这些故事的大致情节。
   家乡的房子全是平顶,由一种特殊的石子儿搅拌上石灰经夯打而成,因此既可晾晒粮食,也是人们夏夜乘凉的地方。每逢炎热的夏季,夜幕降临,家家会把一个苇席铺在房顶,全家人在房上吃饭,乘凉,唠家常。牛郎、织女、银河、北斗……等等星座就是我童年在房顶乘凉时一个个认识的。房顶作炕,蓝天当被,吹着微微凉风,煞是惬意。
   太行山的人们喜爱石头,离不开石头,就连群星闪烁的夜空在他们眼里也是一块大大的青石板,还编成顺口溜予以形容: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钉的银钉数不清。
  
   三
   朴拙厚重的太行山把故乡的人们锻造得质朴无华。在我印象中,村里的男人没有一个留分头的,全剃成“葫芦瓢”。女人也不讲究,头发上卡几个普普通通的黑色发卡,姑娘们辫子上扎根红头绳,结过婚的脑后卷一个发髻,不打扮,不粉饰,连廉价的雪花膏也很少用,涂口红更是天方夜谭。人们穿的是宽大的婂裆裤,中式盘扣上衣,头上蒙块白羊肚子毛巾,这是典型的太行人装束。
   就是这样质朴的人们,却善良厚道,待人热情诚恳,毫无假情假意。乡里乡亲互相帮忙已成习俗,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义不容辞,主动前往,无金钱往来,不请客送礼。
   有一年我家南屋要返修房顶,这是急活儿,用白灰和好的碎石子必须在短时间内运上房顶,还要尽快摊平,夯压瓷实,渗出白浆,否则就会出现裂缝。因此,需多人分秒必争、鼎力合作才能完成。没有提前邀请,当日清晨居然哗啦啦来了四五十位壮劳力。小小的房顶哪能容得下如此多的人,母亲只好婉言劝退,最后只留下了十几人。等干完了活儿,一个个连口水也不喝,便回自家吃饭。
   农忙季节,我家缺劳力,乡亲们会偷偷帮助,甚至招呼也不打。有时母亲过意不去,只好做双鞋或袜子送去,以示感谢。
   村里的碾坊、磨房全为私人所有,但却为公众服务,主人不收任何费用,仅仅赚取拉碾拉磨的牲口拉的那点点粪便。
   一旦某家有了丧事,埋葬那天,街坊邻里的男人们都会走出家门,前呼后拥地抬着棺材,一直送到坟地。即使一口上好的棺材,最多也只能由八个人抬,可人人都想出把子力,于是,棺材移动不了多远,跟随的便要求换人。哪怕棺材在自己肩上呆几分钟,走七八米,也算帮了忙,尽到了义务,心里会感到莫大安慰。
   小时候,母亲常跟我念叨,长大后要勤快,长眼力,多帮助别人,千万别让人说闲话。母亲如此,所有家长也不例外。
   民风朴实,乡情厚重。这就是本本分分的故乡太行人。
  
   四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热爱家乡,也喜欢家乡的山,尽管它普普通通,没有奇峰异景。但我爱它鹰翼翅脊般俊美的岭,爱它翅羽般平缓波动的坡。那岭那坡像是北方汉子坚硬的脊梁、凸显的肋骨,呵护着胸腔里的村村庄庄。我更喜欢山坡上绿草茵茵,以及茵茵绿草上浮动的云朵,尤其是山上放牧的牛羊,颇似一朵朵彩云,游游离离,飘飘忽忽,变幻无穷。这是唯太行山才有的独特景致。
   童年,我和小伙伴们常常爬上山坡,玩耍,拾柴,割草。我曾当过一名地道的猪倌,赶着生产队三四十头的猪群天天在山坡上游走,洒下了无数滴汗水,留下了数不清的脚印。
   那是姐姐因病去世的那一年,也是我正好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已考上高中的我执意要回家陪伴孤苦伶仃的母亲,决心从一个被供养的人变为一个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的人。那时的老队长心里可能早有预料,凭我的天分决不会在家种一辈子地,于是说,臭小子,放着好好的校不上,非回来种地?那好,就和傻英一块放猪吧!乡亲们都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安排,有赌气的因素,也有照顾的用意。从此,在我的一生中就有了这段特殊的经历,这段被乡亲们作为笑谈的“中学生回家放猪”的经历。
   放猪,并不低下,我痛快地接受,没有任何羞臊之感。尽管我是家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学生,因为这是为家乡放猪,它可以让我在向往的坡坡岭岭上风光,可以像那些牛羊一样在山岭云间漂浮。
   起初,我满以为放猪并非难事,不就是赶着它们在山坡上吃草么?像那些放牛放羊的叔叔伯伯,迎着朝阳上山,披着晚霞回归,挥着鞭子歌唱。
   谁料,那些猪们没有经过训练,没有丝毫集体主义观念,不像牛和羊那么有“教养”,一赶上山坡它们便各顾各的,到处疯跑,根本不听我们指挥。害得我和傻英东撵西赶,跟着猪们在山坡上奔来跑去,简直把我和傻英累得回家后连上炕的气力都没了。有几次,为了寻找一头跑远的猪,先让傻英赶着猪群回家,我则满山坡搜寻,等终于找到、赶回村里,已是满天星星。
   好在我们手里有鞭子,山坡上有用不完的石块。猪也是怕痛的,有记性的,凭着鞭打石抛,没过半月,居然把一群猪训教得服服帖帖,谁也不敢再不听指挥,私自行动。
   此时的我居然有了一份成就感、自豪感。当我把猪群赶上山岗,便无需集中精力看管猪群,有了充足的时间悠哉悠哉地站于高岗,开始无拘无束地欣赏风光。
   望太行深处,山峦起伏,层层叠叠,陡峭险峻;近处,山势平缓,坡岭延绵,威武雄壮。天是蓝的,山也是蓝的,天连着山,山接着天,像湛蓝色的帷幔垂挂于家乡四周。在浅蓝色的帷幔上浮动着各色云朵,包括黄褐色的牛群以及雪白的羊群……我想,此时远方的人们一定还看到了一朵墨色的云,那是我的猪群,而这朵墨色的云由我执掌着,不断变幻着形状,同牛群、羊群一样在天际间浮来飘去。尽管黑色不那么诱人,但它毕竟为太行增添了色彩。
   我的猪倌头衔总共戴了三个多月,在山坡上度过了一个完整的春天。这期间我充分领略了太行山色,吮吸了家乡浓郁的乡土气息,欣赏了一幅田园风光的壮丽画卷:层层迭迭的梯田,翠绿翠绿的幼苗,蒙着白羊肚子毛巾的乡亲们挥汗如雨,除草间苗;土地泛着湿气,一切生命都在暖流中复苏。蒲公英、野莴苣、曲曲草、马齿菜……鲜嫩鲜嫩的春草生气盎然,在春光中繁茂生长。满眼青色,又是满眼的斑斓多彩:梧桐花开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开了,榆钱儿挂满了枝头。梧桐花浅紫,桃花艳红,杏花粉色,梨花雪白,榆钱儿黄绿,像胭脂,像油彩,点缀着家乡的沟沟岭岭。还有山下那条小河,穿梭于群山之间,时窄时宽,时急时缓,蜿蜒曲折,柔柔潺潺,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金花银花,似一条镶嵌着宝石的淡蓝色飘带缠绕在太行山腰间。
   是啊!山孕育着水,水滋润着山;山携水,水傍山,像同胞的弟兄姐妹,那情谊、那神韵让我深深陶醉其间。
   执意扎根太行,当一辈子农民的我,在做了三个多月猪倌后,不得不听从村领导和长辈们的苦苦相劝,重新返回学校,又过起了学生生活。
   一定是吸纳了太行山水神韵的精华和灵气,我最终考入了中国最高学府,成了家乡第一名大学生。当带着太行的神韵、芬芳的乡土气息踏进燕园,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漫步时,我仍心系太行,眷恋家乡,依然骄傲地对人说:我的故乡在太行!
  

共 47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的故乡在太行】作者满怀深情,细腻地描写了家乡太行的山、石、人:山,虽非崇山峻岭,无悬崖峭壁、名人古迹、庙宇和丛林,但让他爱得深切痴迷;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他带来无数快乐和难忘的记忆;人,质朴无华、热情诚恳,相互帮助,乡情厚重。正是太行山水的养育,作者从小聪明懂事,为陪伴孤苦伶仃的母亲,宁肯放弃学业回家放猪,后听从劝告重返校园,最终考入中国最高学府,成为家乡第一名大学生。通篇文章情景交融,情真景美,事例感人,把作者对故乡太行的热爱、眷恋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精品美文,推荐共赏!向君老师问好,祝生活愉快!【山水神韵社团编辑:执手今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01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3-10-08 20:34:32
  情景交融,情真景美,事例感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太行的热爱、眷恋之情。向君老师问好!
2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10-08 20:49:05
  感谢执手今生为拙作编辑!编按给予本文如此高的评价令我汗颜。我将认真向文友们学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为山水社团繁荣发展多做贡献。
3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3-10-08 21:11:44
  老师真挚饱满的文字,把对家乡的深爱融进细腻的笔端,可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在老师的心海溅起涟漪!感谢老师给山水带来乡情佳作!欣赏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10-08 22:36:37
  谢谢秋实社长赐阅拙作并予好评!
5 楼        文友:穷高        2013-10-29 15:30:28
  不想写了,这些空闲好好研读君老师的佳作吧,这么久了,才知君老师是我老乡,真是有眼无珠啊!读了这篇文章,在我心中荡起满肚子的涟漪。于是,我则感慨,我则痛切,如果岁月能够回流,那么我情愿不要现在虚伪的富贵。如果能够重拾那些真诚,我也不要现在丑陋的绅士。
   我们的故乡是美丽的,这样的美也许不是这里的景,而是这里的人,这里质朴的思想、以及厚重的品德。君老师文中所列事例是真真实实我们故乡的民风,虽经过三十年岁月的变迁,但基因依然没有改变。谢谢君老师,美丽、真实、质朴的文字再现了黄土太行的人们。欣赏拜读,问好君老师;
岁月中走来,感悟沧桑风雨。于是,潜入文字中,寻找人生诗意;
6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10-29 15:55:18
  谢谢穷高先生赐读拙作!我也想不到我们竟然是老乡,原来您也是太行山脚下的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老乡面前我就不必说客套话了。从您发表在江山的作品看来,您是个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旅游家,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渊博的知识早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7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3-11-09 06:56:38
  太行山下的有邯郸邢台和石家庄,不知道您是哪一个城市的,我出生在邢台,十一岁来到沧州,在邯郸上过两年中专,曾多次去石家庄办事,也多次去太行山里的某一座山游玩,想来我们也是老乡,还可能擦肩而过呢!擦肩而过的还有北大,今年十月一雨中参观了北大,看到了博雅塔,未名湖,还有很多北大学子,让我感觉很神圣,很向往。
   问好老乡,问好前辈,向您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11-09 08:54:07
  我家在石家庄附近,属石家庄市。您家在邢台,自然是老乡,而且是很近的老乡。感谢老乡阅读老乡的拙作,欢迎多多批评指正!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