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经典赏析】闲来品读三经典

编辑推荐 【经典赏析】闲来品读三经典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泰戈尔《飞鸟集》、阿尔贝-加缪《鼠疫》


作者:阔野瘦江 秀才,1648.2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55发表时间:2013-10-10 19:35:07

【一】“隔离期”的爵士乐
   “甲流”那年,卫生局副局长一家三口被限“居家医学观察一周”,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尴尬也有点好笑吧,然却正在情理之中和法理之内。在美留学的女儿放了暑假,“甲流”事发之前又买好了往返机票,不得不回。万幸同机乘客未出病例,遂一路顺利归国,在京办妥续签手续,继而顺风回家。美国是重疫区,中国那时的大多数病例即自那边输入,因而对于自美来国人员,按传染病学与传染病防治法均需隔离观察七天。岂料“坏事”竟变成好事,让我把早该读的《挪威的森林》一顺溜读完了。
   日本作家的书我读得甚少,我得知这本《挪威的森林》也并不迟,记得获取这书的当时就从头读了几页,但因入境太慢便合上了,此后一直缺乏强大的动力驱使我去开卷阅读。因为世上需要我去读的书太多太多,而我的有用时光又太短太短,所以我读书必须一再挑肥拣瘦。有幸打入我视野的书,多半有某种强力或机缘推搡着我去谋面,而《挪威的森林》多年以来一直就没有这个运气。“居家观察”期内,三人或看电视或上网或读书,我用OPPO放音乐,伍佰既深情憧憬又夹杂几许无奈与忧郁调子的歌曲《挪威的森林》,终于提醒我非把这同名小说读完不可,否则就对不起伍佰这歌。
   这部小说很畅销,影响也很大,有论者甚至认为其作者村上春树超出了诺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这是一部恋爱小说,写主角渡边君与女友直子、绿子的故事,可又不仅仅是恋爱小说,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其实更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它从几个不同个体(除渡边、直子、绿子、玲子外,还有“敢死队”、木月、永泽等人)的角度,真切地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日本社会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压抑,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日本青年的无奈、孤独,以及如蜗牛一样避开现实躲进自我挥霍人生的精神生活。
   诚然,其单单作为恋爱小说,也还是好读的,因为其人物交织和情节演绎颇有新意,主角心态乃至口吻易引起为数不少读者(包括现今中国的年轻读者)共鸣,对恋爱者两性方面的描写也因细腻到位而很吸引人,然而,若仅此而已,那将给读者一种单薄轻漂之感;可敬的是,村上春树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向深处掘进,尖锐犀利的笔触径直抵达社会的矛盾症结。小说卒章显志,篇末以渡边之口写道:“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所谓“现代社会”,经济突飞,物质雍塞,唯利是图,财色弥漫,“到处都是驴子粪”,没有深厚功底的人,怎地“找得着北”?!遑论刚刚走向社会这个“大染缸”的年轻人及大学生。
   小说中直子和玲子呆过多年的“阿美寮”深山疗养院,似乎是村上春树专为这个社会而设的世外桃园,那儿寄托着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理想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可此躲避之路也不通,小说最后,直子自尽与现实彻底割裂,绿子出山重新回归无奈,说明“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脱”啊。我看小说的深刻就体现在此。
   伍佰《挪威的森林》是借用了甲壳虫队的同名乐曲与神韵,村上春树以甲壳虫队乐曲《挪威的森林》为小说名,且让《挪威的森林》乐曲一到关键时刻便反复回响,实因小说与乐曲二者主题高度吻合。社会现实令人压抑,陷入无奈与孤独,于是走向躲避之路,钻进自我,消费自我,消谴人生,自得其乐。
   为防“甲流”而“居家隔离”着,听着伍佰的歌(更想听披头士的爵士乐,可弄不到),读着村上的小说,难免联想起当今中国一些青年的“享乐人生”与类似“嬉皮士”作为。想多了,读小说的乐子跑了,倒添出缕缕忧虑,但愿不是杞人忧天倾。
   【二】水灵灵的花朵一瓣瓣
   静悄悄黑夜具有母亲的美丽,
   而吵闹的白天具有孩子的美。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
   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黑云受光的接吻时便变成天上的花朵。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
   这鸟便永不能在天上翱翔了。
   哎嗨,这类美妙的句子,在《飞鸟集》中俯拾即是呢,她不断带给我智与美的愉悦。
   为众多日本淑女所求,诗人只有临时题写在淑女们的扇面上,形式恰好借用了日本俳句。然其更像深刻简约的格言诗。作家诗人应邀应急题辞题诗,多系勉励性祝福性现成句子,包括笔者自己也作过类似附庸风雅的事。稍微认真些灵巧些的文人,也能即兴创作,或作出“七步诗”类,但像泰戈尔大师如此高智高美密度的,甚为罕见。
   《飞鸟集》有飞鸟的轻灵,也有如飞鸟之羽,是一瓣瓣睿智的哲思,一瓣瓣鲜活的花朵。“静悄悄黑夜具有母亲的美丽,而吵闹的白天具有孩子的美。”经历过白天的创造、躁动的静悄悄黑夜,那是伟大而又慈祥、雍容而又安谧的母亲;充满生机与活力、吵吵闹闹蹦蹦跳跳的孩子,与人类纷纷劳作创造的白昼神似。“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树也是生命,然人们对她多予漠视;大地实乃我们人类的母亲,然我们常常凌辱她毁损她。绿树的枝桠伸至我们窗前,我们只在意她带给我们绿荫与美,甚或嫌她挡住了阳光与视野,岂知她是大地母亲发出的渴望的声音?
   静静地品读泰戈尔的《飞鸟集》,近来被甲型流感、手足口病和科学发展观拖疲的倦身累神终得小憩。看来,心累之时读读好诗,心闲之时读读小说,真是人生在世难得的享受。
   【三】多疫之年学加缪
   法国诺贝尔奖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名著《鼠疫》,看书名像一部医学专著,令当过医生的我初见书名便肃然起敬。“非典”肆虐之际特想读它,可踏破铁鞋无觅处。“冠魔”逝去,终于喜购入囊,急慌慌读之,囫囵吞枣以解饥渴。此后,猪链球菌性疾病、禽流感接踵而至、粉墨登场,奸狡黏连、危害人类,像一团阴霾久久驱之不散。我在把抗击“非典”的报告文学《人魔较量》作了静心修订后,又捧起《鼠疫》读起来。
   其实,作为生物的人与同样作为生物的病菌的共同生存于地球及其相互斗争,并没有什么哲理深度,无非是生物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普遍法则在一次次正常运行。而两只脚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和互斗,那才不仅生动精彩、惊心动魄,而且特有哲理深度,耐人寻味。你看人家加缪先生,就因此而把一场鼠疫写成了一场“人疫”。他表面是写鼠疫,实际是写法国人民像抗击鼠疫一样的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壮烈斗争;从描写鼠疫给奥兰城带来的灾难入手,警示和批评被占领者在沦陷期间的争分夺秒寻欢作乐、精神空虚自甘堕落。“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是比绝望的处境本身更大的不幸!”——加缪的心在流血!真正可悲的不在鼠疫(猪链球菌性疾病、禽流感以及其它什么令人生畏的新病怪病),而在鼠疫(及无论什么新病怪病)之后,我们的生活照旧,思维和处世方式丁点儿无变——连人微言轻的吾辈也忍不住跟着大师作此鼓与呼!
   “非典”过去了,猪链球菌病过去了,禽流感总有一天也将过去。说句不怕挨骂的话,即便是发生了早已绝迹的天花、霍乱,在人类的合力抗击下,也总有它过去的一天。再怪再新的传染病,再狡诈再黏滞的菌毒,在有着聪明大脑和顽强毅力的人类面前,总有它被驱逐被制服的一天,然而,威胁或残害我们欢乐乃至寻常生活的东西都随之过去了么?
   我善良的人们啊,请记住小说中的里厄医生所言:“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衣服和家具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睁开眼睛看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抑或看看我们周围的情形,“文革”“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遗毒不是阴魂不散、屡屡死灰复燃么?!还有对人的生命权、生存权、话语权的恣意侵犯,不也是借尸还魂、一遇月亮和星星被乌云吞噬,便像幽灵样地溜到人间来游荡么?!借用拙作《人魔较量》中的一句话做结语:“人怕‘放排’,鸡怕‘走阵’,鸟儿有什么可怕的?我看它甚都不怕,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山,不怕水,不怕风雨,不怕雷电,不怕禽兽,不怕树草,唯怕我们这些西瓜大个头、柱头高个身、当面有模样、背地不如鬼的人。”——诸位若看不到这一点,真就愧对加缪先生的一番苦心了。

共 32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采用叙述和议论结合的笔法,把名著的赏析放在疫情隔离的故事之中,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通过作者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解读的三部名著的魅力,语言简明,却把所读名著的精髓之处揭示得清楚具体;放在“非典”隔离中讲述这些名著,又充分揭示出了经典名著的精神力量,它们可以帮助人战胜恶劣环境。一篇讲究了构思的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阔野瘦江        2013-10-10 20:40:17
  回编师:“构思”谈不上,都是即兴所作的读后感呀。
悠闲读书郎,快乐写作者。
2 楼        文友:阔野瘦江        2013-10-10 20:42:36
  笔者当过医生,所以谈“疾病防治”的小文多一些。
悠闲读书郎,快乐写作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