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感悟三国人物的傲慢(杂文)

精品 【山水】感悟三国人物的傲慢(杂文)


作者:执手今生 秀才,162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02发表时间:2013-10-13 16:14:07
摘要:无论是关羽那种艺高人胆大的傲慢,还是许攸那种居功自傲的傲慢,以及刘备那种不愿被驯服、不肯久居人下、轻敌的傲慢,带给他们的最终都是一种负能量,一种并不完美甚至是悲惨的结局。

【山水】感悟三国人物的傲慢(杂文)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哲理深刻。有傲骨的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令人敬佩。而有傲气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技高一筹,常常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只听得进赞扬和奉承,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是非,最终导致失败。看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对其中三个人物的傲慢印象极为深刻。甚至于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傲慢,这三个人物可能最终不会那样死,倘若历史上真有其人,如果不是因为傲慢加速了他们的死亡,兴许历史也会稍稍改写罢!
   (一)关羽的傲慢
   三国人物中,最傲慢的人莫过于关羽。关羽(162-220),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关羽确实有值得傲慢的资本。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艺高人胆大,得到了无数人的赞佩。可是关羽是集傲骨与傲慢于一身的,他的傲慢深入到了骨髓里,这种深入骨髓的傲慢突出地彰显在了明面儿上,让他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傲慢的神气。君不见,关羽的眼睛总是眯着或是向地下看的,很少抬眼看人,很多故事情节也都表现出了他的傲慢。
   比如,关羽对诸葛亮有傲慢不屑的态度。三顾茅庐时,关羽说过两句话表明他对诸葛亮是不屑一顾的。第一句是“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第二句是“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但看到大哥刘备为了招纳贤才,诚心诚意、执意去请诸葛亮,他只能既气愤又无奈,顾全大局隐忍下来。
   再比如,关羽自恃勇武,对江东孙氏集团踞傲不敬,最突出的就是拒绝孙权求亲一事。《蜀记》记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孙权意在荆州,想与刘备再结盟好,曾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向关羽求亲,请求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听了诸葛瑾一番话后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把诸葛瑾轰了出去。关羽这一顿骂,坚定了孙权取荆州之心,为吕蒙白衣渡江埋下伏笔。其实,即便关羽出于种种考虑不同意这门亲事,完全可以婉言拒绝或是一口回绝,没有必要辱骂孙权。这也是他的傲慢性格使然吧!
   还比如,关羽还看不起老将黄忠。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之后,官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并派遣擅长辞令的费诗前往荆州向关羽宣读诏令。关羽居然很生气,怒曰:“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费诗费了好一番唇舌才让他有所释怀。
   “大意失荆州”以及最后被吴军所杀也多半是因为关羽的傲慢造成的。陆逊是东吴的后起之秀,关羽对其缺乏了解,当他得知东吴易帅陆逊,陆逊又送上一封恭维信时,就飘飘然辩不清强弱了:“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沾沾自喜,不再担忧江东来犯,而是把荆州大半兵力调到抗曹前线樊城,弄得荆州兵力空虚,最终让东吴趁机夺走了荆州。失荆州后,关羽败走麦城,没有援兵,最后被东吴的人围困并杀死。东吴派去斩杀关羽的潘璋,并非名将,实际擒获关羽父子的马忠更是一个小角色。关羽死于寻常兵将之手,死得实在让人叹惜、疼惜、怜惜!
   关羽之死给世人留下了一条血的教训:骄兵必败。但是关羽却是令人敬佩的。他到生命的最后,依然傲气十足,傲骨挺立。也许那一刻他在想:“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我死了并不足惜,只是不能再帮助大哥刘备圆‘兴复汉室’的梦想了!”吴将手起剑落,关羽血溅沙场,堂堂大英雄就那样身首异处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如鲠在喉,为关羽因傲慢轻敌而死感到遗憾和惋惜,更被他的铮铮傲骨和英雄气慨所折服。正是由于他的傲慢,才让他过于自负,以为自己不会伤、不会输、不会死;正是由于他的傲慢,才得罪了很多人,并在管理属下时失策失当,导致属下的背叛;正是因为他的傲慢,才会疏忽大意,看轻了对手,失去了荆州,让自己一直都很爱惜的士兵毫无价值地战死杀场,自己和儿子也失去了性命。
   也许,关羽的失败并不全在于他的傲慢,有史学家分析研究了多方面原因,有文学爱好者也发表了多种评论。我只叹,一个义勇双全的大丈夫,双臂受箭伤无法用力,再也不能挥舞青龙偃月刀所向披靡,风萧萧,天地暗,四面吴军虎视眈眈,他就那样留下了一首千古悲歌!呜呼哀哉!
   (二)许攸的傲慢
   许攸,字子远,东汉末年谋士。据资料记载,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重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战役的相持阶段,曹操久守官渡城,军力渐乏,军粮告急,速派使者前往许都求救粮草。使者被许攸截获,许攸看到了曹操的催粮书,于是向袁绍献计,“曹操军队屯官渡,与自军相持日久,许都必定空虚,若分一军星夜袭击,则许都可一举拿下,曹操亦可擒也。”如果袁绍采用许攸的计谋夜袭许都,攻官渡,曹操必定全军覆没。遗憾的是,袁绍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认为曹操诡计多端,此催粮书信乃诱敌之计。因许攸与曹操少时曾为好友,袁绍甚至怀疑他暗通曹操,充当曹操奸细,怒而欲杀之。许攸感叹袁绍不足为谋,念与曹操是故旧,转投到曹操门下。许攸投曹后,提出的出兵建议被曹操采纳,袁绍仓皇逃跑。袁绍死后,许攸又献计决漳河水淹冀州城。冀州城失陷,袁绍基业彻底崩溃。
   凭心而论,许攸对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以及平定冀州,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功劳不小,但许攸自持有功,变得傲慢无礼,口无遮拦。《三国志·崔琰传》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裴松之注引《魏略》,对许攸如何“不虔”于曹操有具体记载。《魏略》说,许攸自幼与曹操十分要好,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使曹操大获全胜。后曹操夺取冀州,亦有许攸之功。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称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也不知收敛。在一次聚会上,许攸对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非常不高兴,以为许攸无礼太甚。后来,许攸率随从出邺城东门,又得意地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此话传到曹操耳中,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杀死许攸。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是许褚怒杀许攸,曹操表面上责备了许褚,其实内心里也是默认这一做法的。
   不管是史料记载曹操命人杀的许攸,还是小说中许褚怒杀许攸后向曹操报告,许攸因傲慢无礼而死应该是客观事实吧。这种居功自傲、轻慢他人、得意忘形的傲慢与关羽的傲慢是完全不同的,是不值得同情的。
   (三)刘备的傲慢
   关于刘备,《三国志》评价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说他平时少语寡言,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之士,同族人称他“非常人也”。纵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一生,确实给人的感觉是仁义真诚、礼贤下士,志向远大。但是到了后期,也滋生出一些傲慢之气。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率大军攻吴,但在夷陵之战中败给陆逊,撤退到白帝城,从此一蹶不振,悲愤病死。刘备在夷陵战败有多种原因:一者,曹丕篡汉,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不讨贼而攻吴,政治上不利;刘备出征前不听诸葛亮劝告,诸葛亮认为在刚刚失去荆州、亡了上将关羽的情况下,士兵士气低落,不适合大战,而且他一直主张“联吴拒曹”,认为若成大事必先灭曹,由此可见,刘备军团内部政见不和。二者,刘备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当时天气干燥,蜀军每天冒着烈日行军,士兵士气和体能都慢慢衰弱。刘备不熟悉地势,还不听黄权劝告,一意深入,在森林茂盛处扎营,给陆逊以可乘之机。三者,刘备伐吴,本就有意气用事之嫌,他还妄自尊大,傲慢轻敌,小看东吴陆逊,认为他不过是一介书生。哪知陆逊巧妙用计,先让刘备屡屡战胜。刘备就以为是自己统兵经验丰富,越发骄傲,放松了警惕,结果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75万人马死伤无数。幸亏赵云来救,退往白帝城。经此大难,刘备卧病不起,最终死于白帝城。
   刘备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既有人称之为“英雄”,也有人称之为“枭雄”。能在乱世之中,胸怀大志,凝聚人才,征战数年,最终独霸一方,成为蜀国之主,足以说明他是个英雄。但他一生桀骜,不肯久居人下,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只要有机会,就会另谋他图。这种桀骜,其实是一种难以驯服的气质,也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傲气,虽然表面上他显得十分谦逊有礼。
   我想,无论是关羽那种艺高人胆大的傲慢,还是许攸那种居功自傲的傲慢,以及刘备那种不愿被驯服、不肯久居人下、轻敌的傲慢,带给他们的最终都是一种负能量,一种并不完美甚至是悲惨的结局。傲慢,犹如一剂“毒药”,有的是剧毒,让人沾之即死,有的似慢性毒药,慢慢地侵蚀人的肌体和心灵,最后也因它而亡。

共 36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关羽,堪称万人之敌,勇武异常,冠于全军,为世虎臣。他与刘备同甘共苦了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然,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关羽刚而自矜,因为他的傲慢,才会大意疏忽,才会轻而易举被敌人杀死,留下了一首千古悲歌。作者从关羽的英勇到忠诚,从他的傲气到他的傲慢,细述了关羽英勇忠义的一生,解析了关羽的傲慢,是一种英勇胆大的傲慢。也许,他的死真的与他的傲慢无关。只是,他的死,实在是令人慨叹!(二)许攸,一位有名的谋士。他对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取胜以及平定冀州,确实起了关键作用。但许攸有功后,就开始变得傲慢无礼。许攸的居功自傲,口无遮拦,最终触怒曹操,被杀害。他的死,与他的居功自傲、得意忘形是分不开的。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要好大喜功。这是许攸之死,留下的教训。许攸与关羽的傲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傲慢,所以说许攸的死是不值得人同情的。(三)刘备,则有“乱世之枭雄”之称,却多遭诽议。他表面谦逊有礼,内心却极其傲慢。但就是这样的傲慢,能让他胸怀大志,广聚人才,最终成为蜀国之主。他的傲慢,是一种气质,也是来自内心的一种傲气和坦诚。可见,刘备立身处事所表现出的品格特点,至今不失为一面光亮的镜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从三国人物中的典型人物关羽、许攸和刘备三人所具备的傲慢特点,作了详实的解说和到位的分析。这篇文章充分展示着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细的分析,独到的观点,将关羽、许攸和刘备这三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得细腻深刻,有着鲜明的观点和深刻的凝聚力,也充满了理性的思考。佳作,倾情推荐!【山水编辑:航程心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014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航程心语        2013-10-13 16:17:04
  第一次编辑关于三国人物的杂文,有点诚惶诚恐,点评不到之处还请老师指正!欣赏老师的佳作,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3-10-13 16:54:24
  谢谢心语,辛苦了!编按比我的文章还要精彩!
2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3-10-13 18:25:27
  执手的杂文底蕴厚重,笔调刚健大气,有男儿的豪气,理性的解析,线索清晰,论证纯熟到位。欣赏问好!心语的编案可谓锦上添花,精彩的解读!山水人真棒!加油!
回复2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3-10-13 18:35:51
  谢谢秋实姐鼓励和肯定,我会继续努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