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水都梧州(散文)

精品 【山水】水都梧州(散文) ——穿行在骑楼的世界里


作者:昭平阿志 举人,358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91发表时间:2013-10-18 10:12:37

广西梧州市位于粤桂交界处,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梧州最初叫苍梧郡。苍梧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汉武帝初年,曾于梧州及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设广信县(属交州苍梧郡)。后来,广信以西称广西,广信以东称广东,两广因此而得名。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公元前111年,赵陀称南越武帝,封赵光为苍梧王并建王城,苍梧王城建在摩天岭,遗址在今梧州市第一幼儿园一带。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始叫做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因为桂江一带的瑶族和壮族起义频繁,为镇压瑶壮族起义,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逐渐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1897年,梧州作为晚清的对外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是广西最早对外通商的城市。民国2年撤销梧州府设郁江道、苍梧县,民国10年设立梧州市政厅,始称梧州市。1916年12月,梧州市政府成立,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1918年,广西省政府曾一度设在梧州。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
   由于梧州汇桂江、浔江、西江于一处,集广西水流85%以上,地处珠江流域中游,毗邻广东,临近港澳,背靠广阔的大西南,交通方便,水运发达,商贾云集,因此有“广西水上门户”和“百年商埠”之美誉,曾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梧州圣贤名人辈出,名人雅士也多次途径此地,并留下许多墨宝和故事。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司马迁《史记》),埋葬在梧州白云山南麓的锦鸡岩,而虞帝庙旧址就在现桂东医院处。白云山半山腰有一处为纪念舜帝而建的光华亭(传说舜帝姓姚,名重华);汉代经学家“三陈”陈钦、陈元、陈坚卿为苍梧广信人、北宋连中三元的冯京、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以及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等人均出自梧州。唐天宝八年,鉴真率众僧徒及日本来唐留学人员荣睿、普照等人到梧州,受到光孝寺僧人的热烈欢迎;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元结,曾任容州刺史,元结将梧州东门发现的清泉曰冰井,并在井侧建冰井寺,写有《冰泉铭》。文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惟波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冰井泉香”梧州一景点。用冰泉水制作的滴珠豆浆堪称中华一绝,不喝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当他从海南遇赦北归途经梧州时,看见鸳鸯江的奇观,脱口吟出“浔桂江流好放棹,鸳鸯秀水世无双”的千古绝唱;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榔也曾沿梧州上桂林;近代国父孙中山为了筹备北伐,曾于1921年至1922年3次驻节梧州……
   骑楼是昔日梧州商贸繁华的标志,梧州的骑楼文化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里播出,国内遐迩闻名。骑楼是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副产品,是上世纪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态,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由英国人首先建造。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筑”,多为三四层,在临街面建造桩梁承托二楼,一楼大门前留空,作人行道,供行人来往时遮阳挡雨,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风大、雨多、太阳烈,骑楼能很好地挡风避雨遮太阳,所以在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很盛行。
   梧州大规模修建骑楼源于1924年底的一场大火。清朝时期,梧州的民居主要以“竹筒屋”和仿北方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这种砖木结构的房子建造成本低,但是很容易发生火灾。1924年11月30日,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北门外珠投岭24号商铺失火,时值东北风大作,火势蔓延入城烧毁4709间商铺,烧去全市7/10主要房屋。广西省绥靖会办黄绍竑认为,这次火灾如此惨烈,除风高物燥之外,街道狭窄,施救不便也是主要原因。于是,梧州市商埠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五门和城墙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街市规格则参照广州的骑楼建筑。原来的坊式房逐渐被骑楼所取代,在河东老城区留下了连绵成片的中西文化水乳交融、荟萃中外经典设计的传奇建筑。
   梧州的骑楼建筑特别追求美感,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同时融入欧洲古建筑风格,如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拜占庭式、古罗马券廊式等。其间,饰以中国传统的花、鸟、虫、草图案和坡屋顶、重檐、斗拱、花窗、砖碉、牌坊等样式,多姿多彩,新颖别致。从骑楼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到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花窗、砖雕、牌坊、圆顶凉亭、女儿墙等体现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梧州的骑楼普遍在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二楼外墙有一铁环和水门,这是梧州水都的标志,为备栓泊船艇系缆绳用的,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过去,洪水上街时,市民继续做生意,水到二楼时,市民将船系在楼柱上的铁环上,从窗口或水门上下船进出。涨水时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居民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骑楼的出现顺应了商业的发展,使得梧州日渐繁华,骑楼街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
   梧州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城”、“中国骑楼博物城”。在骑楼博物城,随处可见墙面上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灰雕艺术。在大南路骑楼城墙上,一幅浮雕为“连年有余”,莲池下面游着两只鲤鱼;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树下有四只白鹤,其寓意为“松鹤长春”,有寓意为“平平安安”的宝瓶等等,这些灰雕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解放后,由于缺乏有效管理,骑楼下违章建筑众多,墙上电线密如蛛网,安全隐患众多,骑楼屋顶上瓦不挡雨,骑楼墙斑驳灰暗。骑楼街,坑洼不平,污水横流。2004年,梧州市拨款重修了大部分骑楼街。重新修缮的骑楼城保留了原有的古色古韵,骑楼城牌坊附近还增加了“梧州粤剧”、“一分炒两味”、“艇仔粥”、“埋街”、“两小无猜”等众多的雕塑,反应梧州的风土人情,再现了老梧州当年的岁月和生活情景。“一分二味”雕塑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沿街叫卖喉甘子、和顺榄的流动小贩,以及在一旁垂涎欲滴的小孩刻画得栩栩如生。“艇仔粥”雕塑把过去梧州水上街市的特色膳食送卖情景呈现在今人眼前,让人仿佛看到叫卖的小艇穿梭于洪水淹没的水上街市之间,把一碗碗别有风味的“艇仔粥”送到食客手中,微笑着互致问候。骑楼城牌坊附近还有士燮、“三陈”、赵光、牟子等梧州历史名人雕像。
   骑楼城的北部还有环绕着骑楼城的河东防洪堤,内墙上精心雕刻着反映梧州历史文化的长廊,长1.5公里。骑楼城内的传奇故事及梧州上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全缩影于的墙壁上,使“历史沧桑古郡风情一壁观”,更增添了梧州骑楼城的文化风韵。文化长廊有“梧州元丰钱监”的各种货币雕塑,让游人了解梧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宋代,朝廷设置铸币的机构叫钱监。当时,全国共设钱监27处,梧州的元丰监是北宋朝廷在江南设置的6个钱监之一,也是当时在广西第一个设置的钱监。梧州元丰监遗址的发现颇富戏剧性。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决定在梧州钱鉴村桂江边兴建造船厂。1965年8月,中央决定在广西梧州筹建以生产小型舰艇为主的军工厂(即六○○四工地),以支援越南北方的抗美战争,参加船厂义务劳动的梧州一中师生们发现大量炉渣、坩埚、钱币等物品。广西文物工作队立即会同梧州市文化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从而揭开这个北宋时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的梧州元丰监遗址的秘密。在挖掘中,工作人员发现铸钱的炼炉、操作坑、贮水池、小水沟及柱子洞等60多处,出土铜钱、铁器、陶瓷器等665件。其中,有崇宁通宝、圣宋元宝、崇宁重宝、政和通宝等8个年号的铜钱,以崇宁钱最多。1981年,自治区政府公布“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丰监为我国目前惟一能够挖掘出土宋代部分年号钱、有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的钱监遗址,它不仅留下保存完好的遗址和大量的遗物,还有具体的文化遗产。梧州元丰监遗址是广西唯一经考古发掘最为完整的宋代钱监遗址。从出土的钱币可以推断出,梧州元丰监是从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始铸钱的;南宋绍兴末年弃监。每年铸铜钱18万缗(每缗1000枚),产量占当时全国铸钱150万缗的12%。当时铸造钱的原料如铜、铁、锡、铅等大部分靠梧州附近的贺州等地调运。
   梧州骑楼城于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创了城区“4A”先河。也是为数不多免费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骑楼是梧州昔日辉煌繁荣的标志,犹如一部深刻记载昔日梧州风土人情的活字典,而一个“商”字始终贯穿在骑楼历史之中,其中有几处骑楼和建筑是比较著名的。
   英国领事暑旧址:这栋至今保存完好的骑楼不在现在骑楼城范围,而是位于河西的白鹤山上,当时算是城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四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附有西江通商的专条,将梧州府辟为通商口岸,作为领事官的驻扎处所。英国仅用24千铜钱的地价买下白鹤山等三个山头,又花五万元港币在白鹤山上建起领事署。1901年,领事署建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边有走廊相通,前门有7条砖柱,从大门进去有厢房、办公室、住所等,屋面为琉璃瓦,这是梧州的第一栋骑楼建筑,英国人在这栋骑楼内工作和生活了24年。到了1925年的“五卅”一周年纪念日,梧州各界举行示威游行,英国领事惊慌逃下兵舰,退回香港,以后一直不敢回来。1928年,广西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到广州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壁约翰谈判,将梧州的英领事署收回来。1930年,梧州市将白鹤山为河滨公园。
   新西旅店:建筑至今己有60多年历史,是一幢西欧式钢筋水泥七层楼房,其平面布局和立面处理均运用典型的“芝加哥学派”手法,采用三段式处理。这栋建筑建国前是梧州最高最豪华的旅店,凭窗远眺,江风扑面,两岸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为当时梧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广东及东南亚均享有盛誉。据传,民国最具传奇人物——王亚樵在此留下最后的踪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位让蒋介石闻风丧胆的暗杀大王,此人叫王亚樵,是一名职业杀手,曾行刺过汪精卫,也曾多次策划暗杀蒋介石,令蒋介石头痛不已。于是,蒋介石密令军统铲除他。但是,王亚樵十分狡猾,而且行踪飘忽不定,追杀他费了军统头目戴笠很大的劲。王亚樵在香港躲藏了一段时间后逃至广西梧州,并得到反蒋的李济深、李宗仁等人的资助。戴笠担心李宗仁、白崇禧鼓动王亚樵再次行刺蒋介石,便加快了追杀王亚樵的步伐。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王亚樵十分好色,他的踪迹最后败在情妇余婉君身上。余婉君有老公,老公被捕后,她曾经去南京探狱,被军统特务盯上,并暗中跟踪她到香港。王亚樵每月都寄生活费给她,而钱是从李济深老家梧州龙圩寄过来的。军统使用“美男计”俘虏了余婉君,余婉君带着军统特务到梧州抓王亚樵。在梧州,余婉君诱引王亚樵赴约到江边会面。而军统特务预先在约会地点埋伏,没有防备的王亚樵一露面,即被蜂拥而上的特务们乱刀砍死了。
   “日升昌”银号:座落在东中路(今梧州日报社旧址)。清光绪30年已有记载,属官银号,即私人开办、但专做官方生意的银号。“日升昌”是山西人开的银号。清朝时,交通不方便,商人来回押运金银既麻烦,又不保险。道光四年(1824),山西平遥“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把颜料行改组成经营汇兑业务的商行,取“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定名为“日升昌”,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史上崭新的一页,“日升昌票号”有“中国第一号”的美称。该建筑立面采用欧洲古典主义处理屋顶、山花、板等,同时也采用中国传统的鱼、虫、花、鸟等吉祥图案,为中西合壁巴洛克式骑楼建筑。
   均隆银号:开业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梧州第一家私营银号,开业资本为白银3万两。福隆庄银行:梧州福隆庄银行资本雄厚,在香港设有分行,与香港汇丰银行沟通,为外国货在梧州倾销服务。梧州也是广西最早使用港币(纸币)和港毫(银币)的城市,港币在梧州一直使用到1950年。天宝华商号:1854年,广东顺德人甘树棠在梧州九坊路开设天宝华商号,专营国产小百货,尤其是嫁妆饰品、玉器首饰等,品种多达700种,该店一直经营到解放后的1956年公私合营,持续102年之久,为梧州最早、最悠久的商号。

共 85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水都梧州】走进作者的文字,仿佛穿行在水都梧州骑楼的世界里,感受着这些古朴而深沉的骑楼,领略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留连忘返,又让人感慨万分。梧州,绝对可以算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这是一座内蕴丰厚而又默默沉寂的城市,透着无尽的古老神秘和历史的质感。这里的骑楼既有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建筑形式,又有岭南文化的建筑特点。这些骑楼昔日是梧州商贸繁华的标志,骑楼文化也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在这座正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依旧闪烁着古朴的韵味和日久弥坚的沧桑。那散落在街头巷尾的百年风味还依然保存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习俗,那就是梧州文化的原生态味道。梧州骑楼,承载了多少岁月的繁华和悲欢离合,又沉淀了多少沧海桑田与历史变迁?作者穿行在这些高楼林立的骑楼城,沉浸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叹的同时又有着隐隐的担心。但愿,在发展的将来,这些古老的骑楼不会受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冲击,还能保持他们原来的特质和个性。作者文笔细腻,文思敏锐,引古论今诉说着梧州骑楼的一些传奇故事和精神文化,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情况。文中眷眷的乡思,浓浓的乡恋,悠悠的乡韵,如酒,如诗,如歌。文章文笔丰厚,文质丰盈,文思饱满,并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给这些骑楼城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文化魅力。不愧是一篇佳作!倾情推荐!【山水神韵编辑:航程心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019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航程心语        2013-10-18 10:14:56
  走进作者的文字,仿佛穿行在水都梧州骑楼的世界里,感受着这些古朴而深沉的骑楼,领略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留连忘返,又让人感慨万分。梧州,绝对可以算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这是一座内蕴丰厚而又默默沉寂的城市,透着无尽的古老神秘和历史的质感。这里的骑楼既有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建筑形式,又有岭南文化的建筑特点。这些骑楼昔日是梧州商贸繁华的标志,骑楼文化也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散落在街头巷尾的百年风味还依然保存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习俗,那就是梧州文化的原生态味道。如今,在这座正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依旧闪烁着古朴的韵味和日久弥坚的沧桑。梧州骑楼,承载了多少岁月的繁华和悲欢离合,又沉淀了多少沧海桑田与历史变迁?作者穿行在这些高楼林立的骑楼城,沉浸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叹的同时又有着隐隐的担心。但愿,在发展的将来,这些古老的骑楼不会受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冲击,还能保持他们原来的特质和个性。作者文笔细腻,文思敏锐,引古论今诉说着梧州骑楼的一些传奇故事和精神文化,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情况。文章文笔丰厚,文质丰盈,文思饱满,并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给这些骑楼城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文化魅力。拜读作者的佳作,感谢赐稿山水,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