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当文化沦为笑谈(读书随笔)

精品 【流年】当文化沦为笑谈(读书随笔) ——《大雪飘过的冬》读感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1发表时间:2013-10-22 20:11:49
摘要:《大雪飘过的冬》以一个小院拆迁为事由,情节铺陈一环紧似一环,将主人公逼向绝境;《大雪飘过的冬》以常态人情事故与主人公的偏执比照,简单对复杂、粗浅对深邃,将“文化没落和毁灭”的焦虑和哀伤深植文本,构筑成一部兼融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小说作品。

《大雪飘过的冬》以一个小院拆迁为事由,情节铺陈一环紧似一环,将主人公逼向绝境;《大雪飘过的冬》以常态人情事故与主人公的偏执比照,简单对复杂、粗浅对深邃,将“文化没落和毁灭”的焦虑和哀伤深植文本,构筑成一部兼融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小说作品。
   被骂“脑袋灌铅,前八辈子吃牛筋长大的”、老婆要离婚、“艳照门”逼宫……苏和被逼在死角,孤立无援,独守小院,抱憾而死。雪太大,长生天也被迷了眼,护不住这个文化人。“我的文物我的家,我的历史我的魂!”苏和与他的小院、他的文化情结,玉殒人间。
   这是《大雪飘过的冬》说给我们的拆迁故事。拆迁在即,文化人苏和突然意识到,小院,爷爷、爸爸住过,儿女们出生在这里,小院是他家族的根,同样是这个小院,几十年前,反叛小分队住过,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是文物,应该被保护起来。
   家族的根、历史文物,两条线索交织、并行,《大雪飘过的冬》指向物质鼓胀的当下,人们对文化的态度、文化所处的境地,意浓味重。
  
   “根”这东西,在常人,越来越流于“古玩”概念,如果不具备收藏、升值意义,“根”当然是扎在越新的土壤,才越显出家族的显赫光大。在唯物者眼里,世间万物莫不能以“物化”厘清,但即使是唯物者,也总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比如“根”。
   “根”是意识的、情感的,带有非常私人化的印记,一定要把它物化定义,恐怕只有宗祠、黄陵这等“大物”才能佐证其有、其无。苏和不是名人,小院并非“故城”,所以,他说“根”,大家当笑话,听过也就过了,但偏偏他要“上窜下跳”,要“留下小院”,要“保住家族的根”,于是,小人物的悲剧难免发生。外人嘲笑也就罢了,结发妻子也不领情。跟他住小院,给他生儿育女,老婆从不抱怨,现在有过“好日子”的机会,他却故意不想给她,简直是个“浑搅搅”,老婆忍无可忍,坚决要离婚。
   作者在“根”线索上,选取“老婆”这个角色,别具说服力。苏和与老婆是相爱的,他们相扶相助、相互理解,但在小院拆迁上,夫妻反目:一个要拿补偿款,要住新房,一个要保小院,要留住家族的根;前者可见,后者无形,夫妻各守一方、相持不下,最终苏和“败下阵来”,老婆胜诉,获得小院命运的决定权。
   “根”这种文化,于国家,是民族延承、种族衍续,于家族,是深宅大院、人丁兴旺,在现代文明大背景下,比的是谁家楼房面积大、位置居中。现如今,“根”这个东西比较名贵,非名流达人“讲究”不起。
   “寻根热”很是热了一段时间,中华民族几千年寻根史更是不乏典故。可小人物苏和要保小院、“保根”,就显得中气不足。大家劝、老婆发难、开发商提高补偿额度,他还是“闹”。你不过是想以小院为要挟,多要点钱嘛!常人逻辑让苏和的“闹”无理又无耻。我这个读者也跟着着急:苏和,别再“浑搅搅”了,再“搅”下去,你文化人的崇高没了,还会被人视作一个坐地起价的钉子户。
   在想,如果作者选择名流来保小院,是不是声势上、气势上胜人一筹?但作者选择苏和,一个小人物,一个自认为是“县上少有的几个文化人”,身轻言微。但正是这以小见大,本文中的“根”才被“大写”,才更有力地调动了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根意识”,对质当下的“物质当道”。
   “根”,在物质匮乏时,脆弱、易碎,在物质丰足的,同样脆弱、易碎。文本中,“根”这条线索关乎每一个家每一个人,它的泛性,深入每一个家每一个人,从情感包抄过去,取得“文化层面”的探问和质询,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点”,把文化这个“面”铺进读者心中。
   另一条线索,相比“根”,保护文物是拿得到桌面上的,但苏和又拿不出“文物”证据。于是艰难寻证。小分队当年“抵账”给他父亲的相机、当年的报纸,不算,只有“凭私人关系”找文物站、红色文化办公室,求他们将小院定性为文物,留下来。官员们摇头。苏和和他的小院陷于绝境。
   想来官员们也没错,是文物,当然要有证据。破旧的小院无法自我证实“我是文物”。苏和还是守着小院。守得众叛亲离,自己也觉得理亏:要给文物站和红色文化办公室写“文物申请”报告呢,提笔却不知写什么。“大脑里一片模糊,回想过去,阿爸其实从没有完完整整地给他说过小院的经历,而小院那段辉煌的历史,算起来距现在已经快七十年了,他却无法从小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这确实让人沮丧。自己都说不清的事,还坚持什么?于是,在常人看来,苏和越发像“坐地起价”的钉子户。偏偏老婆也没商量余地,要起诉离婚,要取得小院产权,交由开发商拆除,搬去新房“过好日子”。
   苏和四面楚歌,焦头烂额,他只能天天以酒浇愁。愁更愁哪:我是文化人,我得对得起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得对得起我父亲,但物证在哪儿,离婚又丢了产权……
   这个冬天,雪不停地下,苏和“被眼前的雪迷离了,他感到自己被掏空了,想不出自己是从哪儿开头的,又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个境地的。”伤心绝望,苏和买了一堆吃的,与小院共存亡。“我的文物我的家,我的历史我的魂!”红艳艳的横幅,白皑皑的雪,醒目,能醒几人神?我真是心痛苏和!也开始觉得苏和过于较真了。其实,物象的东西,没必要看得那么重。小院今天不拆,早晚会拆,就算今天当文物被保护起来,哪天它自己“年龄”到了,也会寿终正寝,倒不如现在“物有所值”。精神的东西,留在心里,才是谁也拆不掉的。
   我知道我的想法小器。文化本是一种气场、气脉,如果没有物质显性表现,“文化”可能真是一股“气”,摸不着、抓不住。如果没有像“故宫”那样的建筑物做参照,说文化,可能也会像苏和为小院找物证,找来找去,把自己给找糊涂了。“原本是一个很崇高的想法,现在却成了他沉沦的借口。”
  
   这些年,精神与物质对话的作品并不少见,作者本部小说的“切口”也并不新奇,它的抓人之处,在于行文的节奏和沉郁的主旨。不急不缓,环环相扣,仿佛有什么东西附身于苏和,又由苏和附身给读者,一起买醉,一起沉沦,一起游离于物质之外,守着小院,要家族的根,要这座城市的历史。
   《大雪飘过的冬》,“雪、冬”让文本自带一股寒气,苏和之死,更令寒气生冰。
   我多少也算文化人,医药业内诸多潜规则,我能像苏和一样用生命抗争吗?对于文化,类似无形、有形的对话,发生在任何冲突处,但谁人最后不向物质和势力妥协?“人世间没有绝对,只看诱惑是不是足够大。”这样的“经典语录”,如谶语般屡屡灵验。
   跟着文字,感觉作者就像那个强拆的老板,一次次拆除苏和的希望,直到把小院和苏和统统拆除。又一个显性文化倒了!又一个文化人死了!阅读中,窗外并没有雪,但真的很冷。
   平复情绪,再回文本。
   感觉作者和苏和是一样的理想主义:以死抗争,捍卫文化。其实,我倒是认为,死,一时半会儿能震住人,但死并不能替代和改变现实,更何况,现实中,妥协案例以绝对多数压倒“以死抗争”,所以,我试着想象一下小说的结尾:苏和扛不住老婆的压力、商人的诱惑,妥协。住上新居,老婆喜孜孜地倒饬物件,他一杯杯喝闷酒,醉眼迷离;商业中心落成时,他作为当地知名文化人士,参加开业剪彩。他是摄影师,镜头锁定,恍然看见小院在地下“发声”……
   外部喧嚣与内心死寂,这样的对照更具撼动力。现实太强大,强大到可以同化每一个人,如果以死抗争的人很多,也不会是当下“唯物质论”的局面。人们以笑料调侃文化、以笑话嘲讽文化人,这才是一个时代最大的哀伤,才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没落。
   作者把这种哀伤“以小见大”,把对文化毁灭、传统断裂的焦虑、对物质所向披靡的担忧和恐惧,密植于文本,让读者有机会辨识物质与文化的分量和价值。
   为文化,为作者的忧患意识,我向作者致敬,向读者荐读《大雪飘过的冬》。
  
  
   作者:孙可歆
   作品:大雪飘过的冬(《西部作家》2013年第4期作品)

共 31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阅读《大雪飘过的冬》一文,深受震撼、触动和有所感悟,即对文中由故事撑起来的各种矛盾冲突而构筑成的一部兼融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小说作品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行云流水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思维智者的亮点、缜密的分析、厚实的文笔功力和殷实丰蕴的文学功底以及高深的鉴赏水平。读一篇文字,不仅读透作者的思想、文的主题和作品的写作艺术,更重要的是把作者自己的思想独到地融入到作品里,引领读者,如剥洋葱般,层层解剖,一览无余,无疑是这篇赏析作品的巧妙之处。作者并未通篇泛泛而谈,而是用一个个切入角度,给人小、巧、清新的感觉。作者指出,《大雪飘过的冬》的绝妙处亮点很多,譬如作者在“根”线索上,选取“老婆”这个角色,别具说服力,用一个矛盾“夫妻反目”的焦点冲突,给人震撼;又如作者用“假如我写结尾”的假设的方式,来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作品的闪光点等。文物保护在当今物流污浊唯利是图的年代显得十分尴尬,而正如文中苏和这样的普通人物一直在呐喊呵护,直到小院和苏和被拆除,直至死亡,就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一些文物部门的严重不作为和文化被铜臭味熏得面目前非的可悲境地。总之,作者这篇深入细致独到的赏析与作品《大雪飘过冬》同时生辉,并通过作者的赏析,在读者面前,彰显和延伸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强烈的带入感,引领读者最大效益地品读该文,并获得意外的收获。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作品赏析文字之一,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023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0-22 20:15:25
  这样的文字,读过,韵味无穷,让人犹如品饮一杯陈年普洱茶,久久回甘……
  
   谢谢作者赐稿流年,遥握!顺祝作者写作快乐!永远健康!
2 楼        文友:司药        2013-10-22 23:08:53
  细致、细密的评点令人感动。
   唯以文言谢。问好山地。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0-23 07:39:45
  又见司药新作,欣喜!
   晚上来认真拜读!
   问好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4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0-23 11:07:59
  “以死抗争,捍卫文化,”苏和寻根的悲惨结局,正是物质文化没落的明证。一股悲凉漫过心田。
  
   《大雪飘过的冬》在司药的解剖刀下,铺开了满纸的光鲜。
  
   山兄的按已十分到位,雁子便不再啰嗦了。
  
   崇拜司药,文思绵密、语言精巧、思想透彻。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4 楼        文友:司药        2013-10-23 22:31:16
  感谢雁子关注和赏读。问好。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10-23 20:28:4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6 楼        文友:天上雪        2013-10-24 10:14:01
  山地哥的按,越来越出色了。司药姐姐的文字功底,就是深。此文的确极有带入感,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呢。
流云本是天上雪
回复6 楼        文友:司药        2013-10-24 22:29:55
  雪儿能够“带入”,药甚欣慰。
   阅读、写字,共同文感和快乐。祝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