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流年】存在(微型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存在(微型小说) ——盼


作者:江楼望雨 举人,39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2发表时间:2013-10-23 17:37:47
摘要:阴转晴。天气预报这样说。果然,老李家里这几天阳光灿烂,老伴儿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喜笑颜开,和老李商量事也不再阴沉着个脸。

阴转晴。天气预报这样说。
   果然,老李家里这几天阳光灿烂,老伴儿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喜笑颜开,和老李商量事也不再阴沉着个脸。
   老李两口子,是那种老夫少妻类型的结合,老李比夫人大了六岁。这种类型的夫人往往恃娇受宠,丈夫凡事让她三分,更何况她正处在更年期,老李就难免每天生活在家庭的阴霾之中,处处小心翼翼,却还是常常惹发雌威。李夫人呢,不知属何种类型的体质,别的女同胞大多是四十六、七,五十露头遭遇更年期,而她却一直过了五十五,退休了,那情况才缠了上来;持续的时间又长,这不,眼看六十了,还常常给老李气受!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娇气归娇气,还是满温柔的。
   天气阴转晴往往是刮起了西北风,老李家里阴转晴却是由于“十·一”长假即将来临;难得的是,团圆月也在长假期间。已经多半年(九个月!)没见到女儿、女婿和小外孙的面了,这下好了,女儿一家可以回来了;七天长假,留他们住上3—4天,可以吧?老李夫人虽说更年脾气不大好,但还不是不通情达理,上一次“五·一”小假期,连周末加在一起才三天时间,如果回来,来回长途跋涉去两天,在家里只能住一天,不够劳累钱!老李夫人便同意了小两口的意见,让他们去小外孙的爷爷奶奶家了,那里毕竟距他们工作的地方要近一些。不过那时就说好了,“十·一”长假一定要回来。
   话说,老李和夫人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了迎接女儿一家的准备工作。最重点是吃的。
   回家第一顿是必须吃面条的,缠住来客的腿么!这面条,按说已经是家常饭,毋须费多少事,问题是女儿这一家嘴都挺叼,三个人三个口味:女婿生长在海边,喜欢海鲜卤面,女儿从小就喜欢鸡丝芸豆的,而小外孙偏偏爱喝炸酱面。那面条,当然得手擀。于是,计划购什么料,买什么菜,一样样记下来。回来的第二天晚上吃什么呢?那得是饺子。住三天以上,饺子必须是两顿,临走前的那一顿也应当是饺子。可这饺子用什么做馅?就他们那一家一人一个口味!夫妻二人研究了老半天,干脆,调上六样馅:鲜虾仁五花肉嫩韭菜三鲜算一样,牛肉芹菜算一样,再来一样茴香苗的,还有鲅鱼馅、嫩茭瓜馅、冬菇馅,三样一组,谁愿吃啥就吃啥。酒和菜呢?平时老李两口子,都是夫人负责白案,老李负责红案,这考虑菜肴的任务就落在了老李的身上。酒好说,老李还有几瓶好酒,一瓶茅台,一瓶五粮液,一瓶杏花村,还有两瓶西风。女婿再能喝大概也够了——不行的话现去买也来得及。女儿和老伴,家里有现成的野葡萄汁,原浆的。小外孙给他酸奶或者他喜欢的饮料。菜呢?老李找出了菜谱,研究了十几种,换着样做!
   策划好了就开始采购。市场、超市,夫妻二人跑了东跑西,可以存放的一样一样购置,暂时不能存放的预先看好哪里有卖。
   终于,计划得差不多了,该买的也预先买好了,时间也到了长假的前两天。
   吃过早饭,电话响了起来。老李夫人抢先一步抓起了电话。
   “姥姥!”电话那一头传来了小外孙稚气、亲昵而欢快的声音,老李夫人心花怒放:
   “哎呀!我的好外孙!你可想死姥姥了!你们后天什么时候动身啊?”
   “爸爸说,他们一大早就集合,到时候得提前起床……”
   老李夫人心里“嗵!”地响了一下,自觉有些恍惚:
   “什么什么?集什么合?”
   “去九寨沟啊!那里风景可好了……”
   老李夫人又愣了片刻:
   “你放下电话!去叫你妈妈来!”她只觉得一股燃烧的火苗带着烟,直冲头顶。
   “妈,妈!是我!哎呀,这孩子,我在刷碗,没想到他把电话给拨过去了……”是女儿的声音。
   “甭废话!你给我说请楚,怎么回事?不是说好来家吗?那里来的九寨沟?!”
   “妈,妈,您别生气。是这样,他爸爸单位老总发了善心,要组织员工出去旅游,可以带家属,还给家属报销80%的……我们考虑,小孩子明年就上小学了,上了小学就有了学习压力,所以……”
   女儿的话还没说完,做妈妈的就把电话摔到了桌子上,转身去了卧室,门一带:
   “哐!”
   老李拿起了电话。
   “坏了!妈妈生气了……”声音很小,也仿佛很远。显然是对方小两口的对话。
   “喂!……喂!”
   老李呼叫。
   “爸爸,是我。”
   女婿的声音。
   女婿重复了一遍妻子刚才对妈妈说的意思,接着又说:
   “爸爸!您叫妈妈别生气,我们知道你们一定在等,在盼,可这机会太难得了。回来后,我们请假回去看望你们。”
   电话的那一头毕竟是女婿,老李不能说什么别的,便叮咛了几句路上注意安全,不要太累,等等。
   来到卧室,只见夫人斜着,侧身,横卧在床上,一片抓过来的枕巾连头带脸蒙着。只好赔着小心劝说:
   “不回来就不回来吧,还用得着生这大气吗?他们不回来咱也出去玩。去近处,野生动物园,水族馆,你不是一直想看……”
   “别说了别说了!别说了!……我叫你别说了!!!”
   老李只好乖乖地闭嘴,讪讪地,仿佛自己犯了错。

共 19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陈红的“常回家看看”,唱尽了空巢老人的心声。小小说“盼”便是这样一首别有趣味的盼归曲。老李夫妇盼长假,盼的是阖家团圆。因为女儿一家即将回家。于是,更年期的老伴不“更”了,日日喜笑颜开,与老李谋划着采买物资,忙里忙外。万事俱备,只欠归省了……但外孙一个告密电话,就粉碎了老李两口子的团圆梦。原来,女婿单位有福利,一家三口改变初衷,计划去九寨沟旅游了。老伴七窍生烟,又“更”开了。故事在老李温言抚慰下,戛然而止……一个出尔反尔的探亲故事,在江楼望雨老师笔下,却波澜生惊,令人唏嘘。精巧的文脉,老道的笔致,情感的开合,无不恰到好处。虽事出有因,却有一抹淡淡的忧伤,盈上心头。儿女们有了自己的生活,老人该如何安排生活并合理安放思亲情感,才能葆有生气和乐趣?言在意外,姜是老的辣啊!江楼老师的小故事,有张力,有内涵,启人深思。倾情推荐!【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0-23 17:43:01
  品读江楼老师的文,思潮起伏。
   我们为人儿女者,又该如何孝顺老人呢?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3 19:15:58
  大雁,谢谢您的美评,有了这个按评,我知足了;管他精不精去!
   这篇文字,有朋友先看了,他说,不如去掉开头的交代,直接切入故事,那样更符合小小说的写法。可我考虑的是,开头的两节主要是想交代老李的家庭背景,最主要的是老李夫人的更年期。您想啊,处在更年期的母亲,遇到这种情况,那失落的反应岂不更强烈!开篇不是不可以直入事件,上来就写老两口为迎接孩子归来,忙忙活活做期前准备,急切盼望;但那样的话,后来女儿一家改变计划,做母亲的尽管失落,却不会强烈到那程度。夫人更年期,情绪大起大落,可以想见,老李的日子,此后会是什么样子;阴霾天气不知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还有,一般妇女的更年期在45、6岁,特殊体质可延到55岁,假如老李夫人50岁以前结束了更年期,那她的外孙就不可能那样大了。女儿总不会抱着孩子出去旅游,这篇小故事也就没有了。我还曾设想过让老李的女儿刚结婚没几年,把那个小外孙去掉,那样开篇就可以切入主题,但作为有了点年纪的妇女,想外孙的心似乎要比想女儿心更切,所以便不得不多了些笔墨。见仁见智,我还是这样写了。嘻嘻!
2 楼        文友:天上雪        2013-10-23 19:01:53
  此文读完心里还真不是滋味,想着在家的两位老人,日盼夜盼,就盼着孩子们能回来聚聚,老李夫人虽然更年期了,却依然费尽心思做好吃的等儿孙们回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到全中国,多少空巢老人,日夜与寂寞孤独为伴,小一辈们却常常忽略父辈们的感受。中国人本以孝为先,出来城市打拼后,不知是现实太残酷冷淡了亲情还是现今小一辈都太自私,现在的小辈总是以忙或者其他的理由,把孤独无情地抛给了父母,江楼老师此文,读来着实令人心酸。好文,前后极大的落差让人酸从心头起,百感交集!
流云本是天上雪
回复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3 19:21:49
  雪版,谢谢您的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呐,我年轻的时候体会没这深刻!(注意,这里写的不是我自己,我没女儿。嘿嘿!)
3 楼        文友:晓文        2013-10-23 19:55:13
  看了江楼老师的文章,我想起乡下86岁的姥姥,姥姥75岁之前从未过过生日,她一生温善,不想给儿女添麻烦,生日对她来说和一年中其它364个日子没什么区别。也许是年纪大了,姥姥开始盼望节假日,节日里,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重孙子孙女都可以回家看她陪她,这些年她每个月都在盼望着假日,只为了更多的时间相依相伴,就连自己的生日她都提前一个月开始盼望。文中老李夫妇盼来了十一长假,盼来了女儿女婿小外孙回家的喜讯,准备了很多了东西,还有满腔欣喜。没想到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去旅游了,回家探亲的计划泡汤,两个老人家的失落可想而知。女儿女婿也没错,出游机会难得,不愿意舍弃。父母更没错,不求儿女为家做东做西,只盼常常相伴。这种纠结很现实的存在。江楼老师的文章收放自如,晓文拜读并学习!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4 19:43:32
  文字本身不怎么样,但其中反映的问题值得重视;老李和夫人的心情我理解。谢谢您!
回复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4 19:44:26
  常回去看看姥姥。
4 楼        文友:风逝        2013-10-23 21:00:29
  老李夫妻研究女儿一家归来的菜谱的那段文字读出了满腹的酸涩,可怜天下父母!但是,儿女们毕竟也有自己的生活,如何将老人思念儿女、儿女忙碌自己的生活的矛盾化解,先生的文提的话题较贴近现实,很值得探究。特别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将来,儿女在哪儿过年也将是件令人头疼的事。
   先生呢,果然如雁子所言,是老姜,我正在怀疑那个老李夫人更年期延迟的问题,看到您的构思方知,原来诀窍在那儿啊——为了生个会告密的的小外孙。哈哈。
   不过,即使不是更年期,急切盼望回家、以为孩子一定会回又做了那样大量的准备,失落也会很大的。
   至于老李的日子嘛,先生不必担心,他也会更年的,与夫人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好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4 19:49:23
  风逝老师,白驹过隙,时光如水,您有女儿,到那一天,嘿嘿!——想着我这篇不成器的小文。
5 楼        文友:孤独舞者        2013-10-23 21:04:36
  可怜天下父母亲,父母所祈盼的,无非是儿女能常回家看看,能多陪陪他们。所以,做儿女的我们,少些应酬,少些旅游,尽量抽空多回家陪陪他们吧。
   江楼老师,很有深意的一篇文章,发人深思!
回复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4 19:53:09
  这是个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老年人、年轻人,都在矛盾的漩涡中。
6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0-24 09:00:14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盼儿归,天下如此啊!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做儿女的如果平时常回家,也就不会出现这一幕了。平时不回家,等放假了才去,这回有让老人空等,就出现文中的一幕了!
  
   所以,常回家看看父母,才是正理!
   一篇好文章!
回复6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4 20:03:44
  常回家看看,这个“常”字不但得有心,也得有条件!矛盾常在。
7 楼        文友:泪珠魚儿        2013-10-24 11:23:41
  年龄层次不同,读此文的感受也就不同。
   常回家看看,则是每个人应该要做的。大人回家看留守小孩,儿孙回家看父母,天经地义。
回复7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3-10-24 20:04:54
  是的,鱼儿看得更全面。
8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0-24 22:08:42
  话说,拜读江楼老师小小说,看了一遍,又返回去细细揣摩了一通,自觉明白了老师的文脉和深意,方才郑重地写按。
   谢谢江楼老师的谬赞。
   雁子不才,没能更好地领会和挖掘出江楼老师作文的情技哈。
   在雁子心里,江楼老师的“盼”就是名副其实的精品。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