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迷惘的青春期

编辑推荐 迷惘的青春期


作者:月笼南窗 童生,93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9发表时间:2013-10-24 21:45:56
摘要:封闭的年代 不该发生的事

我读初中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可不像现在这么累,读书目标也不怎么明确,只是为了学点文化,与前途无关,我们不知道继续读下去有什么好处,因为考大学太难。半途而废也没人阻拦,继续读家里也不反对,反正学杂费只有几块钱。成绩好的看不到光明,差的就干脆趁早回家干农活。
   那时的风气远不如后来开放。比方说男女生之间从不交流,倒是经常吵架,不仅本班上的男女相互不理睬,就是同村的男女都不怎么说话。我们从家到学校有六七公里路程要走。我们村里有十几个学生,却分成了两班:男一班女一班。那时我们还要带米交到食堂换成饭票,在食堂吃午饭。我们宁愿一次少带一点,也不会女生求助男生帮忙。那时相对来说,女生比男生还要娇贵一点,女生读书就是读书。而可怜的男生,每天上学要扛一把锄头或带一把镰刀,早上在路上藏好,放学回家他们得匆匆上前,拿出工具去挖一块地或是割一捆草带回家。而女生却是春天在路上寻找野草莓,摘桑葚,秋天将成熟的毛栗摘来,用脚踏出来边走边吃。有时候,我将吃不完的桑葚和野草莓带回家给弟弟吃,大人还表扬我晓得心疼弟弟呢!其实男生早就回家干了一番活,比我的贡献大多了。
   在班上也是这样,男女生用吵架代替了交流。我们那个学校不大,从初一到初三开始有二百人,后来许多人中途辍学,三个班只有百把多人。由于小学不讲究入学年龄,成绩不好又要留级,所以一个班的人岁数参差不齐,有的读初一比初三的还大。我们认识初二和初三的女生,和她们交流,却不与本班的男生交流,男生也是这样。开始都是男生和男生坐,女生同女生坐。那也相安无事,只是上课好说话。后来换成男女同桌,老师的粉笔头被全班人拿完了——在桌上画分界线。如果超出了分界线,对方就是狠狠的一拳头。当然吃亏的是女生,女生打男生男生不觉得疼,挨男生一下就疼了。
   我们开始是女生和女生同桌,后排是两个男生同桌。后面的人不许前面的人用后背靠着自己的桌子。我们不小心靠了,后面人就挥拳打我们;我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前面的男生靠了我们的桌子,我们用墨水在桌沿涂一道黑的,让他们靠去。有时把圆规的针抽出来,放在桌沿上。有一次,后面的男生一本字典掉在地上,我和同桌捡了起来。知道是他的,我们还火速赶到老师办公室上交了,等男生去向老师要,老师怕他冒领,盘问了半天才还他。虽然男生会打人,吵起架来还是我们厉害。记得我们学了鲁迅的《故乡》之后,我们把圆规扎在男生桌上:“这是你妈妈的脚。”因为鲁迅说没穿裙子的豆腐西施的脚就像张开的圆规。
   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同学一场,到后来毕业了,竟然还有同过班的人都不怎么认识。倒是吵过架的印象深刻。我们那个班上的男女同学后来没有一对配成双。
   就是因为这样的成长氛围,要是有男生给女生写信,那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当时看来,后果比现在中学生生小孩更严重。我们读初二时,初三的同学就因为这个还闹出了人命。
   初三有个叫陈江的男生,学习成绩还好,人缘却坏。不是他不团结同学,而是同学不喜欢他。他真会拍马溜须!我们的校长身兼数职,既是校长又是初二班的数学老师,还是初三的物理老师,那是个农村中学,严重缺乏人才,老师都是临时代课的,走马灯似的换。可能是陈江的物理还好吧!老师挺喜欢他的,他每天等老师下课了,就抢着帮老师拿教具往办公室送。校长给我们上完课,他也守在门口拿教具,久而久之,就像校长的影子似的,跟着校长到办公室,校长批改作业时,他在一边帮他翻开,然后把要订正的放在一起。据说他每天上学路过校长家,还要进去一下,牵着校长的小儿子到学校来。校长的老婆管食堂,中午他也屁颠屁颠地跑去帮忙收找饭票。后来还认校长做了干爹,其实校长那时才三十多岁,以年龄根本做不了他的父亲。其实我们校长挺好的,我们那个初中,来自四五个自然村,一百多号人,他都叫得出名字,知道家在哪里。对每个人都关心。陈江的作为,不仅是初三班,连我们听说了也鄙视他,那时虽然贫穷落后,但我们的思想境界挺高的,看不起献媚的小人,很鄙视这种长大了也是个“在宋为秦桧,在明为严嵩”的家伙。
   当时初三班有个叫王玉龙的男生,长得又高又细,白白净净的,一说话脸就红了,像个女孩似的。他最大的特点是敢找我们女生说话,并且是初二班的。他们班男生一见他和我们小女生说话就起哄,吓得我们也不敢理他了。
   那年茶季,我们放了茶假,初三班因为要中考没放假。有天我带弟弟到乡供销社买糖,准备从学校那里抄小道走过去。在路上,我们村里的老李头正好从乡里回来,叫我别从那条路走,因为学校里有个学生杀了人,公安局把路封了,走不过去。我和弟弟听了又好奇又惊讶,不顾劝阻,一直向学校跑去。在学校通往乡政府的途中,果然封了路,许多警察在路边的河里打捞,我们爬上路边的田埂,看见警察从河里捞起一把菜刀。再往前走,看见路边有个尸棚。棚里睡着的人用布盖起来了,我们的校长和一对夫妇哭成一团。经打听才知道,死去的是陈江,而杀他的却是王玉龙。
   开学后,我才慢慢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王玉龙偷偷喜欢了他们班上的女生朱晓云,朱晓云是我们村的。当时,朱晓云是物理课代表,王玉龙也是个傻子,他写了一封信想交给朱晓云,又不敢当面交,就把信夹在作业本里交了。他是落花有意,人家可是流水无情呢!朱晓云像往常一样将作业本交到校长那里。校长在批改作业时看见了那封信。帮他翻作业本的陈江也看到了。校长再三叮嘱:千万不要说出去!陈江也答应了。可回过头来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上的男生,他这样做是为了表现自己天天在校长身边所得到的荣耀和特权。一时全班男生都知道王玉龙不要脸!这么一点大就想老婆了!后来越传越离谱,说他和朱晓云已经在谈恋爱了。要知道,那是在八十年代初,电影里的接吻镜头都要删掉的年代!男女生说话都犯忌,还写信?记得那时学校图书馆有一本《青春之歌》,许多人都说这本书不能看,里面的林道静谈了好几次恋爱。在当时,王玉龙成了坏学生的代表。不过老师校长都没把他怎么样,校长还替他瞒着呢!我们初二班也是事后才知道。
   王玉龙知道是陈江在散布他的“丑事”,他并没生气,还是和陈江像以往那样一道上学同来,放学同回,他们离学校比我们近好几里路。
   有天放学时,王玉龙邀请陈江吃晚饭后,在岔路口等他,然后陪他去校长家交份材料。陈江答应了,晚饭后如约而来。他们说笑着向校长家走去。路上有一段是无人区,到了那里,王玉龙拿出菜刀对着陈江的头砍了下去,陈江本能地用手去护头,王玉龙疯狂地对着他砍,把手指都剁断了。最后在陈江头上身上连砍二十多刀,刀口都卷了,才将陈江杀死。
   王玉龙杀死陈江后,连夜逃跑到千里之外的亲戚家。随后警察就找了去,将他抓捕归案,最后由于他不满十八岁被判了无期徒刑。
   而陈江的家人得知王玉龙是凶手后,就把陈江的尸体搬到王家大闹了一场,把他家弄得一塌糊涂,连床上被子都撕毁了,最后还是公安局来处理的。王家好几年都处在极端贫困中,王玉龙的弟弟还在读小学,不久都辍学了。
   朱晓云其实真是无辜,她都不知道王玉龙对她有意,她是复读生,之前并不认识王玉龙。事情发生后,公安局找了她很多次,一个乡下小女孩哪见过这阵势?那时我们村里的女生有的毕业,有的辍学,就只有我和朱晓云,她在路上和我说起此事,委屈得哭了好几次。她中考都没考好,到邻乡一所高中就读。但学校里的同学知道这件事之后,老是在她背后指指点点:“就是为了这个女生!”后来演变成三角恋杀人案了,让人百口莫辩。朱晓云受不了,读了一学期就辍学回家。
   我们学生从内心来说更同情王玉龙,本来就讨厌陈江,都觉得他该死。
   那次事件影响很大,我们那个学校本来就是个村办中学,身份低贱,教师只有几个正规的,其他都是代课的,特别是英语老师严重缺乏,我们的英语简直就没学。出了这件事之后一年,我们刚毕业,学校就和乡办的合并了。我的母校就是这样消失的。
   大约是2004年,我从南京坐车回家,车上卖票的竟然是王玉龙家亲戚。我算算都过去二十年了,不知王玉龙怎么样了?他亲戚说,王玉龙本来是无期徒刑,后来表现好,改成二十年,又减了两年。早就出来了,他在监狱里学的是水电工,如今在外面打工挺赚钱的,有老婆孩子了。只是不敢回自己的老家,怕陈江家人受刺激。
   那时候,为这点小事杀了人,不但三个当事人生活受影响,连累得我们那一带的孩子很多都没读初中,因为学校撤了,到乡办中学太远。而如今初中生怀孕都不奇怪了,真是时代造的孽呀!

共 34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幕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校园悲剧,看得人心惊肉跳。由于时代的原因,思想的禁固与狭隘,行为的约束,以及人为的偏见,都是发生悲剧的诱因。作者将这一真实的案例详细道来,对比当今校风校纪,为当年发生这样的悲剧而不值。文字叙述流畅,给人感思!【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10-24 21:47:07
  一篇给人思索的文字,两个令人心痛的孩子。如在当今,这还算个事儿吗?可惜!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