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派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墨派】风花雪月中的女诗人四:董小宛(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墨派】风花雪月中的女诗人四:董小宛(杂文随笔)


作者:东方叔 童生,5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50发表时间:2013-10-25 20:20:47
摘要:明末官妓董小宛,历尽坎坷,饱尝艰辛,终与复社名士冒辟疆结为连莲。夫唱妇随,蜜月短暂。战火弥漫,风雨飘摇,数度救夫婿于病危之中,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

上一篇说马守真,虽是在明末,尚未有兵荒马乱。董小宛的时代,比马守真稍后,却是马蹄声声、烟霾重重,令一个风尘女子更加崎岖坎坷、扑朔迷离。
  
   据比较可靠的史料,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金陵人。据说她母亲仰慕李白,寄希望于女儿的诗才,所以如此取名字。董小宛不负父母之望,果然“天资巧慧”,稍长便精通诗书,擅长曲艺。可惜家道中衰,父亲生意失败。十五岁的董小宛为还父债而入了乐门。
  
   风尘女子的家境不幸大都有些类似,然而入籍后的遭遇却又各有各的不同。董小宛来到秦淮河畔,她的天生丽质、卓越才艺立刻受到达官贵人、骚人墨客的青睐。明清之际昆曲流行,官妓们侍宴都要一展歌喉。董小宛自小习艺,演技出众。据晚明文人张岱的记载,崇祯十年,隆平侯张拱薇召秦淮歌妓顾横波、董小宛、李湘真、杨能等陪侍客人,歌妓们“以串戏为韵事,性命以之”,演绎了一部《西楼记》。 (《陶庵梦忆》)。“性命以之”四字,写尽了董小宛们的辛酸。须知当时东北的满清,西北的李闯,已是风声鹤唳、四面楚歌,这边厢却还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董小宛是个有骨气的女子,内心充满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她有一首《绿窗偶成》的诗,可以看做是这个时期的心情写照: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春愁之外又透着些许春思。确实,像她这样的花季,怀春也很正常。只是身落风尘,不敢心存奢望。当然,官妓也不是不可以从良,只是这须有不菲的资财或者有实力的后台。像董小宛这样的色艺俱佳者,更是非有合适的郎君而不轻易许人。不过,随着秦淮佳丽陆续有人脱离乐籍嫁入名门,如李香君适侯方域,柳如是从钱谦益,顾横波嫁龚鼎孽,董小宛的去从自然日渐令人瞩目,她自己也不能不一再留意身边的过客。
  
   终于,似乎有一个白马王子出现。此人是明末复社的骨干冒襄,字辟疆。冒辟疆雅好昆曲,素闻董小宛之名,在好友方以智、侯方域的引荐之下,崇祯十二年八月专程来访小宛,不料小宛正好去了姑苏。九月再访,小宛刚游太湖回,两人匆匆一见而别。董小宛如惊鸿一瞥,冒辟疆似游龙一现。这一年,董小宛十六岁,冒辟疆二十九岁。此后近三年,彼此竟未再一遇。
  
   虽说缘分前定,但倘不是董小宛的执着,此段情缘也就错过了。冒辟疆热衷于功名,三年中辗转奔走于科场,小宛的倩影只是留在心间,无暇作深入之想。间或也时而探访,总是错过时机。然而小宛这边,却是一见之下,倾心之余,很有委身之遐想。说是遐想,是因为她毕竟还不知冒辟疆的态度如何。不过她却鬼使神差地心中只有他。这样,她的烦恼自然不少。为逃避那些歌台舞榭的应酬,董小宛独上黄山,观苍松、瞻云海、濯清泉,一洗人间风尘,并写下一首《黄山作》:
  
   “独坐枫林下,云峰映落晖。松径丹霞染,幽壑白云归。”
  
   很有一股飘逸不群的气势。无怪乎当时的诗坛巨子吴伟业对她的黄山归来啧啧称奇,写诗称赞道:“细毂春郊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 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题董白小像》,黄海此处即指黄山)
  
   董小宛这种个性的升华,应该说是与遇见冒辟疆,认同他的复社政治态度有关。她在黄山用清溪白云洗涤铅华,似乎是对明末阉党的示威,是与心中人的一种精神契约。
  
   然而毕竟还是要回到人间,回到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尽管董小宛的心早已不在这里,但是她的身还得羁绊在这里。
  
   这三年之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令董小宛身心交瘁:一是坊间盛传秦淮姊妹陈圆圆被豪门强买去,皇亲国戚正四处搜访美人,这令董小宛日夜胆战心惊;二是母亲离世让她极度伤感,奔丧回家大病一场。这时已是崇祯十五年的仲春,也是冒、董两人有缘再会:冒辟疆再度路过苏州来访,董小宛强支起病身接待。三年的等待使她不再犹豫,爱情的力量似乎让她一夜康复。别离时董小宛竟然一路送冒辟疆从姑苏半塘至镇江金山,历经二十七日不忍离去,并作出“委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的爱情誓愿。冒辟疆左右为难,最后许下待科考之后从长计议的诺言,小宛才依依不舍,掩面痛哭失声而别。
  
   冒辟疆的诺言并非一定是缓兵之计,要接受董小宛,即使他做好了思想准备,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要解决。但他此后的态度实在有些拖延。董小宛接二连三地催促,先是请父亲上门探音信,后又亲自到金陵找他。冒辟疆或是以科考功名未定推脱,或是以父亲安危未卜踌躇。尽管友朋竭力促其成,但肝心问题——董小宛的脱籍资金则都无能为力。后来还是当时有实力的诗坛盟主钱谦益解囊相助,终于让冒辟疆摆脱了窘境,使董小宛如愿以偿。
  
   虽然,董小宛名分为妾,冒辟疆另有正室,他和她那个时代,这似乎天经地义。所以我们读到小宛初婚不久写的诗,并无怨言,反见喜悦:
  
   “一从复社喜知名,梦绕肠回欲识荆。花前醉晤盟连理,劫后余生了夙因。”(《洞房花烛夜和冒辟疆》)
  
   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只是此时烽烟四起,战火相伴新婚日月。刚开始两人还有心写写诗,编编书。看这两首咏菊诗:
  
   “玉手移栽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冒辟疆《咏菊》)
  
   “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董小宛《和冒辟疆咏菊》)
  
   夫唱妇随,不亦乐乎!冒辟疆一直有志整理古诗,董小宛便助他编四唐诗。友人说他俩是“闭门夫婿兼师友,深翠堂中仔细商”,真实地描摹出一幅恩爱情景。然而甜蜜岁月好景不长。本不遥远的战火,终于燃到长江两岸。崇祯十七年,也即1644年三月,冒辟疆举家出逃,董小宛一路相从,“婴忧浙水滨,遘患长江路。输力竭忠贞,陨身委朝露”(颜光祚《董如君诗》)一路上尝尽艰辛。未几,冒辟疆又大病数月,寒热相攻,疟疾反复发作,全赖董小宛悉心照料,小宛“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冒辟疆《影梅庵忆语》)。此后数年,冒辟疆几次病重,得以痊愈,董小宛之力也。这是他在回忆录中一再提及的。
  
   在兵荒马乱、惊魂不定的岁月中,董小宛竭尽了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德才,也给自己虚弱的身体落下了隐患。顺治七年,小宛肺疾病发,辗转反侧,拖延至第二年的正月,终告不治。年仅二十七。冒辟疆的痛苦悲伤可以想知,他深知,他的第二次生命是董小宛给的: “余五年危疾者三,而所逢者皆死疾,惟余以不死待之,微姬力, 恐未必能坚以不死也……子之救我,剜心割肺” 。( 冒辟疆《亡妾董小宛哀辞》)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的,就是董小宛的传说。明末清初,战乱不断,很多人物被炮火掩盖了真相。其实董小宛一生的轨迹是很清晰的,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交待得很明白。之所以还有那些董小宛、顺治帝的浪漫故事,只是民间的好意或者是多事者的搅局,一笑置之可也。
  
   颇有女诗人气质的董小宛,留下的诗却很少。她本该才华风发之年,却流于兵荒马乱;稍稍安定,又为夫婿整理唐诗,鞠躬尽瘁。冒辟疆在耄耋之年仍念念不忘董小宛,写下过一首小诗寄托他魂牵梦萦的哀思:
  
   “冰丝新扬藕罗裳,一曲开筵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
  
  
  
  

共 28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秦淮八艳之董小宛,一个满腹诗情的女子,一个清丽雅致的女子,一个在战乱中也能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女子,一个留下许许多多传说的女子。几百年来,她在不经意间,拨动过多少才子的心。今天,随着大叔优美的文笔,又一次重温了她那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其实,我不认为董小宛是个悲剧似的人物,能与自己真正所爱的人相伴,与他一同静坐香阁,一同看花赏月,为他做好吃的,照顾他的病体,那是一种很真实的幸福。在最美的年华离去,是把美丽定格,让美丽成为一种永恒,让爱人在耄耋之年还念念不忘她,这种幸福世间又有几个女人能拥有呢?喜欢大叔这种从容舒缓的语调,有如在品一杯香茗。【编辑:千阳初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阳初识        2013-10-25 20:24:03
  大叔这篇是咱墨派在江山发表的第一篇,祝贺一下!
2 楼        文友:李笑堂        2013-10-25 20:29:51
  欣赏大叔的文笔,支持墨派,更上一城楼!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