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香】青青庭院(外一篇)(散文)

精品 【墨香】青青庭院(外一篇)(散文)


作者:尔雅的秋风 布衣,39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2发表时间:2013-10-26 15:43:59
摘要:青青庭院,亲情浓浓。庭院因亲情而被赋予灵性,庭院是贴近亲情、回归自然的精神“百花园”,多少年来,庭院的绿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青青的庭院令我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无论是院内锅屋前的那两株童年栽下的水杉,还是满院郁郁葱葱的花草,都被浓浓的亲情环绕着,想着想着,又将思绪带到了童年。

端午时节,恰逢假期,夏天悄然而至,虽然天气有些炎热,但是仍阻挡不了回老家的脚步,想必家里的农活已经到了收获的繁忙季节了。
   季节是常驻我家的,夏天显然比我更先一步踏进了我的庭院,满院春色,鸟语花香……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不免让我想起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那首著名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院子里养了不少的果树和花儿,季节一到,油亮深浓,错落有致,满目青青,一片诗意盎然。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份悠然,便匆匆和父母到田地里去劳作了。
   田地是农村的舞台,各家各户都铆足了劲在地里作文章,尤其是年轻人。父母仍然保持着这份辛勤,不愿放弃这份耕耘,只是岁月不饶人,六十多岁的父母显然已经老了。
   瞧去,那成片的大蒜已经被父母绑扎结实,需要将他们运输回家。我和父母将成把的大蒜装载在独轮车上,用绳子将他们勒紧,我便用力地将装满大蒜的独轮车沿地梗推出田地,再将大蒜重新装到电动三轮车上运输回家,大蒜一排排整齐地垒在家门口的大路旁边,与全村各家各户的大蒜一样成了一座座蒜城,这一道道鲜明特色的风景,也是我儿时极美的记忆。
   当我每次从地里吃力地向地头推着单轮车前行时,总能体会到汗流浃背的那份感觉,但是,我的心却是清凉的,脚步更是稳健的。我想这就是百姓的本色,这就是生活的本色,正是因为这份本色,让我更加尊重农民的辛勤,更加理解父母的伟大,更加珍惜生活的可贵,更加珍爱亲情的交流。
   闲暇时分,站立在院子里,深深的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顿时精神气爽,满目的绿色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优美,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即使正屋前面,也有栽植的银杏树、杏树,小院被绿簇拥着,自然也能感受到青砖红瓦的色彩。大黄杏、青葡萄已经挂满枝头,银杏、桂花有风吹过枝头摇曳,各种花儿也是争奇斗艳,红太阳花儿在墙头上开的正欢,不时有几只麻雀落在银杏枝头或房顶上,叽叽喳喳地演奏着夏日的清凉和空旷。20多年前,锅屋南头用22层砖头单层横着垒立的烟筒虽经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堪比庭院里的比萨斜塔,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母亲蹲在院子里的压水井前洗衣服,女儿在院子里的树下欢快的跳舞,母亲喂养的小鸡正在鸡窝里吃草,与这庭院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优美画卷。天空有白云飘过,天气自然清爽了许多。
   时间总是迈着细碎的步子在悄然前行,虽然平日和庭院并不遥远,时常亲近,但是我的心怀却愈加生出对院落的流连。思绪再次被这方庭院牵引,我的童年记忆碎片便象幻灯片般在记忆的屏幕上被放大、延伸、浓缩或过滤。
   院内院外,都是一片可爱的景象,我便迫不及待的用手机拍下一张张照片,用瞬间的定格来刻画生活的可贵、庭院的悠然、父亲的心境、亲情的甜美。
   我的脚步很轻,慢慢的向小院的南墙根移动,那里有一颗枝叶茂盛的无花果,我便迫不及待的向那走去,一不小心,被一颗铁钉穿透了鞋子扎破了脚底,虽然有些疼痛,但是并没让我放慢前进的脚步,用手机拍下那片片绿叶,人生路上欣赏风景,何尝不会遇到脚下的泥泞。
   大门口右侧是一小片的花儿,左侧是一小片菜地,最有意思是父亲移植的银银菜。小时候,把嫩茎叶用沸水焯后沥干水,凉拌、炒菜、蒸菜皆可,现在已经成为酒店里的一道特色菜品了,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用它做咸稀饭,清新可口,那味道现在想来都是一个美,不失为儿时的一道硬菜,自然现在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感觉到特别的亲切。父亲将银银菜栽植在了家门口,想必是寄托着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细腻。
   庭院的西面是村里的一条南北大街,西墙之外与大路之间有一片五六平方的小菜地,种植的西红柿、黄瓜都已经进入了成长期。墙西有颗芙蓉树长的正艳,花儿已经展露枝头,还有一颗银杏树也很俊俏,枝繁叶茂,造型别致,甚是喜人。
   青青庭院,亲情浓浓。庭院因亲情而被赋予灵性,庭院是贴近亲情、回归自然的精神“百花园”,多少年来,庭院的绿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青青的庭院令我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无论是院内锅屋前的那两株童年栽下的水杉,还是满院郁郁葱葱的花草,都被浓浓的亲情环绕着,想着想着,又将思绪带到了童年。
   我想,亲情就如同这院落流淌着的爱与美,不需要用太多的文字来表达,宛若开放心底里的一朵朵小花,微风轻拂,便生出一片涟漪。庭院深深,好似搭建起一个小小的精神驿站,思绪掠过,充满启迪与抚慰。青青庭院,无论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那年,要饭的二大爷》
   冬日午后,农村老家的天气很冷。雪后的村子,显得格外寂静,树枝上雪水交融而形成的冰凌十分耀眼,宛若晶莹剔透的果实结在树梢。经过冷风的洗礼,小巷中的雪地更加厚实,脚踩在上面,发出吱吱的声音,似乎更为今年的冬天增添了一丝凉意。村东头的那座老房子依然在,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些起伏美妙的韵味,只是少了冬日的热闹。我站在寒风中,来不及裹紧衣服,便想起了二大爷。
   二大爷已经离开苍山老家有些年头了,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二大爷一直没有回来,杳无音信。但是,我一直在期待他的出现,想他再送我一块豆饼子,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久远的豆饼子里还透着一股香甜。
   二大爷的小名我并不知道,也没有问过,一般只需要记住长辈的大名就行了。二大爷的学名叫王宗起,那时,二大爷有五十多岁,其貌不扬,脸象从炭堆里钻出来的一样,圆圆的脸庞,黄里透黑,唯一提神的是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或许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原因,他明显比同龄人要苍老一些,但是仍不失慈祥和善良。二大爷和我是同村同姓,虽然没有直系血缘关系,因为同住在一个巷子里,往日也便多了几分走动。
   打我记事起,二大爷总是独来独往,已经不再单独忙于耕种,敬老院是留不住他的,有时候他会出门多日才回村一趟,起初,我并不在意他的动向,时间久了,也便知道他要饭去了。二大爷原来是有家庭的,也娶过媳妇,因为结婚时媳妇的娘家实在太穷,没有陪送起被子,结婚第二天二大爷埋怨了媳妇一顿,媳妇就生气回了娘家,二大爷的脾气比较倔强,没有去请,媳妇就再也没回来。
   在村里有些大人眼里,二大爷是一个笑话,是一个例外,但是在孩子里眼里,他却是一个慈善的、可亲的老人。二大爷喜欢孩子,他从不欺负孩子,经常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儿,尤其会给小孩子讲故事,讲外面的世界,讲社会的变化,那是孩子们从没有见过的世界,很新鲜、很新奇、很期盼。我是受益较多的,因为,在我眼里他是长辈,二大爷的称号一直叫的很响,那份尊重他很受用,黝黑的脸上,胡子拉茬,但也遮不住那份开心。
   二大爷爱帮助别人,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物品,谁家有困难,他总是乐于帮助。他会给孩子讲自己要饭途中送东西给贫困路人的故事,送的东西无非是他要来的“食物”,他教育大家要做好人,做善事。二大爷并不傻,他说快板似的说唱把式,一套一套的,见多识广,像一个文化人。二大爷很爱干净,身上总爱带着一块软布,记忆中最多的就是他常随身携带几块“豆饼子”,每次都是用软布包着,打开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损坏了似的,送给我时,物品总是干净、完整的。当我接过那期盼的“豆饼子”,要先放在嘴里滋润一会,因为压实的原因,“豆饼子”是很坚硬的,必须用唾液滋润一会才能咬动。现在想来,那豆饼子原来是农村人家用来喂动物的,只是穷人家没有太多农作物作食品,便将干净的豆饼子制作成了食物,这也就成为了二大爷要来的口粮,更是成为了送给我的“礼物”。
   我的父母尊称二大爷为二哥,也便有了一份亲情,受父母的邀请,二大爷有时就会到我们家吃饭。闲谈举止中,丝毫看出他是一个要饭的人,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干净,胡子虽然浓密,但是整齐。
   二大爷平时是住在他哥哥家的。大大爷叫王宗喜,曾是游击队队员,解放后回村务农,只是村里的普通百姓,家境也并不富裕。大大爷的故事也很多,更多的是关于打仗、练功夫、锻炼身体的情节。大大爷从来不吹嘘自己的功劳,直到有一年的冬天,有一位老同志到村里来找大大爷,给他送来了礼物和现金,我们才知道,大大爷讲的故事都是真的。听村干部说,到村里来的那位退休的老同志就是大大爷曾经在战斗中救过命的战友,退休前已经是一名大干部了。
   那时候,二大爷出去要饭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每隔一段时间,他总是要回村看看,我想,故乡仍是他生命的根,仍有他不能割舍的土地,仍有他不能忘却的乡情。
   每次望着二大爷远去的身影,我的眼睛酸酸的,心里不是滋味。小时候,每当遇有到家门口讨饭的,我总会飞快的拿出最新鲜的一张煎饼给他们。现如今,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穷已经被我们狠狠地甩远了,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想必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没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了。
   曹禺先生的《日出》第三幕曰:“别瞧要饭低了头,要饭不在下九流。”我想在当时的那种乡情下,或许那就是二大爷的人生,虽不光亮,但并不损人格,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我的少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虽然我不知道,二大爷在他乡遇到的磨难和艰辛,但是我想,他一定领略了人生道路上别样的风景,他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亲情,他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充满了眷恋。
   多年来,我再也没有看到二大爷的身影。有时,我看到蹒跚的老人,我总会放慢脚步,看一看是不是我的二大爷,我想二十年的时间只是我们转身的距离,我一定能认出他。
   前些年,有人回村说,看到二大爷了,他现在生活的很好;也有人听说,二大爷在寒冷的冬天受寒已经去世了。我更愿意相信,二大爷被好心人收留了,正在这严寒的冬天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只是,二大爷年事已高忘记了回家的路。
  

共 39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青青庭院》:实实在在的文字,真真切切的情感,在作者沉稳有致地娓娓叙述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竟是这样一幅生动、亲切的温馨家园图和一份沉甸甸的可感可触摸的浓厚亲情!“青青庭院,亲情浓浓。庭院因亲情而被赋予灵性,庭院是贴近亲情、回归自然的精神“百花园”。”清新的文笔,细致的思绪,质朴的情怀,如一首田园诗般,静美、恬淡,养心、怡人。结尾的感悟,既照应了开头又提升了主题,让人沉思,引人启迪!《那年,要饭的二大爷》:简洁、凝练的文字,饱蘸深情的笔墨,通过要饭的“二大爷”分给“我”豆饼子,给小伙伴们讲故事,送给更穷的人食物几个细节,便将“二大爷”这个饱经风霜依然和蔼、善良的老人形象完整的表现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二大爷”那份依依不舍的浓浓情意。读来,感人至深。实乃写实风格的佳作,推荐共赏!【责任编辑:云逍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027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逍遥        2013-10-26 16:03:32
  浓浓的乡情,不变的爱恋。来自心底最真实文字,读来,倍感亲切!问好作者,遥祝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尔雅的秋风        2014-01-02 09:33:22
  生活感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来源于那平凡的人生。感谢指正。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