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这是谁的单(杂文)

编辑推荐 【江南】这是谁的单(杂文)


作者:一孔 进士,1098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1发表时间:2013-10-26 19:20:51
摘要:关于摊派

团委书记给了我一个电话,和我商讨今年《少年博览》的征订数。
   说“商讨”不太妥帖,应该说是“告知”,因为商讨的双方是对等的,结果由参与的两个人决定。而显然,这个事情的话语权根本不可能在我。
   我只能说这事得经过领导,而这个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由他或者他的领导与我们领导之间决定。咱们都是办事的,办事的性质就是别人决定了事情之后,咱们百分百地照办。
   我参与这块的工作将近十来年了,每年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是上面有不少征订任务,然后层层分解。至于以什么为依据来分的不清楚,至于征订之后的发行也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在指定的时间内把对应的款子交到指定的账户上。
   然后的然后呢?我们把数字再次分解到下面的中小学,要求学校根据征订的数字交钱,事情的第一个阶段结束。第二个阶段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时会忽然冷不丁地送来一些杂志,我们再通知学校里拿走。到了学校之后,有的搁在图书室里,安静地等着灰尘的覆盖或摧残;有的分到班级让学生传阅一下;还有的不了了之,下落不明。
   这是掏钱方的状况,对于发行方来说就是另外一番繁荣:今年的任务圆满完成,该表彰的表彰,该回扣的拿回扣(坊间传言,证据不足),然后畅谈工作体会,分享经验,展望未来。未来的任务就会加大,学校的负担也就相应地增加。
   问题是学校里的经费是按照学生数来的,学生多了,经费就充足一些,学生少了,钱就紧张了。偏偏我们这儿地处城乡结合部,老百姓看起来还挺重视教育,口袋里也开始有了一些闲钱,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维模式下,投资孩子那是在所不惜,家长以让孩子上私立学校为荣。学生纷纷进城,几年下来,学生成倍地外流,原先一个镇子大约有五千学生,现在一千多那么一点点,可想而知的附带结果是什么,是人气的低迷,是办学的气馁,是经费的紧张。
   一个最为简单的问题是学生少了,自然分摊的杂志数量就应该少一些,按比例分配到哪儿都能说得过去,我们也好和掏钱的学校解释。结果却不是这样,你学生数下降那是你的事情,我们的工作不能退后啊!
   无语!
   我曾尝试着说些道理,比如义务教育经费应该完全是维持教育教学的运转的,不能让杂志社去赚!这是法律范畴的事情。而学校更不能在学生身上乱收一份钱的,那是要蹲大狱的!所以,从理论上说,这个钱压根就没有出处。
   自然没有谁私人掏这个钱,但是也不可能悬而未决,实际上的结果都是学校从公用经费当中列支了,这变成学校每年必买的大单。
   凭良心讲,一本《少年博览》并不值多少钱,咬咬牙也就能过去了,问题是这只是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年底党报党刊的任务更重,种类是越来越多,版数也是越来越多,说白了,就是花钱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稳赚不赔的情况下,谁都清楚,版面的增加会带来额外的广告收入。
   学校里自然不乏善于表述之辈,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征订方深谙中国这一“人情大国”的属性以及“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铁律。熟人和领导往那儿一坐,你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尽管很为难。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是,一个主管的领导对一个校长说,我这事是刀刃,你得重视。那个临近退休的校长说,领导啊,你们每个领导都说他分管的那块是刀刃,可我这儿只有一口刀啊!结果场面相当尴尬。
   大约是预设到了推行的苦难,也就省得去磨牙了,一个更有力度的词汇出现了:政治任务!
   这可是高压线!体制内所有人只得伸伸舌头,就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谈举止了。
   我们当然知道有一些报刊杂志是党报党刊,比如《人民日报》和《求是》什么的。但范围不能扩大啊!不能只要是政府部门发行的就是党报党刊啊,更不能找个政府的领导带过来就算是党报党刊啊!实际的情形是,真正的党报党刊,比如我刚才罗列的那两种我们单位还就没有订,倒是地方性的杂志成堆地藏在办公室某个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拾破烂的到来。
   教书育人的单位摆放一些杂志无可厚非,只是现在电脑大量地普及,很多时候都是一人一台电脑了,谁会看那些东西?与其说这是上面在分发报纸还不如说直接在下面圈钱。
   而且,个人觉得所有的机构都在改革,为什么这些发行部门不能改革,不能交给市场?单《少年博览》来说吧!我从前教书的时候,孩子们挺喜欢这本杂志,我只说了征订的方式,孩子们自己就定,一个班级就能把一个学校的任务完成了。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此后逐渐养成了买书、看书的习惯,我想这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市场既然是欢迎的,为什么还要走摊牌的路子?莫非是在家长跟前宣传会让自己掉价?走不到消费者当中去就能把生意做成,恐怕也是仅此一家!
   那么你可能会产生疑惑,既然学生愿意买的话,干嘛不让学生买还要在学校里列支?如果是老师先推介再让学生买,那就会引发怀疑,就是遭遇调查,就会被定性为违规,就有很大的可能会遭受处分!
   学生尚有学习热情,老师们自己掏钱买报纸和杂志的可能性要小一些,所以走市场化的成功率不高。声音要传递,而那该怎么办?政府来买单未尝不可。到哪儿都说我们的财政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几,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几,应该是事实。那么作为宣传的喉舌,为了捍卫我们的阵地,我们政府为什么要包揽?大街上不花钱的小广告你都会浏览一下,不花钱的报纸到了你手里你怎么着也得翻看几分钟啊,这就是效果!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不会有意见,一点都不觉得这笔纳税人的钱花的不对!你就是让他们不劳而获我们都没有意见,只要不再打学校的主意就行。
   再者,从常理上来讲,真正的宣传必须要主动,一旦被动了,人家心里就会产生自然而然的抵制。十几年前,我们单位下了六十份的地方性报纸,最后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分摊的结果是三个人共享一份报纸,结果谁看到报纸都来气,报纸也就成了多余的了,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些牛皮癣我们都会停一下,谋求第二天的谈资!
   事情还在搁置,对于今年成倍的任务我的预测是肯定照单执行,钱是一分不会少的,而下面的学校连质问大约都不会了,因为非常习惯了,这是习惯的魔力。
   只是我作为具体的经办人,想了好长时间,这些应该是学校、是教育买的单吗?
   那么,这究竟是谁的单?
  

共 25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究竟是谁的单?”这一问,问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冠之以“党报党刊”、每年都以“政治任务”摊排到学校、单位的报张杂志。无疑这是很令人不解、厌倦而又不得不为的事情,说到了,其实是一种加重“人民”负担的不正之风。文章以舒缓安静的笔调,写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无奈。感谢赐稿江南,问好作者。【责任编辑 枫林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林晚        2013-10-26 19:26:55
  文章以反映社会现实为第一要务,期待更多精彩!祝一切安好。
枫林晚
2 楼        文友:洛漾熙        2013-10-26 20:15:33
  欢迎赐稿江南烟雨。问好作者。
3 楼        文友:小桦树        2013-10-27 15:26:20
  这是谁的单?平常的一句话,却有入木三分之力。杂文很“干净”,文章通畅,兼叙兼议,不蔓不枝,直是向读者道出刊物征订任务这样一个事实,这样一个乱象。教育是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衍生出的其他问题同样令人揪心。社会有病要治,教育有病要治,报刊有病要治,这“单”更要有人认领,不能再从本来羸弱的教育肌体上“吸”血。
   问好一孔,感谢驻足江南,祝快乐写文,幸福生活!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