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寻找回家的路(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寻找回家的路(短篇小说)


作者:卢一萍 秀才,2166.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9发表时间:2013-10-30 22:03:06


   庞大的都市已隐在了恶梦一般的夜色里,班驳而又零碎的灯火显得格外诡秘,鬼火般瘆人,阴森森的像红卫兵墓地,不时发出几声刺耳的尖叫和疲惫的喘息。
   我站在楼顶已经很久了。混着腥臊之气的夜风吹拂着我肮脏的衣襟。身后的水泥柱上,栖着一只灰色的不知名的鸟,它似乎一直跟随着我,但我从没听到过它的鸣叫。我不知道它的心是否和我一样,在某个自己毫无感觉的时辰里被突然降临的忧郁和绝望所笼罩。它一定在注视着我,因为我的背感到了它目光的寒冷。它像是在催逼我尽快作出决定。水泥柱的铁丝上,则晾着酒店的白色床罩,夜风吹得它发出“哔哔剥剥”的飘扬声,像招魂的幡,又像被生活击败后举起的降旗。
   我站在楼层的边缘,下面茫茫的黑暗诱惑着我。只要我的右脚或左脚向前跨出一步,或者身子往前一倾,我就可以感受到赴死的乐趣。我看到天使正微笑着准备接应我。我下坠的肉体的光亮定会照亮一大片暗夜,那死亡的白光定会像闪电一样划破沉睡的一切。而灵魂则定会照亮天国。我的心由激动变得悲怆,由悲怆变得忧郁——那是纯粹的忧郁,连一丝一毫的牵念也没有。我舒了一口气,心情不由平静了。
   我做着决定。夜猛然间一片死寂,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像擂鼓一样响着。那是生命的鼓点么?而血流淌的声音则汹汹如大河的奔流。我突然想回过头去。我想在我的身后寻到点什么。惨淡的夜色里,鸟像一个影子般停在那里,骨碌碌转着的眼睛寒灯般闪烁着。床罩却静默了,尸布样垂挂着。
   我后悔这一次回首。因为它使我的激情云散烟消。而自杀对于我而言,如果没有了激情,是绝难完成的。这使我隐隐感到了悲哀。我颓然地坐下来,心情格外沮丧。我对自己选择的自杀方式产生了疑惑。这样的死也许能让自己在短暂的时间里体味到珍贵的飞翔的感觉,但我击在水泥地上的躯体定会破烂不堪,惨不忍睹,它定会让大人恶心,让孩子恐惧。而这世界已够令人恶心和恐惧的了。我突然意识到,大地已束缚我太久,飞翔的欲望也已折磨我太久,但肉体最终仍被大地束住。我死亡的方式选择得并不高明。可我已无耐心作别的选择,我也找不到更超越的方式。
   我感到鸟用嘲弄的眼神盯着我。但我并不是一个怕死的懦夫。这么想着,心便是欣慰的。那鸟跟随我,似乎便是在监督着我的死。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我感动得哭了。是它让我的生命在孤独中有了陪伴,是它使我内心的伤口得到了一丝慰藉。我觉得这些阴冷的时光有了一丝暖意……
   我不该回念那么多的,我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呢。但就在此时,从对面的一扇窗棂里泄出了一团桔红的灯光。在黑夜的衬托下,窗内的一切显得格外分明。不知是主人有意的疏忽,还是太相信这黑夜,那窗户的窗帘并没有拉上。我看到了一张粉色的大床,看到了粉色大床上苍老的男人和年轻的女人。他们赤裸的肉体纠结着,在粉色床罩的映衬下,发出艳丽的生命的光彩,以至让我觉得那屋里的光亮便是他们肉体的光亮。黑夜的时光似乎凝止着。我莫名地感动起来,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
   我想着要后退一步,内心里也有一种东西在驱使我这么去做,但我的身体却像浇铸在了那里。身体已被我久有的愿望降伏了,它只有尊重我的初衷。我想,我不能再犹豫了。
   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泪。那窗内的一切已经平静,他们疲惫地相拥着躺在床上,如一个人一般。他们或许是一对情人,或许是一对夫妻,无论他们是什么关系,我都心怀感激。因为他们让我在诀别人世之际看到了人世的本源。
   “谢谢你们!”我在心里说完,就感到自己纵身跳入了那已混了稀薄光亮的夜色中。我希望夜色能如水一般浮载着我,把我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我感到耳畔的风发出阵阵低啸。
   这时,我感到身后有一团温软的云附着了我的背。它像一团漫长寒冬后的春晖,使我酥痒;又像一缕漂泊久了的灵魂,有一种寻到了泊处的安详。然后,有一双手从背后环抱过来,那喘息的声音带着生命的香甜气息,湿润着我的背,透彻了我身体的内部,直至内心的深处。
   “如果要走,就请您带着我。”
   是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她像是刚从长梦中醒来,话如呓语。但话语中却满是真挚的恳求,这使我的心像突然受了雨的润泽。
   我被疑惑裹缠了。赴死的人的心应该是没有恐惧的,因为,死亡既已不惧,就不会怕别的什么,而我却惧怕起来,——我惧怕自己会背叛自己的选择。
   “你是谁?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充满恼怒地问,声音衰弱、沙哑,像是从死亡之域飘浮出来的。用这样的声音同她说话,连我自己也深感疚愧。
   “我是谁并不重要,你只是该回头看看远处的晨曦,它像是在召唤谁呢。”
   “我知道夜的深处定有晨曦,可它毕竟只是晨曦,世界上比晨曦更美、更让人留恋的东西多着呢。无论怎样地破坏和扼杀,世界仍在呈现着它的美,用它的美完善着苦难的人类的心灵。”
   “您的话说得多好啊!”
   她的由衷的赞美使我苦笑了一下,我又问:“你究竟是谁?”
   “我说了,我是谁并不重要,你现在的选择要么是带着我向前走,要么是后退一步,再后退一步,跟我回家。”
   “……回……家?家?可是,我已没有家了,我早就失去家了。”
   “最先失去家的总会是诗人,这我知道,但失去的东西还有寻找回来的希望的。”
   我摇了摇头,绝望地说:“我其实一直在寻找着,但始终没有找到,我已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那回家的路更难寻找的了。”
   “既然这样,你就带着我往前走吧。”她的声音平静得出奇。
   “我与你无关,你没有必要这样做。请你把手松开,然后离我远些,最好回到你自己的家中,过自己的日子,就当你自己做了个梦。”
   “这样的梦我永不会做的。我已说了,要么你带着我往前走,要么后退,跟我回家。”过了好久,她又说:“美不可能一成不变,你五年前看到的美,怎么会保留到现在呢?那个女人之所以让你跟她到那可称为妓院的地方去,就是要告诉你这一点。”
   我不说话了,也不敢动。我的心跳之后便是她的心跳,我的呼吸紧随着她的呼吸。
   城市其实骚动着,像那些不安份的暗娼。
   可就在这时,传来了老人的乐声!它徐缓地从夜里传来,我感到那乐声似乎在引导我,往前走,往前走,一直走到某个明亮的中心。
   我从监狱里出来不久就认识他了。他是个以乞讨为生的盲人乐师。而一般人只叫他“瞎要饭的”。而他不仅盲,而且聋。所以他听不见自己指间流出的乐声,也听不见世界的喧嚣,
   他靠心灵触摸那或欢乐或忧伤的乐曲。对于他,那每一个音符都定然是有形的。他看不见这个世界,他也许以为这个世界就是一团黑的,以为世上的人都如他一样苦难。他听不见,也看不见,所以,他自己的一天开始了——他绝对自由地处置他的时光,凭自己的愿望决定着一天的起始。每天开始时,他的乐曲是抒情而欢快的,充满朝气和希望。他的世界似乎总是充满欢乐的。也许他觉到了自己没有权利带悲伤给本就充满了苦难的人世,或者那乐曲流露的正是他对人世的希望。
   “老人又在拉二胡了。”她喃喃地说,像在自语。见我没有作声,她又说,“他拉得真好啊,自我来到这里,便倾听着他的乐声。”
   “哦,原来你也听过他的乐声。”
   “我常常听的。那是我所听到过的世界上最真实、最纯正、最优美的音乐,没有一份做作,自己是苦难的人,表达给世界的却不是绝望和悲伤,而是欢乐和希望。我记得原来每当老人的乐声响起,你就会蹲在他跟前,默默倾听,最后,放点自己同样是乞讨来的钱在他的碗里。”
   她的话终于把我拉回到回忆之中。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知道我每日在倾听老人的音乐。我说:“老人是个乞丐,却不靠乞讨为生,他靠音乐,靠知音的人维持他的生存,但懂他的人太少了。”
   “是呀,你是最懂他的人。”
   “也许是吧。”
   我叹了一口气,“要是我也能像老人那样,那该多好呀,可我,除了乞讨,没有任何技艺回报给我施舍的人。”
   “你在写作,写诗,你对他们的施舍是回报了的。”正说着,她突然提高了语气,“你听,老人的乐声有些涩重了。”
   我听到那乐声真像在呜咽。
   “老人定然感到缺少了什么,在这寂静的子夜——他一天起始的清晨,他感到知音没有了,不定他的乐声是专为你的。”
   “可我从没让他感到过我的存在。”
   “可他感到了。”
   “但他从没有跟我说一句话,也没问我名姓。”
   “可他知道你是他的知音,他一直在用音乐与你交谈。”
   “是的,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与我交谈。”
   “他也一定知道他维持生存的费用大多数日子里全是你给的,唉,这以后,老人可更苦了。因为,他从不会用衰伤的音乐来博得人们的垂怜,而人们是要人乞怜,才会给予一点施舍的。”
   我听见老人此时的乐声更加喑哑,充满了怀念、惆怅和失落,并隐隐含着召唤。很久以来,因老人的乐声而变得快乐的一天的开始,在今天变了,像充满了阴抑。我似乎忘记了一切,我猛地转过身去,挣脱了她的拥抱,向楼下跑去,向街对面的老人跑去……
   我蹲在老人对面,泪水不知何时流了一脸。我感到自己疲惫而又虚弱,像是刚从一个迷乱的梦魇里醒来,又像是刚从漫长的歧路上归来。
   而乐声给了我力量。
   我看着老人。随着乐曲从喑哑重又恢复到欢乐,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也由悲伤恢复到了平静。没人愿相信那乐曲是从老人又黑又脏的枯枝般的手指间流淌出来的。
   当我站起身,我有些慌乱,我发现自己原已身无分文。
   这时,却见一个人弯下了腰,轻轻地把十元钱放在了那个碗里。我看见那双手在昏暗的路灯的光照下,显得又小又白。而那黑夜般的长发则水一样从她身后泻了下来,淹没了她的脸。
   她对我微微笑了笑,点头致意。我也心怀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我看见她的脸因为充满温善而显得异常的美。但我并不认识她。
   老人拉完几支曲子后,对我们点点头,双手合十,对我们表达了祝福后,拄着他的竹杖,朝夜色中走了。
   我们目送他慢慢远去,直到夜色把他吞没。
   这时,她拉了拉我的衣袖,说:“我们回去吧。”
   是楼顶上的那个女人!
   “回去……?”我迷惑地问。
   “是的,回去。”她说着,拉起了我的手,然后握住了我的中指。
   她的手如此温暖。
   我迷迷糊糊的,竟孩子般顺从地跟她走了。
   二
   那家伙翻了一下身,他没有翻过来,痛得他又大声呻吟起来。
   “你没事吧?”我问他。
   “有事没事关你球事。”他十分横蛮。
   “这是牢房,你把他们弄醒啦,他们还会揍你的。”我小声地提醒他。
   “我就要叫!哎哟——,这又不是他们家的牢房。”
   他说完,又伸展了一下身子,坐起来,晃了晃头,说:“这些杂种真狠呀!”
   我看清了他的脸。他脸上血迹斑斑,但皮肤干净,像个白面书生。
   “他刚才骂谁?”头儿冷笑着看了白面书生一眼,问他的喽罗们。
   “他骂我们!”喽罗们齐声说。
   “那还愣着干什么,还不给他松松皮!”头儿轻言细语地说。
   喽罗们一听,十分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上去对着那白面书生“噼哩啪啦”就是一阵踢打,可怜那家伙刚醒过来,又被他们打晕过去了。
   千禧夜的鞭炮声又一次响起来,那是不约而同的轰然炸响,那声音像要把大地抬起来。
   我决心忘掉那个戴着帽子的美人。那个敞开着阴门的婊子。那个只要给钱就让人操的、使我的审美之路到了尽头的下贱货。她正在那栋楼里卖俏装欢。她腐烂的肉体把我心中的美也腐烂了。——我这样刻毒地骂她时,我心如刀割,我觉得我是在骂自己——不只是骂,还有一种用各种酷刑自残的感觉。我知道,这不能怪她,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腐烂美的时代。
   我无声地哭了起来。好久之后,我才擦干了眼里的泪水。
   她走在前面。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街灯明灭着,将昏黄的灯光投射在她身上,使我感到映照她的是远方的晨辉,且觉得那晨辉只照耀着她一个人,其它的事物都无缘领受到它的泽映。
   “她是个应该被光辉照耀的女人,即使在夜晚也照耀着她,都是不过分的。”我在心里说。
   被光辉照耀的女人显得多么纯真。我知道这是我强加给她的,因为纯真本只是一种印象。
   她的头发披在身后。现在看来,那发略显得有些金黄。她穿着月白色的长裙,随着她双足不紧不慢地移动,那裙也便舒舒缓缓地涌动着,使我觉得她像是个踏着云彩的仙女。她个儿高且苗条,这使她的背影清溪般流畅。
   她自信地在前面走着,像领着孩子回家的小母亲。她甚至没再回过头来看看我是否还跟着她。
   但我已无力抗拒。我不知这是为什么。我像一匹被荒原所伤害的又苍老又疲惫的狼,不知面临的会是什么,不知走向的是地狱还是天堂,只是任风,或任那时光牵引着我走。

共 25661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黑夜。高楼。轻生者。小说以这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压抑的让人不敢喘息的氛围。尘世与“乐园”,不过一步之间。一切似乎没有悬念,蝼蚁一般的生命,生或者死,似乎都不足挂齿。然而,奇迹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听不到自己的音乐的盲人乐师,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共同努力,挽救了这年轻的生命。原来,一个人无论社会地位多么卑微,都会有他的价值;原来,越是卑微的生命,才最需要抱团取暖——其实我这么说不完全正确,生命的高贵与卑微,是决不可以社会地位的高下区分的。比如文中的主人公,那个流浪诗人,还有他的在流浪中结识的乞丐妹妹,他们相依为命,互相关爱,并在相互温暖中萌生情愫。一个肯为对方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使命,一个又不惜为了对方的追求而牺牲自己的身体。于诗人而言,使命感让他彻夜不眠,焦灼不安;于女人而言,爱情让她奋不顾身毅然决然。如果说女人为了爱情只是寻常之举,那么,诗人则因为他的使命感而让人肃然起敬。寻找回家的路。什么是家?也许,从作者的本意来说,家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尘世的温暖,一个是灵魂的归宿。尘世里,那个给予过他温暖的人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了,因为小说结尾给了读者许多的暗示,比如:瞑城、终点、灵河、古宅;而灵魂也许不会再漂泊无依,只因那本让人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诗集《第四十九声咏叹》。小说把狱中的一段经历穿插在文中以第三人人称简略描述,反复出现,如同电影的某一个情节,在观众被遗忘了的时候突然重放,加重了作品的悲壮色彩;又有背景一样的独白文字,很具特色。读完这篇小说,我承认,我入戏了,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因为浮躁的内心不是什么样的作品都可以俘虏的。读完这篇小说,我承认,写按语于我而言是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不知道以我这样一个业余文字爱好者的角度如何去为之定位,但这样的风格的确是我所喜欢的,带点玄幻和吊诡色彩的独特构思、梦呓一般的述说,让我想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百年孤独》。压抑而悲壮的格调,又让我想起舒婷的一句诗:你要每天背起十字架,跟我来。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石语】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031005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语        2013-10-30 22:12:14
  所谓的家,一个是尘世的温暖,一个是灵魂的归宿。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否正确。这篇小说,是我审文时花费心思最多的文章之一,是我按语字数最多的一篇。因为,有震憾的感觉,我觉得,有些东西,我懂得。比如:诗人对“荷”说:你本来一直都是干净的。你的身体能使邪恶的心变得纯净。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10-31 20:36: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