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土家山村最后的学校

编辑推荐 土家山村最后的学校


作者:土家老村 布衣,1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1发表时间:2013-10-30 23:47:34

在我们这山路十八弯的土家山村里,我相对幸运,就近在家门口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躲过了那个年代土家山村农村学校自带粮食步行上学和艰苦的寄宿生活。
   我们这一届学生初中毕业后,全县开始撤乡并镇,老家由一个行政乡变成了行政村,随之我曾就读的初中也合并到二十公里外的镇中了。
   前后算来,建国后的三十年间,老家那片村落都是乡(公社)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最好的光景要数1975年那次撤区并社,老家村子变成了公社机关所在地。公社里增设了不少办事机构,随之各单位职工、家属及社员人数骤增。公社领导一时头脑发热,便拍板决定在这偏僻的土家小山村里兴办高中学校。
   我曾就读的初中就源于公社时兴办的高中,当初为建这所学校的校舍,第一批入学的师哥师姐们吃了不少苦头。他们那时所谓的上课,就是整天干一些挖基脚、背石头、抬木料之类的苦力活。这些十来岁的中学生还得自备口粮,每天吃两顿数量有限的苞谷饭和喝着映得出人影来的合渣汤。即便如此,他们却没少干重活和危险活。他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度过人生最宝贵的两年青春时光时间,等这所学校建成时,便是他们毕业离校的时间了。
   这所学校作为高中的时间并不长,几年后的撤社并乡,便把这所公社办高中改成了一所初中。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我上初中时,这所学校步入最完善的时期,全校共有二十多个教职工,一百多号学生。但好景不长,这所初中很快就面临被撤消的命运。就在我初中毕业的那年夏季,这所中学便停办了,师弟师妹们上初中必须要到二十公里外的镇上去。家门口仅剩一所小学校了。从该校公社时期的高中算起,这所学校作为中学仅存在了十五年时间。
   最近听说这所小学里的优秀教师也都被调到镇上去了,留下了部分老弱病残或者是即将退休的老师。小学的生源也在逐年减少,这样下去,估计村里的小学被撤掉也是迟早的事。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地处高寒山区的老家,是个典型的边缘地带。历史上教育就相对比较落后,过去的读书人少之又少,在清朝以前,秀才都很少耳闻,不要说进士和状元了,正如县志上记述的“读书者益鲜,但能握笔记姓名辍辍业焉,人文废坠已可想见”。
   到了民国时期,老家连一所正规的小学校都没有,只是在一孙家地主四合天井屋里开设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当时的私塾也仅仅招收了几个地主子弟入学,大多数贫困百姓很少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解放后,人民政府征用了当地的田氏宗祠,并因陋就简在祠堂里建起了第一所乡级完全小学。由于缺少知识分子,旧社会的几名端公道士都改行当起了老师,教育水平可想而知。
   现在看来,老家村子的教育水平差不多又恢复到解放初的状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我看更多的小乡村都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老家最后的这所小学校,一路走好!

共 1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记录自己家乡的土家村子里学校的变迁,折射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边远乡村教育文化的兴衰和变革。乡村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边远地区的孩子们读书更远更辛苦,这也是现实。只是今后一段时期,这个还会是大趋势!问好,推荐!【编辑:姜光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光丽        2013-11-01 20:10:04
  一个政策的变化,影响的是无数学生和家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