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柳氏传·柳毅传(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柳氏传·柳毅传(作品赏析) ——传奇亦经典


作者:风雨 秀才,14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92发表时间:2013-10-31 06:59:44
摘要:唐宋传奇是中国短篇小说的起源之一,虽多离奇,涉鬼怪,却充满人性的光芒。读之,意味无穷。

【柳氏传】
   与《任氏传》写狐仙、《离魂记》写“想象”不同,《柳氏传》书写的是“真实”。不仅文中涉及的男子均有名有姓、甚至有史可查,女主人公柳氏,亦是“人”世界里真实鲜活之一实在。
   《柳氏传》以韩翊与柳氏的情爱为主线。虽然最初的结合有李生赠与、赏赐之嫌,但“两情皆获”,彼此之间,却是有情感基础的。其后,柳氏被沙吒利“劫以归第,宠之专房”,而韩翊在寻柳的过程中无意遇见。面对强权,两人都无可奈何。“当遂永诀,愿寘诚念”,“轻袖摇摇,香车辚辚,目断意迷,失于惊尘”。幸而有韩翊同僚“以材力自负”之许俊者,“犯关排闼……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虽为抢夺,亦使“柳氏与翊执手涕泣”。更让人欣慰的是,“寻有诏:柳氏宜还韩翊”,有了最高统治者的“终审裁决”,一对有情人终于破镜重圆,安享和美之乐。
   成人之美,也许是《柳氏传》最让人难忘之处。柳氏本为“与翊友善,家累千金,负气爱才”之李生的幸姬。但李生知柳氏爱慕韩翊之意后,便成人之美,对韩翊说:“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欲以柳荐枕于韩君”,爱才惜情之意,溢于言表。许俊,亦有心成人之美,“犯关排闼”,“劫”柳归韩,其豪侠之心,见义勇为之行,令人激赏。韩翊的上司侯希逸亦知成人之美,面对强悍番将,毅然上书,备述韩柳许之事,为其求请,其掩救下属之情,令人感动。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朝的皇帝亦能成人之美,将被“劫”的柳氏判归韩翊,其为君怜臣之明,出人意料。
   读《柳氏传》,时时萦绕于脑际的是一个成语:郎才女貌。“翊仰柳氏之色,柳氏慕翊之才”,郎有才,女有貌,是他们互相爱慕、进而结合的基础。在我国古典文学里,凡涉及男女情爱,几乎都是郎才女貌的组合。也许,在古代文人眼里,必须具备“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基础,才能享有“美艳绝伦”。而真正的“美艳绝伦”,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必须有识才的“慧眼”,与才相匹配的灵性。《柳氏传》里的柳氏便是如此,不但外美,而且内慧,不仅仰才,而且有才。当韩翊题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以寻时,她已被“劫”失身,乃答之曰:“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这样的诗句,岂是一般女子所能言。可见,郎才女貌对于女子的要求可能更为苛刻、丰富一些:不仅要貌美,而且要内秀,能识才辩才,能与才相匹相和。唐宋传奇里的女子,多符合这些要求。所以,她们,多能在茫茫人海里发现“穷”而未“达”的才子,芳心暗授,以身相许。这,多多少少有创作者的心理期许和价值观念寓于其中。
   怪不得,《增广贤文》里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怪不得,传统文学里上演一出出才子佳人剧。只可惜,传统的“郎才女貌”,发展到今天,竟然渐渐成了“郎财女貌”亦或“郎权女貌”。不仅现实生活中如此,在许多文人的文学想象里也是如此。这,虽然在物俗横流、拜金盛行的今天,在我们这个官本位的国度,并不奇怪。但仍让人有价值失落之感,仍让人不得不叹惋唏嘘:世风日下,阿赌横行!
   《柳氏传》与很多传奇一样,作为小说的“始祖”,还未脱“史”“书写”的窠臼。故事的结尾处,作者往往会来一段对故事及其人物的评价:“然即柳氏,志防闲而不克者;许俊,慕感激而不达者也。向使柳氏以色选,则当熊、辞辇之诚可继;许俊以才举,则曹柯、渑池之功可建。”读起来,有点“太史公曰”的味道。而且,写韩柳情爱,点评的人物却是柳许,似乎又有点文不对题。
  
   【柳毅传】
   很小就知道“柳毅传书”和脱胎于其的“张生煮海”的故事。对一文弱书生,介入龙族纠角发挥重要作用也好、敢于和强大的龙拼争最终取得胜利也好的故事,心存几份敬畏。原来:文化,由文化支撑的信念,由信念武装的人和始终如一的行动,是有惊天伟力的。这种伟力,不但能战胜自我,而且能战胜强大得不可战胜的对手。
   《柳毅传》的故事颇为曲折: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路遇“夫婿乐逸,日以厌薄”,“姑舅毁黜”牧羊的洞庭龙女,“气血俱动”,毅然为其传递家书。这,应该算是初遇吧。一穷弱书生,失意而归,途有异遇。这样的开场,几乎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典型叙事手法。而这,是不是肇始于《柳毅传》,不得而知。
   柳毅受人之托,终人之事,“月馀,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一个平常人,就这样进入了“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的龙宫。柳毅“以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而其弟钱塘长“乃擘青天而飞去”。俄而而回,救回龙女。在庆功宴上,“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柳毅虽“肃然作色,欻然而笑”地拒绝了钱塘的提议,但在与龙女分别时却又“殊有叹恨之色”。这,应该是再见了。脱离樊笼之人,对施救者有感激之心,有爱慕之情,若假以时日,纵其情在相互心中自然成长,应成其好。但若强求,反成其拙。柳毅并非对龙女没有好感,但在钱塘长逼婚面前,却毅然辞婚。这,也许是中国文人“头可断,血可流,其情不可辱”的禀性与骨气之所在。
   后柳毅娶两妻,均数月而亡。乃娶于“卢氏女,范阳人”,“经岁馀,有一子”。“既产,逾月,乃秾饰换服,召毅于帘室之间……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继而誓曰:“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所不适。”柳毅虽“不知国容乃复为神仙之饵”,却从此与龙女一起过上了神仙日子。这,应该是国人最喜欢的大团圆结局,也符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思维。这样的结局,不仅成就了龙女与柳毅一对有情“龙、人”,也成就了我们读这则传奇时的想象与希冀。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个很奇特的族类。据专家考证:龙,是不存在的,不是真实的生物,是中华先民将很多种动物的特征撷取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但它一经被创造出来,便具备高贵而奇特的性格。龙的职责很清楚:司雨。在很多古代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龙的形象并不和善亲民,往往利用自己掌控雨的职责向人索取牺牲,或一怒而涝,或一怒而旱,令人对其敬畏有加。人类要求得风调雨顺,就得将龙天天高香时时跪拜供奉在上。但另一方面,民间却又有许多以龙为题材的娱乐:耍龙,烧龙,将高高在上的龙,作为玩笑嬉闹喜庆的道具。这种心里的敬畏,这种形式的嬉皮,反映着古人对自己创造出来的龙既喜又怕且亲的态度,也反映着中华先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既矛盾又和谐且灵性的状况,还反映着中华民族在信仰崇拜问题上既现实又浪漫且多变的历史。
   但《柳毅传》里的龙,与《西游记》中被孙悟空玩弄于股掌的龙,与《封神演义》里被哪吒抽筋剥皮的龙完全不同,与很多传说中对龙的描摹也差别很大。在《柳毅传》的“龙”世界里,有忠厚谦和,有暴烈脾性,有娇奢逸冶,有知恩图报,与“人”的世界是如此相同。在这里,龙性与人性相通,人性注入龙性。怪不得作者叹曰:“五虫之长,必有灵著,别斯见矣。”虽然在古人心目中,人只是“五虫”之一,但人的世界有其他“四虫”所没有的精彩。在很多古典文学作品里,“五虫”的世界,其实就是“人”的世界。因为,作为作品创作者的人,必然会将自己的现实与观感注入作品,注入作品的“另类”世界里。
   在张友鹤编选的《唐宋传奇》中,《柳毅传》是篇幅最长的一则。虽然这是叙述经过曲折故事的必然,但却依然显得冗赘。特别是对柳毅在龙宫那几日描写,多而繁。仅庆功宴上的表演与对话,就将近两千字,这在惜墨如金的古代短篇小说里,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外。但不管怎样,《柳毅传》成功地讲述了一个离奇的“龙、人”故事,塑造了一位“儒生”的生动形象。故事传达着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行善积德必有好报”的人文信息,既是悦人的文艺作品,也是育人的道德教材。

共 31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任氏传》《还魂记》赏析之后,感谢风雨又为读者奉上了《柳氏传》《柳毅传》两篇切中肯綮的精彩评析。《柳氏传》作者从韩翊与柳氏的情爱切入,条分缕析隐含在真实故事中的成人之美、郎才女貌,回味韩柳之间的情爱历程,再回望不堪目睹的现实姻缘,抚今追昔的同时,指出《柳氏传》艺术手法上存在的不足。亦真亦幻的传奇情节,烙上了写作者的心理期许和价值观念,令读者动容,心生信服。于是,作者得出论断:《柳氏传》与很多传奇一样,作为小说的“始祖”,还未脱“史”“书写”的窠臼。《柳毅传》以龙人之恋的曲折故事,层层深入,解说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龙”这一民族图腾所赋予的象征寓意,也通过民间实例形象说明了古人对龙的矛盾感情,继而荡开一笔,比较分析中国文学中“龙”形象的丰富内涵,自然点明了《柳毅传》中龙是龙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隶属于人的世界。最后作者就传奇小说的写作得失进行了简明地概述。作者文思绵密,笔力带刃,赏析文字带出新颖别样的启迪。流连在作者的赏析文字中,读者重温了传奇故事,丰盈了传统文学智识,可谓是全面受益。感谢风雨,倾情推荐。【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0-31 07:07:24
  透过风雨的赏析,我们不仅回味了唐传奇的曲折故事,还看到了人性的辉光。
   谢谢风雨,并对此文的“风波”表示致歉。都是雁子做事不够谨慎和追求完美所致。
   欢迎风雨来到流年。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 楼        文友:风雨        2013-10-31 14:01:05
  谢谢编审,谢谢信任。已和相关网站联系,期望其注明出处或删除引文,但愿他们能“落实”。
回复1 楼        文友:风雨        2013-10-31 14:01:11
  谢谢编审,谢谢信任。已和相关网站联系,期望其注明出处或删除引文,但愿他们能“落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