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新年的秧歌

编辑推荐 新年的秧歌


作者:百代过客 童生,56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5发表时间:2013-11-01 21:07:04


   农历新年又快到了,乡下也没有娱乐活动,大伙就是玩玩麻将,不过麻将也不是过年的项目,一年四季除了农忙,都在玩。所以,新年还是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能让人兴奋一下。以前村上每近年关都要办秧歌,费用都是从土地分摊得来,钱也不多。那时,村上收各项税费,农民大都很不满,但对办秧歌从来没提出过异议。大秧歌在东北民间从什么时候出现,我没有考证过,但它肯定是农业社会的人们为庆祝丰收,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小时候扭秧歌我总是一路跟在后面,从一个屯子到另一个屯子,比过年还兴奋。后来似乎中断了一些年,分田单干后,又开始有了秧歌,当然也是村上办的,每天在村部大院里排练。因为扭的人很多,要经过一些必要的筛选,剩下的人才正式成为秧歌队的成员,开始挣工钱。工钱也不多,排练时每天五元钱,正式演出是每天十元。那时年轻人还没有出去打工的习惯,绝大多数在家务农,秧歌队清一色的年轻人,不像现在,扭秧歌几乎成了老年人专有的项目。我那时刚从学校回家,心理状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别说扭秧歌,就是看秧歌,也会有一种很落寞的心态。但更多的年轻人还是兴高采烈的投身到扭秧歌的队伍中,有好几对年轻人在秧歌队里谈了对象,让人觉得来扭秧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随着每天热热闹闹的排练,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从初一开始,秧歌队正式演出,先是从本村的书记村长这些村干部开始,然后是屯干部、村医生、兽医、学校老师以及一些有头有脸的百姓,如果谁家也想请,也会欣然上门。当然,不论在谁家扭,都会给赏钱,给的多少一般村干部要多一些,其他人就差不多了。在本村演完,还要去外村,当然,外村的也会来本村,从初一到十五,差不多每天都有秧歌可看。只要锣鼓一响,人们就会从家里出来,说说笑笑的向一个地方聚集。那份热情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那么有意思。不像现在,整个正月,即便来一伙秧歌,去看的人也很少。扭得没看头是一方面,现在来村里扭秧歌的都是一群城镇退休脸上涂着油彩的老头老太,没有活力不说,还让人看着有点别扭。另一方面,人们对大秧歌的热情也不比从前了。
   村上组织的秧歌偃旗息鼓之后,又有个人断断续续的办了几届春节的秧歌。他们有点像民间演出队的性质,以纯粹的盈利为目的,人数少,单场演出的时间也短,演得也不精彩卖力,就更没什么看头了。接待他们的一般除了村里主要领导之外,别的人见他们来,就把大门一锁,躲出去了。这种情形下,他们有的也不管是不是干部或有头有脸的人,不管人家愿不愿意,见谁家大门开着,进院就扭,有点类似要饭的性质了。当然,大过年的,谁家也不好和他们计较,也会给几十块钱了事。再后来,连这样的秧歌队也没有了,春节期间偶尔来一次的也就是城镇那些老头老太们了。他们演出时,看的人比扭的人多不了多少。不过他们扭得还算认真,也比较文明,绝不会硬往人家院里闯。
   除了过年期间,前些年在农闲时,村里的卖店组织过几年秧歌,纯属自娱自乐。没有服装,但扇子由卖店免费提供,也没有锣鼓家什,只是录音机放录好的曲调。每到晚上,人们便会聚集在卖店前,有扭的,有看的,有的不扭也不看,纯属来凑热闹。老百姓有了个有意思的去处,卖店也相应的多卖出不少东西。不过,这种本来很不错的群众文化生活,后来也寥落了。代之以那种能够自动洗牌,掷骰子的麻将机,人们可以来娱乐,卖店也可以收得台费,只不过过年时,年的气氛淡了许多。
  

共 13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热热闹闹秧歌扭,红红火火过大年,既衬托了年的气氛,亦调剂了单调的生活,遗憾的是这只是刚刚过去的那个昨天的故事。而今天的年或者秧歌,皆无法和昨天同日而语,更多的则是通过秧歌的变化,而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欣赏,问好。【编辑:静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3-11-01 21:37:49
  儿时每到过年之时,冻得手脚都麻木了,依然追着秧歌队看。那个热闹欢乐的场景,永远的珍藏在记忆之中了。
淡然静美悟禅花
2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3-11-02 10:07:43
  回味,忧伤,失落的记忆。欣赏。问好!
愿作云中台上客 一画文章经纬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