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蓬蒿】以灵魂的名义审视生命(作品评析)

编辑推荐 【蓬蒿】以灵魂的名义审视生命(作品评析) ——品读杨林诗选《有缝对接》


作者:蓬蒿老翁 秀才,250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96发表时间:2013-11-04 12:42:01


   关注杨林先生的诗,不仅是因为他和我同龄,更因为他的诗歌和诗歌中所渗透出的生命气息。新出版发行的杨林诗选:《有缝对接》,是杨林先生诗歌创作的又一本重要著作,是继《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春夏秋冬》、《侗族大歌》、《杨林爱情诗选》等诗集之后的又一力作。其中《春夏秋冬》首创中国第一部现代接龙长诗,荣获2011--2012中国当代诗歌奖诗集奖,凭借《春夏秋冬》这首长诗,杨林先生在中国诗坛一鸣惊人,奠定了他的诗人地位。在当今文学市场,尤其是诗歌市场贫瘠萧条的时候,像杨林先生这样坚守诗歌创作二十余年,可谓矢志不渝。正是因为这种坚守,杨林先生的诗歌创作日臻完善,成绩斐然。
   在接触杨林先生的长诗《春夏秋冬》之前,对他的诗歌没有系统地研究。只是认为他是一个写抒情诗歌的诗人,这样的诗人要超越众多成绩卓越的诗者难度极大。然而,当我翻阅《春夏秋冬》后,竟然感觉到别有洞天。《春夏秋冬》我欣赏的不是诗歌的接龙,这种文字游戏前人玩了太多;也不是他第一个将中国农耕生产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征候以诗歌的形式进行独特的构思与抒情;而是惊叹他在这首长诗中多维度空间的运用,以及将爱情、农耕、生命与灵魂巧妙地嫁接揉合,至于诗歌中的意境营造、遣词造句就更加不同凡响了。
   杨林先生被网友们称为“零点诗人”,从他在新浪博客中发表诗歌的时间看,杨林先生的诗歌作品很多都是在凌晨一点左右发表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杨林先生是非常勤奋的诗人。正是一位如此勤奋的诗人,他的诗歌已经越来越备受诗坛及读者的关注。
  
   二
   解读诗歌是许多读者乐意去做的事情,以为将他人的诗解读了,就似乎读懂了。其实,真正的诗歌是不需要去解读的,停留在文字本身上的解读,都是表面的,根本就没有理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轨迹。如果不能探究到诗歌文字之外的表达,可以说就还没有进入诗人的内心,理会不到诗歌真正所要表达的主旨。如唐代大诗人李白《静夜思》,读者就非常容易明白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但是又有多少人读出了李白在官场内心孤独的世界和其思想呢。诗歌表面的文字浅显直白,但那可能是诗人故意的表象,也可能是诗人独特语言艺术的一种体现方式。
   《有缝对接》中很多诗歌是容易被解读成爱情诗的,先前出版发行的《杨林爱情诗选》也容易将读者导入对《杨林诗选·有缝对接》认识的误区。爱情是美好的,是诗人吟诵的永恒主题之一。如果诗人离开了爱情,他所吟唱的就会苍白,无血无肉。杨林先生不愧是写情诗的高手,他从爱情的入口深入到内心潜藏的灵魂,站在灵魂的高处审视自己的肉体、生命以及爱的本身。
   肉体是生命的载体,失去肉体,生命也就不存在了,但是没有生命的肉体,则就是一堆即将腐烂的东西,而灵魂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这也就是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着的就是灵魂,就是精神。
   进入中年的诗人杨林,此时更多的是用诗歌在审视生命,这种生命既有过去的,也有现在的,还有未来的。作为生命的个体,不是孤立地生存在社会上的,各色各样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诱惑势必对生命中的人进行干扰,让人粘上俗世中的尘埃。
   诗人杨林同样作为个体的人生活在世俗的社会,不免沾染尘世中的灰尘,而作为诗人,追求的更是精神的东西,也就是灵魂的纯净。如何让自己的灵魂纯净呢,这就需要不断地自省。诗人杨林自省的方式就是用诗歌的形式,运用其精湛的语言艺术,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善与正义,审视自己生命过程的点点滴滴,在审视生命的过程中向读者释放正能量。
  
   三
   诗人与一般人不同,是具有特质的,这种特质往往表现在智慧上和情感上的早熟,而在其他方面则显得笨拙,甚至在某一方面永远成熟不了,因为诗人要始终保持一颗纯朴洁净的童心。杨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爱情、生命与世界,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困,因此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但是,也因为用天真单纯的眼光衡量世俗的事物,也包括爱情,就免不了因不通世故而导致自己孤独寂寞,甚至忧郁。这一点,从《有缝对接》中的诗歌中可以体会到。
   “只予光鲜示人,而另一面/深陷荒凉/掩藏于表情之下的,才是我/按耐不住的苍劲/在一棵树上找到骨头的张望/和看不见的抽泣/光芒,由外而内穿刺/流淌黑/夜深人静,我可以真实一次/从伤口中起立,被草木唤醒良知/不与月光说茫然/只告诉自己,爱还有痛感/转身,也不意味离开。”(杨林《背面》)
   任何抽象的事物,任何具象的物体,也包括人,都有我们所看不见的“背面”,而留给外界的是光鲜的表面,光鲜的背后是荒凉、惶恐不安和受伤抽泣、掩藏于表情之下的“我”。面对尘世,“我”虚伪,“我”孤独,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我”才“可以真实一次”,唤醒自己的良知,这是何等的挣扎呀,这种发至灵魂深处的自省,除了痛外,就是坚守。
   诗人杨林以灵魂的名义审视生命,写出了一首又一首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诗歌作品,如《玉髓》:“蜷缩一团浮云内,于形而下/静到窒息,以为梦幻是仰望的中心/那无边无际的牵引,凿开时光/让灵魂在混沌里穿越、往返/拯救冰封与垂死的身体”。再比如《第一场雪》:“借助一阵风,一条河流,一次闪电/你躲在内心哭泣,放荡和呐喊/雷鸣撬开的门,在你进去后/瞬间关闭/世界已被放逐,而你还在/其中/你来不及洗涤原罪,从尘埃里抽身/接近上苍的点拨/等待原谅”。品读这样的诗歌,你不得不惊叹诗人对汉语质地理解的精微和运用的精当。普通的词,普通的意象,在诗人杨林的营造下,顿时就会让你看到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
   诗人杨林虽然从新乡土诗歌起步,但是他已经从新乡土诗派中走出来了,他的诗歌不再是对乡土的怀念和讴歌,最近他诗歌的关注点是生命,是灵魂,是生与死,爱情只是他审视生命的一个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在泛物质化的年代,已经和其他纯正文学艺术一样,遭到了浮躁社会的排斥,追名逐利的社会,民众正在逐步丢失他们的精神家园,变得市侩和冷漠。作为一名艺术修养深厚的诗人,杨林先生以其诗人身份所承担的责任,毅然将笔触伸向人们的灵魂,通过自身的反省,和灵魂进行深刻的对话,可以说,诗人杨林摸准了社会的脉搏,找到了社会的病症,他要以诗歌的名义唤醒社会,重建精神家园。
   “身世,文凭,背景,才华/以及与命运相关的个性/似乎都有一个尺度,早已为我/订制了悼词的标准。”(杨林《刻度》)
   “光线正好发现脸,镇定/从人群中抽离/一切逝去的,和正赶来的风/看清了呜咽的过程,经过身体/留下冷暖/还有什么比弯曲更值得眷恋/事物因阴影而美好/它真实,也属于自己/正如呈现,只是存在的一种方式/正如春草长于冬天的深/正如说着的话/纷纷枯萎。”(杨林《隐》)
   “鸟从海面上划过一道波浪/过去就开了一道口,我在这忧伤里/呈现——/苦笑,抖落惊慌,与落寞/保持坠落与腾跃的平衡,面向广阔/吞咽那深深的蓝/我被阳光灼伤,又在月夜里/反复抽打,这些世事/经过我就留下印痕,欢喜只是记忆中”(杨林《划痕》)
   读着这样的诗句,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杨林在以灵魂的名义审视生命的时候是孤独的,是隐忍的,同时,也是有一种淡淡的忧郁的,但是你读不到他的消沉,读不到他的颓废,杨林先生的诗歌始终保持着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追求灵魂纯净的信念。
   “白昼,是我生命的依附。黑夜是我灵魂的游离。在生活奔波之后,我进入黑夜的歌唱,用诗歌荡涤心灵的孤独与酸楚。”杨林在《杨林爱情诗选》自序中如此写到。
   黑夜是属于诗人杨林的,每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时,诗人杨林就进入了自我心灵荡涤的时间,他用灵魂审视白昼里自己的生命轨迹,在审视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洗涤,变得纯净。
  
   五
   在诗歌的路上,诗人杨林就是这样执着的一位探索者,无论是对题旨的挖掘,还是对意象的营造,或者对词语的凝炼,他都下了一番心力,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读他的诗,你需要静下心来读,就像品茗一壶清纯浓香的茶,先要闻香,然后吸气,再品饮,最后咽下。读杨林的诗,必须细读,反复地品,你才能从中体味到他诗歌的主旨,领略到他营造的诗歌意境,和他一起审视生命,领悟生命的魅力。
   在《有缝对接》中,意象的营造,词语的精准使用,诗歌写作的多种技巧运用,诗人杨林已经到了随心所欲、处处可见的地步,人物交错,情景交错,时空交错的通感语境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可以说他对诗歌写作技巧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层次。
   当然,正是因为细读之后,便会发现,诗人杨林的某些作品有斧凿痕迹之嫌:第一,局部意象的使用有点突兀和游离,冲销了整体的和谐通透;第二,诗歌技巧运用过多,暗喻、隐喻层叠交错使用,造成部分意象过于朦胧、生僻,变成了无所归附的空洞能指,从而导致整首诗歌的艺术效果不集中;第三,因朦胧与通透的并置,导致语境含混,风格不统一,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困难;第四,不少探索之作,主、次线条繁杂,主观色彩过重,缺乏必要的控制,减弱了阅读的亲和性;第五,诗歌题旨狭窄,意象选择过于集中在风、黑等,给人一种文字游戏的错觉。尽管这些是诗人杨林在诗歌创作的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诗人杨林是会直面这些的,作为成熟的诗人,挑战和超越必然是诗人杨林的选择。
   最近在诗人杨林的新浪博客中读到了他的一首题为《灯》的短诗,这首短诗可以说是诗人杨林的代表作,在《灯》中,诗人看似在诉说一种隐含痛与怀想的爱情,其实更是对灵与肉、罪与欲、光明与黑暗进行了思辨性的诠释,借助第二人称的直接对白,从内心深处反省,渴望生命与灵魂的合一,可以说这首诗是非常优秀的。
   “与你重逢,是在我交出灵魂之后,/将世界所有的黑,/藏在体内。/风,不能替我吹灭一切原罪,不能示人的私欲,/烧毁成灰。/你将我的忧伤倾倒在地,我成为你摇曳的影子,/成为你透明的水。/你是我双手合十生出的那缕火焰,/让我身心合一。/在闪烁之中飘忽,你是我最陈旧的地址,/当我将自己邮寄给你,什么时候,/我还能返回尘世。”(杨林《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相信诗人杨林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不会躺在自己过去的诗歌作品里睡觉,他会像苍鹰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丽的诗歌国度里。作为诗友,作为喜爱杨林先生诗歌作品的读者,我期待杨林先生在诗歌的天空中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2013年10月31日于长沙市
   备注:杨林,侗族,中国作协会员,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作协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签约作家。《国际汉语诗歌》执行主编、《中国当代汉诗年鉴》执行主编、《诗品》副主编。已出版《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春夏秋冬》、《侗族大歌》、《杨林爱情诗选》、《杨林诗选》、《长沙九人诗选》等多部诗歌集。《春夏秋冬》获2011-2012中国当代诗歌诗集奖。
  
  

共 44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赏析,作者是以杨林先生的诗友以及一个喜爱杨林先生诗歌作品的读者的名义写的,字里行间,是同龄人的理解和深刻的思索。作者首先从杨林先生的诗集谈起,让我们对杨林的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也是作者的一个高度性的概括。然后,又从读诗的感受和态度,来诠释诗人的诗之灵魂,诗之精髓。接着,又从杨林先生的一些代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让一位心思缜密,灵魂纯净的诗人形象站在我们面前。作者就诗歌内容的本身,表达方式以及诗人精湛的语言艺术都给了肯定和赞赏,同时,也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诗人创作上的局限性。一个是写的认真、勤奋,一个是读的认真、细致,不由让人甚感佩服。在此,让我们也深深的祝福,杨林先生在诗歌的天空中展翅高飞。欣赏,倾情推荐。——责任编辑:哪里天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3-11-04 12:43:21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社团,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3-11-04 13:33:36
  谢谢哪里天涯的辛勤编审。杨林的诗歌建议大家去品读,去感受他的语言技巧和意境营造。相信会有收获的。各位输入诗人杨林即可进入他的博客。这篇评论是受杨林先生之托而写的。问好。秋安。
2 楼        文友:履泽        2013-11-04 13:21:34
  问好老翁,作品的分析颇有条理,让人一目了然,并且颇有深度,让人受益匪浅。
  
   欢迎老朋友赐稿江南社团。祝福愉快。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回复2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3-11-04 13:42:29
  谢谢履泽编辑的肯定和鼓励。问好并致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