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秋绪二章(散文)

精品 【心灵】秋绪二章(散文)


作者:阿钝 秀才,24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2发表时间:2013-11-04 20:31:58
摘要:节气既然到了霜降,日子便进入深秋,天气已经很有些凉冷,尚且穿着单衣的人,早晚时分被冷风一吹,常常忍不住要做出缩一下脖子的动作来。所以一般出门在外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都该回家去拿寒衣了。


   (一)回家作客
   我正好逢了“霜降”的这一天回了一趟家,因为节气既然到了霜降,日子便进入深秋,天气已经很有些凉冷了,尚且穿着单衣的人,早晚时分被西北风一吹,常常忍不住要做出缩一下脖子的动作来。所以一般出门在外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都该回家去拿寒衣了。
   由于路途比较远,差不多经历了大半天的时间,一路上换了五趟车,到得家中时,已经将近傍晚六点钟了,事先也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仿佛有些突然,因为这一次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来了。
   走进院子时,天色已经很暗了,吃饭间的窗户里,溢出日光灯乳白色的光,隐隐地可以看到院子里,还堆放着一些刚刚收割回来的庄稼,但一时看不清到底是什么。隔着窗户看进去,父亲、母亲和儿子各自占着桌子的一边正在吃饭,妻肯定又在上夜班吧。
   我推门进去时,祖孙三个人都怔了一下,接着便都露出惊喜的笑脸来。我叫了爸妈,儿子叫了爸爸,而后三个人都从凳子上站起来,儿子抢过来接了我的行李包,到里屋去了,接着便从那屋里传来电话按键的声音。
   父亲说:“这么迟的车啊!快去盛了饭来吃吧。”嘴上说着,人却已经到灶间里取了碗,亲自给我盛饭。又对母亲说:“你再烧个菜。”母亲埋怨着说:“回来怎么不打个电话?”转身去冰箱里取了菜,径自到煤气灶上去炒了。其实桌上盘子里的菜都还是满满的,他们也才刚刚开饭,虽多了一个人,但菜是足够的。
   儿子接通了他妈妈的电话,邀功似地报告“爸爸回来了”,然后大声地叫我过去听电话。妻在电话里也埋怨我事先不给她打电话,说本来可以跟人调班的,接着又告诉我洗澡要换的衣服放在哪个柜子里,还有房间矮柜上的盒子里,有夜里看电视时吃的零食。
   搁下电话出来时,正巧自家的黑狗从门外飞快地窜进来,我来不及挡,胸前的衣服上被它印上了两个浅灰色的梅花印。我骂了它一句,它便不停扭着身子摇着尾巴,很亲昵地在我的脚上嗅来嗅去。
   一夜无话。
   当自家屋顶上那只乌黑的八歌把我叫醒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早上。起来时儿子早已上学去了,父亲正在院子里晒前几天收割的豆子。母亲已从菜场里回来,这时正在水龙头前洗衣服。我看到菜篮子里有鸭子有肉,提水的塑料桶里还养着活的鲫鱼。见我起了床,母亲扔下手中洗着的衣服,冲了手上的肥皂泡,就去给我做早饭,没多久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糖水蛋来。母亲的糖水蛋总是做得恰到好处,里面的蛋黄半结不结,吃到嘴里略带着一点韧性,粘粘的,稠稠的,很合我的口味。象这样荡黄的糖水蛋,我最多的时候一天吃十个,那一次是我二十岁的生日。
   院子里的桂花、月季花和菊花都盛开着,花香四溢。今年父亲在家,院子里的花被他侍弄得整整齐齐,郁郁葱葱,另外他还在花坛的空地里见缝插针地种上了青菜、萝卜、大蒜等蔬菜,这花和菜是父亲得意的作品。当我端着糖水蛋在院子里看花时,父亲放下手中的豆萁,拍拍手后再点上一支香烟,走到我身边向我解说:今年的桂花已经开过两次了,这些月季花儿和菊花则是如何在他精心的培养下,才会开得这么旺盛,过往的行人又如何地赞叹院子里花儿的美丽,脸上一脸的得意,一脸的自豪。母亲在水池边抑喻地说:“阿钝啊,你是不知道,你爸爸是越老越花心了,他被这些花花草草给迷住了,它们差不多要成了你小妈啦!”父亲笑嘻嘻地白了母亲一眼,吐出嘴里的烟说:“不要听她嚼舌头。你快吃,凉了。”说完又继续去晒他的豆子。
   我回屋里,放了碗后去帮父亲晒豆子,可父亲一个劲地拦着我,说:“你就不要来碰了,等会搞得身上不干净,这东西很痒的,我会晒的。”我说:“那你不也一样吗?”父亲说:“我反正已经沾手了,你走远一点吧。”母亲也说:“叫你爸弄吧,他反正也没事,一空下来不是弄那些花,就是到老年室里去搓麻将,给弄点事情做做,最好!”我笑笑,就继续去看花。
   邻居婶娘推着手车到我家院子里来晒谷子,见着我亲热地说:“啊呀!阿钝在家啊,昨晚上回来的?”
   “婶娘,”我叫了一声,“昨天傍晚到的。”
   当婶娘把第二车谷拉过来的时候,那车上就多了两支很粗硕的红皮甘蔗,婶娘说是她们自家地里种的,前两天刚刚收回来,叫我尝尝甜不甜。
   没多久,妻子也下班回来了,电动车的车篮里装着柿子、冬枣等水果——她在回来的路上顺路去了镇上。我迎上去帮她推电动车,一边说:“你买这么多水果啊!”妻戏笑地说:“今天家里有客人呀!”
   “谁要来啊?”我傻傻地问。
   正在摊谷的婶娘哈哈笑道:“阿钝,你正是个呆子,客人就是你啊!你妈不是一大早又是肉又是鸭又是鱼的,你不回家时,他们哪有这么体面!”妻附和着说:“就是呀,妈总是偏着儿子,我们饿死了也没关系的。”母亲在洗衣板边上连声地叫着:“罪过呀,罪过!”
   第三天是星期五,儿子依然上学。妻又去上班了,原本她是上一天一夜的班,然后休息一天一夜,可早上起床时她说今天调班,晚上回家来吃晚饭。父亲和母亲都在院子里的水泥地面上打豆子,又不让我插手,理由还是脏和痒。到下午,我看了一会电视后觉得很无聊,于是想着去钓鱼,可找了好长时间,都找不到拌菜油米的罐子。母亲说:“找不到就拿个汤碗用吧,只是等会带回来就好了,不要弄破了才好。”
   父亲听了后,放下手中的木棍子,花了好长时间,才在堆杂物的小屋里找出一个百宝粥的铁罐提给我,还指点我菜油和米各放在什么地方。但父亲自己却从来都不喜欢钓鱼的,也不喜欢吃鱼。钓了一个下午就只钓了几条很小的猫鱼,到傍晚时,我扛着钓鱼竿回家,儿子和妻都已回来了,母子俩站在院子门口笑嘻嘻地叫我姜太公。
   天亮时,住在县城里的姐姐一家都来了,是母亲打电话过去叫她们来的。进门时儿子一边拉着他妹妹的手,一边对他姑姑说:“姑姑,你们来得正巧,我爸爸回来了,我们今天菜很好的,有鸭子,有肉,还有鱼哩!”姑姑说:“我们就知道你爸爸回来了,肯定有好菜的,所以才来蹭饭吃啊!”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开饭了,一家人刚好八个,热热闹闹地围着八仙桌,吃了一顿和乐融融的团圆饭。
   晚饭后,正吃茶看电视,里屋的电话机响了,儿子抢着去接电话,只听得他接连地说:“好、好、好,好的,知道了。”回出来时兴奋地喊道:“爸爸,外婆叫我们明天去吃饭!”
  
   (二)小院秋色
   在家里住了一个星期,除了时时沉浸在甜甜的亲情里,还天天陶醉在小院浓浓的秋意中。记得郁达夫先生曾经在他那篇著名的《故都的秋》中说:“江南的秋天总是比不上北国的秋天来得更有意境与姿态,比不上北国的秋天来得更有秋的味和色”。但我没有领略过北国的秋天。此时,我只知道自家小院里的秋景是格外地惹人喜爱的,她不但美丽,而且亲切,更有一种祥和的气息,虽然我的小院相比壮丽的江南或北国的秋景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风景。郁先生在文中把江南和北国的秋景,分别比作黄狗与骆驼,真要照这样来比喻的话,那我家的小院决计连蚂蚁都算不上了。
   通常的印象中,似乎秋天总是于绿色无缘,不管是丰收的硕果还是萧条的落叶,秋的盛装从来都是以黄色作为底子的。但小院的景色即使是在过了霜降节气以后,却仍然泛着油油的绿意。人总是喜欢欣欣向荣的景象的,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有时候常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于飘零的落叶,比如我那头发渐渐发白的父母。所以当初小院刚刚圈成的时候,为了不让秋风的枯败影响了居家的心情,就特意地多种了一些四时常绿的植物。
   看那被修剪得象绿球似的栀子,尽管早在暮春初夏之际已开过了瑞雪般的花儿,可面上那一层如兔耳朵一样可爱的叶子,依然如同春天时的那般苍翠。桂花树经过几年成长以后,已经有了伞一样的树冠了,碧茵茵地在风中如同浮动的绿云,婆娑的枝条上,密密地爬满了黄碎碎的花沫儿,犹如熟透了的女子漫出丝丝怡人的芳香。往年我总是错过院中桂花盛开的时季,有几年即使枝条上还留着一些残朵儿,也都早已干瘪乌黑,没有了一丝香气。而今年她们仿佛对我格外的垂爱,这个时候看起来却好象是开得正旺盛的时候。居说今年的桂花已是第三次开了。在到了霜降节气的时候,还能闻到桂花淡雅却又醉人的芳香,可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由此,我又想到以前除了看过郁达夫先生那篇《古都的秋》的散文而外,还有一篇叫作《迟桂花》的小说,也正是从那小说里得到的见识,知道桂花开得越迟却香得越久,由此想来,莫非今年的桂花能够香到现在,正是因为它开得晚了的原因也说不定。
   在栀子和桂花下方的泥地里还有一片翠生生的菜畦,青菜排列得整整齐齐,萝卜已露出了圆圆的脑袋,大蒜则更是长得如同水仙一般的可爱。虽然好久没有下过雨水了,但在父亲的精心浇灌下,这些菜蔬却依然长得分外的茁壮而娇嫩。我敬佩于父亲在花坛里种菜的创意,因为我觉得这使得小小的院子确实有了一种特别的情趣,那平展展、绿油油的作物既好看又好吃,真可算是秀色可餐,相比于城市绿化带里的草皮更是诱人得多了。而最最让人心生向往的是,等到明年春风吹过,青菜萝卜各自开出成片或黄或白的花儿来的时候,这院子里将是如何的热闹哩!
   如此描写深秋的景象或许有人不以为然,必竟秋天是不以葱郁青翠而争荣的,况且院子里也确实还有另外的一半,那便是秋的本色——金灿灿的黄色。
   用一种比较幼稚的说法,假如说秋天有两个女儿的话,那么,我以为一个当然是桂花,而另一个则一定是菊花了。在院子的东面,菊花占了整整一个花坛,没有什么十分名贵的品种,绝大多数都是鹅黄色曲瓣的那一种,间或地夹杂着几枝洁白的细条儿。父亲把两米宽的花坛分成两塄,然后在塄背上密密地种上了菊花,为防止花枝长成后斜在地上,又用竹条和自编的草绳将花坛四周的花儿编成一圈绿色的篱笆,于是众菊花们便婷婷地站立在花坛中了。碧绿的枝叶和怒放的鹅黄的花朵层次分明,秋日的阳光洒在花儿面上,这嫩嫩的黄瓣儿竟显得有那么一点耀人眼目了,秋风从远处广阔的田野上微微地吹进不怎么高的围墙里来,整片花儿都轻轻地舞动起来,仿佛起伏的碧波上荡漾着一匹柔软的黄绸,而菊花的暗香也就随着这黄绸的起伏淡淡地弥散开来了。
   我一步一停地徘徊在这菊篱的边上,如碗口一样大且拳曲的菊花探着头,手掌似地向我晃动,又如多情女子般地美目流盼,妩媚娆娜,心便被她们撩拨得如花儿似地怒放开了。曼舞中细细的清香轻袭而来。这清香不如栀子般地馥郁腻人,也不象桂花般地亲昵缠绵,她总是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让人在似有却无中欲罢不能,满心切切。
   阳台下的走廊上也放着一排盆栽的菊花,那是夏天里剪下的菊枝,父亲把她们插在花盆里,如今也开得同花坛里一样的灿烂了。倘或有哪一位亲戚朋友或者左右邻居受了花儿的诱惑而眼谗,想向父亲讨要一盆时,父亲便用这盆子里的花儿送人。这可以使他更加开心一点。
   花坛以外的水泥地上就是秋天金黄色的收获了。这一地的金黄相比与菊花又是迥然不同的,她黄得成熟,黄得醇厚,黄得让人坦然心安,看着她就如同婴儿闻着母亲醇醇的乳香,心中安憩若息。
   水泥地的一边晒着自家的豆子,是父亲和母亲前两天刚刚打下的。脱了籽的豆箕一捆捆搁在围墙的顶上,那可是上好的柴禾,乡村里有好多人家还是在土灶里做饭,我们家也是。在外打工的日子里,餐餐都是吃蒸饭,回家时吃到土灶里的柴火饭,当然觉得要香软得多了。而墙脚下的豆子则象撒了一地的珍珠,一粒粒圆圆地在秋阳下泛起玉石般的荧色。我们家已有好几年不种稻子了。自家的田地大部分都给别人种,只留下家门口比较近的一小块种一点高粱和黄豆。高粱在夏天里就已经收割了,现在则早已酿成酒灌在以前装麦子的坛子里了,而豆子是等高粱收了以后再种下去的,才刚刚收回来,尚在秋阳下晒着,水泥地上小小的一块。
   豆子以外的地上晒的是谷子,这谷子固然不是我家的。秋收以来,有好几户邻居都赶着暖和的秋阳,轮流着在我家的院子里晒谷子,所以这地上天天都铺着金黄的谷毯,连走路都要踏在谷子上,一路沙沙地作响。没有人的时候,常常有三三两两的麻雀飞进来,分享丰收的果实,吃饱了便停到桂花树的叶丛中,叽叽喳喳地吟唱秋天的金曲。于是这小小院子里又有鸟语又有花香了。我闲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偶尔也会用谷筢去帮忙摊一回谷,这谷子虽不是自己的,但是这丰收的金光必竟辉耀在我家的院子里,这是令人喜悦的金光。尤其是我的母亲,每当她的脚步踩着谷子的时候,总要发几句羡慕的赞叹,有时甚至有明年要把水田去要回来自己种的冲动。看来这一地的丰收不仅仅对鸟儿,即使对人也是一种相当的诱惑。
   这就是秋天的小院——美丽、亲切、祥和,她已足够令人陶醉了,所以我想,再不必去领略郁达夫笔下那北国的秋意了,因为我已经深深地迷醉在小院这一方小小的秋色里。

共 50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 回家作客》伴随着秋意的凉,慢慢地品读作者这关于生活平淡之事中的轻描淡写。看着作者这些发至内心纯真的文字,一阵阵暖意袭上心头!作者开头以“节气既然到了霜降,日子便进入深秋,天气已经很有些凉冷,尚且穿着单衣的人,早晚时分被冷风一吹,常常忍不住要做出缩一下脖子的动作来。所以一般出门在外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都该回家去拿寒衣了。”的开头,让读者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常回家看看》。是的,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永远是心灵停靠栖息的彼岸。作者简洁的文字,朴实、暖心,一切都显得那么意味深长。质朴的文字里充满着家的温馨、家的和美,家的祥和,家的味道……《小院秋色》是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佳作,“通常的印象中,似乎秋天总是于绿色无缘,不管是丰收的硕果还是萧条的落叶,秋的盛装从来都是以黄色作为底子的。但小院的景色即使是在过了霜降节气以后,却仍然泛着油油的绿意。”作者抓住了小院独有的秋色,读来令人心生悸动。接下来,或浓墨重彩、或工笔素描分别写了被修剪得像绿球似的栀子、一年三次开花的迟桂花、翠生生的菜畦、还有三三两两吟唱秋天金曲暗香浮动的菊花以及晾晒在地上的豆谷,还有三三两两吟唱秋天金曲的麻雀……一个美丽、祥和、亲切、鸟语花香、丰盈笃实的农家小院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语言朴素无华,不枝不蔓,把小院秋色描绘得暖色生香、安谧怡然。笔墨流畅的文字,笔力遒劲的文字,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雨春】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06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3-11-04 20:36:53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2 楼        文友:雨春        2013-11-04 20:37:48
  质朴的文字里充满着家的温馨、家的和美,家的祥和,家的味道。笔墨流畅的文字,笔力遒劲的文字,佳作,推荐共赏!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3 楼        文友:雨春        2013-11-04 20:38:24
  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4 楼        文友:雨春        2013-11-06 21:33:09
  恭喜你佳成精!心灵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4 楼        文友:阿钝        2013-11-06 23:44:48
  社长辛苦,这个精品应该记在社长的名下,严重致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