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行舟过秦淮(散文)

精品 【流年】行舟过秦淮(散文)


作者:鲁北明月 秀才,1110.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8发表时间:2013-11-08 23:21:01

1.
   如果没有男权世界对美色以及奢糜的无休追逐,秦淮河只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从句容大茅山和溧水东庐山之间缓缓流出,辗转经南京而入长江。即便因为秦皇的传说也只在淮水的本名前加一秦字,也仍然不过是江南水系中的一根毛细罢了。
   但直到现在,秦淮河似乎仍然挂着“香艳”的头牌。这或许可以从唐时的杜牧算起,他在《泊秦淮》的诗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首句绘景,凄迷清冷。次句交待时间地点。三四句忧时伤世:隔江的酒楼里,那些卖唱的歌女不懂亡国之恨,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呢。
   六朝金粉自然听不到这感慨,后世倒是听到,可是,听到又如何呢?又或者,那些美丽的歌喉本无选择的权利,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的在取悦权贵和存续生命的同时,把自己的梦想深深植入那些曲调的委婉和唱词的精雅。
   于是国继续破,朝仍在亡,后庭的花开花落也便继续唱着,从六朝金粉唱到秦淮八艳,唱到民国的桨声灯影,唱得达官巨贾纷至沓来,唱得文生雅士蚀骨销魂,唱得一曲秦淮柔波几多脂粉几多珠泪。
   踏上秦淮河的河埠时,正逢夏夜。灯光水影绰约迷离,水气氤氲,船声车声人声颇嘈杂,仿佛有乐缥缈断续。生逢盛世,神功圣化,自然不会有奢靡外露,只是也没了月笼轻纱、静水拍岸的清幽。也罢,慕秦淮之名而来,“越女如花看不足”,又有几人不曾暗暗带些“猎艳”的潜意识呢?
   于是上木船,沿舷窗坐,听那机器发动,突突突突地犁开水波,驶向历史暧昧深处的秦淮河。驳岸石桥阴沉,两旁有屋宇矗立,灯光暧昧,草树葳蕤,有柔枝拂水。无风,亦无月,厚重的水波隐约有暖意。船行波涌,实不知哪一朵水花含了汉唐的哀怨、哪一块砖石刻了六朝的香艳、哪一棵老树记录明清的悲歌,又有哪一座石桥记得民国的清欢?乐声倒清晰起来,转弯,河边的石阶上有老者在光影里奏一曲《二泉映月》。再行,波上光彩荡漾,饶过延至河面上空的小半个树冠,前方开阔的水面上置有莲花、童子、鱼龙之类的灯饰,艳丽且粗鄙,灯光附近有着装类似明代文士者,执小提琴,演绎一曲的《梁祝》,如泣如诉。
   舟行前后大约不足一小时,其实既不知李香君的媚香楼,也未闻顾横波的南曲第一,不知长板桥,未明桃叶渡。只在千年的时空浑浑一番,木船已返回来时的河埠,上岸,又一批人急急登船。其实不必着急,那些或壮烈、或悽婉、或香艳的故事从六朝就开始在这秦淮两岸,羁绊已过千年。媚眼暖了谁的寒衾,素手执了谁的金盏,青春为谁碎作几许,才情为谁堕入空门,一切皆有定数,不必着急。
   信步上岸,墙上仿佛若有图,细看知是秦淮八艳的浮雕,灯光黯淡,只见些模糊的线条。其实在这样的秦淮之夜,五官并不重要,只需将心放在史迹斑驳的水边,多少玲珑剔透、多少冰雪聪明、多少千娇百媚、或者还有多少诗情画意,是痴是嗔是怨是羞是怯全都在这浅浅黑黑的周遭,不管百年千年,昼夜守着这寂寞、守着这流水蜿蜒穿城依依入江。
   在一个刀剑辉映烽火连天的时代,在一个权势金钱主导一切的世界,美艳和才情是存世的资本还是悲情的基因,谁能说得清楚?
   2.
   那一年,李香君十六岁,“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筳。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诗书歌舞琴画样样精通,俨然秦淮河畔的新星。她坐在媚香楼上的木格花窗前,出神地望着秦淮河的柔波缓缓流过,开始期待一段梦幻般的爱情。
   果然,佳人等来的是“复社四公子”中的才子侯方域,这位大明户部尚书候恂的公子风度翩翩,卓而不群。小小的媚香楼上即将上演那个时代最美风花雪月的时候,满人疾驰的铁骑开始踏碎明朝那堆雕花的朽木。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小丑粉墨登场,此次与李侯的爱情有关的是阮大铖,李香君识破人品低下的阮大铖用金钱拉拢侯方域的伎俩,卖掉自己的手饰替侯方域把钱还给阮大铖,但同时也为这段秦淮河畔的爱情播下悲剧的序幕。
   历史总是先让小人得志,阮大铖很快成为南明政权的兵部尚书,报复随时可至。侯方域不得不离开南京投奔到抗清名将史可法麾下,令人叹息的是,侯方域在明亡后所谓的政治气节并未坚守多久。明亡之后,四公子中的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率意林泉,方以智遁入空门,唯独侯方域竟然参加顺治八年的乡试,但十五岁应童子试即考取第一名的侯方域这一闪竟然没有考中。
   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倘若高中倒可堵一些嘴,偏偏又未中,命运的玩笑将侯方域悄悄钉在一根耻辱柱上。再看李香君,侯方域走后,李香君尽洗铅华,闭门谢客。但是阮大铖怀恨报负之心却从未死过。孔尚任在《桃花扇》的记录是阮大铖怂恿权贵纳李香君为妾,因身材娇小纤弱的李香君头撞雕栏而作罢。
   殷红的鲜血溅在纸扇上,点点鲜红,艳若桃花。
   既然注定是一出悲剧,李香君在此后被阮大铖送中宫中、城破逃离、被秦淮八艳之一的卞赛收留、病死或不知所终的命运设计并不重要。悲剧的核心意义在于青楼歌妓可以用生命维护贞节和大义,而国之栋梁的士大夫往往膝骨酸软,动辄跪地乞怜。
   据说李香君在弥留之际剪下一绺青丝连同那柄桃花扇托卞赛转交侯方域,遗言则是: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电影《桃花扇》中的一个镜头:久别重逢的李香君满面欣喜地打量依然风度翩翩侯方域,不意却看到侯公子脑后一根长长的辫子……
   顾炎武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而在南明亡国时自杀殉国的曹学佺在诗中这样写道:英雄每多屠狗辈,侠女从来出风尘。
   李香君父亲曾是武官,因魏忠贤等排挤东林党而被治罪,从此家道败落,李香君也流落风尘。不过,从此有一柄纸扇,上有艳艳桃花成为秦淮河畔青楼女子壮怀激烈的象征,或者还是一个民族正在远去的节气的图腾!
   3.
   “秦淮八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清朝光绪年间张景祁编辑的《秦淮八艳图》,但其实八人出身不仅限于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出身吴江,董小宛和陈圆圆则在苏州。她们来过秦淮这江南烟花繁胜之地,短暂居留或者像是当今明星们的走穴以及友情出演。
   从年代上看马湘兰身处明末,稍早于另外七人的明末清初。八人除美貌如花之外,同时具备琴棋书画歌舞等诸般的才情技艺,有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还有是她们身处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出人意料地表现出民族大义和气节。当然,在传奇和浪漫之后她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收获一个凄美的悲剧结局。“秦淮八艳”其实只是一个形而上的概括,内涵并不都在“艳”上。
   柳如是浙江嘉兴人,原名杨爱,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自号如是。已经无法猜想这位因家境贫穷而坠入风尘的女孩在那一刻涌上的是辛词的豪迈还是婉约,但豪迈和婉约的确悄悄串联起她此后的传奇岁月。
   柳如是先是与复社领袖之一的陈子龙交好,这是个辛弃疾式的抗清英雄,但在起义中战败而死。曾经沧海难为水,柳如是在随后岁月里拒绝无数名士,直到20多岁时嫁给年逾半百的钱谦益。“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官享财盛,在虞山为柳如是营造华美的绛云楼和红豆馆,这是柳如是的娇藏金屋时代。
   但这似乎不是柳如是期待的生活,因为清军兵临南京城下的时候,柳如是竟然劝身为南明礼部尚书的钱谦益一起赴水殉国。钱部长沉思半晌后走进水池试了一下水温,然后是幽了一默:水太凉了,还是算了吧。并且拦住“奋身欲沉水中”的柳如是。钱谦益在降清后做到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又是一个堂而皇之的部级干部。并且发明一种小领大袖的外套。有江南学者问这是哪朝风格?钱谦益再幽一默:小领示我尊重本朝之制,大袖则不忘前朝之意。学者讥讽道:先生果然两朝“领袖”!
   骨子里的犹豫,面子上的调侃,使得钱谦益并未得到清庭的足够尊重,他先后两次被株连入狱,而独居南京的柳如是两次把他营救出来。在内心,柳如是仍然希望夫君成为能够慷慨赴死的英雄,她不但尽力资助抗清的民间力量,还劝钱与郑成功等人联络。只是钱谦益骨髓深处并无舍生取义的英雄基因,他或许只想做一个好好先生,在富贵乡里和如花美眷吟诗作画,安平一生。
   柳如是和钱谦益或许美满的一生最后有一个插曲:钱谦益死后,族人计划谋取他的财产,柳如是最后的壮举是“缕帛结项自尽”,吓退那帮恶棍。虽然此举与民族大义无关,但作为风尘侠女传奇一生的句号,聊胜于无。
   世无英雄,柳如是当寂寞一生。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或许并不是她最想要的。至于钱谦益,在浑浑中坚持到八十二岁的高寿,虽因诗文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之称,但后世的乾隆皇帝却毫不犹豫点名将其编入《贰臣传·乙编》。《贰臣传》的编纂以忠君为标准:降清的明朝官员均为贰臣。降清后赤胆忠心者列入甲编,至于钱谦益,乃“有才无形之人”,倘若为明朝死节,以笔墨讽喻清朝,尚有情可原。但已为清朝的副部级大员,还把“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借此掩饰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
   历史是统治者为统治服务而写,不可全信。
   当然,钱谦益似乎真的属于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角儿,试想一下,倘若钱谦益当初慷慨就死,不过是腐朽的大明亡后多一殉葬者而已,史上便无“江左三大家”,更无此后以其财力与人脉对其他八艳的相助了!
   4.
   如果说柳如是还在史册的边缘徘徊,那么,陈圆圆无疑已经走入那段历史的血雨腥风,又或者,她是无意却因为美艳而走进连城烽火并成为改写那段历史的弱女子。
   原名邢沅的陈圆圆被寄养的姨夫卖给梨园,很快因色艺双绝而名声鹊起,“观者为之断魂”,也因此而被为崇祯皇帝选美的贵戚田畹据为己有,然后再被重兵在手的吴三桂纳为妾。李自成破北京后,陈圆圆又被大将刘宗敏掳走。在山海关抗击清军的吴三桂闻讯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随即投降清军,反攻李自成。
   吴伟业在长诗《圆圆曲》中的记录是:怮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毫无雄才大略的“流寇”李自成很快兵败不知所终。战乱中的陈圆圆下落不明亦或重新归属吴三桂?
   几年前赴昆明翠湖公园游玩时,导游往往卖奇,云翠湖公园彼时是吴三桂的后花园,平西王大人常与美姬陈圆圆在此流连。传说的尾声是陈圆圆后来不被宠爱,于是辞宫入道,法名“寂静”。在吴三桂叛乱被平定时自沉于寺外莲花池,后便葬于莲花池畔。
   陈圆圆一生如一只精美的花瓶被豪强经过无数次传递争夺之后,终于有机伎自己作出一次选择,虽然这次是选择自己的死法。吴伟业在《圆圆曲》中感叹道: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云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采莲人终于莲池,从此与莲花为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再染,或许这是陈圆圆无奈却又最美的结局。
   5.
   比较而言,二十六岁便不幸病逝的董小婉在短暂的一生中竟然有近三分之一时光与挚爱的冒辟疆甘苦与共,无疑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冒辟疆曾说:一生清福都在与小婉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生逢乱世,还有比这更令人珍惜和回味的吗?
   这又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唯一的区别是在缠绵悱恻令人扼腕中总算有过一缕晴空的欣慰。据说,虽然董小宛对身为“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见钟情,但冒公子最初中意的对象却是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且已经定下嫁娶之约。可悲的是在强权和剑锋之下,陈圆圆没有选择的余地,冒辟疆也没有,即使你是名满天下风流倜傥的美少年。
   历史无法假设,但总是忍不住要去揣摩和设计一番:如果陈圆圆嫁了冒辟疆,吴三桂会怎样选择他的人生?大顺政权会如何?大明王朝又会怎样?可是在这历史纠结的时刻,有一个倾国倾城的陈圆圆,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这是洛伦滋蝴蝶效应在明末的预演吗?
   总有人会提红颜祸水,其实红颜与祸水毫不相干,天生丽抟并非女人的错,而男人却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身处在权力顶层的尤其是。祸事来临便推出女人,这是一个无耻的理由,却理直气壮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横行。
   陈圆圆不知所终,于是第六次科举失意的冒辟疆终于接受董小宛,这是个仰慕李白而自取名为白、字青莲的苏州女孩。然而冒辟疆无力为董小宛赎身,任侠风骨的柳如是出手相助,更准确地说是柳如是背后的钱谦益解囊相助,最终促成这桩美事。
   或许因为这件事,钱谦益真的并不令人十分讨厌。他在赴死前试水、他的投降,包括他“两朝领袖”的设计其实是一种人性本身的犹豫和复杂,至于乾隆皇帝“可鄙可耻”的评价自有其统治者的立意,真正意义上可鄙可耻者历朝历代无时无地不胜枚举,远甚钱谦益。
   于是董小宛和冒辟疆有情人终成眷属,冒辟疆不再有所谓政治或道义上的作为或追求,他在乱世存活的前提下著书立说,去做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而董小宛洗去铅华,专做一名操作家务的主妇或者冒辟疆红袖添香的知己。她把琐碎而平淡的村居生活过得浪漫和充满情调,她甚至冒家的后厨发明被后世称为“董糖”、“董肉”的甜点和菜品。时到如今,“如皋董糖”仍然名列如皋十大特产之一。齿颊留香的时候,有谁会想到那是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的发明呢?

共 1111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关于秦淮,不知承受了多少历史的重量,不知承载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想象。从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开始,到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历史的潮流滚滚而来,挡却是挡不住的。今晚船经过的秦淮不知是不是当年杜牧夜泊的秦淮,也许水是一样的,而历史却推进了脚步,开始讲诉另一群“歌女”的故事。千百年前,柳如是他们在舞动琵琶的时候,不知会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会如何诉说他们的故事。想起一副对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正如笔者在文中的最后一句,千百年来,秦淮河缓缓而过。不知千百年后,秦淮河又会有什么新的故事?感谢赐稿流年,问安作者。【编辑:紫枫】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10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枫        2013-11-08 23:26:55
  秦淮烟柳地,原来可能不是很熟悉秦淮八艳,看了明月老师的文字,了解了一段历史,对秦淮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只是诗中说的那样“商女不知亡国恨”。问安明月老师,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11-10 22:22:3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