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深情葫芦丝

精品 深情葫芦丝


作者:飞雨落花 童生,51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79发表时间:2013-11-11 20:08:52

很多年前,曾经遇到一个人,肩挑着数十个大小葫芦,沿街售卖,边走边吹,柔美的乐声把秋日的阳光醉成一幅梦幻般的画卷。那时觉得,为何一管紫竹,一个葫芦,竟然能演畅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心里真是佩服极了!恨不能剖开那小小的葫芦,看看里面是不是住了一个神奇的梦幻小精灵。及至后来,才知道那个奇特的乐器叫葫芦丝,也叫葫芦萧,来自彩云之南的那片热土。
   终于有机会让阳阳学习葫芦丝,我也被迫开始学习。倒不是我不喜欢这颇具异族情调的乐器,而是因我确是毫无艺术细胞的人,冷血麻木,既不煽情也不滥情,迟钝到近似聋聩,很少有狂热痴迷的时候。
   对我而言,优美的音乐和打雷锻铁没多大区别,既不能让我的神经如猛虎出深山般豪迈兴奋,也不能让我的思绪像画舫听雨样沉醉痴迷。外界的音声几乎不能影响我分毫,该吃吃,该睡睡,万缘难扰,百毒不侵。我常常想,也许我前世就是那个不解风情的牛,无视美妙的音乐,放口大嚼娇艳的牡丹花,不晓得什么叫青青子衿,不晓得什么是雅韵风情,只一味大啖肴馔,全然不懂得什么甘滋妙味。也许我曾口角噙香,也许夕阳曾衣我以五彩霓裳,也许阳光曾让我光芒万丈,我依然是我,不懂得滋兰树蕙,只埋头斫桃烹鹦。人世间,情之一词,于人也许是琳琅珠玉,与我却是草介尘埃。
   一直觉得,我这样没有乐感的人,学乐器那就不仅仅是对牛弹琴,而是让牛弹琴,虽然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乐器了,我依然像是拿个烧火棍一样,很不得心应手,常常捅得满面烟尘,泪眼婆娑。
   黛儿几乎是我碰到的最好的老师,认真,有才气,循循善诱,总能给人以最合适的引导和适时的鼓励,每每让我泄了的气鼓了又鼓。古人说八十岁学吹鼓手是瞎胡闹,我虽没有八十岁,但是也已愈不惑,除了做好为人妻、子的本分之外,夫复何求呢?可我竟然还真的有模有样地学起吹鼓手了,正应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古训。据说有一个叫刚果的大猩猩,它的画作被毕加索、米罗等大师收藏,在拍卖行不仅拍出数万美元的高价,甚至超过绘画大师,被称为“猿类中的塞尚”,可见动物也并非不可造就。想起以前有人把对牛弹琴写成“对!牛弹琴!”既然牛会弹琴,那我也聊发少年狂,胡闹一次试试。
   黛儿老师几乎是问一答十,给我传了很多曲子,而我一直都没怎么去听,直到最近老师说十二月要让阳阳过四级,希望我也和孩子一起过。怎么年龄一大,提起考试我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心里有点怵怵的,于是尽量多听曲子,试图让自己榆木开窍,顽石点头。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据说云南的大街小巷都被这种缠绵缱绻的韵致所缭绕。云南地处西南,既有亚热带的热情浓郁,又有高原的明净清凉,于是葫芦丝就融合了这种温暖中蕴清凉,热情中有清幽的风范,缠绵婉转。欢快时如珠落玉盘,瀑流飞泄,惊鸿曼舞;舒缓处似小桥流水,细雨春风,月影摇曳;即便是转折跌宕时依然俊逸舒畅,如流雨行云,水袖轻扬。
   打开老师的空间,一首首听去,除了感慨佩服之外,似乎一切都很遥远,像极了李璟的词“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好像隔了千山万水,怎么跋涉也到不了跟前。乐曲像是清浅的小河,潺潺流过,浣衣拂足。我似乎能触摸到她的温暖与灵动,流过我的指尖,流过我的耳旁眼前,甚至拂过我的发梢,轻牵我飞扬的衣袂,而我自己总觉得似乎隔着薄纱或者珠帘,总也看不分明,她之于我,终究是镜花水月,万难企及。她来了又走,走不进我的心,也流不进我的生命。我只是一个路人,偶尔凝视了她的波心,又茫然的走开。
   也许跟最近的心情有关,怅然地听着,麻木板滞。直到听到那首《月亮升起来》,才有了一种久违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是有一双温柔的手,拨动了我内心那根久已麻木的弦。这是佤族流行的情歌,曲调婉转圆润,柔情似水。据说描述的是青年男女月夜相会,互诉衷肠。按道理这是一首比较欢快的歌曲,不知道是因为用降B调的缘故还是我最近心情的干扰,我却一直听到深深地感伤。只觉得只有在这首曲子里,我才听到真正的葫芦丝的感觉,含蓄朦胧,柔美细腻,如怨似慕,欲说还休。也许这世间所有的美都源自缺憾,因为难以完美,所以让人心神动摇,慨叹惋惜,惆怅低回。明媚的月亮升起来了,山寨静悄悄,风儿轻轻吹,弦子声声响……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可惜此生此夜不长有,明月明年何处看?我一直痴迷于文字所构造的空灵意境,以为天下好语书说尽,及至此时才知道文字所能转述的感触是多么贫乏苍白,这一刻,一咏三唱的旋律,无须多言,一切都在无言中挥洒得淋漓尽致。是呼唤?是倾诉?是思念?还是鸳盟初定的欣喜?亦或是良辰易逝,约期难酬的伤情?月亮升起来,只有月下的人儿才知道月亮的美,才能见证月亮的洁,才能深味圆缺中生死以赴的忠贞和决绝。……也许只有音乐才能在每一个孤寂的午夜,摇落一地月华,衣我以飞扬的羽衣,让那些沉重的思绪,婉转清扬若纤云之蔽月,婀娜飘逸如流风之回雪。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美的音乐不是高山流水,琴瑟和鸣,而是静默红尘里的相对忘言。像是那些含英咀华的诗句,旷淡而韵味十足,浅妙而极情尽致,是空谷中恬然驻足的和风,默倚微云。没有深刻的感受,甚至没有飞扬的思绪,像沉入湖底的明珠,就那样终老于星河流辉,月转朱廊。流转的音声,不是一帘可枕可依的幽梦,倒是一帧华丽流彩的织锦,衣我以华裳,醉我于诗乡……
   又想起最初让孩子学葫芦丝,听到的那首《红豆生南国》。也许艺术本身就是“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太过于惟妙惟肖,倒显得了无生气。王维的诗淡泊雅致,正是盛唐那种雍容大度气定神闲的大家风范,于平淡处见深情,天然中蕴新巧,传情达意如羚羊挂角,浑化无迹。千年之后我们根本无法描摹古人当时的意趣风范,也没必要依样画葫芦,非要探究背后深藏的妙语玄机。若以诗的本意,这首歌真的去之甚远,除了第一句用了原诗,再就是借用了诗中的一些意向,整首乐曲已经脱出王诗,夺胎换骨了。
   红豆生南国,
   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思算什么,
   早无人在意.
   醉卧不夜城,
   处处霓虹.
   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歌词仅仅借用了古诗典雅质朴的意境,旋律却让人心醉。重复的三段,像是说之不尽的情愫,絮絮叨叨,回环往复,旖旎婉转。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缠绵不尽。从没有听到一段音乐让我这么欲辩忘言,让我在努力的忘却中极力留住记忆。是前世不经意的回眸,于是换来了千万次擦肩而过。就算我站成一棵开花的树,就算我洒落一地相思子,秋风吹起的孤寂,依然会在下一个路口与你再次相错。像柔美的曼珠沙华,唤起的记忆无非是渗入沙漠的泉水,生生相错,生生寻觅。
   谁知相思老,玄鬓白发生。诗歌里的思念已千年,千年的旋律早已成碎片,就算坚守着青春的容颜千年不老,却早已老了锦瑟华年里的樱桃芭蕉,老了幽谷里竹涛阵阵,雪化松凋。
   也许真的是最近心情的原因,莫名的忧伤在旋律中起起落落,重复跌宕。思绪像挥之不去的烟霭,弥漫了整个的心间。那些虚无缥缈的带着淡淡暮色的东西,竟然让心情沉重起来,像是要遁入最深的夜里,逃向不知名的角落。似乎阳光也裹着叹息的声音,滴滴落下。感觉自己像一朵堕入污泥的雪花,正一点点溶去,大地的温暖正剪去我轻灵的翅翼……
   一直以为,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平和恬淡得像一片秋叶,娴静地躺在明媚的阳光里,任和风化雨,滴水成愁。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蝶飞燕来。我终究不是忘情之人,音乐里的深情,缓缓抚过我冷静的神经,像是有了重生的魅力。此时此景,也许应该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对黄梅雨。

共 30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音乐作为书写的内容,写出了感人的内涵。文章写了作者陪孩子学葫芦丝的经历,写了作者聆听音乐的感受,写了作者从歌词中受到的情感陶冶。作者写音乐,或写景,用景展示音乐的美妙图景,或用比喻,让抽象的音乐具体形象,或用诗意的文字解读歌词,把音乐的美感诠释得生动形象。文章也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概,这些感概是能给我们感染和启迪的。【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12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11-11 22:14:45
  文章多角度写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内容丰富详实,写出了音乐的魅力。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