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奶奶和八爷(散文)

精品 【流年】奶奶和八爷(散文)


作者:雪飞扬 举人,470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88发表时间:2013-11-11 23:26:05
摘要:奶奶和八爷,不是一家人情同一家人。他们一辈子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这情这爱却是那么纯洁,清澈得如同清泉,这情这爱又是那么温暖,温暖着两个孤苦的人儿走过了人生的几十个春秋。

不知怎么回事,在我童年的回忆里,我常常把奶奶跟八爷联系在一起。也许是他们的命运太相似又相互帮衬了一辈子的缘故吧!
   【奶奶】
   奶奶三十岁时就守了寡,那时,父亲十岁,大姑五岁,小姑一岁。
   目不识丁的奶奶却是是村上出名的“有才”的女人。虽然不会写,但会算,无论再复杂的账,她只要扳着手指头算算,都会准确无误地报出得数,一点也不比那些用笔,用算盘算出来的差。
   奶奶会裁缝。她只要站在那些老裁缝边一看就知道里面的道道了,回家就会照着心里记下的样子做出来。印象中,没有她不会做的衣服,什么大襟子老太服了,什么刚出生的小娃娃的肚兜了,就连新娘的嫁衣也不在话下,还有送老的寿衣。
   奶奶会接生。
   奶奶平时做事胆大心细,干练果断,手脚麻利。生了父亲后,就常常被人叫去接生。从没接过生的奶奶就是因为看了别人为自己接生后就会给别人接生了。奶奶接生时一丝不苟地给简单的器械剪刀、白纱布用开水烫了消毒。她总是耐心、亲切地鼓励、安慰产妇,使产妇尽量在放松的状态下生产。她接生过的,从没出过事故。我小时候跟奶奶睡一个屋,奶奶动不动就在半夜被人家叫去接生了。夏天还好说,冬天就苦了。还记得奶奶在寒冬腊月的半夜里瑟瑟地穿棉衣的样子。睡觉一向很轻的我被敲门声惊醒,嘟嘟哝哝地说:“奶奶,明天再去吧,这天多冷啊!”奶奶总是笑眯眯地、耐心地跟我解说:“生孩子是等不得的哟!傻孩子!”然后亲切地摸摸我的头,帮我掖掖被子就急匆匆地跟来人出去了。
   奶奶会治病。
   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喜欢找奶奶说说,奶奶就用自己亲自试验的小偏方给人家治疗。比如,感冒发烧了,喝黑豆红花姜片水,头疼脑热的就吃点桃仁。尿道发炎了,就喝竹叶水。胃疼了就吃炒玉米,痢疾了就吃生西瓜,烫伤了就用老鼠油……如此种种,再加上奶奶的温言软语的心理安慰,一般都能痊愈。其中,最经典的要数奶奶帮人弄眼或者掏耳了。那时候,乡下人干活,常常动不动就弄进眼里或者耳朵里东西,只要找到奶奶,奶奶就上去那么一吹一揉就好,严重的就从头上拔下发卡拨开眼皮,轻轻地清理出去。印象中,常常有捂着眼跑着叫着“二嫂!快帮我弄眼!”
   在所有的“医术”中,奶奶最拿手的应该是拔罐。谁哪些天感觉不舒畅了,头老是疼,手老是发麻了,就找到我奶奶。奶奶就看情形决定所用拔罐的大小。要是简单的头疼,就用小拔罐,用一根火柴“嚓”的一下点着,放到拔罐里,趁火苗燃着时赶紧扣到病人的额头上。不一会儿功夫,拔罐自落,额头上出现一个黑紫色的拔罐口大小的圆印,就说明这人“血火”不轻,如果只出现一个红色的印痕,说明毛病不大。如果是周身难受,奶奶就用碗口大的拔罐在病人的后脊背上拔罐,拔罐跌落后,就用碗砾在起来的大大的黑紫包包上划上几下子,一股紫褐色的血流出来,这人的病就会轻很多,慢慢就痊愈了。
   至今我都不知道奶奶说的“血火”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反正经常见她跟人说,没事,你这是血火,待我给你拔上一罐就好。
   奶奶会找东西。
   有不小心丢失东西的人家,就会找到奶奶,奶奶就仔细地问了哪月哪日丢的,弄清楚这个月是大井还是小井,扳起手指算一算,然后用小石子在土地上画圆圈。嘴里念着一句什么我听不懂的话,就指着一个横道道说:“你的东西就在二夹台上呢!就别去地上寻了,要到齐腰的地方找。有时候就说,这个东西在圈圈里呢!一定会寻到。有时候就说,这个东西不好找了,在圈圈外边呢!不过也得尽力找找。有时候说,这个东西还在家里,没出门,有时候说这个东西要往东找,别去西边。来人十有八九不住地点头,都觉得奶奶分析得在理。有时候按奶奶分析的找到东西了,人家会兴冲冲地跑过来说声谢谢。
   【八爷】
   八爷比奶奶小一岁,也是三十岁上死了妻子,但没给八爷留下一男半女。
   爷爷的叔伯弟兄十四个,爷爷排行老二,八爷排行老八。
   八爷是全村最勤劳的人,还是村里最出色的篾匠。
   对生产队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没有多少记忆,但我却清楚地记得八爷屋子里四壁的墙上贴满了生产队的“劳动模范”奖状。
   据说,八爷在生产队时,干活总是不惜力,有十分力气,就要使上十二分,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力是奴才,使了再来。”
   他总是拣最重的活儿干,而且做的活儿又是最精致的。经他翻过的地,平整、光滑、松软,极少有坑洼,连土坷垃都极少;经他沤的肥,最壮,上到地里,庄稼长势好;经他除过的草,极少有卷土重来的;经他播过的种,极少有不发芽的;经他养的芽苗,出芽率比别人高许多;经他碾过的场,秸秆里极少再找到粮食粒,经他扬过的场,干净得没有壳,连小石子都少见。
   八爷除了地里处处都是绝活外,编篮子筐子更是奇绝。
   他能用粗大的荆条编出大得比我十岁的个子还要大的篮子,却是精致得没有找不到一点瑕疵。看那纹路,密不透风,看那样子,口小肚大,既不占地方又装得下东西。
   他能用编大篮用剩的细碎小枝条编成小得只能放下一个核桃的工艺品般的篮子给我们这些孙女孙子玩。
   包产到户后,八爷那一亩多地根本不够他种,闲不住的他就到处去开荒,明明是乱石遍地的山坡,却能被他开出一小片平整一点的地块,再到远处有土的地方挑土铺上,就是一小片很好的红薯地。
   印象中,他每天从地里收工回来都要背一大捆柴禾,有时候就是荆条,阴天下雨,就是他做篾工活儿的时间,就把他平时攒下来的荆条一捆捆都做成篮子、框子、车篓等器物。等到集市上就推上满满一小车去卖掉,不过这样的情形很少,大多时候他都是给人帮忙或者把自己编的送给那些需要的人家。
   全村几乎家家都有他的手工活儿。
   勤劳的人家会背上自己割的荆条给他送到家里,请他抽时间编,如果数量多,干脆请他到家里,管他饭。他总是尽量回自己家做饭吃。如果人家觉得过意不去就会做出好吃的给他送去一碗。他常常让人家端回去,说自己已经吃饱了。印象中,常常见他跟人家推推搡搡地谦让。因他过于固执,很多时候来人只好无奈地再端回去。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乡里乡亲的,不就是抬手做了点活儿吗?怎好意思吃人家的饭呢?”
   【奶奶和八爷】
   由于我父亲在离家一百里地外的工厂上班,一年回家的次数有限,家里等于没有男劳力。这在当时全靠力气吃饭的农村实在有太多难过的坎。好在有我八爷,八爷就担当起了我家男劳力的角色。什么耕地了,播种了,碾场了,扬场了,往场挑麦子了,往家里收玉米了,铡玉米杆子了等男人干的活儿,总是以他为主,我奶奶和母亲给他帮忙。
   记得那年正值秋收前夕,我母亲的麻病又犯了,浑身的经络都是麻的,连手也成鸡爪子状,攥不住了,就带着弟弟妹妹去我父亲那儿看病去了。
   那个秋天,我和奶奶总是早早起床到地里干活。当我和奶奶把整块的玉米地掰完堆成堆时,八爷就及时赶到,帮我们用小推车往家里运。
   遍地是小石头的小路,不时要上一个个陡坡,我和奶奶在前面吃力地拉着,八爷在后面弓着身子,头往前探着,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当我和奶奶把谷子都堆在或装在篮子里时,天已经黑透了,星星及时地眨动着它明亮的眼睛,月亮也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八爷匆匆地赶来用扁担把满满两大篮谷穗挑起,手里还要再提上一小篮子谷穗。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场上的豆荚噼噼啪啪地一片炸响。八爷来给我家碾场了。奶奶要给他帮忙,他不让,自己一个人拉着碌碡。弓起的背宛若一张满弓,豆大的汗珠簌簌地落到豆荚里。
   父亲每每从外地回来,总要把自己带的“好吃的”分一份给八爷,有苹果、花生,夏天还有西瓜。有时会给八爷买双袜子,或者一件汗衫,经常把在当时还稀缺的他们在厂里发的肥皂和线手套送给八爷。一年中极少回来的父亲,一回来就先到八爷家,八爷在父亲回来的晚上,就会比平时更早地到我家,回去时常常就半夜了。常常见不大爱说话的父亲,跟八爷聊起来却是那么滔滔不绝,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父亲尊敬八爷,八爷待见父亲,八爷和父亲也是有父子般的感情的。
   奶奶平时做了好吃的,就像对待家长一样,先用我家只有客人或者父亲才用的特大碗给八爷盛上一碗让我们送去,我们才开饭。不过,一般八爷也是舍不得都吃了的,大都是象征性地留下一点说够了,再让我们端回来。八爷做了或者亲戚送来好吃的,总是先想到我们这些孙女孙子。说自己吃不完,其实我们都知道,在那个缺吃的年代,根本没有“吃不完”一说——他这是惦记我们这些正长身子又贪吃的孙女孙子呢!
   八爷帮我家放那条队里分的老黄牛,总是精心地放养、照顾它。有一个黄昏,我带着弟弟妹妹找到正在帮我家放牛的八爷。牛在草丛里悠闲地吃草,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散在八爷的脸上,八爷的脸上焕发着金灿灿的光彩。看见我们,高兴得逐个抚摸我们的头,拉着我们的手问这问那的。我们一起走在街上,正在吃饭的乡亲就友好地叫着八爷的名字打声招呼:“银伏,孙子孙女去接你了呀!别回家了,你们祖孙就在这儿吃吧!”八爷一边开心地笑着,一边说着:“不了,一会到家吃。”
   心灵手巧,又勤劳的奶奶每年都要做上一大坛子柿子醋,八爷一年吃的醋就都是我家供应的。
   每年冬闲之际,奶奶都要接连不断地炒玉米豆和黄豆。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围着暖和的煤火炉,一家人说笑着,一边嘎嘣嘎嘣地吃着香喷喷的豆子。每天八爷都要坐到很晚,才惬意地打个呵欠,不情愿地:“不早了,我该走了。”奶奶就会说:“还早呢!再坐一会儿。”于是,八爷就会重新坐下来,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直到谁都眼皮睁不开了八爷才再次站起身来要走,奶奶就往门外送送,叮嘱他慢走。
  
   八爷家里的女工活儿,奶奶也是承包了。
   每年春天,八爷换下的棉衣,奶奶就帮他拆洗好,秋收一过,就帮他缝好。八爷的被褥,奶奶每年也要帮他拆洗一遍。
   记得那年邻村一家人家因违反计划生育把三女儿送给我八爷抚养,我八爷给她取名素琴——随我姑姑们的名字。我叫这个比我大三岁的小姑娘“小姑姑”,小姑姑喊我奶奶“二大娘”。八爷整天忙着往地里跑,实际上我这个小姑姑就成了我奶奶的女儿。我奶奶为她洗衣、梳头,八爷回来晚了,就让她在我家吃饭。这个小姑姑头上生虱子——那个年代也是很正常的事。奶奶就在每天给她梳头时仔细地用篦子为她爬梳,把梳出来的虱子以及虱卵挤破。奶奶总是先尽着小姑姑梳,而让我等到后头,哪怕正在帮我梳,只要小姑姑来了,就让我等到一边去,先帮小姑姑梳。小姑姑也总是亲切地叫着“二大娘”,常常人在大门外,“二大娘”的声音已经传到我家院子里来了。
   自从八爷家有了我这位“小姑姑”,八爷也常常改善伙食,也常常在做好时就先派我这个小姑姑来给我奶奶送,印象中,每当小姑姑来给我家送好吃的时就会远远地在街门外就兴奋地喊:“二大娘!我大爷(那个时代当地人对自己娇养钟爱的孩子都不直接让叫爹娘,都是叫叔叔大爷。)让我给你送的好吃的!”
   说是让奶奶吃,其实一般奶奶都舍不得吃,大都到了我们这群小馋猫的嘴里。
   我敢说,小姑姑在我八爷家短短的三年里,和我奶奶是有母女般的感情的。可惜后来计划生育松动了,她生母就趁我八爷不在家偷偷把她带走了,自此再不让她登我们村子半步,生怕她跟这边人有了感情再不愿回去。
   八爷要盖新房了。因为他平时不少帮村里人的忙,所以,大家都自觉地到他家帮忙。几十号人的饭,都是我奶奶做。
   那时大米是要靠粮票和钱买的,庄稼人轻易是吃不到的。小米又是家家户户都收成不少最平常的,所以,只有用比较稀缺的白面来做面条和馒头。
   奶奶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去八爷家,和面,准备中午的面条和晚上的馒头。八爷就一边烧火一边跟奶奶叨叨着。火光映着奶奶和八爷的脸,祥和而温暖。
   中午的面条每天都要擀上好几案板才够吃,几乎每天都要蒸馒头。每天晚上奶奶回到家就说腰酸得直不起来,胳膊疼得伸不起来了,让我帮着捏捏、捶捶。
   随着八爷的年龄越来越大,不得不考虑他的归宿问题,原来说好过继给八爷的侄子改变注意不想来我们这个小村庄定居。万不得已的八爷不得不随他们到另一个乡镇的小山村居住。八爷一共四个亲侄子,每天闲不住的八爷就帮这家干完活儿又帮那家干。
   记得八爷最后一次回来时跟奶奶说,侄子侄媳都待我很好,可是我还是想在我的老窝啊!可是侄子们不答应,侄媳们更不答应,说:“如果你硬不想来也行,只是你老得不能动了也别来!”万般无奈的八爷最后选择了到工地去看厂房,说是看厂房,实则是被我们村上的一黑心工头叫去做小工,他知道我八爷是闲不住的人,用看场的名义给八爷最少的工资,却能给他干更多的活儿,榨取八爷更多的血汗钱。

共 60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这篇文字,犹如喝一杯香茗,久久回甘,余香绕齿,韵味无穷。一篇富有深情、富有浓浓亲情味儿的文字。满满的是儿时的记忆,纯纯的是亲情的味道,是那般厚重、温暖。奶奶与八爷本是叔嫂两家人,但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情,因为早已融为一家。文中“我”的父亲远在一百多里的厂里做活,基本照顾不了家,家里重要的体力活就是八爷来做。而八爷家的缝缝补补就是奶奶做。奶奶三十岁上守寡,爷爷留下父亲、大姑、小姑。八爷三十岁上丧妻,却没有留下后代。由于本来就是亲情关系,八爷与奶奶就互相帮衬了起来,然而却是各自生活各自的。八爷与奶奶都是村里能干的人,文中已经叙述得淋漓尽致了。他们并没有生活在一起,以至于文中小小的“我”想不明白,这本是农村的习俗约定。文字流畅通透,朴实简介,结构缜密,细腻深情,很有写作技巧,生活味儿、乡土味儿浓郁,感人肺腑。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13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1 23:27:54
  一篇充满爱的文字,耐读耐品,直达人心底,感人肺腑,荡涤心灵……
回复1 楼        文友:雪飞扬        2013-11-12 09:12:07
  又让你忙活到十一点半,谢谢刀哥,辛苦刀哥了!
2 楼        文友:静如画        2013-11-12 21:35:38
  第一次读飞扬的作品,被文中两位老人朴实真挚的情感所感动。
   缺衣少食的年代,生活的不易可想而知,能够在一个残缺的家庭中感受到一份温馨的亲情,实属不易。
   一生相伴,几度春秋,当生命走到终点时,留给亲人的,永远是无法忘怀的记忆,酸酸甜甜总是人生,好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雪飞扬        2013-11-13 06:12:36
  如画好!久闻大名啊!谢谢你的鼓励。以前在山哥的空间看到你,曾去空间读过你的文,觉得笔法老练,思想厚重,你已经是真正的写作了,我这还在初级练习阶段,用词造句还是那么生涩,不妥帖。
   我一直很感动于八爷对我家的那份真挚的情谊,却是无力把他写得更饱满,慢慢跟你们学习吧。再次谢谢你,请以后多指教。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11-14 00:00:38
  祝飞扬佳作成精!加油!
回复3 楼        文友:雪飞扬        2013-11-14 08:41:18
  没想到啊!山哥,不是成社团推荐了吗?怎么又会变了呢!谢谢山哥!又是半夜帮我改稿、编辑,又是半夜来祝贺的,感动……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11-14 07:39:5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雪飞扬        2013-11-14 08:53:43
  感谢流年给我的温暖。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