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我的一堂语文课

编辑推荐 我的一堂语文课


作者:天桥冷月 秀才,1271.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8发表时间:2013-11-13 16:35:55

今天是11月12日,上午第二节课有我的初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教师们今天都生怕来学校检查的教育局领导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听课,我也有一半这样的心思。
   然而,课前几分钟,教育局的几个领导朝二楼走来,像是在询问80班在哪。啊?难道要听我的课?我赶紧朝办公室走去,我准备好了自己上课要带的东西便在离上课还有两分钟的时间里来到教室,果然,我上的初三80班的教室里已经坐着几位领导了。我的心不禁紧张了起来,我强迫自己赶紧镇定下来,于是,我一边打开电子白板和讲桌下的电脑一边想:何必紧张,我上课又不是上不好,平时自己怎么上,这节课就怎么上,就把那些教育局的领导当成之前不久跟着我实习的那个女孩子就行。
   一个月前,一个来学校实习的20多岁的女孩被学校安排了跟着我实习,我的胆量估计也是那个时候炼出来的,我的自信或许也是在那个时候真正产生,因为之前没怎么被人听过课。
   我打开了《好大一棵树》的音乐,想让我自己的紧张平息下来,也想让课前几分钟的教室里有种轻松的氛围。
   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我听着铃声,手在电脑上找着我准备在优盘里的课件,天哪!怎么找不见?我吓了一跳。但经验告诉我,遇到这种问题首先要做的不是惊慌,而是要让别人看不出自己的惊慌。
   于是,我放弃了找课件走下讲台去对教室里安静坐着等我的50多名学生说:“同学们,上课!”学生们和那些领导一起站起来。学生说:“老师好!”
   “请坐。”我说,“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说《故乡》。”
   其实,我还是担心我的课件找不到,我也发现我还是有点紧张。于是我叫了一名学生问:“昨天,老师让你们预习了《故乡》这课,我曾经向你们提了几个问题让你们探讨,下面你起来回答其中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成功的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之后,我便在这名学生回答着这个问题的时候走上讲台去电脑里继续找我准备的课件了。在她回答完之前,我找到了我要的课件并打开了它,原来,它就在我刚刚看过的地方,我那时眼花了。于是,我打开了课件里介绍鲁迅的那一页,之后走下讲台对学生们说:“我们曾经读过鲁迅的很多作品,比如……”学生们补充了很多。之后,我给他们介绍了鲁迅的另外两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小说写了一些变态的人和一种变态的社会,有机会大家一定要找这两篇小说来读读。”为了不把话题扯远,我让学生们齐声朗读白板上幻灯片里的生字词语。之后走下讲台说,“谁能告诉我,鲁迅这次回故乡是去做什么的?”
   引导学生得出是鲁迅回故乡是去接母亲的,我给学生讲了课文的写作背景。之后,我说:“你们以后长大了,有了收入,有钱了,买了大房子,也该会把你们的父母亲接到城里去顾养天年,对吧。”学生们说:“是。”
   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回到故乡时,看到故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找到了课文的相关段落,我指名学生读了那一段。之后带着他们分析了“横着”一词的含义和“啊!这是我二十年前的故乡?”这句。通过分析这句里的感叹号和问号的作用并让学生反复读这句,感受到鲁迅的吃惊和觉得一切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的那种心情。
   课程进行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还是很成功的。因为学生们都是一副愉快的表情,不像往日那样愁眉苦脸,真是奇怪,我在想。
   接着我问:“二十年了,故乡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这便是鲁迅写这篇小说所要反应的一个主题思想,这个我们以后再来探讨,我们再来看看鲁迅记忆中的故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指名一个学生来找到小说中相关的句子读,之后大家齐读。
   “第三个问题,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我问。他们说了“四、五个”。有的说六个。我说:“小说中总会有很多人物,但是,有的人物是次要的,他们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而存在的,有的则是主要人物。大家说说,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了“闰土”、“杨二嫂”。
   之后,我带着学生找到写少年闰土的那一段。让学生读完后在草稿纸上画画少年闰土:圆脸,戴一顶小毡帽,脖子上挂着一个银项圈。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形象。
   之后,我问学生:“鲁迅回忆了闰土小时候的哪几件事?”
   学生回答:西瓜地里刺猹的事;给鲁迅讲捡贝壳、拣跳鱼的事;教鲁迅在雪地里捕鸟;离别时和鲁迅依依不舍互赠礼物。
   我再让学生找到写中年闰土的那一段,分析闰土的变化。分析闰土穿着的“单薄的棉袄”,引导学生回到开头一段,作者回故乡的时候是“深冬”。
   “他为什么不穿厚一点呢?”我问。
   “因为穷。”学生说。
   “那么是什么造成闰土的这些变化呢——这就是鲁迅写这篇小说的另一个目的,如果,社会不改变,闰土的儿子二十年后又将变成新的‘老闰土’。大家说是这样吗?”我的话学生表示赞同。
   之后,我们师生又一起分析了杨二嫂的形象的前后不同。理解了“颧骨”和“圆规”。才发现,学生竟然不知道颧骨在脸上的哪个部位,我心里感到很有意思,这恰恰能使我的课堂有生机。我摸了摸自己脸上的颧骨,学生们才领悟到:杨二嫂的“瘦”。接着分析了杨二嫂变态的心理。
   我让一二组的学生扮演杨二嫂,读出杨二嫂说的话。三四组的扮演鲁迅。通过对话,让学生感受到杨二嫂变态的心理,明白那种对有钱人鲁迅的鄙夷之情。期间,我让学生对着我做出“鄙夷”的眼神,学生们做不到,都在笑,我说:“那你们想象一下,一个学生上课老不听老师的话,还总是捣乱,你们看他的时候的想法,你试试看,那就是鄙夷。”
   这下学生们那个动作做得不错。
   分析了这两个人物。我打开幻灯片的另外几页,上面有一个关于小说的知识点。我让学生记下来:“长篇8万字以上,中篇3万字以上,短篇3万字以下。”展示到关于小说的其他常识,我重点讲了小说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我问:“是什么造成闰土的穷的?看有谁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找了大概两分钟才找到,说是鲁迅的母亲和鲁迅一起叹息的那一段,即第74段里有一句:“多子、饥荒、苛税、匪、官……”
   我们一起分析了这几个词语的含义。
   “这就是社会环境描写。”我说着让学生在这几句旁边标明。
   “在那个时候正是多子、饥荒、税收各种匪患等造成闰土的穷。而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却不再是这个样子,国家不仅不要老百姓上缴税收,还对老百姓有补助,你们上学还可以有生活费,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多好!”我说。
   学生们脸上露着笑意。
   我看时间也过了半个小时了,我对学生说:“这篇小说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分成三部分,你们预习的时候分了,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板书。第一部分:1—5自然段,回故乡;第二部分:6—77自然段,在故乡;第三部分:78—88自然段,离开故乡。
   最后我说:“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在最后的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我播放了我下载的:重庆电视台祝克非讲的“品读经典,光亮人生”中的“品读《故乡》”。
   学生在听讲座、看视频中度过了最后一段时间。只是,视频才播放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下课铃声就响了。我关了视频对学生说:“下节课我们接着看。休息。”
   学生舍不得走,坐着一动不动。我才走下讲台说:“好吧,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老师休息!”学生们整齐地站起来愉快地齐声说。
   几个教育局的领导经过讲台时向我投出满意的一笑。
   我这时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激动极了,为自己,也为这堂课里的快乐。

共 3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感人的课堂教学记录文章。文章清楚地讲述了作者讲《故乡》的过程,提问,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作者用轻松愉快的笔调,写得清楚感人。文章的另一个价值,是讲述了这堂课的突然性,讲述了作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偶然情况,这对我们的教学机智是有启迪意义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11-13 23:18:43
  作为语文教师,看了作者的叙述,很亲切,很受启发。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老杆儿        2013-12-05 20:24:48
  我悄悄的来,看一看网友的文笔,悄悄说一句“我的意见与你有不同”,然后,我悄悄地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复2 楼        文友:天桥冷月        2014-01-07 12:24:23
  留下来喝杯茶。呵呵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